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四3

    我以前剛看時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後來也翻了下資料,很多都是有確鑿記載,但說袁是內通後金的漢奸過了。

    我認為,袁一是好大喜功,言之無物,看奏摺大致就是這個風格,過於誇張,當然我看到過當時包括毛文龍得奏摺,也是過於誇張玄幻,,,可能是末代的風氣

    其二是具體的軍事能力並不強,寧遠守城之法,,怎麼說呢,喪失寧遠對後方遮蔽作用,導致後金屠覺華,並從覺華取得大量物資和幾十萬白銀,寧錦,確實是有畏敵嫌疑,,,,所以內閣彈劾袁暮氣,天啟令其告老。

    其三,殺毛之舉漠視國法,看東江後續基本處於內亂之中,只有陳繼盛還可以,可惜被內奸所害。

    其四,皇太極破口前後,袁的行為確實讓後金長驅直入到北京城下,,,尤其接替孫承宗指揮後,排程很有問題。

    其五,過於傾向遼西軍頭,導致後期遼西軍閥化

  • 2 # 家鄉的楓樹林

    我覺得應該是忠於明帝的人。出於對崇禎帝刀刮袁崇煥給予開脫和洗白的目的。袁崇煥的死很大一原因是其性格所然。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崇禎時候大明已經是風雨飄搖內憂外患已不可挽回。縱使袁崇煥不死大明也會滅亡的。不是被皇太極推翻,就是被李自成取代。就像一個病人已經是病入膏肓了。無可治癒了。

  • 3 # 離上青

    《竊明》這部歷史架空類的小說一經問世就引起了讀者的廣泛關注,作者以一個穿越回到明末的現代社會人物黃石的視角再現了當時的社會現狀。視角新穎獨特,但總歸是文學作品。

    所以在一些歷史事件的刻畫上也會有一些主觀的因素,很多讀者在看到這部書之後都產生了很多疑問,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明朝將領袁崇煥的歷史評價問題。

    小說中作者主要列舉了以下兩件事對袁崇煥進行了負面的描述,其一是袁崇煥擅自與敵軍議和,並將軍隊的糧草賣給敵軍。其二是未經皇帝允許,私自處置毛文龍,導致敵軍擺脫了毛文龍的威脅,沒有了後顧之憂,成功發起了對北京的進攻。事實上,這兩件事的確是袁崇煥為之,然而引起爭議的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

    《竊明》的作者曾說,他以一系列的史料為基礎寫出了袁崇煥的所作所為,但是並沒有在書中,直接將他定義為賣國賊,讀者們在看到之後對於袁崇煥出賣國家利益謀取私利,並因此造成了國家的重大損失的行為感到憤怒,認為這是賣國賊無疑。

    之所以對袁崇煥賣國賊的評價會引起大家的爭論,是因為這種爭議早已有之,從他被斬之後的“賣國賊”到後來的“民族英雄”,這是當時人與後人對他的不同評價。《竊明》中對他的評價也是基於歷史爭議的基礎之上。

    然而當我們在評價歷史人物的時候,一定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袁崇煥在《明史》中被平反,梁啟超在《明季第一重要人物袁崇煥傳》中對他做了肯定的評價,以及其他具有較高褒獎的著作的出現並不是毫無道理。

    說他是“民族英雄”,歷史上的袁崇煥的確是一位文武雙全 、智勇兼備的愛國將領,萬曆四十七年考中進士,天啟二年開始參加抗金斗爭,一直到被捕入獄他都在堅持,並且在此期間屢戰屢勝,貫徹積極防禦的方針,抵擋了後金的進攻。特別是在寧遠大捷中,打破了努爾哈赤不敗的神話,努爾哈赤曾說自己戰無不勝,但唯獨不能拿下寧遠這一座城。

    後來袁崇煥被捕下獄,大家都比較認同的觀點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認為他和敵軍密謀,這在很多的史料中都有記載。雖然是因為中了反間計而死,但是歸根結底袁崇煥也並不全是無辜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過失導致。

    首先是在寧遠大捷之後,本可以乘勝追擊,但是袁崇煥錯失良機,讓努爾哈赤得到了恢復的機會。

    其次是斬殺毛文龍,毛文龍對於敵軍有很大的威脅作用,當後金想要進攻中原的時候,毛文龍就可以直搗後金腹地,使其措手不及,無法得到救援。所以袁崇煥將毛文龍斬殺之後,清軍便直入北京,另外從袁崇煥死後,百姓們對他恨之入骨的態度中也能體現出來他的確存在著過失。而清朝對他的平反,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政治的原因,越是突出袁崇煥的英雄形象,越能夠顯示前朝統治者的昏庸。

    因此我們無法直接否定《竊明》中對於袁崇煥的描述,但是在評價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也要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之下一分為二的看待,不管是誰的評價都只是一家之言,我們無法真實的還原歷史,但從功與過兩方面來分析還算較為客觀。

    大家覺得是怎麼樣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身高1.66男生正常體重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