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春華745944080186

    是的,寫格律詩是用詩、詞、曲等字數、句數、對偶、平仄、押韻等方面的格式和規則。

    寫格律詩不能用成語,成語可以用在寫小說、短文等,平時用在比喻某種東西或人與事等。比如:爛魚充數等等……

  • 2 # 抱庸詩書

    只能說,寫格律詩一般不宜直接搬用成語入詩,但詩論典籍也未明確地加以禁止。個人拙見,最好別用。

    首先,近體詩有嚴格的體式和格律嚴求,文字也須高度凝鍊,即便遇到比較恰當的成語可用,也很難做到形意俱妥。成語至少四字,律詩單句五七字居多,所佔比例過高,考慮到絕句的啟承轉合以及律詩的雙聯對仗,更須慎用。

    另外,需要強調的是,有一些成語是從古人經典詩句中演化得來,是先有詩而後作成語,而非古人直用成語入詩。

    借貼上本人打油一首:

    七言·無題

    空碌無為長賤庚,經年執意好孤行。

    半窗箋草矜風度,一筆狂鴉拽性情。

    壁掛鸞裀終浩渺,夢銜竹馬尚清瑩。

    桑田逐歲堪成海,但有初心搵不平。

    (圖片摘自網路)

  • 3 # 健康快樂

    格律的作用是將詩寫的更其有韻律。寫作詩時有的時候有好的創意或靈感,可以考慮如何借用格律來表現,但不必每一句,一舉一動都受役於格律。可以引用一些成語,來給詩詞增色,擴充套件詩的含義。古人詩詞中常有成語,如蘇軾的詩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抺總相宜。"濃妝淡抺。

    還有的詩句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古詩中也常用一些典故。如李商隱的《錦瑟》典故一一“莊生夢蝶",等等。

    詩中有時用成語或典故,更能表達詩中的意景,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和思考。

  • 4 # 老街味道

    成語當然可以用,而且用的也非常多,但是用好不容易。 因為成語大多是四個字的,而格律詩除了排律以外都比較短小,在填小詞時也是如此,詩人用字非常講究效率。因為詩詞要用最少的字表達多重的意義,因此直接使用四個字的成語不太容易。

    一、很多成語來自於格律詩、詞

    蘇東坡留下的很多成語都來自於他的格律詩和詞,如:

    七律《和子由澠池懷舊》中的“雪泥鴻爪”成為今天的成語: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這裡的“明日黃花”來自於詞。《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佳節若為酬,但把清尊斷送秋。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二、古人用成語

    如蘇軾的明日黃花這個詞,南宋時就有人用。

    虞儔七律《九月八日遊報本寺》

    詩翁懷抱十分秋,探借重陽作勝遊。蓮社政須陶靖節,竹林未羨阮陳留。逢僧應說無生話,顧我何如不擊舟。明日黃花須斗酒,莫將容易換涼州。

    方岳七律《漫興》

    秋風寂寞斷過從,只有殘書伴夜蛬。官職到頭三口石,世情對面九疑峰。人間浪漫老元結,鬼物揶揄劉伯龍。明日黃花定何似,無錢相待若為容。三、成語與用典

    很多的成語本身也是典故,而用典在詩詞中比比皆是,比如蓴羹鱸膾、秋風鱸膾的成語典出《世說新語。說鑑》: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在適志,何能羈宦數千裡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

    司馬光五律《送張學士兩浙提點刑獄》

    朝家重典刑,書府借時英。鉦鼓喧江下,雲山拂眼清。秋風鱸膾美,書日錦衣榮。勿似朱翁子,空令守邸驚。

    辛棄疾《沁園春 帶湖新居將成》

    三徑初成,鶴怨猿驚,稼軒未來。甚雲山自許,平生意氣,衣冠人笑,抵死塵埃。意倦須還,身閒貴早,豈為蓴羹鱸膾哉!秋江上,看驚弦雁避,駭浪船回。。。。

    又如風聲鶴唳這個成語,宋朝曹勳《送謝景思從闢督府二首》

    艱壘師行遂坦夷,中興仍待老文辭。上公固已虛油幕,碩畫旋看贊鼎司。氣隔龍荒朝隴蜀,令嚴虎旅肅旌麾。風聲鶴唳天威振,會風棋餘折屐時。

    又如對酒當歌這個成語,杜牧《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

    行樂及時時已晚,對酒當歌歌不成。千里暮山重疊翠,一溪寒水淺深清。高人以飲為忙事,浮世除詩盡強名。看著白蘋芽欲吐,雪舟相訪勝閒行。

    杜牧的這首七律,不僅用了對酒當歌,還用了雪舟相訪,這個典故也來自《世說新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戴逵)。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結語

    詩詞中四個字的典故非常多,而這些四個字的典故幾乎都是成語, 比如:巫山雲雨、近水樓臺、馬革裹屍、百尺竿頭、擊楫中流、滄海桑田.....

  • 5 # 蘭亭書院顧勇

    成語寫入詩詞,也有先例可尋。到最好不要多用。敘事詩用到典故也可採用成語,但不是所有的詩詞都是不加甄別亂用成語,堆砌起來索然無味。

    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用成語。

    需要用成語時,也要考慮不要誤解成語的含義和延伸意思,否則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語言的精華提煉而成,而詩詞的意境由景到情的昇華,必然既要符合平仄格律,也要煉字上口,佶屈聱牙就不要造成硬傷。

    我的建議:不得不用成語入詩詞,那就需要用到一招——拆分法。四字成語前兩字後兩字,分開使用,可以一句裡分開使用,也可以上下句分開使用。例如:驀然回首,”驀然見春色,回首何傷感”。

  • 6 # 南山幽客1

    謝謝邀請!當然可以用,但慎用,我的觀點是詩出成語,成語在詩,所以如果再用成語的話,會佔據意境空間。讀來,雋永的意味少了,事實上好多成語出自詩,如:李白的《長幹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幹裡,兩小無猜嫌。——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再如王昌齡: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冰心玉壺出自這裡。再如李商隱的,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心有靈犀出自這裡。再一個,格律詩中,如寫律,必然出現對仗,那麼對仗中用成語,你很難找到所對的成語,包括詞性,詞意,能夠貼對。再一個用成語寫格律詩,會在詩層面上很生硬,讀來不舒服,缺少韻律美。

  • 7 # 厚土高天識君

    古代有好多詩詞巨匠,巧妙的運用成語,被後人至今仍然吟唱。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蒼海。(李白)

    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蘇軾)

    山覆水重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陸游)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

    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孟郊)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杜牧)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毛澤東)

    這些詩詞都都是膾炙人口的名句,把成語鑲嵌的天衣無縫,意境絕侖。

    比如王維的《紅豆》: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就不受押韻平仄的束縛,就象作者信口隨意抒發的情愫流露,卻感化渲染了千百年來讀者的心靈顫音,愛不釋手的吟頌,饋贈。還有大詩仙李白,寫詩從不受韻律平仄限制,放蕩不羈的性格,在詩文上也表現的淋漓盡致。如《將進酒》,衝出韻律平仄之外,卻是傳世佳作,深受人們喜喜愛。

  • 8 # 酌詞習格律

    對仗聯中使用成語,必須在上下聯相同位置使用,且上下聯相同位置的成語平仄必須相反,構成成語的詞性和句式結構也應相同,因此有一定難度。

  • 9 # 月行子

    開門見山,我詩齡極短,或許沒什麼知識。

    但是,我喜歡跑到詩的起源看東西,詩簡單來說就是表達自己的各種“牢騷”的一種文體

    所以在我看來,無物不入詩,所以就不多說什麼了,根本不存在可不可入詩,只是效果如何罷了。

    至於談到格律詩,作為詩歌一個頂峰時期形成的形式,形式影響,我只能說可能會受限,畢竟成語是一種形式固定的語言單位。能者自然強,不能也不說明些什麼。

    最後一句這個東西自己高興就好,我覺得其他的是學者的事,我只是一個剛好遇見詩然後喜歡上了詩的人。

    鄙人拙見,如有錯誤,請指正。

  • 10 # 碧伶居士

    沒有這說法。古人寫東西很喜歡用典。王勃《滕王閣序》中就大量用典,幾乎是句句用典。詩詞裡不是不能用典、用成語,是怕您用不好反而破壞了詩意。能駕馭的東西您隨便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今年38歲,單身無孩子,但是對朋友的兩個女兒似親生,別人說我賤,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