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身為一個經歷過五代皇帝統治,參與四代君主政治,臨朝稱制四十餘年的女性,慈禧能如此長久地立足於政治中心,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如果要細細分析起來,足可以寫一本厚厚的書。而上述這些人,之所以如此地畏懼她,大抵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光緒:身為慈禧的姨侄兼養子,光緒從記事開始就對慈禧有著本能的恐懼。從小,光緒就被強迫叫慈禧“親爸爸”;生活上,慈禧也確實更像一個嚴父而不是一個母親或是姨母。慈禧絕不會像一個怨婦一樣,光緒一不聽話就拿“你是我抱來當皇帝的”說事,而是會跟光緒痛陳他堂哥同治的斑斑劣跡,言語中帶著一股不怒自威的氣魄,直逼得從小就在慈禧跟前戰戰兢兢的光緒雙膝發軟,向“親爸爸”承認錯誤。

    第二類/恭、醇親王:這兩人都是慈禧的小叔子,也都長期擔任過軍機領班,恭親王甚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議政王。但他們都見識過慈禧翻臉不認人的樣子。尤其是恭親王,儘管他在祺祥政變中扮演著不亞於慈禧的重要角色,但當他稍微有點肆意妄為,突破慈禧容忍的限度的時候,慈禧就敢拿掉他所有的官爵和身份,直逼得他跪在慈禧面前痛哭流涕。有這麼一個天威難測的四嫂,二王又怎麼能不怕慈禧呢?

    第三類/翁同龢、李鴻章:此二人都是大臣中的翹楚,在同光中興期間都曾扮演過重要角色。儘管如此,他們也都很明白慈禧的手段。必須承認的是,至少在慈禧聽政的早中期,她還是很能任用賢才的,其中不乏不拘一格提拔漢臣的案例。但是對就是對,錯就是錯,老佛爺拿的起你,照樣放得下你!李鴻章對國家的貢獻天地可鑑,但犯了錯的時候該拿就拿,絕不手軟。如此之手段怎麼能不讓人畏懼?

    綜合這三者,就可以簡單地做一個總結:

    為什麼那麼多人都怕慈禧?就是因為慈禧的手腕強,馭人之術精明。她身為一個女子,身處男人政治的中心,卻絕不遵循文官政治那一套虛偽的作風,反倒是經常敢於撕破臉皮。而她的權術以及清朝極端集權的政治制度,又確保了她和重臣撕破臉皮後不會威脅統治,這就是她能臨朝四十多年卻能長保權位的奧妙之一吧。

  • 2 # 司馬長史

    一、權利!當時大清朝掌握實權的是慈禧,光緒沒有集中權利,僅一傀儡,焉不懼慈禧?其他人作為臣子,權利都是慈禧賦予,焉不懼慈禧?

    二、傳統思想!光緒帝傳統的孝道,其他臣子傳統的忠,這些思想束縛了他們。

    三、光緒帝是慈禧扶持上臺的,很小就被慈禧抱進宮,從小與這個“親爸爸”一起,並且天天都要長跪請安,作為小孩焉不懼大人?

    四、光緒帝性格軟弱,身邊也沒有權臣支援,而那些大臣也沒有皇權支援,他們雙方都不能互相依靠,各自都依靠慈禧,那他們焉能不懼怕慈禧?

    不知大家的看法?

  • 3 # 勇戰王聊歷史

    這些人怕慈禧太后的原因,就是因為慈禧太后一直把持朝政長達47年!實際掌權時間,僅次於康熙和乾隆。那麼,為什麼慈禧太后能把持朝政這麼久呢?我們來分析下。

    首先,道光以後各個皇帝壽命太短,還沒孩子。這其實也預示著大清皇統的危機。晚清御史胡思敬在談到光緒皇帝無嗣繼位時說:“國統再絕,而家無令子,識者早知其必有亂矣。”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數十年干政,與清末三位皇帝,特別是其子同治帝繼位時年齡太小,又沒有孩子,有直接關係。皇帝年幼,正好是慈禧垂簾聽政的好時機。

    其次,就是因為慈禧太后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咸豐帝死後,清廷內部開始實行的雖是“垂簾輔政,蓋兼有之”的權力機制,這就是“太后垂簾,八大臣輔政”。但是,慈禧畢竟是皇帝母親,地位高於八位輔政大臣。

    恭親王奕欣在辛酉政變後,持功自傲,又是咸豐帝兄弟。事事都想壓制慈禧這個孤兒寡母,結果,被慈禧以欺君藐上的罪名革職。恭親王馬上服軟了。

    再者,慈禧太后能妥善地處理那拉氏家族與愛新覺羅氏家族的政治關係。第一,慈禧沒有給任何那拉氏族人顯爵重任。第二,慈禧所選立的兩任小皇帝——光緒帝載湉和宣統帝溥儀,都是愛新覺羅氏家族血統最近的近支親王后代。所以,朝野上下沒有人指責慈禧太后對愛新覺羅氏家族不忠。這也是她能掌控清王朝最高權力長達近半個世紀的主要原因。

    先說光緒帝,他怕慈禧,是因為他的皇帝位置都是慈禧選出來的。而且,光緒從小認為“以子犯母,以臣犯君”是忤逆,再加上天天被慈禧逼著叫"親爸爸",每天還要磕頭請安。光緒自然怕慈禧了。

    恭親王、醇親王怕慈禧,是因為地位和慈禧差著呢。恭親王算是咸豐帝兄弟,而慈禧確實同治皇帝生母!血緣關係上差著呢。醇親王還不如恭親王,關係更遠。

    翁同龢、李鴻章他們怕慈禧太正常了,他們本來就是大清的奴才,大清的臣子。畢竟慈禧執掌清朝實權,慈禧代表了滿清皇室,代表了整個大清朝。再加上,這兩位都是接受“忠君思想”教育的,更加敬畏慈禧太后。

  • 4 # 毒刺劍客

    權力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但是可以起到約束作用的相互關係,作為封建社會的一個皇后,慈禧太后能執掌國家最高領導權四十多年,說明慈禧太后絕對是一個善弄權術,心狠手辣,而且嗜權如命的人,慈禧太后把持朝政的時候,幾代皇帝基本都是空架子,沒什麼實權,而且由於慈禧太后善於弄權,手段多樣,時間久了,朝中大臣,親王都知道了慈禧心狠手辣,肯定會害怕的。

  • 5 # 孤獨的人209381559

    謝邀。辛酉政變,特別是慈安太后死後,慈禧老母狗已全面掌控清妖的軍政大權,成為清妖實際上的君主。而專制制度下的君主,對其治下的官民,均擁有生殺予奪的大權。光緒也罷,恭親王也罷,他們其實都是老母狗手中的一顆棋子,一個奴僕。倘若惹得老母狗龍顏大怒,那可是叫你生就生,叫你死就得死。他們會不怕老母狗嗎,如果不怕,那才是咄咄怪事呢。

  • 6 # 五味社

    根據暢讀文研院發現,慈禧作為晚清最高的實際統治者,自然是把維護個人的絕對權威放在首位,當權力受到威脅時,她不惜發動政變,比如“辛酉政變”,打倒顧命八大臣;或者“甲申易樞”,用醇親王取代恭親王;亦或者“戊戌政變”,囚禁光緒,自己重新掌權。而當權力穩固時,她利用權術維持政局和地位的穩定。一旦有人有“非分之想”,慈禧總能在第一時間就把他們扼殺在搖籃裡,避免事態的發生。

    光緒對慈禧的懼怕從幼年就形成。光緒是在慈禧的操縱下成為皇帝,同治死後,大臣推薦由道光帝長子奕緯之孫溥倫即位,但遭到慈禧反對,因為一旦溥倫即位,慈禧作為祖母的身份便無權以太后的身份干涉朝政,但光緒則不同,光緒是慈禧的外甥。

    “夫武后,君也,母也;中宗,臣也,子也。以子犯母,以臣犯君,其可乎?”

    慈禧對光緒甚為嚴格,光緒不僅沒有母愛,而且對慈禧產生畏懼心理。更何況光緒作為慈禧的傀儡,朝中更無權臣支援,為保留自己的地位,光緒在慈禧面前自然是唯唯諾諾。

    恭親王是晚清皇室宗親中的能人,原是咸豐最有力的皇位競爭者,咸豐即位後鬱郁不得志。但咸豐死後,他與慈禧都有共同的政治目標,發動“辛酉政變”,除掉顧命八大臣,開始步入權力中心,並培植自己的勢力。但恭親王玩弄權術的能力自然低於慈禧,而恭親王為維護自己的權力又不得不聽任於慈禧。終於恭親王在與慈禧的權力爭奪中失敗,中法戰爭後,慈禧突發懿旨,將恭親王為首的軍機處大臣全班罷免,史稱“甲申易樞”。

    醇親王是光緒的生父,嫡福晉是慈禧的妹妹,由此可見醇親王和慈禧的關係非同一般,醇親王處處以慈禧馬首是瞻,“甲申易樞”後,醇親王取代恭親王,成為軍機處的實際控制者。

    對於李鴻章和翁同龢來說,只有明白時局,才能保全自己,所以沒有怕不怕之說,伴君如伴虎,慈禧又是晚清最高的實際統治者。

  • 7 # 而知而行的歷史

    皇權會透過各種方式方法,讓在這個體系里人感受到上下尊卑有別,這是一個等級森嚴的體系,由宗法制和封建制的共同構成的禮教維繫著。所有在這個體系裡的人無一不受著“禮教”的約束,同時又享受這體系帶來的好處,從而自發的擁護、維護體系的正常運轉。

    清王朝一直嚴厲執行後宮不得干政的祖訓,在咸豐之前,清王朝的各個皇帝,除了順治皇帝和康熙皇帝登基時年齡比較小,孝莊太后臨朝聽政之外,其他皇帝繼位時和在位時間都比較長,也沒有留給後宮女眷干政的機會。咸豐皇帝早逝,同治皇帝年幼,不得已兩宮太后聽政。咸豐和清朝皇室為了避免皇權旁落,還做了保險措施——任命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希望朝臣與後宮互相制衡。

    但是肅順等人的政治鬥爭手腕太低階,情似逼宮。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發動政變,在肅順等人還沒有形成政治同盟前,瓦解了對手,為慈禧太后臨朝聽政掃除了障礙。在愛新覺羅家族和葉赫那拉家族的共同支援下,慈禧的政治權利得到的鞏固。

    慈禧掌權,正是晚清四大名臣所處的所謂“同治中興”時期。很多清流和名臣,都在此時得到提拔。慈禧施展權謀,讓這些名臣,死心塌地的為清王朝服務。在庚子拳變之前,慈禧政績頗著,國力上升,洋務運動欣欣向榮。依靠這些政績,慈禧獲得了來自皇族、朝臣的擁護和支援。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等人,都是在慈禧掌政期間名聲顯著的,對慈禧太后自然是感恩戴德。就說慈禧發動的辛酉政變中出力頗多的恭親王來說,在他當上議政王后,曾經幾起幾落,根本就沒有形成權臣的空間和機會,只能依靠慈禧背後的皇權。

    比較有名的例子:戊戌變法時,各個宗室老臣對變法感到很恐慌,他們不去請示年輕的皇帝,卻集體來到慈禧的宮殿門口,哭上了大半天,求著慈禧太后臨朝聽政。榮祿是直隸總督,不聽從光緒調遣,卻直向慈禧告密。這就很能看出來,究竟是誰在掌握政權了。怪不得譚嗣同腰間別刀夜訪袁世凱,要求他起兵勤王——可是老袁也立刻向榮祿告密去了。

    可見,慈禧獲得了宗室老臣和地方實力派的擁護,是各方利益的總代言,根深蒂固,大位已穩。至於皇室,慈禧只需要一個歸政的態度即可,而且當時的社會也不允許出現女皇,所以只要慈禧能代表大清宗室的利益,皇室也就默認了。因此,慈禧掌握著事實上的皇權,君臨天下,恩威並重,這些人只能作為慈禧太后的下屬,勤於政事。慈禧太后掌握了他們的賞罰貴賤生殺之權,你說他們怕不怕?

  • 8 # 秋天裡的稻田

    人們經常說的,三權鼎立。現在一般指的是行政、司法、執法三權。可在封建社會的時候也有“三權”,分別是“皇權”、“相權”(“臣權”)、“民權”。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下這“三權”其實是互相依賴,且又互相遏制而存在的。提問中點出了光緒帝、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李鴻章等人,看上去其中有帝、有王、有臣,但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下他們其實都是臣,都是“相權”的代表。而真正“皇權”的代表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慈禧太后。自古“皇權”和“相權”的相處是有一定的規則的,這種規則的存在同時保障了“皇權”和“相權”的相對安全。真正參透這些規則的人才能夠長保平安。在這種情況下,皇帝與臣工的關係其實是互相依存、互相利用、互相遏制。

    舉個例子。康熙年間,大臣們多分為索額圖、明珠兩派,黨爭不斷。康熙帝也左右逢源,利用兩黨之爭,急功邀寵,而互相打壓,從而鞏固“皇權”。後明珠因貪腐過甚,被下捕入獄。而明珠為求自救,竟唆使其黨羽紛紛上奏,說自己意圖謀反。常人看來,這豈不是自己害自己,罪加一等,且會百口莫辯?可結果卻是康熙赦免了明珠,雖日後未得重用,但也官復原職。這裡明珠就因為非常清楚,“皇權”與“相權”之爭的規則,所以出奇策救了自己一命。首先明珠貪腐太甚,本質上已經危害到了清朝的穩定,也就是危害到了“皇權”,所以康熙帝一定要抓他。而他讓其黨羽上奏自己謀反,其實是告知皇帝,自己剛剛下獄就有眾多同僚改換門庭落井下石,自己一旦完全垮臺,“相權”就會迅速統一,而索額圖就會尾大不掉。這一點才是真正威脅到“皇權”,而自己謀反一說只是樹倒猢猻散,大臣們為了邀功索額圖,而欲加之罪。事實也正如明珠所料。所以說在這裡,無論是康熙帝或是慈禧,他們都是“皇權”的代表。並不因為他們或賢或愚,或男或女就有什麼改變。只要牢牢抓住規則就能駕馭“相權”,立於不敗之地。而作為“相權”的代表,只要牢牢掌握規則,也能利用“皇權”為自己服務。慈禧作為皇太后,且不論賢愚,她只要牢牢掌握了規則就能坐擁天下,傲視群臣。所以作為“相權”的代表,無論光緒帝、醇親王還是李鴻章也只有根據規則來應對。所以就會“怕”慈禧。最後再多說一句,推翻“皇權”或打壓“相權”的執行者往往是武力這個國家工具。但穩定的社會形態中永遠是“政府”指揮國家工具,無論其是“皇權”或“相權”。所以“武力”的指揮權永遠是一個最最敏感的問題。

  • 9 # 龍支子

    其實,慈禧這個女人真的很不簡單。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可能小看了這個女人,以為她只是個沉迷於荒淫奢侈生活的後宮粉黛,晚清歷史上有那麼多能臣幹吏,怎麼就玩不過一個只知無原則吃喝玩樂的女人呢?看看她經歷了什麼,我們才會真正認識這個女人。一生中她經歷了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四位皇帝,並親手扶持冊立了其中的三位帝王。

    一生中她經歷了五次列強發動的侵華戰爭,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她還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她已經是咸豐帝的懿貴妃,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期她則是清王朝的最高決策者。

    一生中她主持簽署瞭如《辛丑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等數不勝數的不平等條約,應該算得上是帝制時代與洋人打交道最多、也是出賣國家利益最多的當權者。

    一生中她親自主持發動了辛酉政變、甲申易樞政變、戊戌政變等三次激烈的政治爭鬥,哪一次都是驚心動魄的你死我活之爭,僅被其處死的親王就有近十個,罷免的親王、顧命大臣及軍機大臣更是不計其數;同時又提拔重用漢臣,頗具識人之明,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李鴻章等清末名臣大都受益於慈禧的賞識。

    一生中她參與決策鎮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捻軍起義、白蓮教起義、義和團運動、新疆阿古柏叛亂、陝甘暴動、苗疆暴動等等數十起動亂,每一次鎮壓都是血流成河,將搖搖欲墜的大清王朝又往後延續了幾十年。

    一生中她領導了洋務運動、清末新政兩次變革,興洋務、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生、禁鴉片、動議君主立憲制等等,每一項都是對大清祖制的顛覆。

    一生中她佔據大清朝最高權力頂峰長達47年之久,在整個清朝的歷史上在位時間僅次於康熙和乾隆,位居第三……

    經歷過如此腥風血雨的慈禧,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使點小手段的後宮嬪妃了,她已經在政治手段的應用和操弄平衡術等帝制時代的權力鬥爭上百鍊成精了,別說那幾個混吃混喝的草包王爺了,即便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這樣的人中翹楚在玩弄權術上也是對其甘拜下風的,翁同龢之流的酸腐文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量級,而光緒帝則僅僅是一個受人擺佈的木偶,怎麼能夠玩得過老謀深算而又陰毒無比的慈禧呢,不僅玩不過,一個伺候不好還有可能腦袋搬家呢,又道是“伴君如伴虎”,何況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經歷了無數次密謀殺戮而又喜怒無常的準女皇,戰戰兢兢之下,焉能不怕?

  • 10 # 浩蕩揚子江

    在清朝末年,滿朝文武包括恭親王、醇親王、翁同龢等人哪一個不怕太后老佛爺,慈禧太后把持朝政幾十年,可不是一般權臣能動的了他的。就是光緒皇帝也怕她,光緒就是慈禧選的皇帝,是她一手拉扯大,調教出來的,光緒對慈禧的話言聽計從。

    慈禧這個女人不簡單,按現在的話說是:超級女強人,集美麗與智慧並存的女人,就是現在宮鬥戲裡面的女主加一塊也不是她的個。她丈夫咸豐皇帝死的早,她憑藉是同治皇帝的親媽榮登兩宮太后之一,咸豐皇帝駕崩前,同治不滿10歲,咸豐給同治留下八個顧命大臣,輔佐同治,權力都集中在八大臣手裡,只有印璽掌握在兩宮太后手中。

    八大臣大權在握,根本沒有把慈禧這個不滿30的年輕女人放在眼裡,慈禧真不是善茬,她先聯合東宮太后,控制住印璽,接著聯絡恭親王,籠絡住朝中大臣,找八大臣的毛病讓大臣參奏他們,然後她直接擬旨蓋印查辦,八大臣死的死,判的判,大權最後落在她和東宮太后的手裡,她和東宮太后一起垂簾聽政。

    慈禧可不是一個願意和別人分享權力的女人,東宮太后不久就莫名其妙地得暴病身亡,她從此就大權獨攬,滿朝文武看過她的手段,哪一個不忌憚她三分,清朝進入了慈禧時代。

  • 11 # 道口燒雞培訓666

    慈禧太后,太厲害了,相互牽制,左右平衡。用人用到了境界,李鴻章,曾國藩,多大本事,但是都不敢造反,袁世凱厲害吧?那也是慈禧太后去死他才敢放肆。大清要是沒慈禧太后早滅亡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童年的時光是令每個人都最難以忘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