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談保

    預算有限,怎麼買高保額

    重疾險有:一年期重疾險、定期重疾險、終身重疾險、消費型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多次賠付重疾險等。

    返還型重疾險、分紅型重疾險,不在考慮範圍,不論預算充不充足,孫踏實都不建議,本質就是多交一部分保費,保險公司用於投資,少量的收益,以某種形式返還回來。

    按保費高低排序:

    ①.多次賠付重疾險>儲蓄型重疾險>消費型重疾險

    ②.終身重疾險>定期重疾險>一年期重疾險

    預算很充足:當然可以隨便買,想怎麼買怎麼買,畢竟不用擔心資金問題。

    我們說重點,預算有限,怎麼買高保額:

    上面我們已經計算出了自己所需的重疾險保額,也就是說保額是固定的,預算是固定的,重在與怎麼合理規劃。

    方法一、選擇保障型重疾險

    方法二、選擇定期重疾險

    方法三、長短險搭配購買

    我們具體介紹:

    1.選擇保障型重疾險

    ①.預算充足,

    感覺多次賠付重疾險適合自己,那就購買多次賠付;

    覺著儲蓄型適合自己,就選擇儲蓄型,無論身故、還是重疾,肯定能獲得一次賠付。

    ②.預算有限

    選擇終身消費型重疾險,不含身故責任,保障全面,且保費相對便宜。

    2.選擇定期重疾險

    影響價格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保障年限,一個是保障責任。

    預算不足:

    ①.可以選擇定期重疾險,保障至60歲或至70歲,來提高保額。

    ②.也可以減少保障責任,只包含重疾責任,來提高保額。

    先保障關鍵時期的最重大風險,後期收入增加,再做補充。

    3.長短險搭配

    還是要看預算,可以選擇:

    ①.終身重疾險+定期重疾險,定期保障至60歲、70歲,保障最關鍵時期的高保額,後期又有終身保障。

    ②.定期重疾險+一年期重疾險,一年期重疾險只能作為短期的過度,收入增加,再替換成終身重疾險。

  • 2 # 三木話險

    重疾險的形態不一樣,同樣的保額保費相差較大,保險期限不同,保費相差也挺大,對於預算有限的朋友,如何選擇合適的重疾最好搞明白重疾險。

    重疾險的8要素

    要辨別一款重疾險到底怎麼樣,價效比如何,三木認為,應從如下幾個維度去分析。

    1、重疾的數量、賠付次數

    目前的重疾險基本都包括了25種高發重大疾病,佔所有重大疾病的比例高達98%,理賠條件行業統一規定,三木認為重症數量和理賠寬鬆度上各產品都差不多,沒有拉開差距,只要重疾數量超過80種,多幾種、少幾種都相差不大,數量再多都是噱頭。

    關鍵是看重症的賠付次數,一般賠付2次就差不多了,中獎一次重大疾病的機率就挺低,您覺得中獎五次重疾的機率和中獎10個億的雙色球機率誰高呢?

    如果沒有重疾多次賠付,有癌症多次賠付也挺好,畢竟癌症複發率和轉移比較常見,間隔期最好是3年,5年間隔期誠意不足。

    ▲上圖為重疾治療與康復費用參考值

    2、中症、輕症數量和賠付次數、賠付額度

    輕症簡單理解就是還沒有達到重疾標準的早中期階段,跟一般理解的頭疼腦熱相差還是挺大,是相對重疾而言的輕症。

    行業沒有統一的規定,中症、輕症的賠付條件和數量都是各家保險公司自由發揮,有些差別,但總體上相差不大,畢竟保險還是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

    當然輕症的數量是一個重要的參考要素,重點要看高發輕症的涵蓋量,是否包含了25種高發重疾對應的23種輕症,包含的越多越好,全部包含就更完美了。

    輕症賠付次數多少合理呢?一樣的,賠付多次比單次要好,畢竟輕症的發病率比重疾要高得多,且治癒率會越來越高,但並非越多越好,能賠付3次就比較合理了,再多的也基本用不上。

    輕症是額外賠付的,一般不影響重疾的保額(有的賠完輕症重疾保額增加,這裡不展開講),賠付額度當然越高越好,多數是30%基本保額,低於30%就差點意思了。

    中症與輕症沒有明顯的區別,並非中症就比輕症嚴重,很多理賠條件是一樣的,只是放的地方不同而已,有的會比輕症理賠條件嚴點,要看具體條款。

    3、重疾、中症、輕症的分組

    先排個座次,從優到次,不分組>多組(如:6組)>少組(如:4組)>單次賠付。

    如果是兩款分組重疾,除了要看分組數量,更重要的是看前6種高發重疾是否同組,因為每組只賠付一次,因此,最高發的惡性腫瘤單獨一組是最好的。

    如果惡性腫瘤與急性心肌梗塞同在一組那就不太好,兩病都是高發重疾,同理,高發的前6種重疾最好分在不同組,但很遺憾,目前還未出現這種重疾險。

    4、等待期和間隔期

    等待期:合同生效日或合同中止後的最後復效日。通常等待期有90天和180天。間隔期:兩次重疾或輕症理賠間隔的時間。通常有無間隔、間隔90天、間隔180天、間隔1年、間隔3年、間隔5年等。

    當然,等待期和間隔期越短越好,最好是沒有。

    5、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責任

    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與重疾不可兩者兼得,重疾賠過了,這些責任也就終止了。

    全殘責任有無其實無所謂,能達到全殘的級別肯定就達到了重疾的賠付標準了。如果是身故賠保額的終身重疾,有疾病終末期責任和沒有的相差也不大,遲早都要賠,不過是早點賠而已。

    其實,身故責任主要看賠付額度,重點看兩條,18歲前身故和18歲後身故,看誰的賠付額度高,從優到次,賠保額>賠已交保費或現價大者>現金價值。

    6、重疾/中症/輕症豁免未交保費

    被保險人或投保人患保單約定輕症或重疾後豁免後續未交保費。

    大多數重疾都自帶被保人豁免,但是也有少數需要另外交保費,少部分重疾自帶投保人保費豁免,大多數重疾是另外收費附加的。

    當然,僅憑這些去判斷孰優孰劣是不合理的,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加上這些責任去比較總保費。

    7、其他特殊創新

    目前市場上重疾險競爭比較激烈,很多公司不想陷入價格競爭的泥潭,都在產品上作了一些創新。

    比如:有的產品針對未成年人高發重疾雙倍保額賠付,例如:白血病、瑞氏綜合徵等少兒高發重疾,有的針對男性高發重疾額外賠付,例如:肺癌、前列腺癌等,有的針對女性高發重疾額外賠付,例如:乳腺癌、子宮癌等。

    比如:有的產品針對惡性腫瘤提高了賠付額度和賠付次數,比如:信泰百萬無憂就是惡性腫瘤二次賠付。

    比如:當前醫療資源緊張,好的醫院,好的專家都要排很久,找黃牛花幾萬買個號也是常事,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很多重疾產品與醫院合作開通了綠色通道服務。

    8、費率

    三木認為,看費率要看綜合性價比,並不見得保費越低越好,也不見得保費貴的產品就好。

    怎樣才能看出價效比呢?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同樣的保費看保障內容,同樣的保障內容看保費,要結合前面講的幾點綜合分析。

    05

    重疾險舉例

    講了那麼多,到底怎樣去辨別一款重疾險的價效比?

    下面就拿6款重疾險進行比對:

    ▲分析上圖得出如下結論:

    1、重疾的數量、賠付次數、分組

    最少的國壽福也有80種重疾,最多的天安健康源106種,總體相差不大。

    從賠付次數上看,長生福不分組賠2次最優,天安健康源分6組賠6次次之,其他的都是賠1次,平安福重疾賠付額有增加項(run計劃和每理賠1次輕症增加10%保額,最高30%)優於其他重疾。

    2、中症、輕症的數量和賠付次數、賠付額度

    ▲從高發輕症數量上看,長生福、康惠保旗艦版、健康源2019覆蓋全面,且還帶有中症賠付,最優,其他三款從優到次為:金諾人生>國壽福>平安福。

    總數上(中症與輕症合計),長生福(60種)、健康源和康惠保(55種)、金諾人生(50種)、國壽福與平安福(30種)

    國壽福賠付1次最差,其他都是3次以上不分組,旗鼓相當。

    從賠付額上看,長生福>健康源>康惠保>其他(20%保額)

    3、等待期和間隔期

    國壽福、金諾人生重疾等待期180天,其他等待期90天;長生福輕症/中症間隔期90天,除國壽福賠1次外,其他無間隔期。

    4、身故、全殘、疾病終末期責任

    平安福身故有增加項(run計劃和每理賠1次輕症增加10%,最高30%)為最優,康惠保賠現價最差,其他都是賠付保額。

    5、重疾/中症/輕症豁免未交保費

    國壽福、平安福被保險人豁免未交保費要另外給錢,其他都是自帶。

    6、其他特殊創新

    國壽福身故保險金可轉換年金,雖然多了一項選擇,但是用處不大,無非是叫身故受益人把保險金拿來買年金險而已。

    平安福付錢可附加惡性腫瘤二次賠付,但是間隔期5年,誠意不足。

    天安健康源自帶惡性腫瘤/原位癌二次賠付,間隔期3年,非常棒。

    長生福帶有惡性腫瘤後續醫療保險金10%保額給付,詳見:長生福測評

    康惠保旗艦版付錢可附加少兒/男性/女性特種疾病額外30%賠付,豐富了投保人的選擇,比較人性化。

    所有重疾都提供綠通服務。

    7、費率

    從上圖看,30歲,50萬保額,保終身,20年交費,以平安福為100%基數,分別得出如下結果:國壽福為84.2%、金諾人生為84.8%、健康源2019為76.7%、長生福為83.8%、康惠保旗艦版為39.7%。

    康惠保旗艦版適合保費預算不足,不重視身故賠付的朋友投保,如果選擇保至70歲,保費還能便宜很多。

    平安福暫且不論價效比,買同樣的保障,保費預算高,不適合大部分人投保。

    如果保費預算充足,想投保重疾多次賠付,天安健康源2019和長生福是不錯的選擇。

    06

    三木總結

    市場上有很差的重疾險,但是沒有最好的,對於保費預算只有不到2000元的投保人來說,長生福產品再好,對他來說也是很差的選擇,對患有甲狀腺結節的人來說,上面這幾款產品都不是最好的,復保星悅重疾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個體需求都是有差異的,切記要以需求為導向去配置合適保險產品,產品雖好,但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 3 # 貓姐說險

    預算有限,高保額方式有4個方式

    1、犧牲期限,買到60或70歲,先保證年輕時候的風險,老了怎麼辦?過幾年預算上升了再買呀

    2、犧牲理賠次數,先買單次賠付的,什麼二次賠付什麼的,第一次都不夠錢了,得活到第二次治療

    3、這個不太建議,就是不要選擇那麼多額外的附加,保住核心的關鍵,

    哦對,還有一個首要的忘記了,買純重險,什麼返還型、分紅型、帶身故的,就先不要了,這個放在第一位

    以上,如果有不明白,可以私聊

  • 4 # Ur保寶

    先排除感性偏好,再削減保障責任,如果還不能滿足保額需要,就縮短保障期限

    ①既然預算有限,就不建議有品牌偏好,畢竟買的是白紙黑字的合同,沒必要為品牌溢價附上過高的代價,有些新一些或者不做自己代理人團隊的險企,產品價效比【可能】會高很多(需要分辨)

    ②既然預算有限,那先把最重要的基礎保障做高,一個重疾險必要的保障責任也就是單次的重疾保障以及成人高發輕症,除此之外,重疾多次賠,癌症多次賠,中症責任等等,對於基礎保額難以滿足的家庭,這些都是錦上添花。沒必要費錢,有那個錢,先把保額做高,足以應對第一次重疾風險即可

    ③如果前面的操作,還無法滿足保額需求,那就考慮縮短保障時間吧。同樣保額,保障到70歲和保障終身,費率相差近一倍。雖然保障時間縮短了,但足夠的保額至少可以保證70歲前能過得無憂無慮。否則,一份低保額的重疾險,即便保障終身,但是發生風險杯水車薪,恐怕連70歲前都難以應對,很是雞肋

  • 5 # Dorothy每日書摘

    預算有限,可以有很多方法買到合適的保額:

    1. 選擇更長的繳費期,和房貸一樣,適當的長期負債其實更利於財務健康。尤其是重疾險有保費豁免功能,長期繳費比短期更有利。

    2. 選擇定期重疾險而不是終身的。比如幼兒,其實重疾高發期是十幾歲,過了以後身體就比較穩定。一份50萬保額的終身險,大約6000元,但如果只買到30歲,大約1000元。寶寶長大了,可以自己再加保一份重險。

    3.選擇消費型的重疾險,尤其是注意選擇可以無條件轉換的消費險。消費型永遠是槓桿最大的,只是不生病錢沒了大家覺得不划算。重疾險和身體相關,年齡越大,身體毛病越多,所以不能等,等來等去萬一生病了,或者有前兆了,就買不到了。趁年輕先買一份消費險,將來預算增加的,免體檢只填表格就可以換到返還型或者儲蓄型,也是個好辦法。

  • 6 # 賣保險的徐佳84956527

    這個我想先要知道預算有限,到底是多有限。。。。

    一般保險公司的繳費模式有,月繳,季繳,年繳,首先應該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合適的繳費方式。

    第二,把繳費時間延長,二十年,三十年。保險因為有它獨特的豁免的功能存在,所以我一般建議客戶儘量把繳費時間最好弄到最大。

    雖然有些人覺得時間太長,覺得看起來壓力很大。但是我們考慮單年繳費就比較少了,而且用通貨膨脹看的話,現在你賺一萬容易,還是以後你賺一萬容易呢?另外就是如果在繳費年限裡,發生了重大疾病,後面的保費就不用繳了。

    第三的話,就是確實經費有限,就還是選擇百萬型別的醫療險吧。起碼把治療費用給保證。

    重疾險雖然說是提前給付的,但是其實都是要達到合同約定的條件才會賠付。譬如腦中風,達到了哪種程度,譬如心血管疾病,是開胸還是達了支架。只有惡性腫瘤基本是確證就賠付。買保險是為了讓生活有道防火線,不是讓自己連現在的生活都過不下去,所以選擇合適自己的,很重要

  • 7 # 啄木鳥保險醫生

    預算有限,說白了就是錢不夠,是不是就購買一年期重疾險來換取最大的保額呢?如果問題這樣簡單,這個問題就沒必要回答了。

    重疾險按時間分類一般可分為一年期重疾,定期重疾,終身重疾。

    如果花同樣的錢購買重疾險保額,由多到少一般的排列是:一年期重疾保額 > 定期重疾保額 > 終身重疾保額。由此可見,花同樣的錢,買一年期重疾的保額最高,但答案如此簡單明瞭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想問一下,你買保險的目的是什麼,除了當下的詩和遠方,還要防患未來的苟且吧。

    讓我們透過分析這三種分類的重疾險,就知道問題沒那麼簡單,也就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一,一年期重疾險:

    一年為期,繳一年保費就保一年的風險。近年彷彿一夜之間變成了網紅險,最大的優點是年輕的時候費用非常的便宜,特別受年輕人的歡迎,但正是一年一計費,所以年齡越大,費用也跟著越高,另外它還沒有續保的保證,如果這個期間身體出現問題,很可能就無法續保了。

    一年期重疾險一般採用自然費率定價,而定期及終身重疾險採用均衡費率定價,因此一年期重疾險就算每年都可續買,那麼一輩子的總費用其實是高於長期重疾險的,如果只是追求所謂的價效比,其實無形中是犧牲了長遠的利益而選擇了當下的便宜。

    二,定期重疾:

    即在一個期限內,比方10年、20年、30年,或者到一定的年齡,比如70歲、80歲等等,在這個期間內,出事了就賠,過了這個期間,保險合同到期終止。這類產品在預算不足的前提下,可用它作為主要保障,比如保障至退休年齡,主要做好家庭責任期重大階段的保障。

    三,終身重疾:

    顧名思義就是活到老保到老,不管啥時候出事前,保障一直都在。每年交的保費多少是固定的,繳費時間可選,因保障時間最長,要負擔高發病率的老年時間,所以費用也最高。人人都想買終身重疾,但不是人人都負擔得起,適合中等及以上收入的人士購買,才不會給自己造成較大的經濟壓力。

    分析完重疾險的各自特點,來總結回答上面的問題。

    1、如果預算有限,按照華人的平均壽命76歲為依據,購買一份保到70歲或到80歲的定期重疾險,至少保證退休前萬一得了重疾,家庭生活不會受到影響,而且這個保額根據自己的預算儘量做高,比如寧要50萬定期,不要10萬的終身,就是這個道理。

    2、過了預算緊張期,手頭經濟如有寬裕,可以補充終身重疾險,因為如果有能力,無妨為退休以後的老年生活多些考慮。

    3、如果現階段購買定期重疾經濟壓力都很大,又確實想擁有重疾方面的保障,那麼只有一年期重疾險可選,但記住這只是過渡期,從長遠的角度來看,一年期的重疾險真的沒有買的必要,即便是補充保額,也應選擇定期重疾險。

  • 8 # 明亞李木子

    一般重疾險的保額都建議50萬,且一般產品超過50萬需要體檢,我們以保額50萬為例來看看,怎樣最省錢。

    首先,消費型重疾價格必然低於返還型重疾。消費型重疾指的是不含身故責任,也就是說如果買了消費型重疾,保障期限為30年,在合同到期後如果沒有出現理賠,這份合同的保障責任就到此結束了,第31年及以後如果不小心得了重疾,保險公司是不賠的。而返還型重疾指的是在合同保障期內若沒有出現重疾,但是自然身故或意外身故也是可以得到理賠的。返還型重疾的保障責任比消費型更多,因此返還型重疾的價格會更高些,一般同等保障時間和繳費時間下,返還型重疾的價格是消費型重疾的30%到50%。

    其次,確定了消費型重疾為目標後,怎樣可以更省錢。一款消費型重疾的價格跟他的保額,保障時間,繳費時間有關係。保障時間短,繳費時間延長也許就能達到你的預算標準。一般保障時間有保障到,60歲,70歲,終身。繳費期限有10年,20年,30年。

    假設保額為50萬,以市面上網紅產品性比價較高的消費型重疾康惠保為例,不附加男女特定重疾等,測算下價格。

    30歲男,保障期到70歲,繳費時間30年價格是3315元。

    30歲男,保障期到終身,繳費時間30年價格是5273元。

    市面上的消費型重疾價格以30歲為例大概是這樣的價格,如果預算跟這個差不多可以以此為參考。

  • 9 # 張立平—健康守護著

    如果資金有限的話,那就增加高保額的醫療險,因為商業醫療險報銷範圍包括自費部分和進口藥,還有住院補償,它是憑醫院結算單據進行理賠:

    而重疾險因為是返還型的產品,費用相對也較高,該產品主要用於收入損失的補償、營養費補充以及康復費用的支出,還有因為我們生病需要家人來照顧,這就使他們不能正常上班,所以這塊的費用也是由重疾險裡出的。

    理賠方面:當我們一旦罹患重疾,只要有醫生的診斷證明,帶上身份證和保險合同就可以到保險公司進行理賠。

  • 10 # 同風險與疾病賽跑者

    預算有限,可以在考慮定期或者一年期的重疾險,同時再配置上百萬醫療險,這樣可以當重疾發生時,將損失降到最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啦啦小魔仙之奇蹟舞步的所有咒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