從他的《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見一斑吧。
17歲以前,他遭遇父親去世,家族分崩離析,從那時起他就感到了世態炎涼。
他在學習期間喜歡看哲學和文藝的書籍,對於人性和國民性問題非常注意。
25歲時,他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明白了學醫救不了病態的社會和病態的華人,遂棄醫從文。
其實從這裡開始,就可以發現他和普通人的本質區別了。
他在為華人的問題規劃自己的人生。
再從他後來的經歷看,他寫日記、小說、散文,搞研究、翻譯著作,他所做的一切都莫不是為了自己的初心。
他始終在為華人和國家著想。
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窺見一二。
“魯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須藤老醫生是這樣說的。可是魯迅先生從此不但沒有休息,並且腦子裡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樣,印珂勒惠支的畫,翻譯《死魂靈》下部;剛好了,這些就都一起開始了,還計算著出三十年集。”
“魯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時間沒有幾年了,死了是不要緊的,只要留給人類更多,魯迅先生就是這樣。”
“不久書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擺起來了,果戈裡的《死魂靈》又開始翻譯了。”
這就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
從他的《自嘲》,“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可見一斑吧。
17歲以前,他遭遇父親去世,家族分崩離析,從那時起他就感到了世態炎涼。
他在學習期間喜歡看哲學和文藝的書籍,對於人性和國民性問題非常注意。
25歲時,他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明白了學醫救不了病態的社會和病態的華人,遂棄醫從文。
其實從這裡開始,就可以發現他和普通人的本質區別了。
他在為華人的問題規劃自己的人生。
再從他後來的經歷看,他寫日記、小說、散文,搞研究、翻譯著作,他所做的一切都莫不是為了自己的初心。
他始終在為華人和國家著想。
但是他自己的生活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蕭紅的《回憶魯迅先生》中窺見一二。
“魯迅先生必得休息的,須藤老醫生是這樣說的。可是魯迅先生從此不但沒有休息,並且腦子裡所想的更多了,要做的事情都像非立刻就做不可,校《海上述林》的校樣,印珂勒惠支的畫,翻譯《死魂靈》下部;剛好了,這些就都一起開始了,還計算著出三十年集。”
“魯迅先生知道自己的健康不成了,工作的時間沒有幾年了,死了是不要緊的,只要留給人類更多,魯迅先生就是這樣。”
“不久書桌上德文字典和日文字典又都擺起來了,果戈裡的《死魂靈》又開始翻譯了。”
這就是“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