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子衿書法
-
2 # 千年蘭亭
提幾條建議你試一下,也許有用。
1、把所臨書家的同類法帖找到,集中讀帖,找出其點畫、結構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
2、把後代書家所臨本帖的作品找到一點,看這些書家是如何臨帖的,找出臨帖的要點和方法。
3、背帖。按記憶將所臨內容寫下來,抓大放小,求大意相似,不必拘泥於細節。
4、集字訓練。將帖中一些字找出來組成新詞進行創作,逐步增加字數。
5、仿意創作。模仿原貼風格,書寫新的內容,這樣可以加深對原帖的理解,增強創作水平。
希望`以上建議對你有幫助。
-
3 # 悠然書法
如何高效進行正確的書法臨帖?作為書法愛好者,也作為書法學習臨帖階段的我來說,深有體會,所以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我認為,書法臨帖做好3點,定有進步:
(1)細看。細看,就是要對法帖中字的用筆、結構、章法要詳察細審,既要在靜態上把握筆畫形態,又要在動態上理解點畫間的呼應關係。在結構上既要看到線條本身在空間中的安排,又要對線條分割平面後留白的分佈予以重視,弄懂空間分佈之理。而在整體章法上,要注意原法帖的字間行距,欹正關係,疏密等因素。在這一階段主要解決的是觀察能力的提高,要能看出法帖的微妙之處。
許多臨習者只得粗枝大葉,整體看去,似乎與原帖相去不遠,但在細微處則失之甚多,這和抄書並無區別。前人法帖的妙處往往就在一筆一畫,甚至一個小動作之中,都是充滿神韻的。臨帖的時候,眼睛要像放大鏡,能夠將常人注意不到的細節放大。能否做到“細看”,關係到眼界是否能高,眼不高手必不能高。因此臨習者不能盲目機械照抄,應多讀帖,多觀察。
(2)“精臨”孫過庭說:“心不厭精,手不厭熟”,所謂“手熟”不僅是指臨得形似,而且要神似。要做到形神兼備,初臨下筆自然要緩慢而精到。久而久之,練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而神采自生。事實上,“精臨”對於每個學書者來說固有難度,可這是一切的基礎。在眾多臨習者中,真正能做到這一點的,並不太多。其原因有二:一是在臨習之初,未能做到“眼到”的境界;二是心態浮躁,臨摹功夫尚難達火候。
(3)“深悟”“學而不思則罔”。用心去感悟,感悟點畫的形態和呼應,感悟結體的神態和照應,感悟字與字間的動態和顧盼,感悟行與行之間的分佈和親疏,感悟整篇上佈陣與和諧。
所謂“形似”不過是對法帖外在形態上的深刻理解;要做到對法帖的風格意境和精神風貌的把握,必須“心悟”——去遐想和感觸前人在揮毫時的情緒變化、運筆動態及作品內在涵養。所以,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即是說,書法貴在神采,字寫出來要有生命,有神情動態;而在字形結構和筆畫上精細,卻神采不足的,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水平。一個人如果寫的字既有形質之精美,又有神采之鮮活,那麼他就等於從古人那裡繼承到了精華的東西。
回覆列表
高效率的臨帖,是快速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的重要手段。如何才能高效率的臨帖呢,我把自己多年的臨帖心得分享給大家。臨帖的目的,在於掌握書法中的用筆方法和結構原則。最終的結果是學會用學到的筆法去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去寫自己的字。懂得變通,就能起到舉一仿三的效果。舉個例子來說明。我們臨一個“大”字,從這個字上可以演繹出多少字?加一點,可以變成什麼字?加一橫又是什麼字?再如“他”字,換個偏旁能是什麼字?而如門字框,全包圍的字,只需以極少的有代表性的幾個字的練習,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漢字的造字形式,以象形,會意,指事,喈聲,假借,轉諸等六種方式構成。左右結構,上下結構,全包圍,半包圍,獨體字等幾種結構,把具有廣泛代表性,可變性大的字做重點臨寫範例,這是最高效的臨帖方法。永字八法,就是古人總結出來的最好的習字方法。永字的八個筆畫,沒有一個相同的,是訓練基本筆畫的最佳字例。當然,不能理解成把永字寫好後就可以把其他的字都寫好。永字八法針對的是筆畫練習,每個字的結構不同,點畫的位置長短都不一樣。不是點畫寫好了,所有的字就可以寫好。還得把這些點畫組裝起來,讓這些點畫的長短肥瘦在字中有它們各自的位置。所以才有學習二十可以成為畫家。而成為書法家,需要三十年的說法。
高效的臨帖,就是善於通變。而要通變,就要善於思考。孫過庭在書譜中說的:“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少而可勉”。
通會之際人書俱老。勉之哉,勉之哉!後生晚輩們,再好的再高效的方法,都要靠實踐去完成。書法的捷徑,就是不走捷徑,就是最捷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