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幽默趣事大百科

    今年最期待的一部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在美國最大電影票務網站Fandango的一次“好萊塢2018年秋季檔最受期待的電影”調查中,《神奇動物:格林德沃之罪》成為了最受期待電影,而緊隨其後的是《波西米亞狂想曲》,《毒液》和《一個明星的誕生》只能屈居3到5位。

    演員陣容並不強大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備受矚目,根本原因是,這是一部關於皇后樂隊的傳記片。你無法想象,在皇后樂隊的演唱會,現場的瘋狂到達了一個怎樣歇斯底里的程度。

    可惜,世人已經無法再一次親身體驗,幸運的是,我們有電影,在《波西米亞狂想曲》,你可以體驗,皇后樂隊究竟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怎樣歇斯底里般的瘋狂。

    所以如果你喜歡搖滾,喜歡皇后樂隊,這部電影一定是非常期待觀看的!

  • 2 # 小二娛樂TVV

    沒看過影片不知道無法確定觀感如何,但是可以從兩點來分析這部片子對於喜歡搖滾的人來說非常期待的

    據上個月網上訊息,11月份《波西米亞狂想曲》在日本上映,第二週在熒幕483張的情況下,把日本當地的大地頭蛇索尼發行的《毒液》,排片740熒幕這樣的情況下。《波西米亞狂想曲》依然是票房第一

    其次,這部片子完全是以皇后樂隊成名曲來命名的影片,純粹的樂隊傳記片,想想當年

    《we will rock you》唱響世界的,還有《We are the champions》(我們是冠軍),這兩首歌,因為在比賽場合十分應景,甚至在政治場合都非常適合,以至於傳唱度極高。

    而皇后樂隊經典的歌曲不止這兩首,樂隊在英國的地位,可以直接和披頭士比肩。

    而且在英國,德國,荷蘭,奧地利,紐西蘭等國家史上專輯銷量上,皇后樂隊的專輯銷量,至今一直保持第一名

    從這兩點來看,不管這部影片拍出來的效果怎麼樣。但是對於熱愛搖滾的人來講,衝著皇后樂隊他們也不會吝嗇一張電影票的錢

  • 3 # 影視口碑榜

    《波西米亞狂想曲》是講述皇后樂隊主唱弗雷迪·默丘傳奇一生的傳記片。

    在收割了全球8.5億美元的超高票房、獲得金球獎最佳劇情片和最佳男主等莫大殊榮同時,“拖沓”、“全靠音樂支撐”的批評聲也不絕於耳。

    諸多話題促使它成為奧斯卡頒獎季最熱門的影片。那麼,究竟是什麼魔力讓眾人甘心折服於“皇后”的桂冠之下?

    去年的奧斯卡同時出現了三部傳記電影,卻以各自的風采避免了同質化的尷尬。

    《至暗時刻》以復古、嚴肅地還原歷史見長,以完美的電影語言極大調動了觀眾們反抗霸權、永不屈服的鬥志,精緻如一座古舊的瓷器。

    《我,花樣女王》採用了偽紀錄片形式,更打破第四面牆讓角色直接與觀眾互動,出人意表地展現出極佳的觀賞性。

    《災難藝術家》單從電影本身弊端過多,但從“為爛片第一人拍傳記”的獵奇心態來看,一切又那麼順理成章,對夢想的嘲弄、對電影藝術的解構使這場鬧劇流露出一絲人生虛無的荒誕感。

    《波西米亞狂想曲》本可以如它們一樣不囿於“傳記”的框架,如弗雷迪一般肆意張揚,但很可惜,它並沒有。

    正如歌詞中唱道,”Because I"m easy come easy go,A little high a little low”, 這位自亞洲遷徙至英國的拜火教徒,無論音樂還是生活,無論是背叛家族意願更名並走上樂隊之路,還是敢於享受來同性的愛情,亦或在曲風高度成熟的時期毅然選擇顛覆性地將搖滾與歌劇融合,都帶著一種彷彿與生俱來的隨意和張狂,視傳統與規則如無物。

    也正因如此,他才配稱得上搖滾界的“皇后”,他是用生命的尖銳去不斷衝破、毀滅、重生。

    《波西米亞狂想曲》卻只是一部中庸,膽怯,但求無過的電影,小心翼翼地躲在傳記片的經典框架裡,呢喃著老掉牙的兒歌。

    劇作上,它選擇了極為穩妥的兩條線——一條線還原皇后樂隊從籍籍無名到巔峰、從決裂到再度合體的歷程,一條線描摹弗雷迪從篤定真愛到性向覺醒到迷失墮落到醒悟回頭的故事。

    兩條故事線中,自我衝突與外部衝突兼具,既有觀眾們津津樂道的好友反目成仇的八卦,又有同性戀等放之今日也頗為敏感的元素。

    但編劇彷彿放不開手腳一般,讓這兩條線貌合神離,始終無法觸及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沒有詳略和起伏,缺少交匯和爆發。

    具體到人物塑造上,更是堪稱災難:除弗雷迪一人外,所有其他角色都彷彿已被這部電影所拋棄。

    無論是試圖反抗同妻生活但仍深愛著弗雷迪的妻子,還是皇后樂隊中另外三位同樣才華橫溢的成員,還是讓弗雷迪深陷自我懷疑與焦慮的同性戀人,他們都僅僅是沒有靈魂的空殼,是皇后的奴役,為促成弗雷迪人生的種種轉折和異變而服務。

    我們在電影中只能看到皇后樂隊各大傳世曲目的誕生場面與弗雷迪的人生重大時刻疲於奔命地出現、交接、消失,卻感覺不到它們生命的存在。

    因此,《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成功似乎完全不在於電影本身,而在於它所描述的弗雷迪,以及皇后樂隊,還有永遠不滅的搖滾之心。

    當弗雷迪在鋼琴上敲出《Bohemian Rhapsody》的第一個音節開始,它已然超脫了一部電影的意義,導演讓它失去的靈魂將由皇后樂隊的搖滾來賦予。

    當每一次熟悉的旋律在靜謐的影院中重生,當重金屬的節奏與觀眾們的踢踏和歡呼構成一段奇妙的蒙太奇,當長鏡頭從Live Aid現場的無人機視角一直衝擊到弗雷迪躁動又略微些許緊張的臉上,觀眾的每一個毛孔、每一次呼吸都彷彿在為此戰慄,在震撼的搖滾中涅槃。

    總而言之,《波西米亞狂想曲》固然難稱得上一部好電影,但仍值得每一位熱愛生命的人駐足,並以盈滿熱淚的雙眼致以崇高的敬意。這也許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吧,總有些感動,足以穿越時空,模糊邊界。

  • 4 # 吃瓜影視通

    齙牙差點讓 他與皇后樂隊失之交臂。但又給他一個大口腔,天生比別人有發音優勢。

    上帝總幹這種事:一個地方關閉一扇窗戶,另一個地方又開啟一個。。

    所以,有缺陷或碰到不順心的事情,得趕緊想,上帝大哥給我開的另一扇窗戶在哪裡?

    一上舞臺就是另一個人,專注而迷人,這就是天生藝術家!

    “義歐。。哎歐。。。”,與歌迷的合唱互動,讓人無法不激動。巨星閃光,永載史冊。

    能在現場該多好。。

  • 5 # 迷影生活

    《波西米亞狂想曲》出來的時候,真沒當回事。歌舞音樂傳記片,從來不感冒,甚至包括當年那部奧斯卡最佳影片《愛樂之城》。

    一直認為,好電影的標準,並不是高深莫測、晦澀難懂,而是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被感動,收穫感悟和力量。

    本以為,音樂傳記片是有門檻的,至少是粉絲向的,沒成想,有種而來的震撼人心、感同身受,這樣的觀影感受,也能出自我這樣的音樂小白。豆瓣8.8分的神片評價,毫無爭議,實至名歸。

    對皇后樂隊的瞭解,不過是聽過《We Will Rock You》和《We Are The Champions》,至於它在全球流行音樂的殿堂級地位,以及主唱弗雷迪·默丘裡的真實人生,都是看完電影后,如飢似渴惡補來的。

    對《波西米亞狂想曲》本身的理解,開始是套著奧斯卡頒獎標準來的。文化多元化和堅守政治正確,讓更多名不見經傳的電影,有機會與豪華陣容大製作影片同場競技。

    對比著略顯稚嫩、優劣分明的GAGA版《一個明星的誕生》,《波西米亞狂想曲》在劇本、選角、表演、節奏、氛圍上,幾乎觸碰了好萊塢歌舞類電影的天花板。

    這是一部劇本特別紮實、情節絲般潤滑的傳記片。

    以往的傳記片,要麼為了成就犧牲真實性,要麼為了真實還原,而變得刻板做作。

    《波西米亞狂想曲》在真實與劇情上,找到了幾近完美的統一。細節到每一句臺詞、每一個表情,是否真實發生,是否符合那個時代、那個人,這種嚴謹而不失藝術性的考究,令人難以想象。

    從《太平洋》,認識了拉米·馬雷克。除了那口標誌性的牙,收放自如、細膩多變的演技,讓我無法忘懷,前陣子的2018版《巴比龍》,再次沒讓我失望。此番,拉米的神似,幾乎做到了極致,將弗雷迪澎湃又迷失的內心世界,迷茫又堅定的感情生活,以冷靜、直接又不乏溫度和幽默感的方式展現出來。

    前途無量,拉米·馬雷克堪稱完美的演技,配得上皇后樂隊殿堂級的評價,配得上弗雷迪改變世界的努力,更配得上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雖說音樂無國界,但音樂永遠是時代的產物。音樂作品一定會帶有時代性,那是一代人特有的記憶與情懷,而把這種被時代侷限的記憶與情懷,以藝術性、通俗性的方式表現出來,從來都是一門技術活。

    音樂傳記片逃不開的話題,就是賣情懷,這也是起初,我對《波西米亞狂想曲》最擔心的地方。慣常的做法,把經典安插進電影裡,就萬事大吉、情懷滿滿了,最後呈現出劇情、歌曲“兩層皮”——聽歌和看劇情被撕裂開來,歌迷與觀眾各取所需。

    但本片中,將曲子與故事融為一體的用心,將歌詞與情節巧妙結合的用意,連對音樂一竅不通的我,都被深深的感動了。特別是,影片最後“拯救生命”演唱會的“昨日重現”,成功的跨越了時代、背景,引發觀眾的共鳴。

    流行音樂的偉大,在於創造性的代表和解讀時代,感染了一代人。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以視覺化的語言,給出了一個堪稱偉大的答案。這,就是音樂的侵沉魔力,就是電影的造夢魔力。

  • 6 # 職業影迷牛哄哄

    從傳記電影的角度,《波西米亞狂想曲》是一部很出色的電影。已故的傳奇樂隊主唱弗雷迪一生,如何與“皇后樂隊”結緣,如何迷失本性,又如何找回自己,都在這部電影中清晰的呈現。

    音樂傳記片,因為其自身音樂屬性,往往都有些讓音樂與電影節奏相輔相成的處理,觀賞起來頗有趣味性。且又能自然的提供大段的音樂做抒情,當觀眾同鏡頭一起回顧了弗雷迪一生的快樂與痛苦,實在沒什麼能比他再次拿起麥克更感人的情節了。

    弗雷迪的妻子在影片中說過一句話,“甚至這都不是你的錯。”臺前,他是一位才華洋溢的音樂人,專注、瘋狂。而幕後,他承受著因為取向帶來的痛苦,這意味著他的結髮妻子終將離開他,意味著父親的責難,意味著世人的非議。更不幸的是,他的第一位同性知己保羅佔有慾實在過強,使得迷茫的弗雷迪隱藏起真實的自我,性Grand SantaFe來越惡劣,放浪形骸以求麻痺自己。

    《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首歌,意境裡的孤獨,就來自弗雷迪。真實的他被太多複雜性的情緒殺死,靈魂無處安放的肉身只剩下癲狂。

    如果拋開音樂傳記電影所帶來的超出電影本身的情懷意義,這部電影也是被高估的。首尾的結構平平無奇,像這樣一個情緒飽滿的複雜的人,開場的設計僅僅是帶著些神秘氣息的在舞臺上登場,並不太令人滿意。 全片的發揮也都在合格的音樂傳記片能發揮的程度中,合格也等同於平庸,沒什麼值得驚喜的地方。

  • 7 # 七卦電影

    以前,我對於搖滾的認知是喧鬧和叛逆,一些“叛逆不羈”的樂器混雜在一起,電吉他,貝斯,架子鼓,很吵很鬧;再加上一些大膽豪放,對社會批判的歌詞,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搖滾。我不得不承認,我對於搖滾的認知太過膚淺了。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甚至討厭這種搖滾的音樂,太過霸道太過風格化,甚至很多歌在我看來是為了搖滾而搖滾。直到我前幾天看了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透過電影瞭解這支傳奇搖滾樂隊背後的故事,之後特意去聽那首《波西米亞狂想曲》,我才發現,我們錯過了搖滾樂最好的時代。

    影片主要講的是皇后樂隊的傳奇主唱佛萊迪的故事。原本只是一個飛機場的搬運工,還有著被人嘲笑的身世,熱愛唱歌卻長著有些凸出的板牙,加入了一個當時不紅且主唱走了就要解散的樂隊,成為主唱並把樂隊的名字改為了皇后樂隊。

    這個少年並不叛逆,甚至有一點害羞,但是他清楚自己在做什麼音樂,清楚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快皇后樂隊在他的帶領下有了起色,演出不斷,釋出的幾張專輯很快打破了英國專輯發行量的歷史紀錄,一時間皇后樂隊幾乎成了搖滾的代名詞。

    皇后樂隊創造不拘泥於搖滾的形式,而且對於音樂絕不妥協,他們將歌劇融入到搖滾樂中,創作出了至今無法超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第一次將搖滾樂和觀眾互動相結合,創作出現場無敵的《we will rock you》,還有那首《我們是冠軍》則響蕩在各大比賽的賽場上。

    這支樂隊就像家人一樣,雖然有分歧,有創造理念的不同,但更多的是彼此成全,才能成為如今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之一。影片後面樂隊甚至出現了短暫的拆散,佛萊迪更是迷失了自己,但是最後依然像家人一樣迴歸了。

    當然,電影裡面也有一些關於佛萊迪生活,以及私生活的片段,可以說高度還原了佛萊迪的人生經歷,以及他面對艾滋病時候,最後做的努力,可以說像極了他搖滾的一生。

    影片最後高度還原那場搖滾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演出,沒有之一。這場演出是皇后樂隊參加非洲慈善拯救生命的演出,那20分鐘的演出,被譽為搖滾史最為重要的20分鐘,整個球場的7.5萬觀眾,和舞臺中央的皇后樂隊一起大聲唱,那個時刻,搖滾前所未用的站在了世界舞臺的中央。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看當下的一些搖滾,多少打著搖滾旗號的歌手,其實還不如那些地下唱搖滾的少年,搖滾甚至變成很多偶像歌手賺錢的工具,不得不說是現在樂隊的悲哀。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當初Queen被翻譯過來是皇后樂隊,其實看完電影你會發現,這個有點害羞,卻又一心只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一直想做的是女王。

  • 8 # 葉秋臣

    性取向男女不是重點,我只觸控到了自己的眼淚。

    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故事,講的是一代音樂傳奇皇后樂隊。

    他們的主唱,是佛萊迪·摩克瑞(Freddie Mercury)。

    Freddie出生於非洲坦尚尼亞的桑給巴爾島,在英國倫敦組建了這支搖滾樂隊,最後死於艾滋病引發的肺炎。

    一代傳奇,就此隕落。

    而《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只是將他人生中的幾個階段藝術化地拼在一起,不能說完全還原了當時發生的一切,但卻實實在在做到了大部分的重現。

    尤其在選擇演員時,幾乎做到了造型上儘量的相似性和一致性。

    故事是非常傳統的人物傳記型別,但總體來說節奏很快。從自我欣賞,到組建樂隊,到首次演出失利,再到被髮掘成為巨星,然後不斷迴圈發專輯巡演發專輯巡演的過程,前期鋪墊和心理建設的時間很短,可以說這屬於“小人物”迅速逆襲的人生。

    影片更多是將重點放在了人物角色的人生選擇上,對於Freddie的傳奇人生,有許多細節化的描寫。

    他有極強的創作天賦,在Freddie與樂隊成員們的第一次和聲,以及同女友躺下時反手彈鋼琴,再到一遍又一遍地創新音樂體驗時,我們都能透過銀幕去感受這個“天才”的魅力,感受到Freddie在唱歌和創作上天賦碾壓的技能。

    同時他也是個特立獨行的人,例如在家庭聚餐中為自己彈唱生日歌, 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持走上音樂的道路,不在意旁人意見而堅持要將專輯作品趨向於完美,還有他改變了自己的性取向從女人變換到了男人。

    天才的人生註定是難以理解的。

    影片中的Freddie並不完美,他犯過錯。

    因為迫於主辦方的要求,他們只能服從去假唱;太過狂傲地為了《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推出與資本方強硬對峙甚至砸了對方的玻璃;在很快走到巔峰併火到一塌糊塗的時候,受小人挑唆而離開了關心和珍愛自己的妻子和戰友;想通一切後從單飛再到重歸原來的團隊,結果卻因曾沉迷於某種型別的聚會進而不小心惹上了艾滋……

    他有藝術家的追求和堅持,也有藝術家的痴狂和瘋癲。

    在豆瓣上,點贊量最高的前五條差評,也沒有一人打一顆星;13w+的觀眾評價,綜合也有8.6的高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波西米亞狂想曲》這部電影共提名5項,獲獎的就有4項,除了最佳影片被《綠皮書》摘走之外,一舉拿下最佳男主角(獲獎者拉米·馬雷克)、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音效剪輯和最佳剪輯。

    不論是專業評價還是觀眾緣,這部《波西米亞狂想曲》都是值得一看的經典。

    為了那些全美甚至全球的震撼巡演,結尾處那些數量驚人的聽眾,還有粉絲們接近瘋狂的嘶吼與大合唱。

    最讓我震撼的,就是影片重現了1985年那次溫布利體育場Live Aid 援助非洲義演。因為Freddie的生命源於非洲這片土地,這場Show的意義就更是非同凡響。

    有那麼一刻,我就像是坐在臺下聽歌一樣。

    面前的舞臺上是令人拍手叫絕的演出,我在音樂副歌的部分甚至忍不住想要鼓掌的慾望而緊緊攥著拳頭,然後發現自己觸控到了從眼眶中流下的淚水。

    即便沒有奧斯卡,沒有皇后迷的情懷,依舊還是會令觀眾們泣下沾襟。

    就像電影傳達的主旨一樣,Freddie性取向是喜歡男人還是女人並不重要,生活裡多麼令人難以理解和認可的行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聽到他音樂時的那份感覺。

    一個人一生中第一次接觸音樂,是什麼時候?

    是在母親的肚子裡,聽到的第一次心跳聲。

    所以你問我音樂是什麼,我會告訴你。

    音樂,就是生命。

    ———————

  • 9 # 時空記1994

    在我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時候,他的一句“ma ma”俘獲了我的耳朵。在我聽到第二句“ma ma”的時候,我流下了眼淚。在我聽到第三句“ma ma”的時候,我決定去看這部電影。這部電影就是最近上映的熱門影片《波西米亞狂想曲》,刷了兩遍,還是不喜歡。這部電影不好看,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故事講得不流暢。其實故事結構很清晰。講了一個年輕的機場搬運工弗雷迪,因為愛好音樂,一次偶然加入樂隊,憑藉天才的創作力以及獨特的舞臺爆發力,征服了觀眾,他在的樂隊火了。後來,他發現了自己是同性戀,結交多名同性伴侶,不幸染上艾滋病。但病魔纏身的他,依然全身心投入到音樂的創作和演唱中,直到生命最後一刻。聽起來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是影片最大的問題是結構銜接不流暢。電影中一段一段的人物經歷疊加,如同百度百科上的人物簡介一樣:他叫什麼名字,哪年出生,父母是誰,家住那裡,什麼時候參加工作,最突出的工作業績有哪些。整部電影就是這麼流水賬,甚至感覺枯燥。之所以看下去全為了等待最後20分鐘的高潮時刻。另一原因是男主角“演”得太用力。儘管拉米·馬雷克憑藉此角色獲得了本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但影片中他還是“演”得太過了。尤其是他每次唱歌得時候,仔細看發線他的脖子上兩邊的青筋暴突,要知道人只有大聲呼叫的時候,才會這樣。還有他每次揮出的手臂都是直挺挺的,肌肉緊繃。整個感覺就是拉米·馬雷克太緊繃了。他當然也很投入,甚至完全進入了狀態,但他進入了一個演員的狀態,而不是劇中歌手的狀態,他所有的力氣好像要用來征服觀眾,而不是作為一個歌手享受在舞臺上全然的釋放以及和透過音樂和聽眾交流的過程。儘管電影《波西米亞狂想曲》不好看,但我還是感謝它。因為這部影片,很多人第一次認識了“皇后樂隊“,成了“皇后”新粉兒。當大家看完電影像撿到寶一樣反覆觀看“皇后”的原版影片,沉迷在妙不可言的音樂中時,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這部影片,打開了很多老粉兒的記憶匣子。當一遍遍單曲迴圈“皇后”的歌曲時,彷彿回到了往日的搖滾歲月,這一切都是有意義的。看看網友們的評論,你就知道,如果不是這部電影,大家將錯過什麼。新粉兒大熒幕讓我這個晚出生十幾年的人,能聽到Queen的live show!感動的一塌糊塗—— 豆瓣網友 @ Christy兩天看了三遍電影,然後成了皇后分粉,可是我是一個聽粵語抒情歌曲的人。—— 雲村網友 @ 請叫我耳朵東-此大調-alivae今年我18歲,喜歡上波西米亞狂想曲。—— 雲村網友 @ 小陽子123剛看完波西米亞狂想曲,又看了曉說高曉松評價,感覺他說的不對,像我這種打工族沒有這部電影我是不會知道牙叔和皇后樂隊的。—— 微信網友 @ leeSimpson老粉兒坐在幾百個白髮的叔叔阿姨中間觀影,感覺我們雖隔了二十多年但共享了一段青春。—— 豆瓣網友 @ 趙賈森外公83歲 ,最近迷上了玩手機,剛剛推開門,他竟然在聽皇后樂隊的波西米亞狂想曲。—— 雲村網友 @ 赤x小刀對於現在的年輕人,這部電影讓他們知道了皇后,意義不僅是讓老樂迷懷念,更是皇后樂隊輝煌的延續,搖滾不死。—— 微信網友 @ 無厘頭剛去香港看完了波西米亞狂想曲 坐在後排一個觀眾和我一樣呆到了影片黑幕,突然,他開始鼓掌。—— 雲村網友 @ Timothevan不可否認的是皇后樂隊是一支偉大的搖滾樂隊,背後的真實故事也許比電影本身更有趣兒,那又能怎樣?電影看了一遍,故事讀了一遍,也許第二天就忘了。但是音樂,卻可以一直陪伴我們,這就是音樂的魅力,不也是音樂人最大的願望嗎。時光流逝,音樂永存。

  • 10 # 娛樂二姐

    在影院看《波西米亞狂想曲》的時候感覺像看了一場Queen的現場演唱會一般。

    電影中加入了很多皇后樂隊的經典歌曲,以主唱佛萊迪·摩克瑞這個人物為主線講述了皇后樂隊從成軍到爆紅的事蹟。

    這部電影可以說是相當於一部皇后樂隊的傳記電影,它再現了三四十年前的皇后樂隊輝煌。

    電影的主演拉米·馬雷克成功的演繹了萊迪·摩克瑞的故事,也憑藉此部電影拿下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對於想了解皇后樂隊的夥伴來說,這部電影是必看之選。

    而對於喜愛皇后樂隊的人來說,這部電影會使他們熱淚盈眶。

    致敬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 《快樂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