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相聲在發展的某個階段頻臨“消亡”,所以有人會說相聲差點死了。在哪些時間節點相聲遇到了瀕死狀態呢?誰又真正振興拯救了相聲呢?
7
回覆列表
  • 1 # 聞香識電影

    相聲藝術其實不止經歷了一次“瀕死”的過程。只是最近的一次是在21世紀初,馮鞏和牛群決定改革相聲,將相聲藝術變為接近小品模式的一種表演形式,他們把洋車拉上了春晚,可惜這種方式並沒有得到認可,從那個時候,相聲就開始慢慢淡出了大眾的視線。

    關於相聲為什麼會在某一個時期差點“死了”,又到底差點“死了”了多少次?這個原因眾說紛紜,沒有一個準確的答案,也可能是所有的因素都佔一點吧,對此我做出瞭如下總結:

    相聲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逐漸形成,由張三祿開創,源於民間、盛於民間。張三祿本是八角鼓藝人,後來在北京天橋上自己擺攤,研究出了四門功課“說、學、逗、唱”,並且把其稱之為相聲。這種新興的藝術形式既有幽默的段子講,還有好聽的戲曲,更是集各種民間藝人的本領於一身,所以受到了很大的歡迎。

    自張三祿之後,又出現朱紹文、沈春等相聲祖師在北京天橋各施才能,將相聲藝術傳承下來。

    雖然那段時間相聲發展的很火熱,可卻出現了“技多沒飯吃”的情況。因為是街頭藝術,相聲演員還是要靠觀眾的打賞來獲得收益,養家餬口。其次,一遇颳風下雨、流氓鬧事,可能一天都沒飯吃,幾天的勞動成果都付諸東流。再加上相聲本身就有極強的諷刺意味,惹怒了清政府,整個行業被驅逐出了北京城。

    也正是這個時候,相聲演員大批湧入了天津。當時天津的南市屬於三不管地帶,相聲在這裡得以發展壯大,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所以現在我們都能看得出來,只要是天津人,起碼都會說唱那麼一兩句。同時,馬氏、常氏相聲也於此時誕生,相聲行業在天津當屬於第一市井文化。

    這是相聲第一次衰敗——興盛的過程!

    1949年之後,相聲藝術搖身一變,成為了“曲藝經典”,但是它的諷刺與庸俗也變成了缺點,一度不被社會認可,背上罵名。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侯寶林帶頭開始改革相聲藝術,去掉了取笑父母、講述色情等糟粕,挽回了相聲的地位。

    1957年—1967年,相聲又一次遇到生死存亡的境況,這裡不說大家應該也都猜得到是何原因。1973年,馬季、唐傑忠的《友誼頌》成為了新時代的開天闢地之作,再一次站穩了腳跟。

    這是相聲的第二次衰敗——興盛的過程。

    20世紀初,小品藝術出現,這種直觀的表演形式更容易被觀眾所接受,就連整個春晚也成了小品的舞臺。馮鞏相聲改革失敗後,也加入了小品藝術的創作和表演,相聲行業的地位岌岌可危。

    直到郭德綱成名之後,相聲再一次興盛起來,這也是相聲發展以來最巔峰的盛世了。21世紀人民思想開放,郭德綱重新撿起了侯寶林丟掉的糟粕,拿上舞臺表演,重新讓觀眾喜歡上了相聲。所以像楊少華這樣的老藝術家才會如此評價郭德綱:我不說郭德綱的相聲好不好,但我就是佩服他救活了整個相聲行業!

    這是第三次相聲衰敗——興盛的過程。

  • 2 # 懷珺

    相聲一直沒有瀕死狀態,只是相聲作為北方的一種曲藝形式,在某些時間節點上,收縮了而已。

    我是天津人,從我上小學伊始,就聽收音機裡的每日相聲,侯寶林,馬三立,二趙,郭榮啟,田立禾,劉文亨,高英培,魏文良,王謙祥,李金斗等等,從小聽到大,小劇場的演出,似乎一直也沒聽過,於寶林先生一直致力於恢復小劇場的演出。

    老郭的相聲,大概是10年左右開始聽,大多是從網上下載下來的,創編節目很好,相聲劇也很不錯,單口覺得有待於提高。

    德雲社的空前發展,是在何,曹二位叛門之後,徒弟群體擴大,帶藝投師的多了,一時間百花齊放。

    論對相聲事業的貢獻,官方的首推天津廣播電臺,數十年如一日的保留相聲節目,還特意開播了一個相聲臺,為相聲的普及和推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非官方的首推德雲社,尤其是近兩年來,女觀眾的加入,圍棋大師吳清源曾經講過:圍棋的大力發展,取決於有多少女棋士,因為有了女棋士,起碼會有兩個人會對圍棋產生興趣。同理,有了女觀眾群體,會輻射到孩子,家庭,所以說,如今相聲的火爆,德雲社的確是首功一件。

    再說說關於基本功的問題,最近討論比較多的有兩點,一是太平歌詞,二是探清水河,我只說一點,孔夫子整理《詩經》的時候,收錄了絕大部分民間的俚語小調,也不乏一些豔詞,為什麼?飲食男女,人之天性,認為這個是齷齪之事的人,心理多少有些陰暗,猶如高老夫子一般。有些東西,允許你不用,但是不允許你不會,精通與否,就需要看個人條件而言。

    說學逗唱,學與唱,這個的確難以嚴格劃清界限,唱戲算不算學?唱歌算不算唱?這個其實無需太過認真,當年劉蘭芳唱大鼓說書,你說她是大鼓和還是評書?規則都是人定的。老郭現在徒弟多,他告訴大家太平歌詞才是本門唱功,好了,以後徒弟們都這樣教徒弟,那麼,這個說法就會佔據主導地位,就這麼簡單,無需認真,本來也無甚對錯。

  • 3 # 朱巖村

    其實真正說相聲都死了。如候寶林,馬三立,劉寶瑞,常寶堃,馬季,候躍文,常寶華,師盛傑等。剩下的幾個沒死的不說了。如石富寬去當官了,馮鞏演小品去了,馬志明不出場了。也和死了差不多,只有姜昆,郭德綱,苗阜幾個差點死了。苗阜差點被郭德綱之流擠兌死。姜昆差點被郭德綱之流罵死。郭德綱險些被反三俗給拍死。我願這老不死的出山給相聲正名。不要當正人君子了。這幾個將之要死的再旗幟鮮明點。義正辭嚴的闡明立場,把自己擺正。看看自己扛的是相聲藝術的大旗吧。是的堅持,不是的滾蛋。拿出點真玩意來。

  • 4 # 超然智者

    相聲屬於說的藝術,由一代宗師候寶林創立。它是從說“笑話”中演化而來並且比說笑話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和魅力。它的最大特點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是“逗人笑”,而且是忌重複使用“包袱”,不像戲曲誰都可以重複唱同一段戲。也就是說別人使用過的包袱絕對不可以再用,甚至自已也不能再重複使用。和寫“小說”有些相似。它不僅僅是故事而且還有包袱,這包袱的成功與否是取笑於人的關鍵,他體現了創作者的藝術修養和水平。這就會給相聲創作帶來具大的難度。每個人的精力和潛在能力都有限,輝煌過後必然是低谷。其實這也是正常現象。

  • 5 # 福自福地來wjf

    為什麼有些說相聲的人在某一個時期差點死亡?

    相聲,來自民間,它是民間的一種曲藝表演形式。它有單口,雙口和群口的說唱特點。相聲的起源發自明清的民間雜耍說唱藝朮,一直興盛於當代。它最早來自華北地區,發展於京津冀,普及於全國,演化於國外。

    它的特點是,通俗易懂,生動明快,樸實含蓄,靈活多樣。它不同於戲劇表演,它對於人物,故事的表現來自於說說唱唱。在過去,有些玩雜耍的人,為了養家餬口,掙個銅板,便習此技,在街頭巷尾,村莊等熱鬧之處,擺旗扦杆,銅鑼一響,人們圍觀,各種耍把包括說唱隨即開演,以博得觀眾的喜笑與同情來放盤投銀作為營生。而後逐代逐年,慢慢變成了舞臺居藝術。

    相聲主要講究幽默與搞笑,隔牆穿幫與活體發揮。不做假,不故弄,有真對性和影響啟發力。

    那麼為什麼相聲在某時段差點死亡呢?這皆來自於相聲的單調,古(呆)板,枯燥,乏味,沒有時代的生活氣息,缺乏時代感和多元化造成的結果。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全國已改革開放,各行各業都緊踉開放的步伐,結合新元素,發展新動態而煥然一新,可相聲行業還停留在單調呆板的節點上,怎不死亡?其時,戲曲,藝術,小品,電視劇等,推陳出新,為藝術而生,為觀眾而活,結構是紮根於觀眾,服務於觀眾,啟迪於觀眾,而又生存於觀眾之中也。所以說,那時的相聲,若不行動,不改革,不打破舊規舊俗,不容納新氣象必死無疑也。此時一群中生代相聲苗苗,頂著壓力,排除干擾,打破舊匡,吸收多元性素材,比如相聲穿插小品,戲曲,舞蹈,音樂,樂器,道具,物象等,通俗而搞笑,幽默而生動,展現給人的不是相聲,即是相聲雜耍的多元化而贏得人們的稱讚和喜歡,是以才起死回生也!

  • 6 # 天雨146927234

    謝謝邀談。相聲藝朮同它曲藝形式一樣甚受民眾喜愛。鑑於科技的創新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都有較大改善,幾乎家家有電腦網路影片,人們足不出戶幾乎便知天下事。相聲的表演場所同樣有新的變化,商演與影片播放都有各自優勢和侷限,演藝人求多方發展的生存空間更大一些,和整體曲藝創作隊伍的缺失,以及創作人員有區別於影視劇的作者的名利差異,相聲精品漸少恐是其失去信心的重要原因吧?您說哪?請指點。

  • 7 # 良人執戟2

    曲藝包括相聲藝術的作品創作,是需要生活的豐富積澱,文化水平尤其是語言表達的能力是應該如不竭的源泉連續、持久的輸出。

    一個相聲演員的生活積累畢竟有限,很快就"江郎才盡",創作素材枯竭,因此就需要演員們耐住寂寞在生活中尋找素材。

    在這燈紅酒綠,人心浮燥的當下,有點成就的一些演員在粉絲們的追捧下,迷戀於鮮花和紅酒中,啥子創作靈感呵,早就作某優躺而不思進取,能"死"裡逃生已經不錯了。

  • 8 # 吾知暢談

    任何行業在任何時期都不會死掉,只會慢慢衰敗,或者被更先進的技術和模式所取締,而對於相聲的發展,到如今的火爆程度,更是代表著社會的進步。

    作為一名九零後的人,從最開始接觸到相聲的渠道就是一臺黑白電視,放著春晚的相聲,一年之中可能會有那麼幾次重播的機會,讓我們看的津津有味,再後來中央電視臺有一檔節目叫做《曲苑雜壇》,我們可以看到更多的曲藝品種,讓我們更瞭解和欣賞到這些娛樂節目。這個時期,這個時候相聲的傳播形式還是以電視為主,劇場為輔。而作為一個普通的老百姓來講,進劇場聽相聲的機率和精力都是及其小的,所以大眾所能接受的相聲資訊只能來自於電視。

    因為受中央電視臺春晚節目和時間的限制,很多優秀的相聲表演家很難發揮出作品的精髓,而馬季先生退出春晚,牛群與馮鞏分開等等原因導致我們很難透過簡單的途徑看到相聲了,這個時候的相聲基本就很少在大眾表現。

    而作為現在相聲的主力軍的德雲社,爆紅在新的時代網路資訊社會,大家接收的資訊面越來越廣,相聲的傳播途徑越來越多,所以相聲的表演形式又被大眾所看到。

    所以,相聲的再次崛起和德雲社的爆紅,完全感謝現在的社會,資訊時代捧紅了相聲。

  • 9 # 閒白社

    其實建國以後大多數相聲藝人就不知道新相聲應該怎麼說了。

    以前的相聲藝人就跟現在的德雲社一樣,以說傳統段子為主,但是新中國以後他們加入曲藝團變成藝術家了,其他唱大鼓唱戲的都排演新劇目了,就相聲還是那幾段,加上新中國一開始對相聲的內容要求的比較嚴格,怯口的段子有諷刺外鄉人的嫌疑,《怯拉車》《怯洗澡》《山西家信》之類的不讓說;《拉洋片》、《酒令》這些是把快樂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找包袱這類打哏的也不讓說;《學聾啞》、《啞巴會》、《三瘸婿》好些個節目訕笑生理缺陷涉及殘疾人的也不能說;《反七口》《翻四輩》《牛頭橋》這些段子主要是倫理哏 的不讓說;相面、拴娃娃等迷信色彩的更不能說;提倡剝削階級腐朽生活的《打牌論》《妓女打電話》《學話劇》《學流行歌曲》這都不能說,這都是資產階級才玩得東西,是反動文化。

    當時統計的傳統段子大概有三百多段,經過藝術家們的篩選,只有不到四十段能說,這不到四十段的還不是拿來就能說,也是去幾個包袱修改修改勉強能湊合。

    這時候相聲就幾乎看不到希望了。那時候相聲真的是一蹶不振的。傳統段子在毛主席跟前演沒事,當初侯寶林去給毛主席表演的時候,毛主席就說,你們以前怎麼表演現在就怎麼表演,什麼髒的臭的隨便說,我們不是群眾不需要受教育。大概有這麼一句話是這個意思。

    後來侯寶林當時表演的都錄下來讓毛主席想看的時候在家看看,錄影存資料了。據說後來檔案室著火,這些資料就都沒了。

    除了給主席表演傳統段子,在外面這些傳統段子還是不讓說的。

    侯寶林等人當時找老舍幫忙改作品,寫新作品,成立相聲改進小組,做了不少工作。

    老舍寫了不少新段子,但是這些新段子用了一段時間發現問題了,那個時候的問題到現在還一直存在,就是這新段子沒有生命力,幾乎是用一次就扔,流傳不下去。

    能寫段大家都愛說,能像傳統段子那些流傳下去的太難了。

    我貼兩段老舍先生的講話看看吧。

  • 10 # 轉運中的幸福

    !

    是的,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新興起的小品,把相聲碾壓的體無完膚,差點及盡消亡,人們還記得劉老根大舞臺吧,那時候跟德雲社博奕的相當火熱,最後是劉老根撤了,回家了,而德雲社趁勢直上,這不相聲有新人,又火了起來,然而讓我們更欣喜的是,郝建他們用新的一種藝術形式把我們逗的捧腹大笑!!(謝題主!謝閱)!

  • 11 # 蟲二1111

    文革時期是個坎,

    除此以外幾乎沒這個可能。

    相聲起源無非是講笑話,這個有人的地方就永遠存在。。。

  • 12 # Hu隨便看看

    死不了。曲高寡合的崑曲都沒死,廣大群眾喜聞樂見的相聲能死了?現在極少人聽的大鼓、單絃、八角鼓都還在,那麼多人聽的相聲會死了?有一句話叫做“與時俱進”,只要根據時代的特點,進行變革,相聲會一直存在、流傳下去的。

  • 13 # 蟲兒68

    謝邀。確實如此。在這次相聲振興之前,相聲就處於接近消亡的狀態。隨著科技進步,包括電視在內的很多媒體,相繼出現。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決定了,它接地氣的表現形式。人相聲擅長諷刺,不擅長歌頌表揚,而且表演形式單調。這些都決定了,在一些媒體上,相聲並不佔便宜,雖然在電視的興起之初,相聲輝煌了一陣,但隨著電視,廣播等對相聲的要求和限制越來越多,相聲逐步褪去了光環。很多相聲的聽眾已經因為電視相聲,而對相聲失去了信心。這時候網路出現了,郭德綱也出現了。他恰恰利用了網路,把傳統相聲宣揚出去。墊話,瓢把,正活,底,把有一段相聲完整的演繹出來,這正是電視相聲做不到的,使人耳目一新。再加上郭德綱自身的條件和努力,想不紅都難。

  • 14 # 老七35341

    謝邀:相聲是中國眾多戲曲門類中較受觀眾喜愛的說逗藝術。自幾位大師退出後,的確消淡了很多,2O11年9月我在前門看了一場,貴賓票5O元,一碟瓜子,一壺茶。上座率也高,普通票30元。當時趙本山的二人傳劇場也在大前門,最低門票188元,人太多了,貴賓票4百多。現在郭德綱把相聲又搞熱鬧了,當然還有別的藝人相助。功勞大家有,也不用太吹捧任何人。各有所好,快樂就好!六六老翁。

  • 15 # 男人要愛老婆96509975

    謝謝邀請。相聲不是消失,是有段時間出的相聲缺乏新意,很多不是來源於老百姓生活,造成都不愛看了。加上現在網路發達,娛樂的方式很多,也分流了很多相聲愛好者。現在相聲出了德雲社就還可以,雖然出的段子有人說俗氣,但是能逗大家一樂就好了,其他都不重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最親愛親愛的老婆,我要為你唱一首歌!誰知道這首歌的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