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客20210220
-
2 # 恆恩Donkey
桃花源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渝鄂湘黔四省市邊區結合部的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總面積50平方公里。由古桃源、伏羲洞、桃花源廣場、桃花源國家森林公園、酉州古城、桃花源風情小鎮、二酉山世外桃花源文化主題公園等七大部分組成,毗鄰長江三峽、張家界、鳳凰古城、梵淨山等國內知名景區,風景優美,猶如仙境!
傳說中的世外桃源,眼前的景象和陶淵明筆下的景色十分神似;景區的工作人員都穿著秦服,甚至遊客也可穿著古裝悠盪在景區,給人一種回到了古代的感覺。 有的時候會不定時的放一下乾冰煙霧來製造仙境般的效果;不過煙霧轉瞬即逝,還好手機的抓拍速度還不錯。
只看桃花源的話就不值了,重點在伏羲洞,伏羲洞看起來才是真正意義上的5A級景區,話不多說看圖吧!需要說明一下,伏羲洞的遊覽需要2小時左右,要在進洞前做好減負工作,即去一趟洗手間,洞內不可以方便。
遊玩桃花源的最佳時機在3月桃花盛開的時候,桃花源內除了桃樹之外,還種著玉蘭、油菜花等各式各樣的植物; 春天的桃園,才是最美!
桃花源是一個以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為主的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0%以上,裡面有很多國家保護植物和動物。買票還是需要排隊的,來遊玩的人還是很多的;看到眼前漂亮的風。
-
3 # 六絃思維
《桃花源記》: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流傳至今、文如畫,畫如鏡、十分逼真。佳作之景乃是詩人對理想世界的期盼、也是大眾人民的心願,從而映襯出當時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作者的政治之願,偉岸蒼生,救濟民眾,卻無一官半職,只能借筆言志、以文為器!從而也體現了詩人靈魂的高貴,心懷蒼生之情、此文寫作上佳,讓後人虛幻如此美景,會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虛構了一幅美而真的Phantom!
-
4 # 秀山30
陶淵明,字:元亮,世稱精節先生。自號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
生於:公元352年或365年,
卒於:公元427年。
屬東晉南北朝時期的詩人、詞賦家、文學家、散文家。
代表作品:陶淵明集:《飲酒》、《歸園田記》、《桃花園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等。
成就:田原詩派創始人,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也是第一位田園詩人。一生做過多個小官,不為五斗米折腰,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桃花源記》是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詩》的序言,選自《陶淵明集》。此文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絡起來,透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寫,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時生活不滿。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所描寫的地方是哪裡?從古至今,爭議很多,但一般都認為,桃花源的原型是在湖南省桃源縣一帶。至於是否虛構,大多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人物、環境、景緻,等等素材一般都有原型和參照物,才能寫出美妙生動的真實感來。
《桃花源記》中所描述的“桃花源“原型就僅在什麼地方?學術界尚有爭議。
一般有四種說法:
1、是陶淵明家鄉廬山大漢陽峰下叫做“桃花源”又稱康王谷的峽谷地帶,總面積約一萬多畝,是廬山第一長峽谷,全長約15華里,素有“世外桃源“的美稱,景觀特色以幽谷風景取勝。歷來被認為是陶淵明名作《桃花源記》創作原型的所在地。
2、安徽省古徽州的黟縣。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世界文化遺產地,所指的是黟縣漳河流域石山至漁亭10公里段。
3、臺灣桃源縣,這個有點相去太遠,史上也沒有記載過陶淵明去過臺灣,這根本與臺灣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4、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自對《桃花源記》作品的原型考證有爭議以來,大多研究學者與仿間認為:《桃花源記》中所描寫的原型地應是湖南省的桃源縣,這裡的山水、環境和《桃花源記》裡所描寫的意境境況最為符合。
其實《桃花源記》中的原型描寫地不管是在哪一個地方,都是我們祖國的美麗河山,美好家園。透過閱讀《桃花源記》這篇淘公筆下對“世外桃源”的描寫,對寧靜和諧、自由平等生活的追求,使得我們有了一個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美妙的想象空間。著實讓我們深感中國文化的精美博大。令人很是陶醉、舒心,享受!
-
5 # 玉蘭風物
陶淵明希望生活在一個和平美好,沒有戰亂,沒有剝削,人人都安居樂業的社會里。但是這樣的社會理想註定與現實世界格格不入。
於是,作為一個揮灑墨水的文人,陶淵明選擇在精神上做一次逃離。他用手中的筆在精神中,想象中為自己描繪了一個美好的世外桃源。這也是文人追尋現實和理想的交叉,調節心理平衡的一種方式。
-
6 # 陳克劍
肯定是空想出來的!
毛主席還調侃老陶: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裡可耕田?
-
7 # 西安交大黎荔
也有這樣一種解讀。
《桃花源記》其實講的是漁夫誤入死後世界的故事。一村的人幸福地生活在某個封閉的地方,早已忘記自己其實已經在秦朝戰亂中慘死。時間就一直定格在秦朝,而這個地方就類似於墳堆。漁夫誤入其中,跟他們講到晉朝的事,才使得村民意識到原來自己已經死了,這裡是死後的世界。漁夫離開村莊後,太守按照他留的記號回去找,當然是找不到了的。因為村民記起了一切,便連同死後世界一起消失。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人們在墓地通往村莊或者小鎮的路上撒了黃色的花瓣,讓亡靈循著芬芳的小路歸來。《桃花源記》中“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也是循著芬芳的小路進入,然後透過極狹的小洞進入,一個與外人間隔的世界。為什麼出來之後的武陵人“ 處處志之。 及郡下, 詣太守, 說如此。 太守即遣人隨其往, 尋向所志, 遂迷, 不復得路”?因為,死後的世界留存在這個世界上的Phantom怨念,也最終消失了。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當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學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當你下葬,人們穿著黑衣出席你的葬禮,他們宣告,你在這個社會上不復存在,你悄然離去;
第三次死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個宇宙都不再和你有關。
“南陽劉子驥, 高尚士也, 聞之, 欣然規往。 未果, 尋病終”,這句話可能也暗示著,南陽劉子驥聽到這個故事,也去尋找,但沒找到,病死了才把心願了結。意思就是死後才能找到桃花源。
所以說,《桃花源記》描寫的是哪個地方場景?有可能是死後的世界。人死了是去了另一個世界,他們在那個世界過著跟我們無異的生活。甚至因為解脫了一切,迴歸到了本來的純淨與自由,所以甚至更為美好與純粹。
當然,這只是《桃花源記》的一種解讀。
-
8 # 熊慶之
我認為陶淵明瞄寫的不是那一個地方也不是那一個城市,也不是一種專門的虛構,他是人類對社會的一種向望。這種向望一次是人類在奮鬥的目標。還有屈原天問中的一些構想,也同樣是我們人類在奮力解決的問題。我們相信人類社會是在不斷進步的,我們也要相信國際歌裡唱的《共產主義社會就一定要實現》。
回覆列表
晉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魚為業,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櫻繽紛,漁人甚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