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次如卡哈o0
-
2 # 沐酒先生
看了題目,腦海中就浮現出這麼幾句話。
“夫孝,人之本與!”
“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有別乎?”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我原來工作的單位有一個小夥子,照顧臥床不起的單身老母親很多年,已經快四十還沒結婚。每天早中晚飯,還要推出門去走走,很是感動。
一個姐姐的媽媽身體不好,這個姐姐就連考學也是家附近的,畢業之後工作也是離家越近越好,結婚也是與母親同住,丈夫也是孝順的孩子。
其實這裡不說孝順,或者感動。
就我們個人而言,父母要的並不多,就是希望孩子們都好好的,再多一些陪伴就好了。我們離家近就多回家看看,離家遠每天都打個電話問候一聲。
個人覺得孝敬、孝順這兩個詞已經很詮釋了,敬與順就是對父母最好的態度,陪伴才是最長久的孝與愛。
我要準備回家陪父母了!
-
3 # 英才說事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我要講的這個人,就是我姐夫的父親,我都是喊大伯。
王大伯兄弟兩人,出生在農村,家庭條件一般,家裡過的也算殷實。但是一場意外卻改變了這個家庭。王大伯以前是在北京當兵,是護城兵,自從結了婚也很少在家,常年的在北京。
有一天家裡傳來了噩耗,說他的哥哥去世了,肩上的負擔一下重了很多。其實那時候他在北京的待遇也是很好的,如果他一直在北京的話,現在在內還也是有自己的房子了吧!畢竟他也趕上那一年的好政策,有房分配,現在他的戰友,還有領導都居住在北京。
如果他不回來,肯定會比現在生活的好,但是哥哥的去世,打亂了他生活上的一切。
同年他選擇退伍了,回家照顧年邁的雙親,還有哥哥家的三個孩子,自己家的三個孩子,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直到雙親離世,所有的孩子都結婚成家。
王大伯為了家付出的也是很多,他的孩子也都很孝順他。
從王大伯的事蹟上我們也能夠看出,只有孝順的人才能更好的教育出孝順的孩子。
這兩年王大伯沒什麼壓力了,現在也總惦記他的戰友和連長,多年不聯絡了,希望他的孩子能帶他到北京走一走,也讓王大伯看看現在北京的變化。
-
4 # 人在旅途22884
我有一表舅媽,照顧患老年痴呆的媽媽七年,和媽媽在一床上睡覺,平時把媽媽收拾的乾乾淨淨,老太滿頭白髮,燙成大得捲髮,坐到那看不出有病,老太太白白胖胖的,但經常把大小便弄的到處都是,有人誰別給老太太吃太多,省著收拾,但老舅媽總是安時給老人做好吃的,把肉燉的爛爛的,從來不讓她媽受一點委屈。還有我表舅,上下樓揹著,用輪椅推出去讓老太太開心,一直到老太太九十多歲去世。
-
5 # 吃貨奇點小神神啦
你應該很小就聽過《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吧,它反映了母愛的可貴,有媽的孩子象塊寶,有父母的孩子最幸福。在你傷心的時候,有人替你擦眼淚;在你高興的時候,有人比你還高興;在你不順心的時候,有人鼓勵你要堅強;在你不痛快的時候,有人承受著你的發洩;在你生病的時候,有人半夜起來為你喂藥……然而,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這麼多,我們又做過什麼呢?好好反思一下吧!現在有一些孩子,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漸漸學會了抽菸、喝酒,甚至打架、偷竊,父母常常礙著面子給別人道歉。電視上也經常看到兒女成家後就把父母趕出家門的例子。其實,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兒女能健康、幸福、快樂。
父母的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情是我們一生都無法償還的。因此,藉此書信文化活動,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兒女
古人說得好:“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感恩”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一個缺乏愛心,不懂得感恩的人,長大後不可能懂得體諒,關心他人,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師長,也難以與人交往,融入社會,更談不上愛同學,愛母校,愛國家,愛民族。英國作家薩克雷說:“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將賜予你燦爛的Sunny;你不感恩,最終可能一無所有!如果你每天能帶著一顆感恩的心去學習,相信學習時的心情自然是愉快而積極的。
我們要學會孝敬父母,真誠地體會父母的一片愛心,要尊重父母的勞動成果,盡力為父母做一些事。當父母勞累時,我們要主動幫助他們;當父母外出時,我們要提醒他們注意天氣變化,途中注意安全。當父母有病時,我們應該細心照顧,當父母來校看望你的時候,我們要對父母說“你們辛苦了”。在家裡要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學校,就會關心同學,到社會中,才有可能關心同事。
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讓我們感受了人世間的親情和幸福;感謝老師的諄諄教導,讓我們嘗試了學習知識的快樂;感謝同學們真誠的關懷和幫肋,讓我們擁有一個快樂的校園。
學會感恩,學會承擔自己在學校的責任和義務;學會感受為他人服務的快樂;學會“在乎”每一個人,尊重他人的權益;這些可以落實到生活的每一個細節當中:不隨地亂扔紙屑、果皮,因為整潔的環境屬於大家,課間與午休時,不要大聲喧譁,因為安靜屬於大家……
讓我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更加努力地學習,來回報家人和社會 陪伴才是最好的孝心,你可能慢慢逐漸長大了,但是爸媽也逐漸的慢慢變老,你二十初幾就可能出去外面打拼,你二十初幾的時候,爸媽可能也50 60的時候了,可能爸媽就覺得沒有小時候熱鬧至少有,和你的吵鬧比較歡樂點,長大了出去打拼家裡就少了一種感覺吧,所以孝順裡面最好的就是陪伴,如果有時間一定要回去看爸媽,就怕一不小心可能就看不見了。
-
6 # 戀戀南音
什麼是孝順?
臥冰求鯉是孝,為親負米是孝,扇枕溫裘也是孝,而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在小事中見真孝順。你問孝順是什麼?孝順未必就如沉香救母般感天動地,通常情況下,他是潤物細無聲的,是在瑣碎、平凡的生活中,我們發自肺腑,愛敬長輩的美好德行。
孝順是於平凡處見證不平凡的過程我的堂哥,家裡排第二,我們都叫二哥。二哥從小就表現出了非凡的經商頭腦和闖蕩四方的閒不住本色,十六、七歲就開始外出創業。這在當時的小農家庭觀念裡,是不務正業的表現,遠不如學個手藝來的實在,所以,二哥的行為遭到家裡的強烈反對,甚至以斷絕父子關係來要挾。二哥的父母,也就是我的叔伯嬸子,思想觀念非常封建、頑固,所以直到現在,他們父子之間隔閡也非常明顯。
在斷絕家庭支援的情形下,二哥的創業過程可想而知有多艱難,但二哥從未有過怨言。平時再怎麼忙,遇到農忙或者節假日的時候,他也會趕回家裡幫忙。二哥曾想把父母接到城裡住,但被我叔伯嬸子一口回絕了,理由是老家的宅子不能丟。無奈之下,二哥只能把老家的房屋翻新,安裝了自來水、衛生間,添置了傢俱家電等,好讓父母住的舒服。
二哥說:出門在外,誠信為本,回到家裡,孝順為先,人沒有了誠信,充其量失去事業,但若沒有孝道,就會失去生存的根基。
結論也許二哥並不偉大,他只是做了為人子女應該做的事,但這些微小的事堅持下去,就是孝道。我們都是普通人,都是凡人,沒有什麼青史留名、膾炙人口的孝心故事,我們就是打心底裡覺得父母一輩子不容易,我們得報答他們而已。
“我們並不是生來有毒,而是善於武裝自己”。我是有毒的蛋,一個善於用毒舌武裝情感的蛋蛋,【關注】我,一起成長。 -
7 # 精典小電影
什麼是孝順?這個問題涉及面有點廣,大至始終如一在生活上照顧父母,小至聽父母的話,這都是孝順。《弟子規》第一節入則孝,說的很具體,建議有空可以詳細研究。
真實的故事,就說我的岳母吧。她今年有60多歲,說的是她和她婆婆(我媳婦的奶奶,我也叫奶奶)的事。我岳母屬於什麼活都搶著幹,特勤勞的一個人,奶奶屬於性格很要強很會處世的人。據我岳母說和我看到的,奶奶對岳母並不滿意,屬於幹什麼都是錯的那種,幾十年來都這樣。以前有時候去岳母家還時常聽奶奶埋怨岳母,有時候還會罵,出門還會跟別人說岳母怎麼怎麼不好,反正就是各種不滿意。而岳母呢,不管奶奶怎麼埋怨,怎麼罵照樣細心照顧奶奶。一年前,奶奶住院病情很嚴重,岳母身體也不好,她一邊吃著藥一邊在醫院照顧,我和媳婦休息的時候會去換一下她。奶奶在醫院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基本全靠我岳母照顧。直到最後奶奶去世都沒說過岳母一句好話。而岳母提起來奶奶都是說奶奶怎麼怎麼的好?鄰居們對岳母的評價是脾氣好,孝順,對奶奶的評價是“老封建”、好強、自私。
-
8 # 風清清之雲淡淡
孝順自古就是一直最被推崇的美德,所謂百善孝為先,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緩,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需順承;二十四孝裡有臥冰求鯉、嘗糞憂心等感人事蹟。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醫院裡,一個老母親因為腦血管疾病行動不便需要恢復,她的兒子天天帶著老母親做康復,母親無法邁步,兒子抱著老母親,讓母親的雙腳踩在自己的腳面上,老母親很胖,踩在兒子腳上的感覺可想而知,兒子額頭上汗水直淌,面對老母親的發脾氣依然輕言細語的象哄孩子一樣的哄老母親開心,旁觀者無不動容感動至極,許多年過去了那一幕依然歷歷在目,孝順的精髓所在大致於此了。
在現在社會,對孝順簡單的解說就是多陪伴父母,承歡膝下,不做讓父母不悅和擔心的事情。對父母多些體貼和關心,讓父母盡享天倫之樂就是最大的孝順。
-
9 # 我有你不懂的執著8836
孝順:
從小我父母離異至於孝順,我心裡只有爺爺奶奶,在我9歲開始就跟著爺爺了,他對我的愛甚至讓我爸都嫉妒,羨慕,因為我爸身邊有小媽,還有弟弟,而我只有爺爺奶奶,雖然我和爸爸一起生活可我並不開心,
我很難把自己和他們三個想成一家人,反而我感覺我和爺爺奶奶是一家人,這也是後來我爺爺奶奶走了,我就從此不回老家的想法。
記得有一次啊,我爸在我爺爺面前說我爺,寵了我,慣著我。說我不把我爸的話當回事就是因為我爺爺,
爺爺氣死了,說:你說話想讓人信服你必須有讓他信服你的樣子,
其實小時候。爺爺對我來說,就像爸爸一樣,也像爺爺一樣,他教會了我好多做人的道理,小時候我爸從來都不在家。只有爺爺,他教會了我好多
每次要是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爺爺就會說,吃一塹長一智,如果你沒有經過這個事,你怎麼能成長呢?你永遠都長不大。
還記得有一次,我和人一路去我們那礦上去洗澡。我給他搓背。我們北方人,我感覺我給他搓背好幸福。爺爺能給我好多安全感。因為我爺爺是醫生,所以我有病都是找爺爺,好有依賴感。今天不知道怎麼了。突然想起了爺爺,眼淚,
說真的爺爺離開我2年了,我沒有家也兩年了,
人心裡承認一個家才是自己真正的家。
-
10 # 啟蒙圖書陽陽媽
首先,盲目孝順不是孝順,所有的人際關係都一定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礎上。
真正的孝順是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高品質的愛之後(溺愛不算高品質哦),導致孩子學會了愛,進而把這份愛反饋給父母的過程。
這才是孝順,自然的孝順、合理的孝順、不被道德綁架的孝順。
以前聽老人說過,孝,即順,順應老人的意願,不忤逆。
但我不這樣認為。
我的觀點有二:
其一:所謂孝,是一種發乎心、止乎行的情感體現。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今天天氣很好,有的人會想,這麼好天氣,我要約上三五好友去郊外喝喝茶打打麻將;有的人會想,我要去約下心上的姑娘,到湖邊散步;也有的人會想,父母不太知道去周邊呼吸新鮮空氣的路,這麼好天氣,我先問問父母,有沒有興趣。然後電話過去問到父母,二老欣然應允。掛了電話,想想作為兒子,工作忙週中,週末還要約朋友玩,還是忽略了二老。
發乎心,就是真心的因為有好事物,想起來給老人分享;止乎行,就是自己的意願是否與二老意願符合,這要透過方式方法來確認。
其二:前人說的要順應父母的意思,我覺得其實不然。父母也是肉身人,所以都會有錯。父母所在年代跟現在有著巨大的差別,且不說物質條件,精神生活也是差別明顯。所以如何在自我保持學習進步的道路上也協助父母融入現代社會發展,也是作為子女不可或缺的責任。那麼,孝這個字,更多應該在如何透過正確的方式讓父母更健康更快樂這幾件事情上下功夫了。
舉例:爸爸很愛吸菸,一天要一包,肺炎長期反覆,他自己也習慣了。遇到重汙染天氣或者天氣變化,咳嗽、痰多症狀就很明顯,但因為一直這樣,反反覆覆,也不主動去醫院。如果在這個時候還一味順著老人意思,其實就是子女的責任了。跟老人接觸的人增加了患病機率不說,拖出來的重病,有可能會越來越眼嚴重,後悔都來不及。
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如何能夠用父母容易接受的方式去說服他去看病和儘快的把煙戒掉
回覆列表
中華文明的上下5000年,百善孝為先!!這是恆古不變的,中國的思想 如果你這個人沒有孝心,那麼你就沒有什麼事能做。所以孝心這塊看的很重。也就是說一個人沒有感恩的心,說明就是心靈扭曲的人。
還是那說孝心小故事
以前,也就是以前一個小男孩在9歲時不幸患上了白血病。他們家裡很窮,父親早年去世,小男孩是在母親含辛茹苦的照料下長大的。一天,躺在病床上的小男孩虛弱對媽媽說:“媽媽,過幾天就是我的生日了,我想吃蛋糕。”媽媽默默地點點頭,隨即轉過身去,兩條溫暖的小溪從她瘦削的臉上流過。她想:孩子從沒有過過生日,這次無論如何也要給孩子買個生日蛋糕。從那天起她每天只吃一頓飯,飯僅僅只是一個饅頭。她還去撿垃圾賣。幾天下來,她終於攢了十幾塊錢。孩子生日的那天晚上,她冒雨去了一家蛋糕店,問店員一個最便宜的蛋糕多少錢。店員說:十五元。她小心地數了數自己的錢,一共十四塊五毛錢,還差五毛錢。她近乎懇求地對店員說:抱歉,我只有這麼多錢,我兒子重病在身,今天是他生日,他希望我能買個蛋糕給他。店員說:那好吧,我給你包起來。她急忙說:謝謝,謝謝!她抱著兒子的生日禮物往醫院走。心裡充滿了喜悅。到了兒子的病房時,她說:生日快樂!兒子病殃殃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他說:媽媽,今天也是你的生日,祝你生日快樂!媽媽先是一怔,繼而臉上掛滿了淚水,她緊緊的擁抱著兒子,這一刻她認為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不久,兒子出院了,從此他們相依為命,雖然很辛苦,但是很幸福。
希望每一個人的父母長命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