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法在中國的武術散打運動中歷來佔據著重要地位。邊腿是武術散打技術中最具威力的腿法技術之一,它既具有屈伸性腿法的特點,又具有掃轉性腿法功能,具有技術內容豐富,攻擊面積大,回收速度快等特點。邊腿踢起來時利用支撐腿為軸轉體、轉肩、轉腰、擰胯和放髖,髖帶動大腿,大腿帶動 小腿,各個傳遞力量部位的加速度依次增加,最後在腳背達到最高速度時向目標甩踢。這種發力方法能自覺地利用不平衡所產生的大質量部位的慣性運動來發力,再加上擰腰和放髖所產生的助力,能極大地發揮人體的潛能,調動整體的力量作用於目標。所以,邊腿如同鞭子橫抽,具有很大的殺傷力。邊 腿具有的這種巨大的攻擊力稱為鞭擊力。圍繞邊腿鞭擊力,本文首先對邊腿進行技術分析,揭示其技術要領,然後再對其鞭擊力訓練進行論述,旨在對武術散打訓練的共性問題提出管窺之見。
1 技術分析: 邊腿分前腿邊腿、後腿邊腿兩種,其中,前腿邊腿是散打比賽中運用較多的一種腿法,它攻擊面大,可在中、遠距離直接攻擊對手的側面部位,非常適用於主動出擊。後腿邊腿由於加速時間較長,勢大力猛,主要用以向對方施以重擊。本文以前腿邊腿為例,對其技術結構、技術要領分析如下: 1. 1 技術結構 (1) 攻擊腿:可分解為提膝、展髖、鞭擊三個過程。提膝:左腿蹬地,身體微側傾,膝關節自然彎曲,向正前方提膝,大腿與軀幹呈約90°,小腿垂直於地面,腳尖繃直。展髖:髖關節隨即外展,大小腿摺疊與地面平行,腳背對準攻擊方向。鞭擊:膝關節隨即迅速由屈到伸向攻擊方向鞭擊。鞭擊結束時,同側腳、髖和側肩呈一直線。(2) 支撐腿:當身體微側時,稍屈;鞭擊時,以前腳掌為軸蹬轉,在鞭擊一瞬間扭髖,伸直。(3) 軀幹:提膝、展髖時,上體稍向右側轉。鞭擊時猛然擰腰右轉前送髖。左肩向前下方扣壓,左手後襬,右肘前帶,頭稍低,下頦內收,目視攻擊方向。 1 .
2 技術要領 1. 2. 1 技術要領 提膝、展髖、鞭擊是一個完整動作的三個過程,一般情況下應緊密連貫,一氣呵成。擰腰、展髖、轉胯是鞭擊發力的關鍵,因而軸轉支撐腿就顯得尤其重要。上體側傾和反向揮臂既增大了鞭擊力的力矩,同時又便於防衛可能襲向上體的攻擊。邊腿高可擊頭,中可擊肋,下可擊腿,其中尤以擊打身體 正面的面部、胸部、腹部、肋部等部位最具威力,其廣泛的攻擊面和多樣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膝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腿部和髖關節的柔韌性,骼腰肌的力量同樣也是邊腿鞭擊力的制約因素。邊腿的攻擊路線既非斜線也非弧線,而是一條折弧線。邊腿的發力部位是腳的背面至小腿正前面的下半部分, 因而作為最終完成鞭擊的直接部位,腳背和小腿脛骨硬度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邊腿的進攻幅度較大,所以攻擊動作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完成後的還原問題至關重要。 1. 2. 2 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後的還原 邊腿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後的還原,實質上就是實戰中邊腿的運用要領問題。邊腿的攻擊有一定的轉動角度,而身體的旋轉角度又要恰到好處,過小不利於發力,過大則不利於平衡。邊腿的執行路線較長,運動幅度較大,因而其進攻後很容易被對方施以抱腿摔或其它方式的防守反擊。所以在實戰中一定要善於運用靈活的步法,不斷調整適合於邊腿進攻的有利位置和角度。 邊腿的運用還要注意虛實結合,靈活多變。儘可能不要用邊腿直接進攻,運用假動作首先擾亂對方的判斷,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攻擊效果。對於善於抱腿摔的對方,運用假動作先誘其抱腿,然後再運用其它技法反擊,則有可能使其受到重創,從而影響其對邊腿的防守及反擊能力。另外,適
腿法在中國的武術散打運動中歷來佔據著重要地位。邊腿是武術散打技術中最具威力的腿法技術之一,它既具有屈伸性腿法的特點,又具有掃轉性腿法功能,具有技術內容豐富,攻擊面積大,回收速度快等特點。邊腿踢起來時利用支撐腿為軸轉體、轉肩、轉腰、擰胯和放髖,髖帶動大腿,大腿帶動 小腿,各個傳遞力量部位的加速度依次增加,最後在腳背達到最高速度時向目標甩踢。這種發力方法能自覺地利用不平衡所產生的大質量部位的慣性運動來發力,再加上擰腰和放髖所產生的助力,能極大地發揮人體的潛能,調動整體的力量作用於目標。所以,邊腿如同鞭子橫抽,具有很大的殺傷力。邊 腿具有的這種巨大的攻擊力稱為鞭擊力。圍繞邊腿鞭擊力,本文首先對邊腿進行技術分析,揭示其技術要領,然後再對其鞭擊力訓練進行論述,旨在對武術散打訓練的共性問題提出管窺之見。
1 技術分析: 邊腿分前腿邊腿、後腿邊腿兩種,其中,前腿邊腿是散打比賽中運用較多的一種腿法,它攻擊面大,可在中、遠距離直接攻擊對手的側面部位,非常適用於主動出擊。後腿邊腿由於加速時間較長,勢大力猛,主要用以向對方施以重擊。本文以前腿邊腿為例,對其技術結構、技術要領分析如下: 1. 1 技術結構 (1) 攻擊腿:可分解為提膝、展髖、鞭擊三個過程。提膝:左腿蹬地,身體微側傾,膝關節自然彎曲,向正前方提膝,大腿與軀幹呈約90°,小腿垂直於地面,腳尖繃直。展髖:髖關節隨即外展,大小腿摺疊與地面平行,腳背對準攻擊方向。鞭擊:膝關節隨即迅速由屈到伸向攻擊方向鞭擊。鞭擊結束時,同側腳、髖和側肩呈一直線。(2) 支撐腿:當身體微側時,稍屈;鞭擊時,以前腳掌為軸蹬轉,在鞭擊一瞬間扭髖,伸直。(3) 軀幹:提膝、展髖時,上體稍向右側轉。鞭擊時猛然擰腰右轉前送髖。左肩向前下方扣壓,左手後襬,右肘前帶,頭稍低,下頦內收,目視攻擊方向。 1 .
2 技術要領 1. 2. 1 技術要領 提膝、展髖、鞭擊是一個完整動作的三個過程,一般情況下應緊密連貫,一氣呵成。擰腰、展髖、轉胯是鞭擊發力的關鍵,因而軸轉支撐腿就顯得尤其重要。上體側傾和反向揮臂既增大了鞭擊力的力矩,同時又便於防衛可能襲向上體的攻擊。邊腿高可擊頭,中可擊肋,下可擊腿,其中尤以擊打身體 正面的面部、胸部、腹部、肋部等部位最具威力,其廣泛的攻擊面和多樣的變化主要取決於膝關節的柔韌性和靈活性、腿部和髖關節的柔韌性,骼腰肌的力量同樣也是邊腿鞭擊力的制約因素。邊腿的攻擊路線既非斜線也非弧線,而是一條折弧線。邊腿的發力部位是腳的背面至小腿正前面的下半部分, 因而作為最終完成鞭擊的直接部位,腳背和小腿脛骨硬度具有重要作用。因為邊腿的進攻幅度較大,所以攻擊動作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完成後的還原問題至關重要。 1. 2. 2 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後的還原 邊腿攻擊中的平衡與攻擊後的還原,實質上就是實戰中邊腿的運用要領問題。邊腿的攻擊有一定的轉動角度,而身體的旋轉角度又要恰到好處,過小不利於發力,過大則不利於平衡。邊腿的執行路線較長,運動幅度較大,因而其進攻後很容易被對方施以抱腿摔或其它方式的防守反擊。所以在實戰中一定要善於運用靈活的步法,不斷調整適合於邊腿進攻的有利位置和角度。 邊腿的運用還要注意虛實結合,靈活多變。儘可能不要用邊腿直接進攻,運用假動作首先擾亂對方的判斷,往往能達到更好的攻擊效果。對於善於抱腿摔的對方,運用假動作先誘其抱腿,然後再運用其它技法反擊,則有可能使其受到重創,從而影響其對邊腿的防守及反擊能力。另外,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