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安古意
-
2 # 文人草堂
說實話,孔子與老子,兩位可都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聖人,拿兩個聖人來比較,誰的影響更大。
這好比有人問:是華山偉大,還是泰山偉大?
兩個人都對中國幾千年的人文思想,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孔子,被譽為聖賢至尊,是一位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的道德標準,直到現在還影響著華人。
孔子開創了私塾學習的新時代,使得普通的平民,也能過獲得聖賢之道,為後世文壇大家的出現,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人文環境——
春秋之前,研究經史典籍,可都是王臣貴族的專屬權利。普通的老百姓,就算你有再多的錢,也沒有資格去學習聖賢之道的。
再說說老子。其以一篇享譽中外的《道德經》聞名於世,“無為而治”,看似簡單的詞彙,卻包涵著萬事萬物的興衰規律。老子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的哲學大師,他是第一位提出樸素辯證思想的人,也是中國道教文化的創始人。想當年,孔子還曾經以學生的身份,探訪過老子,請教過問題。
那麼誰的影響更大一些呢?
如果單純從思想的高度來看:老子應該比孔子略高一籌,畢竟入世難於出世。
但是,老子的出世理念,與孔子入世修行相比,有些避世獨善的意思。所以,從普世價值來看,孔子的思想應該更加偉大一些。
但是,這只是主觀的意見,其實,兩個人真的是不分伯仲,都有自己的哲學理念,文化價值,與歷史定位。
-
3 # 呆念想
老子主張是以“道大,天大,地大人大”為核心為東方哲人生命觀,敬天貴人法自然的本體論及認識論,凡是對以民眾生命有害及壓制社會民生的,老子是批判的。並告誡眾人世界是變易的,春秋強弱是要轉化的。知雄守雌,知退知減。不唯名困,不惟利累,人法地……道法自然,守樸返真求自在。老子是個人總結夏商周中國數千年古人社會發展智慧,悟透出一套東方人看世界,參生活,適自然,避俗累找自在的雲端快樂智慧。老子智慧人類世上首創。孔子自言:“述而不作”,孔聖人亦是先秦智集大成者,寫易傳冊集詩經,總結先秦政治倫理說,開創民間大學,教導六藝之說。孔子本人熱愛先周國家禮制文明,聞先周遺禮樂之聲“韶樂”三月不知肉味。可見獨衷盛周文明。總之孔子以其勤勉與智慧,獨創中國早期民間大學“有數無類”,並“因材施教”,繼承先秦的商周盛世文明理念,主張”克己復禮”,“為政以德”,“節用愛人”。孔子理想人人守信尊守國家制度禮俗法度,社會國家就會由亂到治。老子的東方批判哲學思維體糸,為有道的國家制度,為有德行的官與民行為都立下標準,對華人文思想獨立,解放開拓了東方思想Sunny大道,自老子莊子,屈原漢賦起,華人有了獨立自主,敬天,愛大自然,愛國貴人拜祖敬自由的人文精神,老子之思維為中華文明開闢了科學之門人文天梯,為東方政治倫理說學,成中華思維辯證法開山始祖,為東方古軍事學,古曆法數學,古養生醫學,古代邏輯思維,古代美學自然模仿說,和藝術風格流派說的建立與發展,老子是中華文明三江源頭“正如魯迅言道家旻中華文化源頭”。孔子開創的教育說“先秦商周政治倫理說”更多對個人學業修養進步,東方國家統治管人方面的精髓。老子像仙者立雲端,返古上天入宇宙,談有說無,讓人們返樸歸真,知避懂進退。樂天知命。孔子像位農林部長,天天向世人講天下農場主,如何給林苗不汙染環境,如何防火防澇防蟲,如何把不同材質的小樹培養成國家,縣鎮,家族的房屋棟樑。老子與孔子兩人理想方法不同,傳經說道角度原則不一。就像兩位各自從珠峰南坡北坡登攀珠峰一樣,兩位聖人都登上中華文明峰頂。一樣了不起。後無來者,令世人永遠高山仰止。
-
4 # 和庸
老子與孔子是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創始者,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影響著中國主流文化。不能以孰重孰輕來區分!
老子思想是天道、地道、人道。是人與自然的關係,順天應人,厚德載物,無為而無不為!其修為途徑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孔子思想是中庸之道,是以"仁"為核心的人與社會的關係。奉行仁義禮智信,己立立人,己達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他們分別從自然和社會這兩個不同的角度闡述做人的法則,沒有主次、先後、輕重之分。但卻是殊途同歸,達本還原!
-
5 # 一粒思想
從整體上看,自然是孔子的影響力更大,而且大的比較明顯。
老子和孔子,一個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一個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就其思想深度和高度而言,道家和儒家思想是中國思想史兩座高峰。
就其對後世的整體影響來看,儒家的影響遠遠高於道家。
這其中主要有兩個重要原因:
其一:孔子被官方和主流接受而老子游走在民間和江湖。儒家思想被官方採納也經歷了艱苦卓居的鬥爭,一直到漢武大帝時代還流傳著漢武帝拿儒生的帽子當尿盆的故事。直到漢代董仲舒的出現,儒家思想可謂堂而皇之的登上了大雅之堂,再到後來科舉制度,儒家經典被列為制定教材。一千多年間,學子們為了考取功名,不得不沒黑沒夜的研讀儒家經典。如此以來,儒家思想完完全全的中國文化大地上牢牢的紮下了根基。再看看道家,老百姓所能看見的道家,只是一座道觀,一個道士,或武俠小說中的一個道家高手。
其二:孔子的中庸較接地氣而老子的無為脫離了勞苦大眾。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為無為。
粗淺的理解,中庸思想是入世的學問,用於指導行為,帶有功利色彩。
不把花說死,不把事做絕,不把人逼急,不把福享盡就是中庸,也複合華人的思維模式。到時候再說,差不多就行,你看著辦,都是中庸思想導致的結果。
而無為是出世的學問,用於指導人的思想,不帶任何功利色彩。害怕冒險的我們總是對無為的思想一知半解、將信將疑、敬而遠之。曲高自然和寡。總之,孔子的思想在大眾眼裡是接地氣的,但老子的思想是為真正的大智慧者準備的。
-
6 # 肥嘟嘟的小不理
雖然我是儒家的,但覺得有個故事可以說明一下——這個故事有很多版本,我就選一個吧:
某地有個小廟,神主的位置上是佛陀,廟外是耶穌。一個基督教信徒經過的時候很生氣,說世上只有一個真神,就把佛陀弄了出去,耶穌換了進來。沒一會兒,一個佛教徒經過,看到這種情況很生氣,就把佛陀換了進去,耶穌搬了出來。
所以,題主你問的這個問題就像是庸人自擾。兩個人的貢獻都很大,何必要量化呢?西方人曾經也爭論過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貢獻誰大,現在呢?不但是這兩個人,早期的泰利斯三人,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高爾吉亞等都被認為偉大。
-
7 # 手機使用者弘毅
應該說這是一個常識問題,孔子的貢獻對中華民族而言,明顯大於老子。
一:孔子思想是積極的,入世的。他正式開闢了中華文明的先河,使上至統治者,下至平民百姓感受到道德倫理的教化,使人成為真正的文明人,具有普世價值。比如(大學),(中庸),(孟子),(論語),還有詩,書,禮,樂,等儒家經典,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他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古往今來不知激勵著多少男兒成為英雄豪傑,為保衛華夏民族建立不朽的功勳。
二:而老子呢?當然也很了不起,他應該可以稱得上中國的大思想家和哲學始祖。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明也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但他有些思想總是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搖擺,有時甚至是消極避世的,比如:雖有舟楫,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復結繩記事而用之。另外,老子思想更適用於權貴之間。兵家之間,商家之間的明爭暗鬥。對老百姓而言,我認為只有一個順其自然的人生觀管點用。
三:老子唯一的著作(道德經)雖然博大精深,但也難勉晦澀,是玄學之一,雖然傳播廣泛,但又有多少人能能領會透徹呢?而孔子的論語就不同了,在古代和近代知識分子中,倒背如流者,大有其人。是古代公務員國考的主要內容,影響極其深遠。
-
8 # 風華正茂135672356
都有貢獻,老子把道告訴了華人,要尊道貴德,到今天華人都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有道德,做人要有德,不要缺德!而創造宇宙天地萬物的道也一直佑庇著中華民族。孔子是教育人去行動,把老子的標準降低了,人既不知道,那就育德吧,講仁,講周禮講禮貌講做人的要求,講學而優則仕,講齊國平太下,講做為。對中華民族的貢獻而言,表面看孔子大,而實質是老子的大。
-
9 # 孤獨D時代
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大發展,而這發展,得益於與外國尤其是西方國家的經濟交流,卻與什麼老子孔子沒有半毛錢關係。
社會發展能發展到今天,一是政府放解開人們身上的鎖鏈開始允許人們做生意(過去人們賣個雞蛋都可能犯法),二是人們的心中想的我要吃飯我要吃好飯,我要活,我要活的好等等基本生存意識與生活常識,而不是什麼打著各種旗號的所謂文化!
-
10 # 熱愛首都北京
書讀的少、真的不知道老子孔子對中華民族有什麼貢獻。在民間、人們更多的是燒香拜菩薩。人人都知道如來佛祖觀音菩薩、沿海地區、人人都知道救災救難的媽祖娘娘。
-
11 # 一介布衣411
當然是老子,老子是道家,道是華夏文明的根。道為儒之首,儒為道之末,道家是華夏國家治理最高境界,法家華夏國家治理的最後底線。未亂用道,漸亂用儒,戡亂用法。
現在的社會治理模式就是法家。
回覆列表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一生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賢人七十二。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為儒教始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為和上帝、國家的祖先同等級別的“大祀”。這種殊榮除老子外萬古唯有孔子而已。 老子是中國春秋時代思想家,道家宗師。著有《道德經》一書,是道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到了唐朝武宗時期老子被定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老君的第十八個化身,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為世界歷史文化遺產的寶貴財富。歐洲從十九世紀初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到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代,歐洲共有60多種《道德經》譯文,黑格爾說:“中國哲學中另有一個特異的宗派……是以思辨作為它的特性。這派的主要概念是‘道’,這就是理性。這派哲學及與哲學密切聯絡的生活方式的發揮者是老子。”上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老子和孔子的思想影響深遠,但是他們著力於不同的方面,孔子更多的是對於自身修養,教育,待人處事等“仁”的思想,而老子是出於“道”的思想,二者不能判定孰強孰弱,當然也不能簡單的說那個的影響比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