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翊翊浩浩尉尉

    張作霖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爭議較大的人物之一。對張作霖的爭議,根本性的問題是他與日本的關係。在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正值日本大肆向中國擴張勢力階段。張作霖作為東北軍政的最高統治者,是無法迴避與日本的關係的。

    對於張作霖與日本的關係,一種觀點認為,張作霖是“民族英雄”;另一種觀點則說他是“賣國求榮的軍閥”。持前一種觀點者,是以臺灣的張式倫、沈雲龍和陳嘉驥為代表的。張式倫在臺灣《傳記文學》舉辦的每月人物專題座談會上發言說:張作霖“一生保國為民,不顧身家,卒為強敵日寇所乘,以身殉國。世人稱之為民族英雄。”

    取民主制度之名行軍閥專制之實

    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是一個有野心、封建帝王思想濃厚而又能順應潮流的人物。張作霖在奉系崛起之初常以李淵自況,要張學良讀《貞觀政要》做李世民,一心為“張家王朝創基業”。隨著張作霖勢力的擴大,當時輿論盛傳張作霖有野心,“要建大遼帝國”等。

    張作霖自領掌奉天軍政後,自1917至1926年,先後五次用兵關內,規模一次比一次擴大,時間一次比一次延長。由此,可看出張作霖在政治上的追求是強烈的。但他不願人們說他有野心,一有機會就表白,只有報國志,而無個人野心。

    經濟發展成就卓著黷武政策破壞嚴重

    在張作霖統治時期,東北三省是中國經濟發展較快的地區之一。這除了客觀上東北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優勢和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外,統治集團實行有效的行政管理,也對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這個時期,東北經濟發展成就突出,但張作霖推行黷武政策,對經濟的破壞也是十分嚴重的。

    考察張作霖統治時期經濟建設和軍事行為的關係,可得這樣結論:一是經濟發展速度越快,張作霖等人軍事擴張思想就越加膨脹;經濟實力越強大,其黷武的軍事規模就越大。

    因此,其經濟力量與奉系軍事行動之間存在著一種正向的互動關係。二是軍事行動越頻繁、規模越大,導致經濟建設投入越來越少,經濟週期越來越短,結果是經濟在軍事擴張的過程中逐漸衰敗。因此,其軍事行動同東北的經濟發展之間存在著一種反向的互動關係。

    對日本妥協為生存抗爭乃本質

    對張作霖評價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張與日本的關係方面。有的說他是反抗侵略的“民族英雄”;有的說他是“賣國求榮的軍閥”,兩種看法截然相反。實際上,上述兩種看法,既不足取也不符合張作霖的實際。

    我們應該看到,在張作霖執掌東北軍政的十餘年間,國家內憂外患日趨嚴重,作為封疆大吏,他能在日俄兩大強鄰覬覦間,苦於周旋,竭力保國為民,維護主權,是有功於國家和民族的。

    但在這過程中,為了個人或本集團的利益,張作霖也在極力討好日本,在不損害國家主權的前提下儘量滿足日本的要求。如多次鎮壓東北的抗日運動,在經濟交往中也有諸多妥協。滿足日本的要求或對日妥協,並非是張的本意,而是在日本強大勢力下權衡利弊得失的一種選擇。正如加文·麥柯馬克所指出:與日本相比較,張作霖的地位是脆弱的。“只有在自甘冒險時,他才能夠不理睬這個事實。 ”

    評價歷史人物,應當充分考慮歷史人物所處的時代。近代中國的對外交涉,整體上是處於弱勢狀態。張作霖統治東北時期,在兩大強鄰的欺壓之下,交涉談判多處於被動地位,這樣,妥協讓步是不可避免的。在國際交涉中,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妥協和讓步也都是必須的,更何況我們處於弱勢地位。

    所以,不能因為張作霖在對外交涉過程中有妥協,就說“他和日本侵略者相互利用狼狽為奸”。考察整個張作霖統治時期的對外交涉,不僅頻繁而且複雜,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各個方面,在鐵路建設、設領設警問題、商租問題、徵收二.五附加稅問題以及軍事衝突等各項交涉中,張作霖都最大限度地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根本利益。

    我認為,張作霖的一生,作為封建軍閥他具有落後甚至是反動的一面;作為統治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徵是十分突出的;作為東北邊疆大吏,他對東北的經濟建設尤其是鐵路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對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視與投入更是可圈可點;在對外關係上,他始終以維護民族利益為重。

    在對日關係上,他既有抗爭也有妥協,其中抗爭是主流,是本質;張作霖與日本的妥協,既有作為政治上相互利用的一面,更與近代中國衰弱的國情有關。因此,不能因為他有妥協的行為,就說他是賣國。我們考察張作霖的歷史行為,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他雖然不是一個純粹的民族主義者,但其維護民族利益的目的是明確的。

  • 2 # 沫白讀史

    我是沫白,我來回答。

    張作霖既然也是人。那麼他必然也會有功過之分,他做為東北的巡閱使對東北人民做出的功勞我們不能忘記,同時他作為北洋軍閥所做的惡事我們也不能忽略。

    一、他維護東北統一,抵禦外來勢力對東北的入侵。

    張作霖,土匪出身。從1918年被任命為東北省巡閱使開始主政東北,在他統治東北的十年內裡,東北經濟,軍事都領先於全國。

    在他的帶領下,東北有了完整的工業體系,就連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炮彈也可以造出。而這都歸功於張作霖對中國國情的和對東北局勢的把握。

    東北地區緊鄰俄國,俄日倆國對東北虎視眈眈,幻想著能佔領東北。張作霖為了維護東北的安全,大力發展軍工業,東北的軍工業得到快速發展,軍事水平居於全國之首,不僅使國內震撼,同時也讓俄日倆國不敢輕舉妄動。

    二、對內發展經濟,教育,使東北經濟走向短暫的“黃金期”。

    東北的農業產值可以稱為東亞第一,使的整個東北都少有饑荒之人。雖然這與東北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條件有關,但最主要的還是人的因素。張作霖重視農業的發展,保護農民的權益。

    並大力發展教育,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在當時,東北大學是中國硬體,師資最強的一所大學,每年的教育經費超過北大好幾倍。張作霖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軍閥中可以稱的上是絕無僅有。

    三、作為軍閥,他也有軍閥共同的侷限。

    他參與內戰,使得中國更加混亂,大部分地區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同時他的用人不當,使得東北軍內鬥不斷,影響了東北軍戰鬥力的進一步提升。他還殺害民族人士,破壞中國民主化的程序。

    不過,雖然張作霖破壞民主社會的發展,但他維護國家主權,東北統一,具有一顆愛國之心,直到死也不肯向日本人妥協的英雄氣概仍值得我們學習。

  • 3 # 詩說青史

    正面評價

    張作為統鎮要地的首領,其政治、軍事才能都是值得肯定的。被譽為“亂世梟雄”。蘇日雖將張作霖視成眼中釘,卻也不得不歎服張是個“壓不倒的小個子”。

    孫中山說:“雨亭(張作霖)把東三省治理得很好,不過外有日本掣肘,處境也很難。如果國家統一了,建立革命的中央政府,地方的事就好辦多了。”

    負面評價

    窮兵黷武:作為軍閥,張作霖一再發動戰爭,不惜向日本等國借款而且截留鹽稅等國稅收入用於戰爭。且張作霖的部隊奉軍軍紀渙散,常有劫掠的現象,戰爭給當地人民帶來了深刻的苦難。

  • 4 # 溫相識女人

    張作霖被歷史書批評,最主要的原因是,成立安國軍政府的時候,在西方列強的要挾下,殘殺了李大釗等共產人士,所以被歷史書訂在了恥辱柱上,至於親日,暴虐等惡名屬實談不上,希望歷史將來能予以客觀評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命的本質是什麼?其存在的目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