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人們都明白,寫字與書法不同。為什麼做起來套路那麼像呢?
9
回覆列表
  • 1 # 墨子康

    書法,範指毛筆即軟筆書法,硬筆書法是軟筆書法的一個分支,隨著時代的發展,硬筆書法體系也日趨完善,但我個人認為,硬筆書法仍有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各個書體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硬筆書法應該根據自身工具的特性,一樣可以寫出性情,一樣可以寫出那種風規自遠的境界。

    有人說有的人不曾臨帖,寫的字一樣很好看,但細看之下,經不起推敲。你既然很喜歡寫字,不妨去臨臨帖,今人寫的硬筆字帖比較直觀,易入手,但真想寫一手經得起看的字,還是要監古帖。

  • 2 # 書法家項新環

    寫字和書法,其實很難分的那麼清,人們往往把書法和寫字放在一起。看一幅字,到底是書法,還是僅僅算是寫字。每個人的標準也不一樣。

    一般把以工整,美觀,而不太講究筆法和結構的技巧及變化,以實用為主的漢字書寫,稱為寫字。

    而書法則要求,在掌握了寫字的一般規律之後,追求筆法的精妙和多變,對字的結構,也不再僅僅滿足於工整。而是要進一步的把字寫的生動,寫的妙趣橫生,寫的神彩飛揚。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寫字和書法,只是同一個事情的不同階段。

    而且一開始只為學寫字的人,寫到一定程度,受到表揚多了,信心足了,追求也會更高。這時,不知不覺的,就開始了對書法的學習。

    既然這樣,學寫字的人,一開始就要臨帖,只有臨帖,才能更快的把字寫好。只有臨帖,以後才能順利的過度到書法的學習。

    可能有的人會說,我只是寫字,我才不想學什麼書法呢。

    你現在這麼說,沒毛病。可是水往低處流,人向高處走。有太多的人都是從寫字開始。後來終於走上了書法的道路。

    為了避免後悔,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學寫字,一定要從臨帖開始。

    寫字和書法是在一個樓裡,剛一進樓是寫字,不斷的往上走,後來成了書法。

    寫字,好像是一個雞蛋,而書法則像一隻小雞。給予一定的條件後,雞蛋變成了小雞,寫字變成了書法。

  • 3 # 臨池管窺

    也許只有我不明白:寫字與書法還有什麼區別?

    照題主的意思引申:寫字與書法的區別就在於臨不臨帖。寫字臨帖等於“脫褲子放屁”,學書法不去臨帖,又與“鹹魚”有什麼區別否?

    認識世間萬事萬物似乎都需兜一個大圈子又回到原點才能看清事物的本來面目。返璞歸真,書法亦是如此:只有瞭解了“法”的規律後才能迴歸到自然書寫狀態。

    本來生活閒適但貧窮的你,為何總需繞一個大圈子去體會追求財富的艱辛後才真正獲得閒適生活?

    所以學習書法是需要哲學思維的,這也是佛家的“因果”與“輪迴”道理。人總要追求點什麼,當你求得書寫的“法”後,就理解了自然書寫才是終極目地。

  • 4 # 老跨鬥

    1、寫字,大多是為了實用性的記錄。正確、工整即可,如果寫的更美觀些,更好了。

    2、書法,從實用中上升為藝術,旨在追求一種漢字之美。

    3、一和二都提到了“美”。美,是有規律的,有方法的,而這種規律和方法的瞭解、掌握、獲得、進而創造自己的美的最好途徑就是向古人學習。

    4、向古人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臨帖。筆畫的長短、粗細、間距、位置、角度都蘊含著古人的美學與哲學思想。思想是虛的,墨跡是實的。所以,必須老老實實臨帖。

    5、臨帖的過程,我認為就是穿越千年時空與古人對話。

  • 5 # 狂喜淡墨a

    淺顯問題,必要性和不必要之間關係,要看對學書法的認識,有的直接與今人書法面貌,而對話,又有直插甲骨文秦篆漢隸,或進魏晉或徘徊唐楷,或入宋元明清之蠅墨。所以千人千面,萬人萬想法,終久老師雲:傳統文化淵源,需究底為成大書,即虛心學習古今之書技,吸吶益智,壯我墨之豐腴。古今書法之才藝者,有哪一個不是鑽進古紙堆尋尋覓覓?又有哪一些不學有術而妄為於書齋,不聞窗外事,就會把字寫的飄逸而韻味十足呢?因而所想,學書向今人和古人尋找經驗,實為捷徑。閉門造車,實為玄迷而糊塗。

    故而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溫故而知新,重溫傳統古典,學習今人經驗,學書至理,也就有必要:學字,學古人,學書法,重臨摹,也要學古人。

    或許我偏題了,問者之意,平常寫字,需不需要學古人,剩下最後一問,是我所答的命題。總之,無論平時寫字,抑或學書法,理該學習優秀的東西。

  • 6 # 翰墨書道

    按照取法乎上的原則,我們學習書法都要以古法為宗,為什麼呢?學今之後的出新要比學古出新更難,雖然學今易進。寫字也罷,學書法也罷,既然要學就要拜經典為師,就要向最好的學,如果我們入門的門檻低,我們能夠學到什麼呢?什麼都學不到。學習學的是自己不知的而不能學自己已知的,也不能學不如自己的,這樣的學習才能夠有所收穫,才能使得自己不斷進步。這就是“取法乎上”的基本道理,雖然我們取法乎上,未必能夠與“上”抗行,但取得百家之“上”,就有可能超越部分具有“上”的水平的作品。基於這個原因,我們無論是抱著學以致用亦或成名成家、一輩子靠書法吃飯,都必須師法乎上,這樣我們才不至於白費功夫,即便我們最終半途而廢或者沒有成名成家,但我們所獲得的教益也是有價值含量的,不至於徒勞無獲。古人有“寧要玉碎,不為瓦全”大約也就是這個意思。師法經典是不二法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單身久了,會不會真的就不會談戀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