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草堂禪趣

    朋友有些不良習慣,是很正常的。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錯誤。但問題正如這位先生所說的,是該點到為止呢還是明言提出呢?

    相信對大多數人來說,這是我們往往會常常遇到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弟子規說:流俗眾,仁者稀,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

    這裡是說,就是我們的朋友,他們的秉性、個性、性格和喜好也是不盡相同的,往往一件事情,在一個朋友那裡就很容易接受,而在另一個朋友那裡,就十分難辦,不容易接受。個性氣質使然。這種情況很多。

    所以,我們在奉勸他人改正自己錯誤時,就得善於運用適當的、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方。而不可急於求成。用適當的方式方法,去讓人接受,就好最好的了。

    只要是人家容易接受、樂於接受,並且感覺到是我們真心地在幫助他,覺得你奉勸的言辭和方式都很中肯、感人的話,相信他能理解你的良言苦心,相信他可以理解你用意。可以去改正自己的不足、過錯和失誤的。不管是明言還是點到為止的提醒。都可以起到作用。但是,問題的關鍵,就在我們奉勸別人、提醒別人、勸告別的適當時間、地點和方式。千萬要注意這些方面,才可以解決問題而無後顧之憂。

    一個人不接受、不願意接受你奉勸他的話語、言辭和提醒,原因主要還是有幾個方面:

    一是你奉勸他、說話時的周圍環境、地方是否適當呢?你對他提示、提醒或者是明確地說出他的不足、錯誤甚至罪過,這些事情時,周圍環境是否還有其他人也在聽到你對他的意見、提示、責怪或是批評、教化呢?

    這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不要把好事做成壞事,你想的是好心,但為什麼別人就不接受,為什麼人家很反感,將你疏遠、置若罔聞呢?就是因為這個原因——當你在指出別人的錯誤時,就要單獨對他善言相勸,單獨對他軟言慰語,衷心耿耿地相勸,用愛心說明事由、錯誤、過火的言行或是罪責、事情發展的結局。

    就事論事,點到為止。不要牽扯接受者其他方面、不要傷害別人的自尊心、人格和他其他方面。這樣,只就事論事,耐心地說明,在適當的地點說明你的用意,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可以接受你的奉勸、提示、提醒和指點。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尊心,而且都很注重自己的這個自尊、面子、在人前的體面,儘量不讓自己的面子、體面、自尊、臉面收到傷害,只有他自己聽到,而別人沒有聽到你對他的提醒和指責時,這個人才會接受你的意見。

    受到別人指責、呵斥或是嚴格的批評,每個人都會盡力避免由別人施加的過分的指責、批評、羞辱、嘲笑和譏諷,受到別人過分的指責、批評和譏笑、挖苦等等的傷害之時,都有自我保護的意識,不願意接受,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俗話說,人活臉面樹活皮。每個人活著,都是為了一個臉面、體面、面子、在人前頭留給別人的形象、印象,很注重自己這個形象是否美好,很看重自己在別人心目中是否有“權重”這個東西。

    不管哪種人,都其實注重自己的人格,不讓自己的自尊心收到一點點傷害。所以,我們在奉勸他人、提示他人、提醒別人改正錯誤、注意形象、注意公德、道德、正確與錯誤時,就要十分注意,你說話的環境、時間、地點和說話的方式方法,是否都正確呢?是否合適、適當呢?

    你正在說話的周圍,是否還有其他人也在傾聽著你對他的提醒、指責和意見?如果有別人,就不適合說、就不可以提醒、不可以指責、不可以批評明說。而是最好另找時間為好。

    奉勸別人,讓別人知道、理解你的良苦用心,別人改正了一個缺點、錯誤或是不良習慣,對奉勸者來說,也是會滿心歡喜,可以防微杜漸、減少人生的失誤過錯,有著很大的功德。

    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揚人惡,即是惡,疾之甚,禍且做。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

    這是弟子規對我們的教化,怎不銘記於心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鮮”三聲調的組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