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彌爾頓(1608~1674),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在劍橋大學求學時,鑽研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深受人文主義思想薰陶。1638年他旅行義大利,訪問過被天主教會關在獄裡的伽利略,並和義大利的文人學者交往。1639年,英國革命形勢緊張,他回國參加反對國王和國教的鬥爭,在1641~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小冊子,1649年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鬥爭。王朝復辟後,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燬,生活貧困。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三部傑作:《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彌爾頓早年的創作主要是短詩,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1632年)。這兩首詩描寫了詩人的輕鬆愉快心情和沉思的樂趣,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生活享受的追求。他的十四行詩歌頌自由,斥責教會,或抒寫個人的情懷,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
彌爾頓在擔任政府職務前後寫了不少政論文,參加宗教和政治論戰。他站在清教徒立場,主張取消國教的主教制度,並在政治問題上給王黨以有力打擊。他的《論出版自由》(1644年)主張言論自由,反對當權的長老派的跋扈。《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1649年)從《聖經》和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學說中找出論據,說明人民有廢除以及殺死暴君的權利,堅定了英華人民的革命信心。《為英華人民聲辯》(1651年)駁斥反動派所謂英華人民犯了弒君之罪的言論。
《失樂園》(1667)長約10000行,分12卷,故事取自《舊約》。夏娃和亞當因受撒旦引誘,偷吃知識樹上的禁果,違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樂園。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驕矜自滿,糾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戰(卷5、6),於是被打到地獄裡遭受苦難(卷1、2)。他這時已無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間接報復的辦法,企圖毀滅上帝創造的人類。上帝知道撒旦的陰謀,但為考驗人類對他的信仰,便不阻撓撒旦。撒旦衝過混沌,潛入人世,來到亞當居住的樂園(卷3、4)。上帝派遣拉法爾天使告訴亞當面臨的危險,同時把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的經過告訴他(卷7、8)。但是亞當和夏娃意志不堅,受了撒旦的引誘,吃了禁果(卷9)。上帝決定懲罰他們(卷10),命邁克爾天使把他們逐出樂園,在放逐前,邁克爾把人類將要遭遇的災難告訴了他們(卷11、12)。
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透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
彌爾頓繼承了16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接受了17世紀新科學的成就,同時對它們採取批判的態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無限制的享樂。他肯定人的進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變出來的野心和驕傲。他肯定科學,但認為科學不是一切,有科學而沒有正義和理想,人類不會得到和平與幸福。彌爾頓這種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彌爾頓在思想上要批判驕矜的撒旦,在感情上卻同情他所處的地位,因為撒旦受上帝懲罰,很象資產階級受封建貴族的壓迫。在描繪地獄一場時,彌爾頓雖然口口聲聲說撒旦驕傲、嫉妒、野心勃勃,但在對話裡,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個受迫害的革命者。這個形象十分雄偉,在兇險的地獄背景裡,他的戰鬥決心表現得更鮮明。撒旦說:
“戰場上雖然失利,怕什麼?
這不可征服的意志,報復的決心,
切齒的仇恨,和一種永不屈膝,
永不投降的意志——卻都未喪失。”
同時透過和撒旦一起被貶入地獄的天使們的形象,詩人描繪了當年憤怒的革命戰士:
對最高的掌權者,
他們發出了怒吼,並用手中的槍,
在他們盾牌上,敲出猛烈的聲響,
憤憤然向頭上的天穹挑戰。
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可磨滅的紀錄,是卓越的藝術成就。而詩中的上帝卻顯得冷酷無情,缺乏生氣。
彌爾頓在這首詩裡對於封建貴族的放蕩生活也給予尖銳的批評。
在《失樂園》裡,彌爾頓表現出高超的藝術。詩人的革命熱情和高遠的想象使他雕塑了十分雄偉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惡、死亡等,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如地獄、混沌、人間等。他的詩歌風格是高昂的。詩中運用了璀璨瑰麗、富有抒情氣氛的比喻,獨特的拉丁語的句法,和雄渾洪亮的音調等。在結構上,《失樂園》承繼著古希臘、羅馬史詩的傳統,成為英國文學中一部傑出的史詩。
《復樂園》(1671年)4卷,根據《新約·路迦福音》敘述耶穌被誘的故事。耶穌在約旦河畔受聖徒約翰的洗禮後,準備公開宣道,這時聖靈引他到荒郊,先要給他一次考驗。這考驗就是撒旦向他進行的引誘。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華和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引誘耶穌,都遭到拒絕。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穌放在耶路撒冷的廟宇的頂上,他也毫不畏懼。後來天使們把他接下來,認為他勝利地經受了考驗,於是他開始佈道,替人類恢復樂園。
《復樂園》和《失樂園》都在於說明生活的引誘問題,但《失樂園》所強調的是理性控制情慾,是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觀之間的相互協調,而《復樂園》則強調信仰消除情慾,體現宗教思想的勝利。這首詩反映了革命挫敗後,詩人厭棄和抗拒復辟王朝的道德墮落和反動王朝對古代文化的歪曲,以鍛鍊自己的性格,繼續和封建勢力作鬥爭。詩裡的耶穌念念不忘羅馬奴役下的以色列,他認為以色列的解放一時還不能實現,但是他說:“一旦那一天來臨,你不要想象我會坐失良機。”這說明詩人對英國革命的始終不渝的態度。
《力士參孫》(1671年)是一出悲劇,取材於《舊約·士師記》。參孫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賣給非利士敵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給敵人推磨。一個節日,非利士人慶祝對參孫的勝利;參孫痛苦萬分,這時他父親勸他和解,大利拉的懺悔更給他以刺激,敵人赫拉發對他威脅侮辱,這些都激發了他的戰鬥精神。在敵人威逼他表演武藝之後,他撼倒演武大廈的支柱,整個大廈坍塌,他和敵人同歸於盡。
這出悲劇表現了堅強的革命精神。它反映王朝復辟後資產階級革命者內心的痛苦和身受的迫害。歌隊這樣責難神:
“你甚至叫他們
死在邪門異教的刀劍之下,
把他們屍體丟給野狗、猛禽;
或使他們作俘虜,
或朝代改了,在暗無天日的法庭裡
受負義群氓的審判處刑。”
從這裡可以看出復辟王朝如何殘酷地對待革命者,如何殺的殺,放逐的放逐,就連克倫威爾的屍體也被梟首示眾。他們痛苦異常,憤怒無比,一定要繼續革命。
“有一天神會把不可戰勝的力量
放在人民救星的手裡,
來鎮壓世間的暴力、人民的迫害者
和野獸一般狂暴的惡人。”
詩人也指出自我懺悔、剋制驕矜、控制情慾、恢復信心,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力士參孫》採用了崇高嚴肅的題材,具有洶湧澎湃的感情,質樸有力的語言,活潑有節的音律。這一悲劇是彌爾頓藝術的新發展。它運用希臘悲劇形式,實際是一部宏偉的劇體詩。
約翰·彌爾頓(1608~1674),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清教徒家庭,在劍橋大學求學時,鑽研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文學,深受人文主義思想薰陶。1638年他旅行義大利,訪問過被天主教會關在獄裡的伽利略,並和義大利的文人學者交往。1639年,英國革命形勢緊張,他回國參加反對國王和國教的鬥爭,在1641~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小冊子,1649年共和國成立後,新政府任命他為拉丁文秘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鬥爭。王朝復辟後,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燬,生活貧困。這一時期,他完成了三部傑作:《失樂園》、《復樂園》和《力士參孫》。
彌爾頓早年的創作主要是短詩,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快樂的人》和《幽思的人》(1632年)。這兩首詩描寫了詩人的輕鬆愉快心情和沉思的樂趣,體現了人文主義者對生活享受的追求。他的十四行詩歌頌自由,斥責教會,或抒寫個人的情懷,藝術上有較高的成就。
彌爾頓在擔任政府職務前後寫了不少政論文,參加宗教和政治論戰。他站在清教徒立場,主張取消國教的主教制度,並在政治問題上給王黨以有力打擊。他的《論出版自由》(1644年)主張言論自由,反對當權的長老派的跋扈。《論國王與官吏的職權》(1649年)從《聖經》和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學說中找出論據,說明人民有廢除以及殺死暴君的權利,堅定了英華人民的革命信心。《為英華人民聲辯》(1651年)駁斥反動派所謂英華人民犯了弒君之罪的言論。
《失樂園》(1667)長約10000行,分12卷,故事取自《舊約》。夏娃和亞當因受撒旦引誘,偷吃知識樹上的禁果,違背了上帝旨令,被逐出樂園。撒旦原是大天使,但他驕矜自滿,糾合一部分天使,和上帝作戰(卷5、6),於是被打到地獄裡遭受苦難(卷1、2)。他這時已無力反攻天堂,才想出間接報復的辦法,企圖毀滅上帝創造的人類。上帝知道撒旦的陰謀,但為考驗人類對他的信仰,便不阻撓撒旦。撒旦衝過混沌,潛入人世,來到亞當居住的樂園(卷3、4)。上帝派遣拉法爾天使告訴亞當面臨的危險,同時把上帝創造世界和人類的經過告訴他(卷7、8)。但是亞當和夏娃意志不堅,受了撒旦的引誘,吃了禁果(卷9)。上帝決定懲罰他們(卷10),命邁克爾天使把他們逐出樂園,在放逐前,邁克爾把人類將要遭遇的災難告訴了他們(卷11、12)。
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為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詩人透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
彌爾頓繼承了16世紀的人文主義思想,接受了17世紀新科學的成就,同時對它們採取批判的態度。他肯定人生,但否定無限制的享樂。他肯定人的進取心、自豪感,但否定由此演變出來的野心和驕傲。他肯定科學,但認為科學不是一切,有科學而沒有正義和理想,人類不會得到和平與幸福。彌爾頓這種思想也就是革命的清教思想的反映。
彌爾頓在思想上要批判驕矜的撒旦,在感情上卻同情他所處的地位,因為撒旦受上帝懲罰,很象資產階級受封建貴族的壓迫。在描繪地獄一場時,彌爾頓雖然口口聲聲說撒旦驕傲、嫉妒、野心勃勃,但在對話裡,在形象上,撒旦又完全是一個受迫害的革命者。這個形象十分雄偉,在兇險的地獄背景裡,他的戰鬥決心表現得更鮮明。撒旦說:
“戰場上雖然失利,怕什麼?
這不可征服的意志,報復的決心,
切齒的仇恨,和一種永不屈膝,
永不投降的意志——卻都未喪失。”
同時透過和撒旦一起被貶入地獄的天使們的形象,詩人描繪了當年憤怒的革命戰士:
對最高的掌權者,
他們發出了怒吼,並用手中的槍,
在他們盾牌上,敲出猛烈的聲響,
憤憤然向頭上的天穹挑戰。
這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不可磨滅的紀錄,是卓越的藝術成就。而詩中的上帝卻顯得冷酷無情,缺乏生氣。
彌爾頓在這首詩裡對於封建貴族的放蕩生活也給予尖銳的批評。
在《失樂園》裡,彌爾頓表現出高超的藝術。詩人的革命熱情和高遠的想象使他雕塑了十分雄偉的人物形象,如撒旦、罪惡、死亡等,描繪了壯闊的背景,如地獄、混沌、人間等。他的詩歌風格是高昂的。詩中運用了璀璨瑰麗、富有抒情氣氛的比喻,獨特的拉丁語的句法,和雄渾洪亮的音調等。在結構上,《失樂園》承繼著古希臘、羅馬史詩的傳統,成為英國文學中一部傑出的史詩。
《復樂園》(1671年)4卷,根據《新約·路迦福音》敘述耶穌被誘的故事。耶穌在約旦河畔受聖徒約翰的洗禮後,準備公開宣道,這時聖靈引他到荒郊,先要給他一次考驗。這考驗就是撒旦向他進行的引誘。撒旦第一天以筵席,第二天以城市的繁華和古希臘、羅馬的文學藝術引誘耶穌,都遭到拒絕。第三天撒旦使用暴力,把耶穌放在耶路撒冷的廟宇的頂上,他也毫不畏懼。後來天使們把他接下來,認為他勝利地經受了考驗,於是他開始佈道,替人類恢復樂園。
《復樂園》和《失樂園》都在於說明生活的引誘問題,但《失樂園》所強調的是理性控制情慾,是人文主義對生活的肯定和清教的道德觀之間的相互協調,而《復樂園》則強調信仰消除情慾,體現宗教思想的勝利。這首詩反映了革命挫敗後,詩人厭棄和抗拒復辟王朝的道德墮落和反動王朝對古代文化的歪曲,以鍛鍊自己的性格,繼續和封建勢力作鬥爭。詩裡的耶穌念念不忘羅馬奴役下的以色列,他認為以色列的解放一時還不能實現,但是他說:“一旦那一天來臨,你不要想象我會坐失良機。”這說明詩人對英國革命的始終不渝的態度。
《力士參孫》(1671年)是一出悲劇,取材於《舊約·士師記》。參孫是以色列民族英雄,被妻子大利拉出賣給非利士敵人,眼珠被挖掉,每日給敵人推磨。一個節日,非利士人慶祝對參孫的勝利;參孫痛苦萬分,這時他父親勸他和解,大利拉的懺悔更給他以刺激,敵人赫拉發對他威脅侮辱,這些都激發了他的戰鬥精神。在敵人威逼他表演武藝之後,他撼倒演武大廈的支柱,整個大廈坍塌,他和敵人同歸於盡。
這出悲劇表現了堅強的革命精神。它反映王朝復辟後資產階級革命者內心的痛苦和身受的迫害。歌隊這樣責難神:
“你甚至叫他們
死在邪門異教的刀劍之下,
把他們屍體丟給野狗、猛禽;
或使他們作俘虜,
或朝代改了,在暗無天日的法庭裡
受負義群氓的審判處刑。”
從這裡可以看出復辟王朝如何殘酷地對待革命者,如何殺的殺,放逐的放逐,就連克倫威爾的屍體也被梟首示眾。他們痛苦異常,憤怒無比,一定要繼續革命。
“有一天神會把不可戰勝的力量
放在人民救星的手裡,
來鎮壓世間的暴力、人民的迫害者
和野獸一般狂暴的惡人。”
詩人也指出自我懺悔、剋制驕矜、控制情慾、恢復信心,是資產階級革命的道路。
《力士參孫》採用了崇高嚴肅的題材,具有洶湧澎湃的感情,質樸有力的語言,活潑有節的音律。這一悲劇是彌爾頓藝術的新發展。它運用希臘悲劇形式,實際是一部宏偉的劇體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