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關於孩子六歲前的教育問題。
3
回覆列表
  • 1 # 愛子思考

    針對六歲前孩子的教育,我主張自己帶孩子,理由如下:

    時代在變化,一代人與一代人本身就存在著代溝,結婚後我想很對人都會發現婆媳間,哪怕母女間都有很大的分歧,這是時代發展的原因,育兒方式更是如此。

    都說隔輩親,爺爺奶奶會溺愛孩子,這是95%的,剩餘的5%是給那些自私自利的爺爺奶奶留下的。如果說爺爺奶奶不溺愛孩子,我想大多是溺愛了而不自知,而這才是最危險的。想想爺爺奶奶是不是會沒有原則的滿足孩子的哭鬧?是不是經常給孩子買糖果、零食?在教育管教上是不是得過且過?

    其實孩子在剛出生的這幾年最需要的是父母,他們從父母身上學會愛、生活,充滿愛的孩子長大了才不會自卑。當然,也許很多人會說”無論是不是自己帶,孩子長大了都會疼父母”,我想說有這樣想法的人就是自私的,只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而忽略了孩子的需要。

    前幾天回老家奔喪,沒帶著孩子。回來後發現孩子明顯淘氣了很多,不服管教,偷偷摸摸對著幹,耍歪心眼。婆婆朝我告狀說她把奶奶脖子抓破了。我說為啥不制止訓斥她?婆婆說你們都不在家,一個孩子多可憐,我哪捨得?婆婆說,我回去沒幾天的時候,女兒給婆婆說”你當我的奶奶媽媽吧,等媽媽回來,你再當奶奶”,我知道孩子離不開媽媽。我的女兒四歲了,會表達了,可以說出內心的渴望了,我想這也是很多幼兒的真實想法。

    爸爸媽媽孩子才能構成一個家啊!所以,可以自己帶孩子,再難也要自己帶。如果真的帶不了孩子,就利用現在便利的影片和孩子多影片,多溝通,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但是這個狀態下的父母對孩子往往有虧欠心理,經常用滿足孩子的各種條件來表達愛,這就容易給孩子造成愛的誤區,讓孩子以為這就是愛的樣子,而缺乏”教”。所以和孩子分離後,也要試著陪伴和正確的管教!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一起努力吧。

  • 2 # 幽谷深遠

    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比較系統的問題。不能簡單的說該讓誰帶。要具體情況分析一下。

    首先看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怎麼樣,有沒有教育孩子的理念,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有好多爺爺奶奶帶孩子,只是單純的讓孩子吃飽穿暖,而且很容易對孩子溺愛,並沒有一個好的教育理念在裡面。6歲以前是孩子各種行為習慣和對事物認知的形成期,非常的重要,一旦形成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和認知,將會伴隨一生,很難改掉。因此,你的父母有沒有好的教育理念和能力是你該不該讓他們帶孩子的關鍵一條。

    其次是要考慮孩子的爺爺奶奶有沒有過多的精力來給你帶孩子,老人退休以後也有自己的生活規劃,平時有事找他們幫幫忙無可厚非,如果全部交給他們去帶,要和他們商量好,確定他們確實願意帶孩子,並以此為樂,不成為負擔,那就可以交給他們。

    還有就是你自身的經濟條件,允不允許你全職去教育孩子,如果不允許,就只能找老人幫忙了。如果允許的話,我覺得還是自己教育比較好。因為自己還年輕,一方面有精力去管孩子,也有時間和精力去學習一些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這對教育孩子很重要。還有就是在孩子的成長期,儘量的多和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對於孩子的各方面成長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缺少父愛母愛,孩子就會形成性格缺陷,這是將來彌補不了的。你們的愛也是老人代替不了的。

    綜上所述,孩子儘量自己教育,不要依靠老人。如果條件不允許,必須依靠老人,要和老人交代清楚,列出規劃。並且一定要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做好溝通。對於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掉以輕心,否則將後悔一生!

  • 3 # 正心守望

    一,六歲前孩子,以示範為主,少做無謂的說教,不但無用,還會在孩子青春期,真正需要交流的時候孩子因為習慣或者反感了的嘮叨而拒絕交流。

    二,拒絕過早學習。每個年齡段都有自己的特點,過早知識學習對孩子無益。

    三,全身心陪伴。陪伴是身心的交流。而不是把孩子打發給手機、電視或者電腦。也不是孩子在玩玩具,家長在旁邊看手機。

  • 4 # 龍春華親子實踐課堂

    在母親節這天,本該是母子歡聚一堂的幸福時刻,一位網友卻在網上向我傾述孩子跟她不親的事實:孩子想要什麼從來不會直接說,都是拐彎抹角地讓她說出來,或者就直接哭;放學回來也不會像別的孩子看見媽媽就往媽媽懷裡鑽,更多的是靜靜地看著她;回家的路上看到車多,她拉孩子,孩子大多數時候都是牴觸的,即使她伸手摸摸孩子的腦袋,孩子也會下意識地往後躲。最後,她表達了她真實的願望,她想要他們是媽媽與兒子的關係,而不是繼母與繼子的關係,問我怎樣才能改善眼前這種關係。

    我經過詢問得知,孩子在三歲半以前都由奶奶帶,而且奶奶總是在孩子面前說媽媽如何如何地不好。三歲半以後,她把孩子接到了身邊,對他又比較嚴厲。所以,這兩方面的原因直接導致了現在這種關係。

    我給她分析道:奶奶從小在孩子面前說你的不好直接導致孩子不認同你,而你對他的嚴厲不能讓他感受到愛,還進一步加劇了他對你的偏見,而且很重要的一點,由於他從小跟奶奶生活,奶奶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你不接納奶奶,就等於不接納他,在你跟奶奶產生矛盾時,他第一時間是站在奶奶那邊的。所以,你首先要建立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慢慢地消除他心理的偏見。其次,要接納奶奶,讓孩子看到你不僅愛他,還愛他最重要的人。最後,不要對他太過嚴厲,多一些包容與理解,走進他的心理,滿足他的正常需求,在愛與被愛中傳遞愛的能量。

    給她發了這段文字以後,我又安慰他說,孩子還小,一切都來得及!你改變百分之一,孩子就會改變百分之九十九,畢竟他是你的孩子。

    在她的感謝文字中,我不由得想起了另一位媽媽。2014年冬天,我參加了一次編劇培訓。課間休息時間,我跟河北電臺的一位主持人聊了起來,無意中說到自己想多陪孩子而選擇在家工作。沒想到,她向我豎起了大拇指,並且說:“你做得非常好,媽媽一定要多陪孩子,我當年把大量的時間都用在了工作上,把孩子交給了奶奶帶。結果,孩子一直跟奶奶親,即使她現在已經工作了,仍然一心護著奶奶,我有時一句無心之話,她都會覺得我不尊重奶奶而跟我慪氣。”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長大了自然就跟爸爸媽媽親了,所以,孩子一出生就把他扔給了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等著坐享其成。事實證明根本就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親密的親子關係是慢慢培養起來的,並不是因為有血緣關係就自然而然地親。要知道在孩子出生後,他就會下意識尋找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這個人理應是媽媽,可是,媽媽總不在孩子身邊,孩子只好將照顧自己的人代替媽媽,讓撫養者成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前兩個例子中的奶奶就成了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有一句話說用“尿一把屎一把地把你拉扯大”來形容爸爸媽媽養育孩子的不容易,其實就是這種不容易使孩子對爸爸媽媽產生了濃濃的愛意。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我就想闡述我們父母要多陪孩子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大家都知道,爸爸媽媽是孩子的主要負責人,如果孩子跟爸爸媽媽不親,形同陌路,那麼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必然要走很多彎路,因為不管你怎麼教育他,他都會與你作對。沒有愛的教育總是徒勞的。當孩子成年時,我們也許就像我上面提到的主持人一樣,任何事業上的成功都彌補不了對孩子教育的失敗。

    如果我們與孩子建立起了親密感,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不管孩子做什麼事,不管孩子身在何方,他都願意跟我們敞開心霏地暢談,願意徵求我們的意見,因為我們父母永遠是他最溫暖的港灣。如此以來,我們就真正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再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自然就成了合格的父母。

    瞭解了這點,我們不難明白母子關係為何會淪為繼子關係的原因了。其實,不僅如此,父母做甩手掌櫃,不利於寶寶安全感的建立,還使父母自己喪失自我成長的機會。

    媽媽十月懷胎本來已經跟孩子建立了某種親密關係,當孩子生下來以後,如果孩子仍然能感受到媽媽熟悉的氣息,就會感到非常安心,而且孩子也會將媽媽選為他最重要的人。所以,有些心理專家說,孩子出生6-8週一定要跟媽媽在一起,這是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時期,而1歲之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3歲之前則是安全感進一步發展與維護的時期。

    安全感分為兩種,一種是內在安全感,另一種是外在安全感。如果內在安全感沒有建立好,那麼孩子不管處在哪種環境中,都會覺得不安全。可以說,一個人的安全感將影響他一生的幸福。父母長期不在孩子身邊,孩子的安全感建立自然就會受到影響。

    另外,陪孩子成長其實是父母自我生命的一次完善。在生活中,確實有些有知識有文化的婆婆或者姥姥將孩子帶得很好,孩子各方面也都發展得不錯,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仍然倡導爸爸媽媽只要有時間就要帶孩子,切不可做甩手掌櫃,因為在你帶孩子的過程中,你的生命就再一次獲得了成長。親自養育孩子的媽媽都有一種深切的感受:在孩子呱呱墜地時,我們感到手足無措;在孩子蹣跚學步時,我們一顆心懸在了嗓子裡,生怕他摔倒;在孩子把家裡掀了個底朝天時,我們怒火朝天,恨不得將孩子狠狠地揍一頓……可是,當我們養大一個娃時,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我們曾經為了讓那個小生命更好地成長,我們不斷地學習育兒知識,想盡辦法走進他的內心世界,並且總是尋找最好的方法去引導他。在我們無緣無故地向孩子發火,甚至指責孩子或者忍不住動手打孩子後,各種悔恨湧上心頭,因為悔恨而反觀自己,因為不斷反省而不斷地促使內在的小孩真正地成長起來,做到真正地完善自我。

    所以,身為父母,不管你多忙,不管你的工作有多重要,請抽出一些閒暇的時間,放下手機,放下游戲,多陪陪我們的孩子。如果有可能,最好自己帶孩子,即使沒有能力自己帶孩子,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因為我們今天的陪伴就是他們擁有幸福童年的源泉,我們的陪伴就是他們勇敢邁向未來的基石。

  • 5 # 婷媽育兒筆記

    那這樣到底好不好呢?我們理性的來分析一下:

    1.經濟上面肯定會有一些收入,兩個人一起上班一起打拼。都說現在是拼爹拼媽的時代,很多時候拼的是爹媽袋子裡面的錢。

    2.雖然經濟上面會好一點,但是因為父母疏於孩子的教育與陪伴,可能也會產生很多的弊端:比如孩子性格內向,膽小,不合群;親子關係不是很密切,孩子對於父母有隔閡;因為隔代養育孩子可能會比較任性;在學習方面沒有人輔導,可能會稍微落後……

    所以我們在作出一個決定時,要好好分析一下它的利弊,婷媽不建議為了眼前的一個短暫的經濟利益,而放棄孩子的早期陪伴與引導。具體的話,大家可根據各自的家庭情況來作出決定。

  • 6 # 漁歌牧唱

    關注孩子,關注說語文。

    一、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應該充分利用好學齡前的這段時間,擔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子女的身上終身都會有父母的影子,你想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就應該在這段時間從自身做起,為孩子樹立榜樣。這個階段的孩子模仿性強,可塑性大,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不自覺的模仿周圍人的言行舉止,更會刻意模仿自己喜歡的人的言行舉止,父母的言行品德,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個性品德的形成。二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6歲以前是孩子心理成長的關鍵期,也就是孩子的對父母的依戀期。這個時階段他們最需要父母的陪伴。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在生命的早期經常有父母的愛撫、擁抱等,TA的依戀感和安全感會經常得到滿足,有助於形成健康的人格與性格。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過程。

    三、從父母自身來說,帶孩子也是自己人生當中的一個過程,我們應該親自去體驗、品嚐這個過程,不應該再讓老人代勞,老一輩扶養了我們,已經到了該歇一歇,安享晚年生活的時候了,這個時候再讓他們帶孫子,太辛苦了。做好父母的同時,應該也想想做子女的義務吧。

    關注孩子,關注說語文。

  • 7 # 陳大大剪輯

    謝謝邀請,首先我也不知道這個問題的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麼,目前我也很想知道,因為我已經是一個準爸爸了,老婆已經懷孕4個月了,開心的同時,又有點煩惱,我一個人在外地工作,工資一個月只有5000,老婆懷孕在家待產,沒有工作,我一個人要承擔整個家庭的負擔,覺得壓力挺大的,現在還好,等小孩子出生以後,那就是一家三口都靠自己一個人了,如果是自己帶的話,我一個人可能根本承受不起,所以也可能出於無奈會讓爺爺奶奶帶,老婆跟我一起出來工作。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道理大家都懂,都知道肯定是自己帶對小孩子的成長會更好,但是出於對生活的無奈,我們只有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選擇。誰能告訴我,要怎麼做會更好,希望大家能幫忙處處點子!

  • 8 # Sunshine61563

    第二,孩子好習慣的養成!一般隔輩親,爺爺奶奶格外疼孫子,甚至五六歲了還在餵飯,捨不得孩子自己動手,也不利於孩子手眼協調力的發展。

    第三,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爺爺奶奶帶孩子,一般吃飽穿暖就好,很少注重這方面的培養。

    第四,孩子性格的培養!

    總之,爸爸媽媽的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精神營養!而陪伴是愛的最直接的表達!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愛的環境裡幸福快樂健康成長!

  • 9 # 葉依樹落靜秋來

    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對於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婆婆和兒媳相處的並不美妙,而當兩者都參與到孩子的教育問題中來時,這種矛盾更會被放大。

    毫無疑問由父母教育孩子是比老人更好的,但是這裡說的是父母兩個人,而不單單是父或者母。反過來說,難道老人帶的孩子一定就會溺愛成性嗎?

    月入5000,要看是在哪裡生活。如果是比較大的城市,毫無疑問需要承擔更多的生活費用,那麼自然是要辛苦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共同去工作賺錢。如果是三四線城市或者鄉村,沒有額外的負擔的話,還是自己帶孩子更好,也許會辛苦幾年,但為了孩子也是值得的

  • 10 # 糖蟲媽媽育兒日記

    家有兩寶,哥哥四歲半,妹妹兩歲半。兩寶從小到大都在我身邊,哥哥偶爾送回去給外公外婆帶十天半月,妹妹從來沒有離開過我一天。

    現在絕大多數家庭的寶寶是三種成長模式:

    1、爸爸媽媽全職工作,爺爺奶奶不願去城裡看孩子,寶寶只好去老家跟爺爺奶奶單獨生活,長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再接回父母身邊。

    2、爸爸媽媽全職工作,爺爺奶奶跟著去城裡帶寶寶。寶寶白天跟著爺爺奶奶,晚上跟著爸爸媽媽睡覺,週末由爸爸媽媽帶著玩。

    3、媽媽全職帶孩子,寶寶從小到大都在爸爸媽媽身邊,跟媽媽特別親密。到了上幼兒園的時候,媽媽的分離焦慮比寶寶更嚴重。

    而我們家屬於第四種:爸爸工作忙得沒日沒夜,媽媽上班朝九晚五,爺爺奶奶不願來城裡帶孩子,外婆偶爾來城裡幫忙,寶寶們兩歲不到就開始上幼兒園。

    而我,上班時忙得跟陀螺一樣,走路都恨不得跑起來,吃飯都是狼吞虎嚥,午休時間常常在加班工作。下班回家就跟打仗一樣,接寶寶、做晚飯、做衛生、洗衣服、給寶寶洗澡、陪玩玩具、睡前講故事…等到寶寶們安睡,已是深夜。

    即便如此辛苦,我從來沒有想過把他們送去給爺爺奶奶帶。我覺得自己帶的孩子跟爺爺奶奶帶的孩子確實存在差別。

    以大寶為例,大寶半歲的時候我開始給他講故事,最早就是七頁紙的圖畫書—《狼來了》。因此他從小就特別喜歡讀書聽故事,兩歲以前至少讀過一百本故事書,這是大字不識的奶奶絕對做不到的。

    大寶一歲的時候我教他認識顏色,一歲半教他認識圖形,一歲七個月能認識地球儀上一大部分國家。而大寶那時還只會喊媽媽。

    大寶兩歲的時候我給他玩樂高積木和磁力片,後來他能夠看動畫片拼建築物,比如金字塔、章魚堡、火車、飛機等。

    大寶三歲上私立幼兒園小班,每天回家都能把學到的兒歌完整的念給我聽。幼兒園沒有教完的數學書,我跟他一起一個小時就能全部學完。

    大寶四歲上公立幼兒園中班,學校不教文化知識,只是玩遊戲、畫畫、做手工、打籃球、聽故事。有一天大寶回來說班上要舉行講故事比賽,他想參加,於是自己選了一個故事,主動對著我和妹妹講,反覆練習至聲情並茂、胸有成竹。

    而小寶則情商很高。哥哥搶她的蝴蝶髮夾,她就乾脆把剩下的都送給哥哥。即使受到一萬點傷害,依然堅定的說喜歡哥哥,不能丟掉哥哥。每天抱著我說媽媽我愛你,睡前會說媽媽晚安哥哥晚安。爸爸幫他打開了難搞的罐頭盒子,她會開心地說爸爸好聰明給爸爸點贊…

    相反,那些由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絕大多數都比較木訥、怯弱、自私,智力的開發也跟不上。

    爺爺奶奶帶的孩子唯一的好處就是身體壯實,很少生病。

    因此,如果你真的愛自己的寶寶勝過愛自己,那麼無論多忙艱難辛苦,請一定把他們帶在身邊並給予認真的陪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鰲拜死後,康熙是如何對待他的子孫後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