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圈精品電影
-
2 # 林嘿嘿嘿呦
“遠邁漢唐”的明朝建立者明太祖朱元璋,他的軍事機宜、治國謀略特別是治御臣下的方式在元末群雄中無人能及。朱元璋自江淮崛起進而統一全國的歷程中,離不開一批良臣名將的支援,因此後來江山鞏固後他對功臣大肆屠殺的行為常為人詬病。
無論史學研究或者民間流傳,有關徐達、常遇春、劉基等人的著作傳奇不勝列舉,這些名臣良將也確實值得後人對其事蹟思想所為不斷挖掘。但在明初卻有一位為朱元璋立下大功的人物卻常為眾人所遺忘,無論是學術著作還是故事傳奇,就是遍查史籍資料中也難覓其蹤。
朱元璋畫像
這個功績不亞於徐達、常遇春的名將便是朱元璋親侄子——大都督朱文正。筆者此前有幸拜讀顧誠老先生的《朱文正事蹟勾稽》,感觸頗多,非常渴望能從僅存的部分史籍記載中去還原這位站在明末風雲浪尖的政治人物的本來面貌。但正因如此,才遲遲不敢動筆。
今天筆者將撰寫小系列文章,從朱文正生平、所立戰功、被殺原因等三個方面為大家全面還原這位風雲人物的事蹟,同時也對一些爭論做出自己的看法。
一、身世之苦
朱元璋自小家境貧寒,其父親朱五四共育有四子二女,四子名為:重四、重六、重七、重八,朱重八便是朱元璋本名。從朱元璋父親以及兄弟間名字便可知這一家的文化程度較低,也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其家境之苦。
據《皇陵碑》記載,朱元璋兄弟四人所生之地均各不同,朱家一直過著顛肺流離的流浪生活。天曆元年(1328年)七月,朱家長子朱重四娶親王氏,兩個月之後的九月十八日,年紀最小的朱元璋也出生了。
朱重四相較於朱元璋年長二十歲,此後生下兩子一女,長子早夭,朱文正即為其次子。不幸的是在元末民不聊生的大環境下,本就舉步維艱的朱家在至正四年(1344)遭致了前所未有的大難。貧困、疾疫、糧荒的接連襲來,毫無徵兆的摧毀了這個本已陷入困境的家庭。
(朱文正畫像後人所擬)
朱元璋的父母和長兄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相繼離世,而其二哥、三哥先前入贅他家,已不算朱家之人,整個朱家僅剩年僅十六歲的朱元璋和其侄子朱文正。朱元璋自己曾言:“往者吾父是月六日亡,兄以九日亡,母以二十二日亡。一月之內,三喪相繼。人生值此,其何以堪?終天之痛,念之罔極。”讀罷不免心生悲涼。
朱元璋在自己出幼(元制十五歲為出幼)僅一年的光景,便失去了所有的依靠,朱家僅餘朱元璋與朱文正兩個未成年的男性成員。嗚呼,人生之悲痛也到極點了。我想朱元璋後來的無情嗜殺與年幼時遭此變故不無關係。
朱元璋的大嫂王氏眼見朱家無法度日,便帶著年僅十餘歲的朱文正返回孃家,走投無路的朱元璋隻身前往皇覺寺出家謀求活路。誰知入廟不足兩月,寺中存糧也已告罄,“寺主封倉”,朱元璋無奈只能過上乞討的生活,而這一討便是三年。
二、攜母投奔
此後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追隨郭子興起兵反元,至正十四年攻下滁陽,已成為獨當一面的紅巾軍將領。此時的王氏聽聞朱元璋發達後,便帶著朱文正前來投靠小叔,同年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由其父帶領前來投奔。因為後來朱文正謀逆被殺,史籍之中常只記載朱元璋見到李文忠後極為喜愛,對朱文正選擇性忽略。但根據朱元璋所撰《御製紀非錄》,仍可看到朱元璋見到侄子朱文正之欣喜。
“至正正甲年,朕帥師滁陽,守謙之祖母(王氏)攜守謙之父(朱文正)至。時朕隻身,舉目略無厚薄之親,雖統人眾,於暇中凡有眷屬之思,莫不唏噓而涕泣焉。俄而侄男(朱文正)至……分離數年,擾攘中一見,眷屬復完,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朱文正僅小其叔四五歲,自小與朱元璋一同長大,朱元璋曾言“是嫂見朕生長也”,可見王氏對朱元璋較好。一個是朱家最小的兒子,一個是朱家僅存的第三代人,二人年齡相仿又是叔侄關係,在中國傳統家庭中既然叔嫂間關係不錯,這種情況下叔侄間關係定是極為親密,這點即便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也遠不能比。
明朝軍隊
朱元璋與朱文正及其母王氏生活了十七年,而後直到十餘年後叔侄才得以相見,一直孤苦無依、孑然一人的朱元璋見到至親如何能不高興?而且朱元璋雖然已統領數萬軍眾,但軍中毫無任何血緣關係的部屬,此時與徐達等人又未有明確的君臣服從關係,朱元璋可以說無任何心腹可言。
而此時的朱文正年已滿二十,又聰明機警,且“貌類高帝”,入朱元璋帳下之後便深得喜愛,常將其帶在身邊親自調教,連朱文正之名也是朱元璋所起。因此無論從情感還是利益上考慮,此時前來的朱文正一定會讓朱元璋大為欣喜,這種情感上的傾向非年僅十餘歲的李文忠可以比擬。
三、南征北戰
此後不久,朱文正跟隨朱元璋渡江,攻克太平,剿滅陳埜先,佔據建康。朱文正不負其叔父所望,為朱元璋勢力的擴張立下了汗馬功勞。攻克集慶路(今南京)不久,即至正十六年(1356年)十月,朱元璋便提升朱文正為樞密院同僉,其級別已經等同於朱元璋麾下此時最高級別的徐達、湯和等將領。
而後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三月,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提拔朱文正為大都督,節制中外諸軍事,朱文正名義上已經成為朱元璋軍中最高軍事統帥。同時為了為鞏固其地位,將高級別以及同級的邵榮、徐達、常遇春等人調往中書省直接受朱元璋節制,可見朱元璋對其之厚望。
至正二十三年,不復眾望的朱文正在洪都(今南昌)抵抗陳友諒傾國六十餘萬兵力長達八十五天的輪番進攻,為正處於戰略失誤的朱元璋贏得了修整戰略方案極為關鍵的緩衝時間。此戰過後,朱元璋親自領軍在鄱陽湖大敗陳友諒,消滅了其爭霸之路上最為強大的對手。
然而此戰過後不久,朱文正便被朱元璋親自擒拿,最終被其叔父所鞭殺(有說囚禁憂憤而死)。
-
3 # 神渡說廣西廣東
朱元璋的親侄子叫做朱文正,是朱元璋兄長朱興隆(被追封南昌王)之子,朱元璋對這位親侄子視如己子。親侄子朱文正對朱元璋來說,既是有大功,亦是有大過。然而無論親侄子朱文正是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朱元璋都不得不對自己這個親侄子痛下殺手。
一.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立下的大功
1.洪都保衛戰中,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面對陳友諒60萬大軍圍城。朱文正憑藉著區區2萬兵馬,就守住了城池,而且嚴防死守的堅守樓3個月。這為朱元璋爭取到了非常寶貴的時間,才得以從後方成功偷襲陳友諒,陳友諒被打得大敗,率軍逃往鄱陽湖。
2.洪都保衛戰,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立下了首功,戰功卓越,朱元璋也才得以打敗人生大敵陳友諒。
▲ 朱元璋親侄子朱文正堅守三個月的——洪都保衛戰
二.朱元璋的親侄子朱文正,犯下的大過
1.朱文正富有卓越的軍事才華,然而為人卻玩世不恭,縱容部下為非作歹、姦淫擄掠。
2.洪都保衛戰中,朱元璋將首功給予了成功偷襲陳友諒的常遇春,朱文正對戰後朱元璋如此的封賞非常不滿。後私通朱元璋的另一大敵張士誠圖謀不軌,事未成即敗露,朱元璋震怒。
3.史書記載:“朱文正有功暫未封賞,發怒,遂失常度,任部將掠奪其下妻女。”
▲ 明初名將朱文正(朱元璋親侄子)
三.朱元璋鞭殺自己的親侄子,的內在原因
1.親侄子朱文正,私通朱元璋的另一大敵張士誠,雖然未造成事實後果。然而朱文正通敵行為,行為極為惡劣、後果極為嚴重、影響極為不好。
2.可想而知,連自己信任有加的親侄子都背叛自己、堂而皇之的通敵、圖謀不軌,朱元璋的憤怒簡直是無以復加。
3.而此時朱元璋才剛剛打敗陳友諒、張士誠,還有其他不少的大地環伺,自己的根基並不牢固。如果朱元璋不能賞罰分明、尤其是在這種惡劣的通敵背叛行為不從嚴、從重處理,那麼朱元璋何以震懾其他一眾統兵大將。
4.因此朱元璋為了自己的基業穩定、大業未成,只能對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痛下殺手。
▲ 位於今廣西師範大學內的——明朝靖江王府
四.朱元璋對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作的重大補償
1.朱元璋在真正統一全國後,對自己的各位兒子大肆封王,命其鎮守全國各地。
2.朱元璋對這位曾經立下大功的親侄子朱文正也沒有忘記,作出了重大的補償:加封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廣西桂林,子孫後代永世承襲。而靖江王位,在朱文正一脈中,也於廣西桂林世代沿襲了整整264年。
3.朱元璋親侄子朱文正一脈得封靖江王,是明朝唯一旁系藩王。
-
4 # 木子
朱文正自至正十四年同其母王氏投奔叔父,深得朱元璋喜愛和器重。朱元璋在《御製紀非錄》中曾言:“至正正甲年,朕帥師滁陽,守謙之祖母(王氏)攜守謙之父(朱文正)至。時朕隻身,舉目略無厚薄之親,雖統人眾,於暇中凡有眷屬之思,莫不唏噓而涕泣焉。俄而侄男(朱文正)至……分離數年,擾攘中一見,眷屬復完,其不勝之喜復何言哉!”
因此無論從感情還是利益方面來考慮,此時前來的朱文成令朱元璋都極為高興。
此後朱文正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在至正二十三年四月至七月,朱文正堅守洪都抵抗陳友諒傾國之兵圍困長達八十五天,為朱元璋拯救戰略失誤贏取了大量的緩衝時間。可就在朱文正建立如此不世之功後不足一年,朱元璋便對其失去信任,將其一切官職爵位剝奪,直至不明而死。
根據《實錄》記載,朱文正是因為立下大功朱元璋尚未來得及封賞而忿恨不滿,遭到朱元璋指責後竟蓄謀私通張士誠謀反,而得知訊息後的朱元璋大怒:“此子不才如此,非吾自行無以定之。”親自捉拿後將其囚禁在桐城,此後不久朱文正便突然去世。
而《明史》行文間透露的意思是按察使李飲冰因朱文正言語行為不當,而密奏陷害導致朱元璋大怒才致使朱文正失勢。此外其他記載與《實錄》均大同小異。
關於這段歷史記載多有忌諱和遮掩,但透過這些隱晦的記載也可以看出幾點疑問。
其一是朱文正為何會突然失去朱元璋信任,是因為蓄謀異志還是另有隱情?
其二是朱文正到底是被囚禁至死還是被朱元璋秘密斬殺?
弄清楚這兩點疑惑,圍繞在朱文正身上的疑團也就迎刃而解了。
朱文正生性剛烈且軍事能力突出,在得到朱元璋的重用後,屢立戰功,朱元璋在洪武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敕諭朱文正之子朱守謙時曾言:“後因爾父長成,拔軍護衛,教練威武,威武既成,令守江西。”
然而正因為這份血緣關係,朱文正建功後被迅速提拔為大都督,節制內外軍事,威武一時。熟料到年輕氣盛的朱文正卻肆意妄為,軍內上下除朱元璋外無人可以節制勸阻,“恣意放縱,視人如草木,作孽無休,其不仁者甚。奪人之妻,殺人之夫,滅人之子,害人之父,強取人財。”毫不誇張的說,朱文正贏得洪都大戰後,在洪都城內幹盡了一切壞事。
朱文正的頑劣所為引起當地百姓的極大不滿,當遭受其迫害的百姓赴按察司告狀,他竟將告狀之人割舌,並處死其全家。朱文正的殘暴行為與朱元璋一直所宣稱的愛民政策相違背,此點自然引起朱元璋極大不滿。
但倘若將此事列為朱文正被廢的原因則未免幼稚,只要在不威脅朱元璋統治地位的情況下,他是絕不會因此廢黜鎮守一方的親侄兒大將。要知在元末明初的動盪年代中,任憑朱元璋如何宣傳貼金,起義軍視民如草芥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史書上所記載朱元璋的三令五申、嚴明紀律不過是一種常見的宣傳手段,他被封為秦王、周王、齊王、潭王、魯王的兒子們無不為非作歹、荒淫無度,但朱元璋也僅賜書批斥,幾無懲處。此外俞本《紀事錄》記載,朱元璋部將韋德成攻打宣州時溺死,朱元璋見其遺孀貌美,竟然密令將此女接往後庭,霸為己有。
因此在那樣的動盪年代中,這種草菅人命之事雖然殘暴至極,但也不足以讓朱元璋在正當用人之際狠心將屠刀舉向自己的侄兒。
此外還有一事可以看出朱文正的驕衝蠻橫。至正十九年六月,已與徐達平級的朱文正竟然以“徐達有叛意”密奏朱元璋。朱元璋深知徐達之為人品行和能力,並未輕信,於當年七月仍命朱文正與徐達統軍進攻安慶。
觀徐達前後之言行,我們深知其絕無叛變之意,而朱文正也知道即便構害徐達,朱元璋也不會輕信,那為何朱文正要行此舉呢?筆者推測這是朱文正為在軍中立威而行此下策。他挑選朱元璋最為信任的徐達下手,就是因為朱元璋不會因此而處置徐達,但此舉卻會令軍中其他將領頗為忌憚。倘若諸將之中有誰不聽從朱文正之意,他依靠血親關係在朱元璋面前參其一本,縱然此將不死恐怕在朱元璋心中也會留有疑惑。
朱文正依靠這一參奏便已站穩立威,軍中上下無不對其恭敬有加。此後他鎮守南昌之時,朱元璋派遣汪廣洋前往輔佐,汪廣洋卻任由朱文正在南昌作威作福,竟從未向朱元璋彙報其過失。朱元璋在洪武十二年貶斥已經身為丞相的汪廣洋,後因想起此事竟然遣人將其斬殺。
雖然朱文正因此詭計謀略一舉在軍中立威,但此事也足以體現其狂妄不羈和政治短見。初掌軍權的朱文正竟然首先拿朱元璋最為信任的大將徐達開刀,幼稚的破壞破壞朱元璋內部團結。幸好朱元璋處理及時,不然倘若真將徐達逼反或者徐達被殺,對於朱元璋勢力的危害和損失絕非一個朱文正可以彌補的。
朱文正最終也因其性格上的缺陷而自食其果。
朱元璋在朱文正死後曾寫信其外甥李文忠,信中向其痛訴朱文正之違法事蹟。其他所犯與《實錄》、《明史》記載所述無異,但其中有一事性質卻極為不同。
“我禁人休去張家(張士誠)那下買鹽,他(朱文正)從江西自立批文,直至張家鹽場買鹽,江上把截的不敢當,盡他往來。”
張士誠勢力橫跨長江南北,其地鹽場所製鹽品精緻,因此朱文正就派人手持批文出入長江無人敢攔截,直入張士誠鹽場買鹽。
這段源自朱元璋寫給李文忠的家書信件,從其行文語氣可知是其親自撰寫,所以在這封家書中朱元璋不會刻意隱瞞朱文正的作奸犯科之事。因此倘若朱文正真如前面正史所載,是因為蓄謀聯絡張士誠發動叛亂而被朱元璋捉拿,那麼在此次信件之中朱元璋絕不會有所遮掩。
但信件之中提到與張士誠有瓜葛之事,僅為朱文正不聽從禁令遣人赴張士誠處買鹽,並未提及朱文正私下聯通張士誠試圖叛投。
此後按察使李飲冰私下向朱元璋密奏,“文正漸懼,謀叛降張士誠”。聽聞此事的朱元璋也十分擔心一直驕縱忘形的朱文正真有如此不軌之舉,便親自趕赴洪都將其捉拿歸京。
但從這封寫在朱文正失勢之後的信件中,並未提及蓄意謀逆之事,可見朱元璋從未查出朱文正叛逃的證據,因此《實錄》以及《明史》所載朱元璋因其有叛亂之心而將其廢免不實。
同時,既然初入軍營都敢攻訐徐達的朱文正,難道就因朱元璋幾次責備就會謀劃叛亂?縱然他真投靠張士誠陣營之中也絕不可能能夠得到在朱元璋手下所得到的地位和權勢,而且朱元璋也不會因他的恣意妄為而威脅其生命安全,最多不過降職責罵而已。
那為何朱元璋並未能查出朱文正圖謀不軌,卻仍剝奪其一切權勢呢?從《御製紀非錄》之中所載可見其端倪。
“大逆之道既洩,朕恐為人所廡,特召而審之。其應之詞雖在神人亦所不容。其逆兇之謀愈推愈廣,由是鞭而後故。”
朱元璋擔心被他人所迷惑,所以將朱文正捉拿回京後特意親自審問,但朱文正所應之言語竟然達到“神人亦所不容”地步,可見其囂張跋扈至極。而後所寫的“逆兇之謀愈推愈廣”則絕不可信,此時的朱文正都已經被羈押在牢,如何能夠再私謀叛亂?
此前朱元璋因聽聞侄子有造反之意動怒欲殺之,都在馬皇后的勸阻之下冷靜下來。“文正雖驕縱,……。況乃骨肉親侄,縱有最,亦當宥之”,“文正止是性剛,恐無此心。文正母見存,當念其母子之情,用曲赦之,且見親親之義。”
從馬皇后之言中也可以側面得知朱元璋並未有十足證據來證明朱文正意圖謀反,可每次朱元璋會見朱文正後都會因侄子不分尊卑的言語行為而大發雷霆,而朱文正也自以功大和情感之親並不認為其叔父會對其有所傷害
當朱元璋回京特意提審朱文正後,他再次“應對之詞雖在神人亦所不容”,這時的朱元璋盛怒之下,親手持鞭將其一頓毒打,“由是鞭而後故”,朱文正就這樣被其情緒失控的叔父痛打失手致死。
而後世史書為了掩蓋朱元璋將親侄子殺害的殘暴行為,先採用春秋筆法編造朱文正蓄意謀反,後又寫朱文正是被囚禁而死,這些只不過是為了將罪責全部推往朱文正身上從而為朱元璋洗脫。
從朱元璋此前自己所寫的《御製紀非錄》可以分析得知,朱文正是被盛怒之下的朱元璋失手鞭殺,並非因其真有叛逃之意而被殺害。
朱文正與其叔父年幼時共處一室,在中國傳統家庭之中,年紀相差不大的末子和長孫一同成長都會形成極為親密的關係。同時朱元璋和其嫂王氏關係較佳,因此當王氏帶著朱文正投奔朱元璋後,叔侄見面可謂極為欣喜。
朱元璋年幼失去雙親,草莽之間獨自奮力多年,當唯一存活的血緣至親朱文正前來相見,既圓家人相思之念,又能以之為心腹統御部眾,朱元璋與朱文正這對叔侄間親親之情不可謂不真摯感人。
然而當朱文正真正踏上戰場涉入政治,叔侄二人間的親情便不可避免的摻雜了上下級之間的利益糾纏。朱文正雄武謀略,立下赫赫功名,朱元璋對其既是欣賞又有防備。當朱元璋諸子逐漸成人,朱文正威名日顯卻更加的目中無人,竟然連對其叔父也無半點尊崇和惶恐。在因疑似謀反被抓之後仍不知收斂,最終被盛怒之下的朱元璋親手鞭殺。
叔侄間如此親情卻因利益的衝突以朱文正之死而盡數破裂,讀罷這段歷史,不覺悲從中來。
-
5 # 拾憶666
據說,朱文正在守洪都之前,是個紈絝子弟,給人不一種不堪大任的感覺,眾將士都覺得朱文正守不住洪都。但朱文正到了洪都之後,發誓和洪都共存亡,面對陳友諒60萬大軍如洪水般的攻城,朱文正竟然奇蹟般的堅守了85天,等常遇春帶領援軍殺來時,朱文正全身受傷,他把自己綁在旗杆上指揮眾將士,史書記載:城內瓦無全瓦,將士人無完人。也就是說,城內將士都受傷了,所有的瓦片都拿去防守了,非常悽慘。
朱文正以血肉和堅毅讓自己一戰成名,隨後朱元璋在鄱陽湖打敗陳友諒。但接下來就悲劇了,朱元璋把朱文正看作親兒子,以後不愁富貴,所以在封賞將士們的時候,故意不封賞朱文正。朱文正心中極不平衡,趁夜發了瘋,燒殺淫掠,幹盡壞事。朱元璋大怒,揚言要大義滅親。要知道,朱元璋的軍紀非常嚴明,朱文正犯下大錯,真的以為朱元璋要殺他,所以就暗中聯絡張士誠,打算投敵叛變。可惜被朱元璋截住,從此幽禁起來,最後在禁所死去。有史料稱,朱文正年紀輕輕,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氣急了,親手鞭殺
-
6 # 小歷說史
這個原因,《明實錄》中多是有所避諱,更是語焉不詳。但在朱元璋自撰的《太祖皇帝欽錄》中的一句話,“事覺,教之不聽,未幾,謀奔敵國。”卻為我們解釋了為何朱元璋會誅殺自己的親侄子。
在陳友諒被殺後,朱元璋再無能夠比擬的對手。隨後,朱元璋更是自立為吳王,並且組建了自己的官僚機構。而對於有著種種暴行的朱文正,朱元璋只是稍微處罰,雖然有過廢黜,但更是在馬皇后的干預之下,赦免了他的罪責。但是朱文正卻在被寬宥之後,卻意圖投靠張士誠。這對於意圖爭霸天下的朱元璋而言,顯然是不能夠接受的。即便你是自己的親侄子,也決然不會姑息。
而在將其下獄關押大牢之後,朱文正更是不死迴歸,又想逃跑,最終被朱元璋狠心鞭打而死。死時年齡也不過只有29歲。雖然以後的歷史,證明朱元璋絕非仁慈之君,但是對於大哥的血脈,他也表現出了絕無僅有的愛憐,更是在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將朱文正8歲的兒子朱守謙封為靖江王。但絕對權利也從來不允許他人染指、挑戰。
-
7 # W一家之言
朱文正(1336-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集團的核心人物,曾任全軍最高衙門“大都督府”的大都督。他的父親是朱元璋大哥朱興隆(南昌王)。
朱文正在洪都保衛戰中坐鎮孤城抵禦住了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的進攻,堪稱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戰功卓越。因戰後對朱元璋的封賞不滿,後投靠張士誠,朱元璋得知,殺之。為什的鞭殺,這應該跟老朱的心態有關了,老朱作為一個家長,對自己的親侄子,又愛又恨,愛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外人的背叛可以理解,畢竟那時候的朱元璋還沒有一統天下,可是自己的侄子背叛就是不能原諒的,所以老朱做出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理解的
-
8 # 踏雪尋梅498
題主說的應該是朱元璋鞭打親侄子朱文正,但是根據正史記載,朱元璋終究沒有殺了朱文正,而是將之軟禁,朱文正是在軟禁中鬱鬱寡歡而死。
那麼,朱文正為何會有此遭遇呢?就讓我們回到元朝末年那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候吧。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六月,朱元璋親帥大軍趕赴洪都(今江西南昌),準備同陳友諒展開最後的決戰,雙方最終在鄱陽湖上遭遇,並就地展開決戰。在此之前,朱元璋收到情報說,陳友諒的大軍連日作戰,未得休整,已經是人困馬乏,此時若與之決戰,必能取勝。朱元璋經過細緻的觀察後,終於確認了這一情報的準確性——陳友諒的部下的確疲憊不堪——而在之後的作戰中,朱元璋指揮得當,最終全殲陳友諒集團,誅殺陳友諒。
那麼,陳友諒在這之前究竟遭遇了什麼事情,才導致人困馬乏,最終被朱元璋全殲呢?
這件事,要從兩個月前說起。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陳友諒召集部下,集結六十萬大軍,沿長江順水而下,向洪都城進發,此時洪都城是朱元璋的地盤,陳友諒此舉,意在將洪都當做橋頭堡,進攻朱元璋的心臟——南京,而之所以將洪都選為進攻要點,除了它極為關鍵的地理位置,還因為一個人——朱文正。
至正二十三年,這一年裡發生了許多大事,這些事情無一不將反元起義的浪潮推的更高。而在這一系列的大事件裡,首當其衝的就是洪都撤換守將一事。至正二十三年年初,朱元璋撤換了洪都的守將,命侄子朱文正鎮守洪都城,擔任新一任洪都守將。
然而,朱文正的表現,實在不像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軍。他來到洪都之後,就把守城戍衛的工作一股腦地全部丟給了下屬們,自己則跑到城中的煙花柳巷之地玩去了。
作為朱元璋多年來的老對手兼老鄰居,朱文正的所作所為當然瞞不過陳友諒的眼睛。陳友諒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於是心中認定了朱文正就是個沒什麼本事的花花公子。於是,一向驕傲自滿的陳友諒就覺得這是上天賜予他的良機,是他擊敗朱元璋的最佳時機。於是他召集部下將領,調集重軍,準備進攻洪都。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三日,陳友諒親帥六十萬大軍,包圍了洪都城。而此時,洪都城裡僅有兩萬守軍。
就在這最危急的時刻,那個一直以來吃喝玩樂的守城大將軍朱文正第一次出現在洪都的作戰指揮中心,他以洪都大都督的身份召開了緊急作戰會議。直到這個時候,洪都的守將們才發現,一直以來對這位大都督的認知似乎有點問題。這位大都督一改從前的紈絝模樣,他在會議上和諸位將領認真分析了戰場的形勢,並且結合實際情況做出了最合理的安排,經過他的排兵佈陣,洪都雖然僅有兩萬守軍,整座城池卻被他打造成了實打實的鐵桶陣。在會議的最後,朱文正是這樣說的:“諸位珍重,望來日以富貴相見。”
至正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四日,陳友諒正式展開進攻,原以為能夠輕鬆拿下的洪都城,竟然爆發出了驚人的毅力。在陳友諒六十萬大軍日夜不停地衝擊下,朱文正始終緊守門戶,不讓敵人越雷池一步。這期間最危險的時候,洪都的城牆都被陳友諒的大軍打出了窟窿,然而陳友諒的大軍楞是被擋在城外不得而入。洪都保衛戰一直進行了八十五天,朱元璋的援軍才抵達洪都附近。
時至今日,人們都還在傳頌這一軍事上的奇蹟。在那八十五天裡,朱文正和下屬們究竟經歷了怎樣的絕望與掙扎我們不得而知,但是,他們終究還是等到了勝利。
鄱陽湖決戰後,朱元璋對各位將領論功行賞,而居於首功的,正是朱文正。朱文正內心暗喜,表面卻做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模樣,請朱元璋先封賞其餘將領,至於他自己的封賞“以後再說”。
朱元璋是個嚴肅又實在的人,他沒聽出大侄子話裡的客套,結果真的沒給大侄子任何封賞。朱文正從此懷恨在心。直到朱元璋準備與江浙一帶的張士誠決戰時,朱文正竟然反戈一擊,投靠了張士誠。朱元璋悉聞此事,勃然大怒,親自來到朱文正府上。和大侄子一見面就是一頓鞭笞,一邊打一邊罵,說到痛處,氣憤難當,甚至當場抽出寶劍就要將之斬首。幸有馬伕人(後來的馬皇后)從旁勸解,朱元璋才消了怒氣,把朱文正的死刑改成了無期。
朱文正從此一蹶不振,不再是那個以一己之力創造了軍事奇蹟的天才將領,他被軟禁在宅邸之中,最終陰鬱成疾,悄然病逝。
觀其一生,真可謂是一段傳奇,卻也以自身說明了“不作死就不會死”的人間真理。
-
9 # 泡麵侃史
在古代,可以令自己的親人動殺機的無非就是金錢和權力,很明顯,在朱元璋殺自己的親侄子朱文正的時候,當時的朱元璋的勢力已經非常的強大了,當時的強敵陳友諒已經敗在了朱元璋的手中。
特別是朱文正在朱元璋對抗陳友諒的過程中,朱文正帶領兩萬軍隊抗擊陳友諒的60萬軍隊85天,可以說為了朱元璋的江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這位功臣加親戚竟然讓朱元璋鞭殺了呢?
由於朱元璋當時的統治,關於這件事情的記載並不算是太多,但是在《太宗皇帝親錄》中還是有句話,就是事覺,教之不聽,未幾,謀奔敵國。這句話中,可以知道朱文正準備投靠張士誠,但是具體什麼原因不知道。
朱元璋雖然後期冷恤,但是對於朱文正還是比較寬容的,在朱文正發現準備叛逃的時候,朱元璋是給過他機會,沒有殺死,僅僅是關了起來,但是接著朱文正又想要逃跑,最後朱元璋才鞭殺了他。
-
10 # 簡史講官
朱元璋的狠已經成為歷史上公認的事實,就連親侄子朱文正都沒逃過一劫,被朱元璋鞭殺了。那麼,歷史上的朱元璋為何要如此對待自己的親侄子呢?
首先,我們需要分析一下朱元璋和朱文正的關係。根據史料記載,朱元璋年少時十分貧窮,曾在外討飯了一段時間。可想而知,這個時候的朱元璋必定是沒有時間照顧侄子的。直到他開始創業,發現自己和馬氏一直沒有生育,因此直接將投奔來的侄子朱文正認作了養子。
憑藉這層血緣關係,朱文正在被迅速提拔為大都督。而朱文正的打仗才能也算沒有辜負叔叔的期望,在洪都抵抗陳友諒傾國之兵圍困長達八十五天,解了朱元璋的燃眉之急。
然而,此後的朱文正卻出現很多大漏洞。比如,在贏得洪都大戰後,朱文正“恣意放縱,視人如草木,作孽無休”。這樣的行為顯然與朱元璋秉承的愛民政策完全相左。儘管如此,朱元璋生氣歸生氣,但沒動殺心。
之後,朱文正在即將與徐達帶兵攻打安慶時,居然提前給徐達告黑狀,說徐達要反叛。這項職責很嚴重,朱元璋若是信了,那就將損失一員大將,徐達若是信了,怕是不反也要反。朱文正為什麼突然出這一招,恐怕與在軍中立威脫不了關係。僅僅為了這麼一點小事,差點動搖朱元璋的軍事佈局,這種鼠目寸光的行為,說不定哪天能釀出大禍。
如果朱元璋對朱文正僅僅是不滿,為何會將他鞭殺?《御製紀非錄》記載,朱元璋對於這個侄子十分憂心,擔心他思想簡單被人利用,命他回來審問,朱文正更是仗著叔叔是朱元璋大放厥詞,十分囂張。如此態度自然令朱元璋十分惱火,乾脆拿著鞭子狠狠鞭打了朱文正。沒想到朱元璋用力過猛,侄子居然就一命嗚呼了。失手殺死親侄,大概才是當時的真相吧。
回覆列表
朱元璋可以說中國歷史上最傳奇的皇帝了,他是所有皇帝中出生最低的一位,最後靠著自己的努力一直爬到了皇帝的位子。他最早當過和尚,後來投靠在郭子興的手下,被收為義子,還娶了郭子興的女兒,後來他接替了郭子興的位子,才有了後來的位子。陳友諒是朱元璋爭奪皇位的最大勁敵,自從陳友諒戰死後,朱元璋可以說已經沒有什麼對手了,於是他自立為吳王,開始組建自己的朝廷了。將手下一干大將統統封上了一波。
可這些封賞裡卻沒有他的侄子朱文正什麼事。朱文正是他手下的大都督,相當於是他手下最高階的軍事將領。但是徐達、常遇春等現在都有了新的封賞,卻沒他什麼事,這讓他十分的不爽,對此事一直心有怨言。
據史料記載,朱文正十分的驕淫暴橫,經常做強搶民女的勾當。而且他所使用的床榻上的裝飾,也有些越制,朱元璋得知這件事十分的不快,還派人去警告他。於是朱文正對此十分的害怕,想要另尋他路。他想要投降張士誠,而且他的岳父早已投降了張士誠。後來這些異常舉動被江西按察使發現,講這件事報告給了朱元璋。
朱元璋親自去洪都城外,派人去叫朱正文出門迎接,朱文正倉促之下只好乖乖出城。最後朱元璋念他是自己兄長唯一的一個兒子,就沒有殺了他,只是將他的職位剝奪,將他安排到桐城,並派人監視。最後據說是因為朱文正想要逃跑,這才被朱元璋賜死。後來朱元璋又想辦法殺了告密的李冰。
在朱元璋寫給外甥的一封信中提到了為何殺了這個唯一的侄子。首先,朱元璋是禁止軍民去張士誠的地盤買鹽的,可是朱文正卻派人去買了大量的鹽和一些違禁物品。其次,朱元璋下令設立江西按察司,讓朱文正設立衙門,可是朱文正根本就不鳥他,最後一眾官員只能在江中的船上辦公。這種做法可以說是完全沒把朱元璋看在眼裡。最後一點就是朱文正經常幹壞事,經常奸人妻女,有一次人家告他,都被他割掉舌頭,或者是全家處死。
朱元璋寫這封信給外甥就是希望他不要走上朱文正的老路,犯下與他同樣的罪。其實要不是朱文正不老實,朱元璋最後肯定會賞賜他一個好位子,畢竟這是自己的唯一侄子。可是朱元璋兒子眾多,自認不可能傳位給朱文正的,所以說只要他露出一點的不老實那就完了。如果朱文正是個之貪圖享樂的那還好,可惜他的性格偏偏食慾朱元璋十分相似的,這朱元璋自然是不能忍他的。
可以說朱正文完全是自己作死的,老老實實當個皇親國戚不好麼,非要亂搞,結果送掉了自己的性命。所以說做人還是要懂得知足,要知道知足者常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