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衣撩生活
-
2 # Q包子YYUmmy
都說老不讀《三國演義》,少不讀《水滸傳》,《三國演義》講的算計,很多年輕人都不會去深究,畢竟閱歷不足,但能在其中明白一些道理,利用智謀獲取自己想要的,《水滸傳》是一群義氣英雄起義反抗,正值叛逆期,怕不能太熱血哦。
-
3 # 迷失方向的小狼
老話有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究竟為何呢?個人淺談一下見解:
《水滸》中表述的是一群有情有義的梁山好漢,聚眾造反,對當時的統治不滿,因此想推翻政權取而代之。可後來由於領導者的原因被朝庭奸臣利用損傷怠盡,其結果也比較悲慘的。江湖意氣濃重,但兄弟情誼深厚,年輕人如果讀進書中出不來,會給人生觀帶來負面影響。對社會不滿就聚眾造反,那還了得嗎?所以才有少不讀《水滸》一說。
再來說一下《三國》。作者把裡面的人物性格及能力也描述的相當精彩,講了好多掌權者的謀略,權術等等。像一代奸雄曹操的識人用人的能力,還有劉關張三兄弟的情誼,以及諸葛亮,司馬懿的多才,神機妙算等等,太多了。老不看《三國》的老是指成年人,心智都已成熟,如果利用了書中的一些計謀策略容易讓福會產年動亂,因此而有這句話的。
其實也不是絕對的,我認為都可以看,關鍵是以什麼目的去看。要以學習名著,欣賞文學的角度就很好!更何況學校教材裡也有選取章節在語文課本里。所以還是可以讀的,很多老師限推薦讀一讀四大名著,裡面還有很多除文學值得學習的東西,將會可能影響一生的書籍,要棄糟粕,吸精華才好!
-
4 # 上策視覺
你的兒子已經15歲了,應該上初二了,對文字尤其對文言文也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考慮到他的性別和年齡段,建議給他看《三國演義》,不推薦《水滸傳》,深層次的原因如下兩點:
一,《三國演義》是一部裡面包含著家國情懷的正能量小說,裡面的人物形象,如曹操、劉備、諸葛亮、五虎將等等,對於15歲左右正是確立自己人生目標和志向的青少年來說,是非常有啟發和激勵意義的。
二,《水滸傳》是一部人物刻畫非常成功但和現實社會又相對脫節,並且境界較低的小說,這本書中最不利於青少年閱讀的是其中書中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書中善惡不分,把殺人越貨,殘害無辜,壞事做絕的惡棍也稱為“好漢”,這些內容甚至會對還未能準確判斷善惡的青少年進行誤導性教育,對他們將來的成長造成嚴重危害性影響。
-
5 # 貓貓Kan電影
一、(老不讀三國少不看水滸)這句話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也是老一輩人留下的經驗、知識。實際上隨著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事、物的見解、看法,對生活的方式、態度也都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二、社會需要進步,人類就需有新知識,新思想,新能力來推動她向前發展。每一本書都有他存在的價值,可以吸取精華,棄其糟粕。
三、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己選,而不是左右孩子待選。如果兩本孩子都要,那你就都給他。你也可以給孩子推薦更多的有意義的書籍,但我覺得決定權應該在孩子身上,你只要把握好大方向就行。
四、未來知識,能力的發展我覺得應該是更具有專一性、領域性的發展。通俗點說就是投起所好,只要你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有所突破,你就是成功的。所以我覺得應該多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去判斷自己的知識點和學習方向。
-
6 # 仗義鼠輩
15歲的話,建議先看看《東周列國志》的白話文版,明代馮夢龍的演義小說,取材自《左傳》,《春秋》,《公羊傳》和《史記》等,主要講述自平王遷都到三家分晉的歷史故事,其中對於忠義節烈和陰謀詭譎的尺度把握很適合三觀尚未成型的未成年人。
等到他再大一點,再讀三國、水滸這種書,可能他的理解會更深刻也更正確。
-
7 # 老龔166916589
選讀古典。
建議,還是讀《三國演義》懂點世事。再長大幾年讀《紅樓夢》紅樓淫蕩情節深藏不露,
初讀,領會不了,透過紅樓多學一點文學知識,詞詩對聯。但是認知要罷正位子。
。《水滸傳》打打殺殺,對年輕人初達社會,對做人的行為不利,容易走斜路,再加上男女的淫蕩蜻節更露骨。如西門慶與潘金蓮,翠屏山,宋江與閻惜皎與張三郎等情節都不是好書。
。讀《西遊記》年輕也不適宜,書中也學不到什麼好東西。只宜在空餘時間消消閒,打打趣。這只是建議,還請自選。
-
8 # 杏林帥哥
有句老話:老不看《三國》,少不讀《水滸》。
這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十五歲的少年,意氣風發,精力充沛,這麼好的年齡,正是學習的好時候,學學諸葛亮,博覽群書,學學呂蒙,手不釋卷,學學劉備,廣交好友。
所以,還是建議孩子先讀《三國演義》吧!
-
9 # 綠野萍蹤01
我讀《水滸傳》、《三國演義》大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15歲中學生讀這兩部古典名著雖然不算遲,但也不算早了。那麼,這兩部著作先讀哪一部呢?該怎麼讀呢?
先讀水滸再讀三國第一,從語言特色來看,《水滸傳》更接近白話文,或者說,基本上就是一部古典白話文小說。《三國演義》的文言文程度要深一點,有的段落、句子,以及人物的對白,還保留了《三國志》的風格,甚至直接從《三國志》複製貼上過來。
從文言文演進到白話文,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到宋元話本出現時,便開始突變,這兩部鉅著就誕生在這個時期。但是,《三國演義》卻更多的以文言文進行創作,對於初次閱讀古典小說來講,要比《水滸傳》稍微有點難度。《水滸傳》的語言要更通俗一點,更適合當代人的閱讀習慣。
第二,《三國演義》的歷史含量比《水滸傳》要豐富得多。雖然施耐庵也是取材於歷史史料,以歷史大線索進行創作,但在閱讀時完全可以不管其中的歷史線索,讀它的文字故事即可。兩部名著相比,《水滸傳》要更通俗易懂,閱讀的困難程度要小於《三國演義》。
第三,《三國演義》故事線索比較多,人物也很龐雜。尤其是赤壁之戰前,各路諸侯逐鹿中原,三國故事主線往往被支線故事幹擾。好比一部意識流電影,不斷的切換鏡頭,不斷的跳轉人物,比較燒腦。這就給初次閱讀古典文學名著增加了難度,很容易產生棄卷情緒,反而影響了對古典文學名著的熱情。《水滸傳》故事很通俗,線索也很清晰,每個梁山好漢故事都可以獨立成篇,也相互關聯。比如,第一回講史進的故事,由史進引出了魯智深。魯智深的故事還沒講完,又把林沖的故事接上了。而且,這些故事講得都很生動形象,很容易感染讀者,吸引閱讀。
由淺入深,由簡而繁,因而建議先讀《水滸傳》再讀《三國演義》。
讀《水滸傳》需要必要的引導我讀《水滸傳》時,有一個比較特殊的環境。首先是家中長輩喜歡讀這部書,給我正面講了很多梁山好漢的故事,先受到了正能量的影響。這一點很重要。《水滸傳》中的梁山好漢有很多地痞流氓,殺人放火的人,施耐庵反話正說,讀者很容易把這些人讀成英雄。
我的小孩也是在小學時候就開始讀《水滸傳》了,我先買的是簡本(縮寫本)《水滸傳》。這種版本甚至可以叫做“潔本”,基本上只有原著一半的篇幅,對於小學生閱讀而言,非常適合。到了初中時,便讓他讀全本。有了簡本打底,不但排除了閱讀障礙,也具備了一定的是非識別能力,便不用擔心跑偏了。
不過,如果讓15歲的初中生讀簡本,似乎沒有必要。但是,正確的引導卻是很有需要的。我建議與小孩一起讀,可以適當的與之交流討論。交流討論要避免學術式的,說教式的,也不要糾纏細節,只幫助其甄別善惡好醜。比如李逵這個人物,一身的毛病,殺人不眨眼。而黑旋風卻也有可愛之處,他的故事主線是沒有多大問題的,只是其草莽行為需要加以辨別。這也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讀法,引導孩子隱惡揚善,幫助其樹立正義感和責任心。
《三國演義》也需要讀出正能量
三國時期風雲際會,英雄輩出,讀之便會產生對書中人物無限敬仰的情緒。我讀這部著作,也會經常產生一種英雄情結,心潮時而澎湃。這是一種良好的讀書心態,是涵養個人胸懷,增強胸中膽氣,敢於擔當責任的正能量。央視版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的片尾曲寫得好:擔當生前事,何計身後評……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讀《三國演義》也容易產生悲愴感,對於三國英雄一個個的離去而悵然若失。於是,有這樣一句揶揄三國讀者“看三國落淚,替古人擔憂”。我倒覺得,這並不是貶義,而是一種正常的讀書情感,也是一種人文情懷。如果我們讀書一點情緒都沒有,從頭至尾就是一種單一的情調,變沒有完全讀出這部書的價值。或者說,自己讀得不夠深入,沒有讀出味道,沒有讀出心得,囫圇吞棗,掩卷即忘。如此讀法,還不如不讀。
《三國演義》是一部歷史演義小說,如果再深入一步,便可籍此探尋一番與之相關的歷史。有一部很好的書,叫做《三國演義(文史對照版)》,書中所涉及的歷史事件,都在羅貫中原文下面備註歷史真實到底是不是這樣的。除了引據《三國志》外,還以《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歷史典籍原文來印證《三國演義》的歷史真實性。讀《三國演義》的同時,又對這些歷史典籍有了大概的瞭解。把這些知識應用到學習中,必然會增加其知識厚度,顯得與眾不同。
讀書不可無思考,尤其是經過大浪淘沙留下了的古典名著,需得細讀,需得從中吸取更多的知識。如此讀法,事半功倍,受益匪淺。這也是一種正能量,養成一種正確的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培養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我讀文言文,不僅要讀懂正文,還要窮究註釋,進行延伸閱讀。這樣,讀一篇文章,便會學習到與之相關的很多文章。久而久之,便積累了更多的知識。所謂舉一反三,就是這個道理。
正確對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這句話雖然有道理,但也需正確對待。所謂少不讀水滸,大致指的是年輕人容易被梁山好漢的一些不良行為影響,錯把草莽行為當做英雄壯舉而惹是生非,搞江湖義氣。其實,少讀水滸的大有人在,也沒有見過幾個學習效仿梁山人物的。而那些作奸犯科之人,卻不一定就讀過《水滸傳》。時代不同,人的思想境界不一樣,個人行為也會受到時代與環境的影響,總那這句老掉牙的話說事,並沒有多少道理。上面講過,初讀《水滸傳》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正面引導,誰又會教育自己的子女學習水滸人物,動輒拳腳相向,拔刀以對,專打抱不平呢?
何況,現在是文明時代,社會上也沒有《水滸傳》所描寫的江湖,更沒有佔山為王的草寇。環境造就人,一本書固然有影響力,但卻難以改變時代,改變環境。
老不讀三國,講的是人到老年,什麼事都幹不了,也幹不成了。此時讀這部書,想想英姿勃發的周公瑾、過關斬將的關雲長、羽扇綸巾的諸葛亮,自己卻一事無成,自信心便會遭到嚴重打擊,精神意志便會因之頹廢消沉。這樣的人是不會讀書,拿書中人物自喻,不是書呆子,就是自作多情。一生研究三國的大有人在,一生喜愛這部著作的更是不可勝數,又有幾個人以周瑜為鏡,以關公為鑑而自慚形穢呢?
我覺得,對於一個有知識有文化的學生而言,讀書恰當其時,再晚點就到了學習任務更加繁重的高中時代,便沒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去了解中國古典名著了。
讀書有法,以正確的方法讀書,只能是人理解書、解讀書,而不是書牽著人的鼻子走。因而,沒有必要理會“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老話,大膽的讓孩子接觸古典名著,對於豐富其知識,開闊其眼界大有益處。
-
10 # 間歇性文藝病患者
早就有一種說法,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意思就是說年輕人不要被暴力迷惑,上了年紀就不要再有貪慾。
其實通俗一點說,就是年輕的時候不要被激情衝昏頭腦走上歪路,一如前些年古惑仔火遍大江南北,多少對當時的青少年產生了一些不太美好的影響,所以在適當的時候做適當的事,培養適當的心態,這能讓人生更加美好。
但是換言之,我覺得只要是書,甚至是稱得上名著的書,多讀一讀,也沒什麼問題,只是水滸這種,可能需要長者在旁予以協助,幫助消化。得人之所長,避其中不適。
總不能年少的時候,就只能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吧。博眾家所長,才能真正增長見識。
相比水滸和三國,我本身是更加推薦十五歲去讀三國的。但讀書,在這個年紀最重要的是培養讀書的習慣和興趣。未必上來就要是名著嘛,金庸古龍也未嘗不可。但是現在的網路小說,還是不要沉迷。
回覆列表
少不讀《水滸傳》,老不讀《三國演義》
因為<水滸>裡都是一些農民起義,梁山好漢們的打打殺殺,所以不主張年輕人看,怕他們血氣方剛,容易意氣用事
而<三國>裡有很多足智多謀的故事和謀臣智士,所以不建議老年人看,以免學到些陰險狡詐,整日算計.這是字面的,也是普遍的理解,其實它應該是形容這兩部"四大名著"中的經典鉅著登峰造極,所以它所達到的程度,可以影響到讀者,甚至讓少年看了學武力,讓老年人看了變狡詐.是用來形容它的藝術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