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fsss

    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素;1;主題2;材料3;結構4;語言5;表達方式. 詳細介紹應用文寫作的基本要素 1.2.1 應用文的主題主題又稱主旨,指應用文的中心意思或基本觀點,是作者的意圖、主張或看法在文中的體現.主題必須做到:1.主題正確2.主題集中3.主題鮮明4.主題深刻1.2.2 應用文的材料1.什麼是材料應用文的材料是指撰寫者為表現應用文的主旨所蒐集或積累的一系列事實、資料或論據.材料是應用文寫作的基礎,沒有材料,主旨就不能確定.2.材料的來源應用文材料獲得的途徑一般地說主要透過直接獲取和間接獲取兩條途徑.直接獲取:指作者親自從現實生活中獲取.如運用觀察、實地調查等方法直接獲取材料.間接獲取:指作者透過某種傳播媒介所獲得的材料.如透過各種報刊、書籍、網路查閱等方法獲取大量的間接材料.3.材料的選擇和使用1)選擇材料:是指在蒐集和分析材料的基礎上,對具備候選資格的材料進行篩選、取捨.2)使用材料:使用材料時一定要分清主次,根據主題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組織形式,安排材料的先後順序.1.2.3 應用文的結構應用文的結構與一般文章一樣,包括開頭和結尾,層次和段落,過渡和照應.1.開頭和結尾1)開頭,是指文章從什麼問題寫起,從哪裡下筆.常見的方式有:(1)概述式(2)目的式(3)根據式(4)提問式(5)說明式2)結尾,是文章的總收束,常見的結尾方式有:(1)總結式(2)號召式(3)說明式(4)慣用式2.段落和層次1)段落段落是組成文章的最基本單位,是按照表達層次劃分出來的一個個小的結構單位.在形式上,段落是明顯的換行標誌.2)層次層次是文章思想內容的表現次序,它反映了作者的思維過程.層次的表述方法有:①用小標題表示.②用數量詞表示.③用表示順序的詞或片語表示.安排結構層次時常見的順序有:①以事件的時地為序②以邏輯發展為序③總分順序④縱橫式3.過渡和照應1)過渡應用文的過渡,是指上下文之間的銜接、轉換.應用文常見的過渡有:1)內容開合處.2)意思轉換處.3)表達變動處.2)照應應用文的照應,是指文章前後內容的關照、呼應.應用文的照應,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1)首尾照應.2)前後照應.3)題文照應.1.2.4 應用文的語言1.應用文語言的表述要求寫作應用文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注意語言的表述.1.準確 2.簡煉3.質樸4.規範2.應用文常用的專用語言(1)稱謂詞:即表示稱謂關係的詞.(2)引敘詞:即指用於引出應用文撰寫的根據、理由、或應用文具體內容的詞.(3)經辦詞:即用來說明工作處理過程的已然時態,表明處理時間及經過情況.(4)承轉詞:又稱過渡語,即承接上文轉入下文時使用的關聯詞、過渡用語.(5)期請詞:即指用於向受文者表示請求和希望的詞語.(6)商洽詞:即用於徵詢對方的意見和反映,具有探詢的語氣.(7)受事詞:即向對方表示感謝、感激時使用的詞.(8)命令詞:即表示命令或告誡語氣的詞語.(9)目的詞:即直接交代行文目的的詞語.(10)表態詞:又稱回覆用語,即針對對方的請示、問函,表示明確意見時使用的詞語.(11)結尾詞:即置於正文最後,表示正文結束的詞語.1.2.5 應用文的表達方式表達方式,是行文時對有關內容進行表達時所採用的表述形式與方法.應用文常用的表達方式有: 1.記敘記敘是對人物的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的過程作出介紹和交代.2.說明說明,就是簡明扼要地把事物的形狀、性質、特徵、成因、關係、功能等解說清楚,把人物的經歷、特點等表述明白的一種表達方式.常用的說明方法有:1) 定義說明2) 分類說明3) 舉例說明4) 比較說明3.議論議論就是說理和評判,就是作者透過事實材料及邏輯推理來明辨是非、闡發道理、表明見解的一種表達方法.1) 議論的結構議論,一般說來是由論點、論據和論證三個要素構成.2) 論證方法(1)歸納法:即根據一些個別事物的分析與研究,推匯出一般結論的論證方法.(2)例證法:即用具體例項或統計數字來證明論點的方法.(3)類比法:即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的結論的論證方法.(4)引證法:即引用經典作家的言論、科學原理、盡人皆知的常理等作為論據來直接證明論點的論證方法.(5)對比法:即把兩種截然相反的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從而推匯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6)反證法:即透過證明與自己的論點相反的論點是錯誤的,從而證明自己論點的正確性.(7)喻證法:即透過打比方講道理來論證論點的方法.(8)歸謬法:即首先假設對方的論點是正確的,然後從這一論點中加以引申、推論,從而得出極其荒謬可笑的結論來,以駁倒對方論點的一種論證方法.(9)因果法:即分析事物的前因後果,並以此證明論點的方法. 記敘、說明和議論是應用文常見的三種表達方式,在寫作中單一運用某一種方式的不多,往往是以某一種表達方法為主結合運用其它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詩經.氓的全文及註釋和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