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觀影愛叨叨

    兩個鐘頭的電影憋尿看完的,沒有一個人的演技跟不上,真是太過癮了。

    這部電影從頭到尾都在遷就中國觀眾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最後結尾何冰亮身份,查出真凶,一下子矮了,諸位覺得遺憾,我怎麼瞅都是一股對症下藥的意思。

    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即使在今天,理性依然是這個社會非常少見的品質,更遑論西方法律精神了,大學生裡,我也沒有看到幾個。

    這部片子極其耐心地一步一步跟你講道理,這種態度讓人動容。誇張的衝突和矛盾,還不都是為了照顧觀眾嗎?

    我從頭看到尾一直在掉眼淚,想到人家在踐行更高的精神,我們還在呼籲基本的理性,在泥裡打滾,連基本的“歧視外地人是不對的”都要手把手教。十二公民這個名字起的,真是太過譽了。

  • 2 # 藝憬

    真理與偏見微觀其實就是巨集觀的縮影

    樓下老大爺的證詞,街對面女人的目擊,與被害者的複雜關係,蹩腳的不在場證明,一切似乎都將凶手指向了富二代,然而,真相真的是這樣?

    舉手表決富二代是否有罪,十一個人贊成有罪,一人投無罪,到底是一個人的錯誤,還是十一個人的偏見?

    答案總是毋庸置疑,真相卻常常出人意料

    這世上有人風光無限,揮金如土,卻也有人從來無人關懷與在意,還穿著胳肢窩處開線的衣服。所以當他第一次可以上電視時,一直夾著自己的手臂,生怕被人看出自己的窘迫;第一次受人矚目時,一直努力地使自己瘸了的腿顯得不那麼瘸,而彆扭地走路;第一次自己的話受人重視,甚至要被人印到報紙上時,不自覺地便歪曲了本不是如此的事實,而坑害了一個無辜的孩子。

    這世上的人們,同樣的兩隻胳膊兩條腿,同樣的血肉,同樣的靈魂,卻似乎從來不存在平等之說,憑什麼是河南人就天生狡詐多計,憑什麼富人違法背德而不能勤勞致富,憑什麼從牢獄中出來的人就都是罪大惡極而不可能是被冤入獄,在陰冷潮溼的獄中煎心日日復夜夜後終於得以釋放,可迎來的卻只有數不盡的白眼和唾罵,就好像一顆心被幹刀萬剮後還要扔進冰窟。

    也許是這世上的人們都太忙太忙,A有他的店鋪要開,B有他的房租要收,哪來的時間討論什麼真凶是誰呢?你看網上人人都那麼說,你看證據證人都那樣擺在那裡了,你看那凶手是個富二代肯定從小就驕奢蠻橫,這便是真相有什麼好懷疑的呢?但世上根本不會有百分之百的事,而是人們理所當然地四捨五入,可真相往往在那些細枝末節中,萬分之一的錯誤對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啊!勞碌而冷漠的人們怎會懂一個人在獄中用指甲蓋劃牆數著過日子,整整四百多個日日夜夜地煎熬後被告知自己是被冤枉時那種世界崩塌的感受,怎會懂一個人無辜被安上個滔天罪名,萬人唾罵,人人指責的絕望?幾年前聶樹斌案,呼格案血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即使最後終於真相大白,但終究人死不能復生啊!

    所幸正義總是存在,在八號先生的引導下,人們終於漸漸認識到此案的疑點重重,漸漸摒棄了個人偏見和彼此矛盾,團結在一起共同揭開了層層迷霧,最終以十ニ比零一致通過富二代無罪。法院最終也還了富二代一個清白。其實在一生最寒冷的際遇中,總會凝結出一些直入人心的溫暖,冬季並不能將一切凍結,比如那些流淌的風,陡峭的樹,比如那些充滿愛的心。也像文革中那位可敬可愛的姑娘安慰老大爺所說,忍忍吧,會過去的,終究能迎來柳暗花明

    最後,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謬誤難免,只希望人類可以用愛與希望融化冰雪,使得一切,為時不晚。

  • 3 # 鬍子叔叔叔叔

    一、對待證據要有吹毛求疵的態度。任何證據都要經過詳實的推敲論證,形成證據鏈,案中關鍵證人有被害者樓下的老人以及窗戶對面的女子。一個憑藉“聽覺”,一個憑藉“視覺”讓眾人都堅信是富二代殺死了其父親,但通過8號陪審員的推敲發現,其實作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樓上經常有父子爭吵聲)斷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殺,窗戶對面的女子也是在沒有戴眼鏡的情況下只是根據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斷定是富二代所為。他們在作證時也許並未想到,這種“言之鑿鑿”的證據如果被法官採信將意味著什麼,這就告誡法官,在審查證據的時候,要多考慮證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情況。

    二、要用理性的思維對待案件。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對同一件事的評價就會存在差別。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時候應儘量做到憑藉事實與法律判案,不受個人情感左右。劇中十二個人,每個人都從事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剛開始之所以有11個人都判定富二代有罪,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的感性認識,他們對證人的話毫無懷疑。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嚴重的仇富心理,他們認為富二代就是不學無術,特別是在一個父親坐過牢,繼父一夜暴富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是什麼事都可能做的出來。撇開證據不談,他們內心就已經預存了偏見。作為法官,在認定案件事實時,如果不能堅持理性判斷,那麼又會造成多少冤假錯案。

    三、任何一件錯案對當事人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應避免冤假錯案。劇中給我震撼最深的莫過於五號陪審員的一句話:“萬分之一的錯誤對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一個錯案對他人來說可能無所謂,但對當事人來說那將是毀滅性的,即使有遭一日被平反,被冤者回到社會同樣會遭到異樣的眼光,也會嚴重消弱司法的公信力,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司法》中所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是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審判則是把水源破壞了。”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作為法律人我們不僅要用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案件,同時也要擔起普法的重擔,加大法制宣傳,提高群眾法律素養,讓正義以看得見的形式得以實現。

  • 4 # 美劇寶寶

    《十二公民》

    一部部看了感觸非常深的片子,真實再現了當下社會現狀下中國人的形色各態:有短暫時間內展現出的無處不在中國人的人情關係,我們總是本能地厭惡某些人、恭維畏懼某些人,我們都抱怨別人狗眼看人低,而我們本身卻又都在看人下菜碟。。。。。。有貧富不同人對待問題時的不同態度,我們的人生無論富與貧都在解決著各種不盡相同的問題,重要的是面對問題時的態度。。。。。。還有不願意理解別人但又渴求別人理解的心態,我們沒有諸葛亮舌戰群儒的說服力,但我們都希望別人能聽聽我們的心聲,然而我們從自身來說不在特定的狀態下有不願多聽別人的心聲。。。。。。也有理想化了最終溫暖結局,不管12人怎樣在這個問題上爭的多麼面紅耳赤,但在這樣的爭吵中每個人都發洩了對生活的無奈與心酸,最終離開模擬法庭後大家都更加理解別人的不易。。。。。。

    12個人卻折射出了當前中國社會下,人性問題的N多面:

    作為團長的1號-有維持原則的心,更像我們多數人中立時的態度,我們盲從,因為我們無暇多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我們更多時候思考的是如何解決掉這個問題,而不過多思考問題本身;

    和事佬2號-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大家和平相處最重要,但2號是大腦高度發達的人才,最終關鍵的突破口列車通過定點停時可是這位2號推斷出來的,我們都是普通人,有著聰明的大腦,沒有大奸大惡的品性,我們只是不願意與眾不同,只是希望和平相處,哪怕這種相處需要犧牲點什麼;

    對社會及整個案件有著固執偏見的老司機3號-社會閱歷在他的腦海裡已經刻成定型模了,所有的事,他都會用這個模來套,完全靠這個模具定化出來的世界觀看問題,更是他堅持自己看法不惜和所有人較勁的強有力後盾,直到他自己打倒這個盾;

    富人階層代表4號-擁有著富人思維的4號,一個問題遇到不同的聲音,他願意傾聽,並願意參與思考分析,和反方辯駁時有理有據,絕不憑個人情緒說話,遇到10號的無禮打斷髮言會選擇忍著,不一般見識和不觸碰底線不較真,內心對公平、財富、傍大款女有著自己的認知,那句“我沒有讓鬼推過磨”理直氣壯地說出了自己對個人付出與自己應得的財富的認可,最關鍵的是他堅持自己的觀點卻不以自己的閱歷來斷言問題本質,當最終他堅持的目擊證人這一環被突破,很坦然地接受真實的結果,絕不固執己見或像3號那樣為了捍衛自己的看法撒潑耍賴;

    感同身受的5號-5號起初的投有罪是真的折射出一種中國人的悲哀,明明自己受過類似的冤枉,可能更能感同深受到一個人為自己發聲帶來多大的希望,可是當整個團體將一個類似於自己的人推上絕路的時候,他選擇了預設與盲從,從他的選擇中你能看到一種無力感~即使我有點相信你有可能是被冤枉的,但是我的質疑能幫助你嗎?無用的,算了吧,從根本上是一種對社會對制度的不信任感,無力感;

    尊重生命,但依然盲從的6號-能理解8號捍衛生命的態度,因為是醫生面對亡者家屬時最多的是理解,可是面對既定的無法推翻的死亡,他只能預設,將這種情感帶到面對這個案件時,就是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事實擺在那裡,我不具備推翻案件的條件,只能預設;

    最市儈的7號~7號是真正的小人物,他身上有著各種中國人虛偽、敷衍、偏見、勢利、和對富人階層的各種黑暗揣度,對保安的辛辣嘲諷等等的缺點,他是真正的社會造就的原裝社會人,那句“你說我看不起你你看得起我嗎?”的質問真實地反映了中國社會看不起的問題,他身上所有的習氣都是社會教給他的;

    堅持真理的8號-整個問題(案件)唯一從始至終堅持找尋真相的人,起初不理解他的做法,作為一個家長,過分吹毛求疵的追究一個孩子課堂問題,不是很可笑嗎?這也是所有模擬陪審團成員最初的想法,他們認為教育是學校的責任,孩子課堂的問題是孩子的責任,跟家長自己是無關的,所以他們才會選擇敷衍,選擇不過大腦地盲從,因為不願意在這裡浪費時間,這是中國教育目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但當看完最後知道他是檢察官的身份後,你就能理解他是多麼苦心孤詣地堅持帶著所有人找尋真相的過程,這份堅持真的太太難得了,中國人最缺的就是這份堅持,看這個片子的過程中,我無數次將自己帶入劇情,置身其間,發現我要是何冰老師,早就無數次妥協投降了,因為我從心裡就覺得較不過眾人,而且更不願意為了堅持一個問題跟眾人爭得面紅耳赤,這就是多數中國人的本性;

    在文革迫害中受到某一個人支援感受到黑暗中一縷光明的9號老人-是我們社會中有著良知,願意還給這個社會一份溫暖,一絲光明的人,正是因為他的堅持,才給8號贏得了辯證的機會,也給嫌疑人爭取到了一次生還的希望;

    固執暴躁,嚴重偏見的10號-公報私仇,暴躁無禮,如同怨婦一樣的10號,我們都被生活的困苦打敖,但有些人就是渾身長滿了刺,生活的困苦成了磨刀石,沒有將他們越打磨越圓滑,而是越打磨越尖銳;

    堅持夢想打拼的小保安11號-考不上司法大學,那就做司法大學的保安,反正我一直離我的夢想很近,面對10號對外地人的偏見也會捍衛自己的尊嚴,在提供有力證據資料時也會想要得到尊重地說“給我來瓶水”,講到地鐵工作時內心感到的滿足,他是我們每一個樸實追夢又感恩平凡生活孩子的縮影;

    舉棋不定12號-12號是整個模擬陪審團裡最圓滑的人,其他幾個人都有和其他成員爭吵的場面,可是你會發現,12號是唯一一個能處理好和所有人關係的人,沒有和任何人有過面紅,不過12號也是最沒有特色的那一個

  • 5 # 白衣託匹

    整部電影對我的影響很多,從做人做事的態度,到對物對人的理解,特別是對家長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認識。

    我將這十二位家長劃分為了四類。第一類是何冰所飾演的8號先生,以他代表那些做事極為認真的正義的人;d第二類是以5號先生和9號陪審為代表的,他們分別是蹲過監獄,看到哥哥死亡而現在從良的父親,和有過被打為右派經歷的空巢老人,他們更多的是因為感同身受而表現出的寬容與信任,他們使我更加明白要設身處地的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

    何冰是讓我有所感悟最多的人,下面先說一下以他為代表的這一類人帶給我的深思。

    從最開始因他產生的一比十一到最後身份“檢察官”的揭曉,總是讓我眼前一亮,按要求十二位家長必須結果全部一致才能結束討論,加上家長們是為了孩子補考而來,多數家長是想草草了事,但八號先生認為,雖然是模擬法庭畢竟來了,所以即使在這樣的前提下,他還是選擇認真對待。

    我將他帶給我的感悟歸為倆點:認真和明確。認真指的是態度,明確則是指想法。

    不管他是否出於工作原因,這樣對人對事的認真就是需要學習的。在討論中,他不怕質疑,甚至是尋找質疑,在解決中,認真地態度使他到了精確計算計時的地步,他使我感觸到其實每一件事都應該以這樣謹慎認真的態度去面對,不論事大事小。這種態度體現的也是責任,是對自己人生的態度和責任。習慣都是以小累積的,我希望自己以後面對任何事情都可以是這樣的態度。

    他一開始在面對是一位與自己有不同看法的陌路人是就敢發表自己的想法,我認為不光是他有認真的態度,更是因為他有自己明確的想法。

    因為他明確自己需要認真分析這個案件。素顏任何事情都不會影響他,這種堅持是份勇敢。總是說“堅持是成功的關鍵”,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好想法,加上認真的態度才是堅持下去的前提。

    人生很長,有時候堅持自己想要的,堅持真理註定是孤獨的,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明確自己的目標後就無謂這些了,亦是一種享受。

    第三類是韓童生飾演的出租司機和那個歧視外地人的老北京為代表的一類人,他們是底層市民,但卻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他們體現的是父母的不易,雖有著很多的不足,但他們對家對親人的責任卻是濃厚的。

    這類人和第二種人多次讓我眼眶溼潤,他們使我對父母更加理解,也使我為自己曾經的無知叛逆感到羞愧。

  • 6 # 文熙影視

    十二公民觀後感

    我們總是習慣性地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周圍人的世俗觀念想法去理解所發生的人和事,而不是站在事實角度客觀地分析。我想這就是所謂的八卦輿論吧。

    當新聞報紙輿論福斯都認為那個富二代男孩有罪時,已經沒有人去關注他是否真的有罪,是否真的殺了他父親,也不會有人去留意證人證詞和辨別是真是假。富二代,殺父這兩個標籤已足夠讓大街小巷的人們統一認定這是個不知人間疾苦自私自大叛逆不孝的兒子所幹的事了。誰還會去分析其他的呢?

    每個平民百姓的生活都有一大堆的事,每個家庭都有自己難唸的經。計程車司機的兒子因與父親不和而離家出走,緊接著妻子離開,他痛苦又悲憤,覺得兒子不孝覺得世界不公平,他認為現在的孩子對待父母都那麼地不禮貌謙卑。法學院小賣部的老闆常年在學校見過太多沒有禮貌不懂尊重人的學生,而為了生計他沒有辦法。因為兒子沒能考上大學而當了農民工的那位爸爸總認為外地人搶先佔了本來屬於自己兒子的學習機會,所以他討厭外地人。曾經被冤枉過的人不敢輕易下決定判斷他人的生死,曾經在最困難的時刻被人安慰過的老人,同情他人,願意幫助支援身邊有困難或者被孤立的人。他們都是最平凡的人,他們有著怎樣的生活經歷就會做出怎樣的決定。

    這是一部相對比較沉重的電影。電影大部分都在討論,沒有太多畫面和鏡頭。沒有帥哥,也沒有美女,更沒有大牌。情節的發展都由那十二人的討論來推動。我想盡管如此,也會有很多人喜歡它欣賞它吧。它反映貧富的差距,近年來人們對於富二代子女的敏感,城市本地人和外地人的衝突,新時代下青少年與父母之間的關係,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況,甚至是之前發生現在正在進行的平反冤案等很多社會問題。那些問題都值得被關注,可是,如果大家都只是聽從網路報紙的報道,大街小巷的議論,而隨意宣揚誇大事實,那我們怎麼去更好地了解改進這些問題呢?

    只希望我們國家的法律更加健全,那些新聞人媒體人法律人等公眾人物能夠更好地引導群眾的思想觀點,讓人們的思想更加積極客觀。

    告訴自己,努力完善自己,像曾經幫助過那個老人的女子一般,善待身邊的人,明天將會更好。

  • 7 # 振華影視剪輯

    剛看完12公民電影,我感覺很精彩,往大了說,就是看了一場辯論會,從剛開始舉手表決、11人有罪,一人無罪逆轉為12人無罪,真是太精彩了 。一切定論都是由證據得出,但是證據的可信度是否也應該得到證明。12位既是家長,也是社會人士的代表,有老人,有醫生、有計程車司機,有包租公,還有保安等等,每個人背後都有故事,在一次一次推翻證據的過程中,引出他們的故事。男主人公剛開始一直反對有罪的時候,那個較真勁,令人佩服,人有時候不就得較著一股勁嘛,即使只有你一人意見不同,也要勇敢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更何況是在定人生死的大事上。我對何冰的演技真是較好,他每說的一句辯論的詞彙都讓人感到話語有力,真實可信。最後韓童生的演技也夠絕的了,自述了:他的家庭的故事,老婆的可憐,兒子的背叛,整整六年,不和他們聯絡,哭的滿臉是淚,趴在那桌子上,慢慢地舉起手錶示同意無罪!

  • 8 # 影視片段精彩分享

    電影《十二公民》講述的是暑期一所政法大學內,未通過英美法課程期末考試的學生迎來補考,他們組成西方模擬法庭,分別擔任法官、律師、檢察官等角色,審理的正是一樁社會上飽受爭議的“20歲富二代弒父”案。12位學生家長組成了陪審團。這些人來自社會不同階層,有醫生、房地產商、保安、教授、保險推銷員等。他們在聽取學生法庭審理後,將對本案做出最終“判決”。這12名陪審員互不相識,但按照規則,他們必須達成一致,才能結束審判。第一輪投票,就有11人認定“富二代”有罪,在所有人證物證都指向這一結果的情形下,這位年輕的嫌疑犯離輿論上的死亡只有一步之遙。好在8號陪審員提出了大膽的懷疑,讓所有的線索都被逐一討論,隨著審判的進行,疑點出現,每個人背後的故事也浮出水面,經過多方長時間角逐,最終十二個人達成一致意見,認定該富二代無罪。

    影片雖短,但發人深思。中國雖沒有像英美法國家那樣的陪審團制度,但劇中陪審團的整個討論過程還是能夠給予我很大啟發,特別是作為將來可能成為決定他人自由乃至生命的法官隊伍中的一員,更應該從中吸取教訓。

    一、對待證據要有吹毛求疵的態度。任何證據都要經過詳實的推敲論證,形成證據鏈,案中關鍵證人有被害者樓下的老人以及窗戶對面的女子。一個憑藉“聽覺”,一個憑藉“視覺”讓眾人都堅信是富二代殺死了其父親,但通過8號陪審員的推敲發現,其實作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樓上經常有父子爭吵聲)斷定死者就是富二代所殺,窗戶對面的女子也是在沒有戴眼鏡的情況下只是根據模糊的音像而草率斷定是富二代所為。他們在作證時也許並未想到,這種“言之鑿鑿”的證據如果被法官採信將意味著什麼,這就告誡法官,在審查證據的時候,要多考慮證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情況。

    二、要用理性的思維對待案件。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同,對同一件事的評價就會存在差別。法官在裁判案件的時候應儘量做到憑藉事實與法律判案,不受個人情感左右。劇中十二個人,每個人都從事不同的行業,都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剛開始之所以有11個人都判定富二代有罪,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的感性認識,他們對證人的話毫無懷疑。當然,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存在嚴重的仇富心理,他們認為富二代就是不學無術,特別是在一個父親坐過牢,繼父一夜暴富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更是什麼事都可能做的出來。撇開證據不談,他們內心就已經預存了偏見。作為法官,在認定案件事實時,如果不能堅持理性判斷,那麼又會造成多少冤假錯案。

    三、任何一件錯案對當事人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應避免冤假錯案。劇中給我震撼最深的莫過於五號陪審員的一句話:“萬分之一的錯誤對當事人來說就是百分之百的災難”。一個錯案對他人來說可能無所謂,但對當事人來說那將是毀滅性的,即使有遭一日被平反,被冤者回到社會同樣會遭到異樣的眼光,也會嚴重消弱司法的公信力,正如英國哲學家培根在《論司法》中所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比多次不平的舉動為禍尤烈。因為這些不平的舉動不過是弄髒了水流,而不公的審判則是把水源破壞了。”

    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當下,作為法律人我們不僅要用嚴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案件,同時也要擔起普法的重擔,加大法制宣傳,提高群眾法律素養,讓正義以看得見的形式得以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好看的恐怖片推薦嗎?除了貞子和《咒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