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強武堂

    最為典型的就是著名的“多炮塔神教教主”T-28(35)系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坦克作為支援步兵作戰的強力武器一登場就打破了陷入僵局的陣地戰,給全世界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戰後,世界各國都開始加快了坦克的研發。我們知道,蘇聯人是極度崇尚暴力美學的,這一點在重型多炮塔坦克T-35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以我們現在的眼光去回顧過去發生的事情時,總是能夠站在上帝視角指出許多武器設計上許多未考慮到的東西和缺陷。然而,武器設計者並沒有這種能力,因此除非是像發明了AK47的卡拉什尼科夫這樣的天才,絕大多數的武器設計者都是根據之前戰爭留下的經驗進行下一代武器研發的。

    接著說我們的T-28(35)坦克。據說,斯大林同志特別喜歡這種坦克。重達50噸的車體裝備了多達五個炮塔。與大多數多炮塔坦克在副炮塔上裝機槍不同,T-35五個炮塔分別裝備了1門76.2mm坦克炮,兩門45mm坦克炮,6 挺7.62mm機槍。其中,僅僅兩門45mm坦克炮的備彈量就達到了喪心病狂的226發。

    T-35一共生產了61輛,這樣一款武器假如出現在一戰的戰場上,必然會成為一個不可一世的鋼鐵怪獸。然而隨著反坦克技術的提高,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這樣的坦克就毫無用武之地了。在拉瓦羅斯卡亞築壘地域阻擊戰中,裝備T-35的蘇軍第34坦克師的所有T-35坦克就都喪失了戰鬥力。由於目標龐大且裝甲相對較薄,蘇聯坦克兵們憤怒地稱其為移動棺材。

  • 2 # 每日點兵

    PAK37式反坦克炮

    在二戰早期是德國軍隊的主力反坦克炮,但是實際效能實在太過差勁。首先是口徑太小,然後初速和穿甲能力很差,即使是在早期的法國戰役期間,表現就很糟糕,對很多法軍坦克無能為力。而在後來的蘇德戰爭之中,面對越來越多的出現的T34,KV等坦克,更是無能為力,被德軍戲稱為“敲門磚”,因為及時精確集中了也毫無作用,最多留下一個印記而已。

    司登衝鋒槍

    二戰前期英國損失極為巨大,而在輕武器方面的缺口也同樣巨大,而為了迅速提高單兵自動武器的數量,英華人設計出了司登衝鋒槍這種產品,其實際成本極低,但是可靠性較差,甚至有可能僅僅因為掉落就會出現走火的情況,比較危險,但是由於缺乏自動武器,所以英軍不得不裝備這款武器。不過好在斯登可以使用消音器,成了英軍特種部隊的利器,給了德軍不小的打擊。

    南部十四手槍

    該槍雖然有著德國魯格手槍的血緣,但是實際效能卻不敢恭維。首先其威力弱,而且最重要的是可靠性差,甚至可能出現準備自殺時卻發現槍機無法擊發的情況,連美華人都對這款武器很不以為然,直接當做垃圾丟棄。

  • 3 # 視聽團仔

    1. Me163

    Me163彗星液體火箭發動機飛機,也是唯一一款參加實戰的液體火箭發動機飛機,當年納粹德國的黑科技,1941年首次飛行,1944年參加首次實戰,但是產量非常少,只有91架。

    Me163具有極為特殊的美感,沒人能否認這一點,當然你說它挫也沒辦法。這是當時德國試飛員魯迪奧皮茨對它的描述:

    “我告訴你,我情不自禁的盯著那個東西,163A的機翼和機身完全渾為一體,它是那樣的美麗——還有那火箭發動機,天哪!我完全沉浸在它的座艙裡了。”

    但是為啥這款,或者這型別的飛機從來沒發揚光大,主要是因為,太危險了。

    首先火箭發動機本來就不適合為飛機提供動力,尤其是在起飛和降落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問題,不少試飛員嚴重受傷。在起飛和降落時,損失的飛機佔總數85%。

    然後是無法跳傘,不光是高速飛行時沒法開啟座艙蓋,還有飛機射出的1900度的尾流,所以一旦出事,只能迫降。

    第三,也就是劇毒燃料,裡面含有過氧化氫,尤其是對油箱腐蝕很大,腐蝕油箱後還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飛行員還得穿上防護服和麵罩。

    由於這些種種缺點,導致火箭發動機飛機安全性完全沒辦法解決,因此這種飛機走進了死衚衕。

    2.南部十四式手槍

    而南部十四式,同樣大名鼎鼎,和p08也很相似,但是命運完全不同。 這把槍的辣雞很多文章已經介紹過了,這裡不多贅述。

    3. F104

    第一次看到這架戰鬥機,感覺真的非常驚豔,比起圓鼓鼓的鬼怪,還有略挫的米格21什麼的,F104細長的身軀就像一個窈窕的淑女一樣。

    但是大家都知道F104的外號——寡婦製造機。究其原因,就出在它修長的外形和短小的機翼上。簡單來說,如果中斷動力,別的飛機還能滑翔,它就直接掉下去。

    被坑的最嚴重的,就是灣灣。從1960年,臺灣接收了200架以上的F104,在38年的時間裡,只有一架被擊落,摔了的居然有114架,飛行員死亡62人。

    這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有名的寡婦製造機。

    4.多炮塔坦克系列

    一戰結束後,坦克開始進入初步探索階段,英華人作為海上崛起的國家,估計受海軍影響太深,搞了個多炮塔坦克這麼個東西。獨立號重型坦克就成為這系列的第一款。

    後來這種坦克還有各種追隨者,比如蘇聯的T28, T35,T100,還有美國的M3李。外觀看起來這玩意是真的強大,長得魁梧,管子多,超級有震懾力。

    不過很快這玩意就淘汰了,原因很簡單,火力差,防護力差,機械可靠性差,重量大,體積大,走的還慢,造價高。

    5.超重型坦克

    超重型坦克的鼻祖就是大名鼎鼎的鼠,全重188噸,擁有一門128mm的主炮和240mm的裝甲。看起來超級霸氣,這種龐然大物絕對是嚇死人的存在。但是它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差得驚人,還不算高昂的成本。

    二戰後,冷戰的軍備競賽讓超重型坦克再次擺上檯面,美蘇英法都設計或少量製造了重量在80噸以上的超重型坦克,有些甚至還有三防系統。但是毫無疑問,他們都沒有量產。究其原因,大家都懂的,花這麼大力氣造的這種破玩意,也抵不過一顆重磅炸彈。

    6.伊400級潛艇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事科技基本都落後於西方,但是海軍卻是個例外,尤其是伊400這種潛艇,可謂是極具未來眼光。不管是當年,還是現在,人們都很驚歎日本居然在當時有這種黑科技。

    伊400確實很有前瞻性,但是為什麼要把它擺上來。這就應證那一句老話:“多走一步是天才,多走兩步是傻子。”日本當時造這種潛艇的思想,在技術上根本打不到要求。讓潛艇擁有遠距離航行的能力,伊400做到了,但戰略打擊呢?

    於是伊400搞成潛艇母艦,上面搞了個機庫,還可以起飛水上飛機,簡直讓人有些苦笑不得。

    還有,武器的製造也得考慮一下實際意義和成本。比如當年美國想搞科曼奇武裝直升機,但是後來阿帕奇本身就夠用,暫時還沒研究科曼奇的必要,所以就把科曼奇砍了。

    而日本呢,當時的日本已經窮途末路,面對已經是壓倒性的優勢的美軍,再搞這種武器已經毫無意義,反而是給日本脆弱的財政雪上加霜。

    伊400在意義上,絕對是先進的,但是在當時,它是多餘的。

  • 4 # DS影片

    這種類似的武器有很多啊,這其中以斯拉夫民族的腦洞最大(沒錯就是俄羅斯人)!像什麼斯大林滾筒啊,球形坦克啊,還有什麼沙皇戰車啊等都是斯拉夫民族的傑作!當然了,這裡我就只放幾張圖了,大家隨意感受一下,因為我要說的是日耳曼民族的傑作——古斯塔夫列車炮。

    先來幾張斯拉夫民族的傑作,自上而下依次為斯大林滾筒,球形坦克和沙皇戰車

    德國的這款古斯塔夫列車炮是著名的德國火炮生產商克虜伯家族的產品,800毫米的口徑曾經一發夷平過蘇聯一大片的建築物和防禦工事,從外觀上看古斯塔夫列車炮機械感非常強,渾身上下散發著德式的鐵血氣息,本來是想用它來對付馬奇諾防線的,可人算不如天算,德軍居然繞過了馬奇諾防線,所以就沒表現的機會,等到了打佈列斯特要塞的時候,德軍因為啃不下,就又產生了用這門炮來轟蘇聯要塞的想法,但由於行駛速度實在太慢,它又錯過了,被600毫米口徑的“卡爾”臼炮搶了風頭。直到德軍對塞瓦斯托波爾發動攻擊的時候,它才派上點用場,一炮曾經炸燬一個據點,但那也是這門重炮僅有的表現了,由於機動性極差,鐵軌是其唯一的運動方式,因此如果想在前線動用這門巨炮,那還得給它假設專門的鐵路,然後它從德國本土來前線還需要大量的時間,而大多數戰役都是時間不等人的,所以這門重炮壓根就是坨沒用的廢鐵,還不如多造幾輛坦克來的划算些。

    德國戰敗後,這門華而不實的鐵路重炮被德國工兵炸燬,不過在某些動漫中,我們依然還是會依稀見到它的身影。

    那就再更一段V3千足蟲的吧,V3千足蟲高壓炮,同樣是德華人的黑科技(小鬍子黑科技是真的多),德國以V字開頭的武器大家肯定不會陌生,V1,V2都是目前世界上現代導彈的鼻祖,那麼V3呢?這個武器厲害是真厲害,但其實和古斯塔夫列車炮一樣,其實實用性並不強。這是當時的照片

    V3千足蟲高壓炮的理念非常先進,這是一門超遠端多級火炮,外形上和蜈蚣,也就是千足蟲這種昆蟲非常相像,它的炮管很長,每一級旁邊都有兩個側置的火藥室,炮彈每過一級就點燃一對側置火藥室內的火藥來為炮彈進行加速,等炮彈飛出炮管時就會有一個驚人的初速度。這和目前的電磁炮有些相似,當然了這倆玩意可沒啥關係。

    德華人當年建造這麼一門炮目的很明確,就是轟掉倫敦,因為這門炮是固定死的,也就是說只能朝著倫敦那條線上的地方打,不過由於這門炮目標太大,所以後來被盟軍知道了,從1943年9月份開始盟軍的轟炸機就沒少招呼它,到1946年7月份,被盟軍徹底炸燬,而從建造起到被炸燬,V3一炮都沒能打出去……可以說是典型的華而不實型兵器了。(現代動漫中很多高能巨炮都是以這門炮為藍本構想的,比如高達中的創世紀等等)

  • 5 # 瘋狗的輕武

    這個不上榜的話沒天理..好了這只是開玩笑。

    好吧,這貨其實不是軍事武器,是警用10式10mm防爆左輪手槍。看著外形還可以...然後這個這個威力麼...

    因為這玩意只能打打布袋彈,催淚彈什麼的。而布袋彈這玩意用10mm的口徑,短管子,還漏氣的左輪打出去殺傷力還不如撿板磚拍人來的實在

  • 6 # 使用者5770541302

    首先就是Me262戰鬥機了。Me262戰鬥機雖然採用的是噴氣式發動機,並且裝備有4門致命的30毫米MK108機關炮,但是該機實際表現其實一般。首先是發動機問題,Me262戰機的發動機壽命只有20小時左右,而且故障率很高,由於機械故障等問題造成的損失和傷亡,有時甚至比作戰中的損失還要大。

    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朱姆沃爾特屬於典型的外強中乾的武器,其外觀極為科幻,但是實際效能就是另一回事了。雖然有著萬噸的排水量,但是其僅搭載了80個垂直導彈發射單元,主要還是透過其兩門155毫米艦炮作戰。該艦射擊時是用來對地支援的,但是如今美海軍更加需要的是傳統的用於奪取制海權的常規戰艦,因此該艦僅建造三艘便不再建造。

    大型手槍。像M500,沙漠之鷹這樣的大口徑手槍,外形剽悍,看似效能很強,但是實際上則是無比雞肋。這些大型手槍普遍重量體積巨大,攜帶都是一個問題,而且彈容量還不到10發,完全不如M1911、M45等這些主流的戰鬥手槍。至於實際效果,這些大型手槍使用的馬格南彈藥說白了還是手槍彈,遠遠不如步槍彈。

  • 7 # zhuqinglin

    歷史上有很多軍事武器就跟繡花鞋一樣,中看不中用。雖然看起來很不錯,但是用起來就十分的不好用了。下面就來看一看有哪些這樣的軍事武器吧。

    首先是奇能戰艦,是由俄國進行設計製造的。由於當時與英國和約的約束,黑海的北岸一直沒有俄國的軍艦,為了抵禦土耳其等其他敵人的入侵,俄國決定設計火力猛而且吃水線要低的戰艦。但是當時的工程師卻拿不出方案,結果有一個不是工程師的將軍提出了建造圓盤形的戰艦。雖然海軍部的人當時覺得可行,但是在實戰中卻發現這種戰艦不僅慢而且還不穩。因此,它出現不久就退役了。

    其次是美國的M338核火箭筒,居然有人說它沒有後坐力。在冷戰的期間,蘇聯的坦克群給予了美國壓力,這時有人提出可以給步兵配備核武器。結果美國真的設計出了,一種射程2公里,一種射程4公里。雖然可以去打坦克群,但是發射核武器計程車兵基本上都活不下來。多麼愚蠢的設計,以命搏命嗎?如今也就只能在博物館裡看到了。

    最後是德國的三七手拉雞,雖然它的精度以及彈道都比較完美,但是由於一個缺點的存在,它就涼了。那就是它的射速非常的慢,實際上一分鐘只能打出20發彈藥,而當時其他國家的射速都達到了150發每分鐘,這也是俾斯麥戰艦覆沒的重要原因。據說,它連飛得很慢的劍魚都打不下來,是真的不中用。

  • 8 # 皇家橡樹1972

    理論上來說“長滴漂亮”的武器就是好武器,因為從工業美學的角度來說,只有設計合理的武器才能表現出來美學,而且設計合理所帶來的效果通常都能表現出高效能,比如:圖片上的F–15和СУ–30,完全是美麗的飛機!優美的氣動外形,不愧為一代名機的稱號!但,事物總是會內外有別,有的武器裝備雖然外表很漂亮,可就是“敗絮其內”中看不中用的繡花枕頭。不看機徽大部分軍迷都會認為這架三角翼的大型飛機是法國設計的,其實它是美空軍當中服役時間非常短暫的一種中程戰略轟炸機,美軍編號是:B–58中程超音速轟炸機。綽號叫:盜賊。

    B–58這型轟炸機是195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當時的飛機設計思想是高空高速突防,所以B–58採用了狹長機身和大三角翼設計,這樣飛機飛行阻力會減小、並且升力也有所提高,更易於駕駛員的操控。油畫,B–58穿越科羅拉多州大峽谷,確實像法國的某種型號的戰鬥機,注意在機腹下掛載了一個大型“彈莢”,所有的航空彈藥都放在這個彈莢裡面。

    由於是新型轟炸機,美軍在它的身上幾乎應用到了從材料到航彈裝置…所有的新科技!並且新穎的設計了腹部“彈莢”,而摒棄機腹內建彈倉,這樣的目的就是當B–58突防敵方領空後開始投擲航空彈藥,彈藥投擲完畢“彈莢”也不要了!這樣“一身輕”的轟炸機就可以更加快速的脫離。由於大量的新科技新材料的應用使得B–58的價格非常高昂,每架價值1400萬美元,而這個價格當時可以購買3架B–52遠端轟炸機!

    很遺憾!高價格和高科技沒有讓B–58發揮出戰鬥力,它從1960年開始服役,僅十年之後的1970年就完全退役了!原因就是新科技並不是成熟技術,有諸多的不穩定、不安全因素,使得B–58在服役期間各種毛病不斷,甚至是所謂“彈莢”不能使用大部分當時美軍的制式航空彈藥……一架轟炸機不能使用大部分彈藥就變得沒有使用價值。美軍“飛機墳場”內的B–58,最近的這架垂尾上似乎有彈孔,不知道是不是被當成了靶機?昂貴的飛機淪落到此,太悲哀了!

    由於各種各樣的毛病,加之扶搖直上的維修費用,讓美國空軍再也無法忍受,最終將其全部退役,丟棄到“飛機墳場”。濃濃的德系味道,與那個“頂球”的45型相比,顯得敦實而厚重!125級護衛艦外表給人的印象就是德國製造的高品質。

    不過它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典型!花費了6.5億歐元€的巨資(12月9號的外匯比價7.81人民幣等於1歐元),可是圖片上的F222“巴登·符騰堡號”由於機械故障嚴重,大量的電子裝備沒有達到要求被德國海軍拒絕接收,被迫返回船廠進行返工!德國的高品質(油紙包)被嚴重打臉!

    但,就算是“巴登·符騰堡號”通過了驗收,它孱弱的武器安裝量也讓全球其他有一點影響力的海軍笑話!滿載排水量7000噸(與052D相當)的大艦,安裝的武器僅是:一門127㎜艦炮、兩門27㎜機關炮、一座21聯“拉姆”近程防空導彈、兩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4~5挺12.7㎜機槍,沒了!這樣的武器裝備量與其他國家的2000噸級別的輕型護衛艦幾乎一樣。就這樣的火力與俄羅斯的22380型護衛艦對抗都吃力,與其他更強大的戰艦對抗更是甘拜下風!完全是大而無當呀!

    B–58轟炸機和F125型護衛艦從外表來看都算是漂亮的裝備,這兩型武器都體現了裝備國家的作戰思想,但問題是:一個為了壓倒“一切敵人”,而不顧武器研製的原則就是穩定、穩定、再穩定!盲目的追求高科技結果就是不斷的給自己增加麻煩,和平時期都毛病不斷,到了戰時更會大量死人的!“寡婦製造者”的惡名在美軍裝備當中並不少見;125級護衛艦則完全是“武備廢弛”的產物,和平時期太久了!已經讓歐洲這些國家忘記了居安思危,過度的依賴美國的保護,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不斷的被美國訛詐和被俄羅斯鄙視!

  • 9 # 七品絃音1

    F117呀,現在看上去仍感到科技感十足,帥氣無比,牛逼轟轟,其實徒有其表。說是戰鬥機,卻沒有任何空戰的能力。一切設計只為隱身,為隱身放棄載彈量,為隱身放棄機動效能,為隱身放棄了速度和航程。唯一的生存法寶就是隱身,但是第一代的隱身技術並不那麼牢不可破。所以F117造價昂貴,保養成本昂貴,作用僅僅是依靠隱身去戰區扔兩個炸彈。一旦被發現,F117的生存能力極低。在南聯盟被擊落以後,F117的隱身神話已經唬不住敵人了,所以選擇了提前退役。

  • 10 # 騎士1130

    F-104戰鬥機的設計一反當時美國空軍大型化、重型化的趨勢,轉而強調輕巧與簡單。F-104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達到2倍音速的戰鬥機,最大可用過載達到7.33,並在20世紀60年代長期保持爬升率與最大升限的世界紀錄

    該機被德、日、加、意、荷、丹麥等國採用(或在G型基礎上改型),進行大批次生產,F-104主要型別有A、C、G、J、S等。共生產2,578架。

    但是,F-104有致命性缺點,例如,它的機身長、機翼短小,升力自然受限制,遇到發動機熄火故障,不能像大飛機飄滑降落,有人形容這時的F-104會像一塊廢鐵一樣從空中掉下來。

    “飛行棺材”的稱號最早是德華人喊出來的,原因是西德山區氣流不穩,曾遇過在一天內墜毀四架F-104,西德國會群起反對軍方再使用F-104戰機;然而後來臺灣卻從西德購入一批二手的F-104G型機,其事故率之高,也不奇怪了。結果就是38年來,臺灣裝備的約200架F104,失事就達到114架,以至於當時的臺灣空軍有個冷笑話:你想要一臺飛機嗎?去機場等著,馬上就給你掉一臺下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男士襯衫,袖口處的那種金屬的扣子,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