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夢飛熊

    義大利詩人但丁說過:“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都以崇高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

    我們在成長過程中,被灌輸了太多的分數至上的應試教育理念, 從幼兒園開始,迫於社會和家人的壓力下,強行為考試而學習。 為了不輸在起跑線上,從小開始就各種參加課外補習班,正是這種被強行灌輸的道德觀下, 我們焦慮著長大。

    在大型活動中(開學典禮、運動會、藝術節等)讓學生體驗競爭意識、團隊意識、集體榮譽和溫暖,學會感恩,實現自我教育。感恩節讓學生給父母洗腳曾經讓家長流下眼淚,學校小型活動我們鼓勵班主任多拍學生活動的身影,大型活動我們製作光碟,記錄下學生在學校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每次開家長會,班主任就把本班學生在校學習和生活的一些照片和影片播放給家長。 在各種Sunny體育活動中磨練意志、培養興趣、強健體魄。學生特別喜歡參加學校的運動會、跳繩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等,在活動中展示特長、展示自我,不僅增強了團隊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且使班級的凝聚力大大增強。 在升旗儀式上我們挑選每班表現好的學生或是近期有明顯進步的學生當升旗手,由學校老師介紹升旗手,讓升旗手體會到無上的榮譽,讓其他學生了解升旗手身上的閃光點,並向他們學習,形成了一種積極向上良好氛圍。

    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和主導,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延伸。現實中,人們更多地關注學生的不足,形成重視問題矯正、忽視正面引導的消極教育取向,如家校聯絡時各種告狀、抱怨屢見不鮮,一旦孩子有過錯,家庭、學校和社會便相互抱怨、譴責。學生幾乎成了“過街老鼠”,誰都可以批評、指責。這種教育除了惡化家庭、學校和社會的關係,讓學生對接受教育產生恐懼和厭惡之外,毫無價值。為了協同育人,家庭、學校和社會都需要改變教育正規化,尊重學生,正面引導學生。學校應當發揮專業優勢,起到主導作用,家庭全力配合,社會積極協同,共同完成教育事業。

  • 2 # 長弓永銳

    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都是以應試教育為基礎,"以德樹人"的教育改革的重點不是學生和家長如何應對,而是教育體系如何建立一套公正公平的配套評價體系,合理公正的考核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看待家長用髒話不停嘴地狂罵孩子的這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