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野優哥

    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2 # 丫頭苗苗的農村事

    怎樣才能讓桶養中蜂達到旺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為什麼中蜂達不到旺群。其實相對來說土養的中蜂達到旺群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養殖的地方蜜源不是過少,基本上能夠快速達到旺群,根據觀察,土養的中蜂不是達不到旺群,而是達到旺群以後維持的時間不長,要麼越分越小,要麼最後逃群或者滅群,所以我們可以從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入手,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土養的中蜂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

    對於土養的中蜂來說,一般只要我們養殖,蜂群達到強群的條件就是一個,蜂王質量好,對於我們養殖的位置和蜂箱處理科學,這樣蜂群一般幾個月就會達到強群,但是往往達到強群以後就比較難以維持。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呢?主要是土養的中蜂管理上以一個蜂群為單位,我們是不用經常開箱檢查的,而且土養中蜂大多是自生自滅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達到強群就比較快,主要還是養蜂人打擾比較少,蜜蜂充足,土養的養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習性。

    二、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3 # 農村張二鍋

    怎樣才能讓桶養中蜂達到旺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為什麼中蜂達不到旺群。其實相對來說土養的中蜂達到旺群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養殖的地方蜜源不是過少,基本上能夠快速達到旺群,根據觀察,土養的中蜂不是達不到旺群,而是達到旺群以後維持的時間不長,要麼越分越小,要麼最後逃群或者滅群,所以我們可以從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入手,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土養的中蜂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

    對於土養的中蜂來說,一般只要我們養殖,蜂群達到強群的條件就是一個,蜂王質量好,對於我們養殖的位置和蜂箱處理科學,這樣蜂群一般幾個月就會達到強群,但是往往達到強群以後就比較難以維持。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呢?主要是土養的中蜂管理上以一個蜂群為單位,我們是不用經常開箱檢查的,而且土養中蜂大多是自生自滅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達到強群就比較快,主要還是養蜂人打擾比較少,蜜蜂充足,土養的養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習性。

    二、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4 # 柴米油鹽不離身

    怎樣才能讓桶養中蜂達到旺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為什麼中蜂達不到旺群。其實相對來說土養的中蜂達到旺群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養殖的地方蜜源不是過少,基本上能夠快速達到旺群,根據觀察,土養的中蜂不是達不到旺群,而是達到旺群以後維持的時間不長,要麼越分越小,要麼最後逃群或者滅群,所以我們可以從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入手,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土養的中蜂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

    對於土養的中蜂來說,一般只要我們養殖,蜂群達到強群的條件就是一個,蜂王質量好,對於我們養殖的位置和蜂箱處理科學,這樣蜂群一般幾個月就會達到強群,但是往往達到強群以後就比較難以維持。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呢?主要是土養的中蜂管理上以一個蜂群為單位,我們是不用經常開箱檢查的,而且土養中蜂大多是自生自滅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達到強群就比較快,主要還是養蜂人打擾比較少,蜜蜂充足,土養的養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習性。

    二、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5 # 苦惱的烏鴉

    怎樣才能讓桶養中蜂達到旺群,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反過來的意思就是為什麼中蜂達不到旺群。其實相對來說土養的中蜂達到旺群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養殖的地方蜜源不是過少,基本上能夠快速達到旺群,根據觀察,土養的中蜂不是達不到旺群,而是達到旺群以後維持的時間不長,要麼越分越小,要麼最後逃群或者滅群,所以我們可以從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入手,找到解決的辦法。

    一、土養的中蜂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

    對於土養的中蜂來說,一般只要我們養殖,蜂群達到強群的條件就是一個,蜂王質量好,對於我們養殖的位置和蜂箱處理科學,這樣蜂群一般幾個月就會達到強群,但是往往達到強群以後就比較難以維持。為什麼容易達到強群呢?主要是土養的中蜂管理上以一個蜂群為單位,我們是不用經常開箱檢查的,而且土養中蜂大多是自生自滅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達到強群就比較快,主要還是養蜂人打擾比較少,蜜蜂充足,土養的養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習性。

    二、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6 # 河水淌響

    養殖土蜂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這主要是蜜蜂先天決定的。但還是有強群存在,蜂群強不強主要靠蜂王。土蜂群要維持強群,在人工干預下是可成功的,怎樣干預是個技術認識問題。

    可以用這些方法①改土法養為活框養殖,傳統木桶養殖主要是不好管理,取一次蜜將會傷害蜂群中的蜂兒,由於工蜂壽命只有一個月時間,蜂群需要不斷更新工蜂來維持蜂群,人工取蜜後整過蜂群將受到影響。

    如改為活框養殖後,養殖戶隨時可根據蜂群調整,如巢蟲的防治,合理的飼餵是非常方便,取蜜後不易使巢脾壞掉,蜂蟲得到完整儲存,這些都為新老工蜂的更替維持強群起非常關健作用。

    ②注意新老王的更替,一個強群蜂首先要有一隻產卵率高的蜂王,積極陶汰老蜂王。

    ④在無花季節注意要飼餵。

  • 7 # 百花土蜂

    土養中蜂為何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無論是土養中蜂還是活框養殖中蜂,長期維持強群都是難以實現的。這是中蜂的特點,也是中蜂的弱項。中蜂不能維持強群的因素很多,除了中蜂自身的特性限制外,更多原因是養殖方式。蜜蜂種類主要有中蜂、義大利蜂、東北黑蜂等。大家都知道,東北黑蜂與意蜂在養蜂過程中都需要不停地追花轉場,這樣就形成了蜂群連貫的產蜜鏈,蜂群所處的氣候溫度等環境基本相同,在這種情況下,工蜂不斷採集,後勤飼餵蜂不間斷給蜂王和幼蟲飼餵蜂乳,由於營養供給即時合理,迫使蜂王產卵,幼蟲繁育不休,這是東北黑蜂與意蜂強盛的關健所在。

    中蜂則宜於固定養殖,這就造成蜜源植物的單純性。工蜂採集鏈時斷時續,而且氣候溫度變化等因素。由於外界蜜源和溫度的變化,蜂王產卵受到很大限制,這就是中蜂不能維持強群的原因。我們一般認為,標準蜂箱七至八脾的蜂群就是強群了。就這樣的蜂群越冬之後也所剩三到四脾,越冬減員一半甚至更多。

  • 8 # 太極峽蜂情

    土法養中蜂要想長期維持強群,要注意以下幾點:(1)蜂箱要做大一點,因為是土法養蜂,無法加繼箱擴大蜂巢,所以必須把蜂箱做大些,讓蜂群在裡面有足夠的發展空間,提供一個比較合適的尺寸供參考:長70釐米,寬37釐米,高38釐米。(2)不過度取蜜,一年最多取兩次,不取帶子的蜜脾,儘量取顏色較深的老舊蜜脾。(3)每年清掃兩次箱底,不讓滋生巢蟲,夏秋季節也可在箱內放置巢蟲清木片。

  • 9 # 勐海宋郭茶業有限公司

    當“巢過樑、寬達肩、蜂近底”即可割蜜。巢過樑,是指巢脾超過中間十字架以下。寬達肩,是指超過十字架以下的所有巢脾兩邊,都粘連在蜂桶兩壁。蜂近底,是指包裹蜂巢的蜂群接近蜂桶底部。這時蜜、巢、蜂與桶達到最佳群勢,割蜜不會出現墜脾,因割蜜而破損的巢脾修復快,倒轉蜂桶後造脾快。2•什麼時間割蜜?油菜花中期至中秋節為止,這中間都可割蜜。油菜花中期,自然桶的中蜂繁殖旺盛,蟲卵子脾連片,花粉大量湧進,蜂蜜反而不多,雖能割蜜,產量不高。此時正值分蜂期,從最後一次分蜂開始計算,二十天前後割蜜,產量最高。柑桔花,芝麻花等都在花期結束時割蜜。.中蜂3•箱內儲蜜的判斷“彈指問箱”,如何不開箱判斷內部儲蜜情況。在箱外用手指從上往下輕彈幾下,聲音沉悶是即蜜層,輕響是子脾層,空響則無。聲音判斷靠經驗積累,時間長了就能掌握。“提箱試重”把箱用手輕輕抱一下,特別沉重,就是蜂蜜收穫時候4•割蜜工具幹艾葉一紮,菜刀,長窄刀,割脾刀,飯勺,瓷盆。5•如何割蜜?用刀把在箱外輕輕敲擊,讓其騷動。提前發個訊號,會降低中蜂兇狠度。用艾葉煙對箱內吹幾口,蜂群會扎進巢內大量吸蜜。蜜蜂遇到危險後,吸蜜飛逃,是遺傳基因決定的。稍等一會,這時吸飽蜜的蜂就溫順多了。拿刀在蜂桶上蓋四周用力一劃,揭開上蓋,滿滿的巢蜜就呈現在你面前。把蜂桶按巢脾方向與地面成九十度放平,在底部墊一厚木塊,使蜂蜜這邊低於另一頭。艾煙驅蜂,瓷盆在桶口接好,用長刀沿桶內壁四周切到十字架為止。需要巢蜜的客戶,拿割脾刀順蜂路插進後,扭轉90度,平穩地從這頭劃到另一頭,小心取出整張巢蜜脾。只需液態蜜,就用飯勺直接挖到盆中。邊挖邊看,挖到粉脾即停。若蜜脾還在十字架以下,也只能挖到十字架為止,以防墜脾。邊割邊驅蜂,割完蜜後,蜂桶復原,箱外的蜜蜂自會爬進桶內。蜜蜂修復巢脾一夜,第二天,把蜂桶倒轉,蜂兒又會從上往下做脾發展。結束後用水衝、土蓋處理掉在地面的蜂蜜。

    蜜蜂(Bee/Honey bee)在昆蟲分類學上屬於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部、蜜蜂總科、蜜蜂科昆蟲的統稱,是膜翅目重要的類群。

    根據化石資料,蜜蜂在第三紀晚始新世地層中己大量發現,蜜蜂科的許多種類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在中國古代就有對蜜蜂及其用途的記載。不少種類的產物或行為與醫學(如蜂蜜、王漿、蜂毒)、農業(如作物傳粉)、工業(如蜂蠟、蜂膠)有密切關係,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最為人們所熟悉的是人工馴養用來釀蜜的義大利蜜蜂和東方蜜蜂[1] 。

    蜜蜂屬膜翅目、蜜蜂科。是一種會飛行的群居昆蟲,它們被稱為資源昆蟲。體長8—20毫米,黃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頭與胸幾乎同樣寬;腰部較胸部、腹部纖細;觸角膝狀,複眼橢圓形,口器嚼吸式,後足為攜粉足;兩對膜質翅,前翅大,後翅小,前後翅以翅鉤列連鎖;腹部近橢圓形,體毛較胸部為少,腹末有螫針。蜜蜂是完全變態昆蟲,一生要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蟲態。

    蜜蜂是完全變態發育的昆蟲,三型蜂都經過卵、幼蟲、蛹和成蟲(成蜂)4個發育階段。蜜蜂的4個階段在形態上均不相同。

    卵: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稍細的一端是腹末,稍粗的一端是頭。蜂王產下的卵,稍細的一端是巢房底部,稍粗的一端朝向巢房口。卵內的胚胎經過3天發育孵化幼蟲。

    幼蟲:白色蠕蟲狀。起初呈C字形,隨著蟲體的長大,蟲體伸直,頭朝向巢房。在幼蟲期由工蜂飼餵。受精卵孵化成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前3日飼餵在蜂王漿里加有蜂蜜和花粉的幼 蟲漿,它們就發育成工蜂。同樣的雌性幼蟲,如果在幼蟲期被不間斷地飼餵大量的蜂王漿,就將發育成蜂王。

    工蜂幼蟲成長到6日末,由工蜂將其巢房口封上蠟蓋。封蓋巢房內的幼蟲吐絲作繭,然後化蛹。封蓋的幼蟲和蛹統稱為封蓋子,有大部分封蓋子的巢脾叫做封蓋子脾(蛹脾)。工蜂蛹的封蓋略有突出,整個封蓋子脾看起來比較平整。雄蜂蛹的封蓋凸起,而且巢房較大,兩者容易區別。工蜂幼蟲在封蓋後的 2日末化蛹。

    蛹:蛹期主要是把內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成蜂的各種器官。逐漸呈現出頭、胸、腹3部分,附肢也顯露出來,顏色由乳白色逐步變深。發育成熟的蛹,脫下蛹殼,咬破巢房封蓋,羽化為成蜂。

    成蜂:剛出房的蜜蜂外骨骼較軟,體表的絨毛十分柔嫩,體色較淺。不久骨骼即硬化,四翅伸直,體內各種器官逐漸發育成熟。

  • 10 # 純正農家蜂蜜

    土蜂中蜂為什麼難以長期維持強群?這完全是中蜂土蜂近親交配,長期飼養沒有使用優良品種互交換基因,和飼養管理方法中的缺陷完全分不開的。

    凡是有生命的動植物,他們都是有雄雌的組合才能夠繁育後代的,如果他們一直在長時期的近親基因的使用過程中,沒有得到於別的基因進行交換,就會使自己的本身基因在長時間內得到礙化,失去了一切優勢的機會。這在我們親自的生活中是得到了印證的。就象我們人類的近親結婚後,他們生育的後代在生理方法就會出現不同的障礙。象現在農民使用的好多種籽是不能夠留種繼續再種的,如果繼續再種不是減產,就是出現奇形這完全是近基因交配造成的後果,土蜂種中蜂也是這個道理。

    就象現在的意蜂一樣,意蜂在本身只有能夠維持強群的優勢後,但是它的產量不高,透過和卡蜂種,和黑蜂種相互交換了基因雜交以後,不但在能維持較強的群勢優勢後,產量也提高了很多倍,但是還是意蜂的較強的基因作為基礎領先的,才使現在的意蜂品種得到了完全的最佳化。

    中蜂土蜂不能夠長時間維持強群的另一個重大缺陷,是分蜂熱困擾著中蜂和土蜂,中蜂和土蜂它們當中也是有優良品種可以維持強群的 。不管是意蜂和中蜂,它們的群勢發展到一定成度以後,就會出現哺育蜂過盛的情況,哺育蜂一旦過盛就會產生分蜂熱。作為意蜂使用的是活框養殖,可以把大量的封蓋子脾抽調出去,和進行取漿王漿,就可以解除分蜂熱使群勢可以保持常年強壯。

    作為中蜂和土蜂因為採取的是老式的飼養方法,子脾無法相互抽調,過盛的哺育蜂無法生產王漿,只有進行分蜂來解除分蜂熱,這才是中蜂土蜂不能夠長時間維持強群的主要原因。

    所以要想使中蜂和土蜂長時間的能夠維持強大的群勢,必須進行中蜂土蜂的品種最佳化,改用活框飼養的方法,淘汰劣質品種,讓優良品種相亙之間經常進行基因交換,才是保持優良蜂種的最好方法。改用活框養殖,當哺育蜂過盛產生分蜂熱時,進行人為的去幹預,進行取王漿,和抽調出封蓋子脾解除分蜂熱後,才能夠長時間保持中蜂和土蜂的強大群勢。

  • 11 # 路邊野花也要採

    土蜂也要引進外面的蜂王進行雜交改良,優選能維持大群的蜂王,長期不引進容易造成近親繁殖,維持不了大群,按照西蜂管理方法,產量能增加一倍,中鋒也可以小轉地。

  • 12 # 青松垂釣S

    為什麼土養中蜂難以長期維持強群?

    個人認為這才是土養中蜂的重點,那就是為什麼難以維持強群。從個人養殖的經驗來看,造成土養中蜂難以維持強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學、沒有巢蟲防治概念、從來不飼餵、從來不換王、沒有培育適齡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學

    對於活框養殖的取蜜我們都知道,雖然活框養殖可以過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後只要遇到惡劣天氣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時間,養蜂人都會透過飼餵來滿足蜂群的日常營養需要。但是土養的很少這樣取蜜,一般土養的就是選擇一個時間取蜜,根據養蜂人的感覺,想取多少取多少。由於土養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時候把幼蟲脾也去掉,導致幼蟲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惡劣氣候,蜜蜂難以度過難關,最後被餓死。

    第二:沒有巢蟲防治概念

    這是土法養蜂最常見的現象,在小時候注意觀察過,我們當地沒有巢蟲的說法,一般說棉蟲,其實就是巢蟲。我們當地養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蟲的,一般就是等巢蟲自生自滅,所以在我們當地養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滅亡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其實比較簡單,因為巢蟲滋生的時間一般在一年左右,因為新的蜂群中巢蟲是不會滋生的,但是超過一年以後如果蜂群中還有較多的老舊蜂脾,巢蟲必然氾濫,強群勉強堅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堅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養中蜂養殖失敗。

    第三:從來不飼餵

    對於土養的蜜蜂來說,飼餵比較困難是一個問題,養蜂人從來沒有飼餵概念也是一個問題,雖然聽起來是純天然的蜂蜜,沒有飼餵過,但是在過去那麼多年蜜蜂的發展中,沒有經過飼餵蜂蜜的產量一直上不去,應該說蜂蜜的產量提升除了活框養殖出現外,科學的飼餵也是一個關鍵。在這裡我們不否認有部分蜂蜜因為飼餵出現質量問題,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就算蜂蜜質量高,其產量也遠遠高出了過去的養殖方式。

    第四:從來不換王

    由於土法飼養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較困難,對於單純採用土法飼養的蜜蜂來說,蜂王幾乎都是自生自滅,最後導致蜂場中產生大量的老齡蜂王,雖然說蜂王分走的時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點養蜂經驗的養蜂人都會把分蜂團收回來,實際上我們蜂場中老蜂王的數量並沒有減少,導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齡蜂王,帶群能力差,產卵能力差,難以繁殖為強群。

    第五:沒有培育適齡蜂概念

    這裡我們說的適齡蜂一般包含兩種,一種是適齡的採集蜂,一種是適齡的越冬蜂,這兩種養殖方式在傳統土養的蜂群中都是沒有被採用的,導致了蜂群在該採蜜的時候奪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該越冬的時候適齡越冬蜂數量少,最後產蜜不高,越冬失敗。

    三、解決辦法

    其實找到了原因,想要解決就比較簡單了,我們根據上面的原因來尋找解決辦法。

    第一:科學取蜜

    怎麼科學取蜜呢?可以採取一掃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須根據取蜜後的氣候條件進行餵養,該獎勵的獎勵,該輔助的輔助,保證蜂群不會因為取蜜而飢餓。

    第二:堅持巢蟲防治

    土養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蟲其實在過去就已經有了方法,小時候我們當地的老人也採用割脾的方式來對巢蟲進行防治,但是並沒有注意到老脾對蜂群的危害,所以在過去防治巢蟲都是割掉多餘的巢脾,其實僅僅是保持了蜂群的強群,如果我們在養殖的過程中割掉舊脾的同時,注意每年取蜜的時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舊脾全部去除,然後定期打掃, 這樣巢蟲就無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學飼餵

    蜜蜂飼餵是一個科學的養殖方式,這不管是多權威的書籍或者機構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為消費者認為不行就不使用,否則我們養蜂的產量會很低,養殖也容易失敗,只要我們養殖過程中注意蜂產品的質量把控即可,至於飼餵方法,土養的蜜蜂並非沒有辦法飼餵,不管採用蜂團底部飼餵或者蜂箱壁掛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與土養結合

    對於活框保持蜂王優質來說,比較困難的問題就是育王,那麼我們如何讓土養的蜜蜂保持蜂王優質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養殖幾箱活框的蜜蜂,採用活框的蜜蜂來培育蜂王,在每年我們最後一次取蜜的時候換掉土養蜂群中的老王,這樣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夠長期保持優質了,分蜂性會大大減弱,產蜜和產子能力都會得到提高。

    第五:堅持培育適齡蜂

    對於適齡蜂的培育來說,活框養殖講究可以控制蜂王產卵,但是土法飼養想要控制蜂王產卵是比較困難的,一般培育適齡採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產卵的,所以我們可以計劃好大流蜜期時間,提前培育適齡採集蜂,對於越冬蜂來說,我們無法保證培育出來的越冬蜂都能夠不參與哺育和採集工作,但是隻要我們在越冬前進行大量的飼餵,讓蜂王大量產卵,到了冬季的時候還是會有大量沒有參與哺育的適齡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戰神系列遊戲劇情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