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悘言

    ⭕️首先,東西方的古代並沒有唯心或唯物的區分。

    其次,唯物主義並沒有跳出唯心。

    怎麼理解呢?《老子》有云「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惡矣」。唯物是相對唯心才能建立起來。

    ⭕️所以,現代很多人不明白,“科學”是西方神——基督的一體兩面的另一面。

    要是沒有這個“萬能的基督”,也不會有後來的“實證主義唯物——科學”。

    雖然有點抽象。

    ⭕️回到主題上:如何避免唯心主義。

    真正可以避免的方法是:告別西方二元分裂思維。

    就像一個完整的人,實際上無須“刻意區分”物質的身體和非物質的心智。對吧!

    現實世界、時空中,也一樣,根本不存在這種“對立區分”。

    比如宇宙的存在,既有可測量的能量物質,也有現代手段無法探測的“暗物質”。

    所以,“純粹的唯物主義”,只是人類一廂情願的假想。

    因為,人是活生生的生命,不是植物人、不是物質的屍體。

    這個世界也一樣是動態的、鮮活的。

    ⭕️所以,要十分慎重的重新思考“西方知識體系”對生命和世界的“劃定性認知”,並不等同於真實的宇宙和我們生命本身,也不是唯一的認知世界的方法,更不是究竟的智慧或方法。

    ⭕️唯心或唯物都只是人類的“階段性認知”,並不是究竟實相。

    ⭕️所以,要明白,講絕對唯物的也是另一種“唯心”,只講唯心的也脫離不了這個“物質的身體”。都是不究竟的認知和說法。

    ⭕️心物本不二,《心經》講「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即是這個理。

    ⭕️所以,唯心主義誕生於這個真實的自然世界,唯物主義的生母卻是“萬能唯心的神”。

    ⭕️跳出二元分裂對立。即見本來實相。

    —— 順 2019.2.7

  • 2 # 易知明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一對哲學上虛擬比喻,切不可將它們現實化。如8341問題?毛澤東確實活83歲執權41年,且是北京保衛部隊編號,說巧合吧,就讓它去巧合。又如:莫斯科奧運金牌榜算的都對,那是要投錢買體育彩票,不是說著玩的。這現實兩例,若劃分應屬唯心主義,但它會準確~~

  • 3 # 春江帆影491

    學習思考中避免唯心主義,主要取決於世界觀和方法論,但在實際中個人體會三點,其一,對目標追求,避免黃樑美夢,就是立足現實思考應達目標,忌脫離個人社會實際,好高務遠,才能踏實達到學習思考的目標和追求,否則就是霧裡看花,一枕黃梁;其二,判斷結論以實際情況為依據,避免疑人竊斧,以主觀出發判斷,丟了東西,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疑者就是賊,在自已家找到了,再看卻相反了,所以立足實際實象思考最重要,否則就是南轅北轍;第三,對學習思考結果,避免此地無銀三百兩,明示眾人社會,彰顯自已所得為真金白銀,否則結果貢獻收穫無人曉,卻為盜者竊喜。一句話,學習思考中避免唯心主義,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 4 # 長風浩蕩

    學習,最忌的是“先驗”。這是因為,“驗”,必然不可能是“先”。

    人必先有資訊收授,有感,再有覺悟。人之驗證,必然是基於所收授資訊,不可能在收授資訊之前有“先驗結論”。

    只有對收授資訊的自主、主動、完全的判斷甄別,才是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所有的資訊,包括其他人對同一個問題的判斷,都是思考的素材,絕不允許替代思考。

  • 5 # 節度使95

    不要帶入自己的價值觀,分析作者的三觀,不要用作者的價值觀定位歷史或者故事事態的描述。作者是什麼三觀就只會以他的認識描述事態、評價歷史和人物。

    以歷史為例說明用唯心主義思考的問題。歷史追求的是真實、真憑實據,但我們只能看到過後的資源重新配置情況,看不到當時此人心裡的取捨判斷依據。“此人心裡的取捨”依據是此人的三觀決定的,三觀里人生觀是決定因素,人生觀是心地、平等性,所以三觀唯心!研究歷史的人能不查實據信口雌黃,此人的治學態度就是做人的本性。

    讀史,不強呼叫階級性來淡化人性,所謂的民族性和階級性歸根結底由資源配置狀況決定,各方認為資源均衡配置的情況下只有大融合沒有矛盾。矛盾產生的時候要改變大勢需要所有人的努力,但不能否認個人也能抗爭――資源配置均衡是解決社會矛盾和剝削的手段,但歷史人物的取捨與資源有關、更有人生觀和個人志行的作用!

    歷史是為治論管理,研究歷史,越溫情越客觀;研究管理,對當前情況和未來進行決策,追求思維連結講求價值觀融合,執行的時候定義邊界要準確不能再說溫情。一樣的為治,區別在這。哈哈,就像我的專長興趣都在管理上,所以聊著聊著我會說到我感興趣的內容上,一樣一樣的。

    你要能看懂作者的價值觀,要看好多書的,還要多思考,剛答的前一個問題裡我複製了部分讀書的內容。所有人生、教育、管理的問題,都是思維的問題,只能從思維提升來解決,要先懂三觀、自知天賦。三觀的定義,在《因果人生》裡,我選了開篇複製上來。祝進步!

    “因果人生之一

       因果是世界上最基本最普遍的規律。不止於個人,人與人、事態與事態之間的關係因思維流轉而發生的變化也適用於因果律。區別於個人的心因行果,其它因果是能相互轉換的。事態之間的影響、辯證發展、五行生剋,互為因果,又能倒果為因。但所有的因果流轉之間,人是主體。個人的心因行果是關鍵,“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

        (一)心因行果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定人心,即行天道。人心,心因是提升一個人思維層次的關鍵。思維的提升能讓人從繁雜的生活和工作中跳出來看問題,從一個點切入清晰處理就解開了連環套。跳出思維定勢造成的輪迴,能讓整個生活旋律變得明快簡潔。

       自有人類,起心為因,行為作果。人與人之間的因果糾纏,最後體現在行為的相互作用上。比如朋友之間,婚姻、事業夥伴,甚至父子母女親人之間,是心為因。所有的矛盾終歸是三觀和資源處置與分配的矛盾,三觀決定思維能力、層次和判斷力。資源含時間,對於人生而言,時間才是最寶貴的財富。三觀決定資源處置的效率。

        眾生因緣生,因緣聚。因緣際會,因心取捨。有沒有緣取決於思維層次,或者心地相近。

       為什麼起心為因,而不是資源為因?資源的界定在於人的需求,“心生萬物”。人的需求從何而來?來源於心理需要的滿足,念念作此想才“心生萬法”。分配資源的行為決定結果,是先有心因,才有行動。家庭內部存在資源的分配,朋友之間會涉及經濟往來,結婚更是人和財的雙重資源結合。家庭內父權之爭和朋友之間的矛盾來源於三觀和資源配置的矛盾。事業夥伴之間對三觀的要求更明確,更不要說集合體內除了分工合作還有人才選拔和使用的問題,所以解析和確定自己內心的需求層次就顯得特別重要。懂得自己的內心需要,能自主思維做判斷選擇,就能和諧,互相尊重價值觀。和諧不是湮沒別人的聲音,是尊重所有人的需求調整資源配置方式。我們說心因,無非是心裡的需求和慾望。

       心因行果基於個人,以個體為基石。個人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組成單位。論管理論人生從因果起步,從個人心因行果解析才能最後提升集合體甚至整個人類的思維層次。

       人類最基本的社會行為源於生存需要的資源分配,即行為管理是人類社會形成以來基於資源配置的需要而出現的。這個資源配置,涵蓋保障個人健康生活狀態所需要的時間、空間、薪酬和思維提升的受指導權,即是薪酬之外受教育的權利、公共圖書館、個人運動的空間、生活空間、休息時間、為崗位選拔作準備而提升思維的途徑這些都屬於人類社會的資源配置範圍。資源配置方案也是解決剝削問題的關鍵。

         “禮起於何也,生而有欲,求而無度量”,故“制禮義以分之”:禮起源於人們生來的慾望和社會環境供給資源之間的分寸計較與衡量,為公是義。古人提出和制定禮義是為了配置資源。中華文明傳承中,禮義表象後的實質是人心與各種生存所需、生活選擇權、甚至社會公共資源配置能“相持而長”,禮儀是基於社會管理出現的。資源配置劃分和互動銜接有三層:家庭、運營集合體和國家。運營集合體承接上下作資源配置,個人是家庭的組成單位、人在家庭中以確保休養生息為主,國家均衡整個地域範圍內的公共資源配置、把握戰略思維的穩定來引領安全和發展。政治學、社會學、經濟學其實都是論管理,各科思考維度不一樣,是側重點不一樣的管理,但中心還是在資源配置上。資源配置狀況不止決定個體和人群現時生存繁衍的條件,最終關係到人類的承繼。

       人類社會從初次資源配置到當下,圍繞資源配置的爭持矛盾、戰爭甚至滅族,都是人心難熄的慾望在推動著。是人心慾望與資源配置的矛盾在推動人類社會一次次改朝換代,然後口口相傳、記錄,形成一部人類發展史。歷史記錄可見的是資源被重新配置:王朝更迭後面的權力和稅制改變後的各級資源重新分配,不可見的是人心。不可見的是當事人當時內心依之取捨的需求,當時那刻是唯心的、不可再追;後人的記錄是唯物、據資源分配結果再依記錄者唯心價值觀所做的推斷,所以歷史研究者們心性不同思維層次不同、持見解不同判斷結論不同。鑑此,管理重在行為,戰略決策重在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區分和同化構建。

       歷史,究其原因是資源配置與人們心裡的價值取捨之間的矛盾一起推動的。人們心裡的價值權重即價值觀,價值關乎人性,價值不等同於金錢數值。處理好當下資源配置與唯心的價值觀之間的矛盾,就解決了流血暴動造成的人力與資源的浪費。“天人合發,萬化定基”:完善資源配置方案、同步整合價值觀,將思維和行為同步,就解決了人類社會各層次管理中的持續和發展的問題。戰略,只有持續和發展兩方面!”

  • 6 # 重點241

    毛澤東、鄧小平同志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聯絡實際、將革命的理論與中國的革命實踐相結合,總結創造出了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樣的中國革命真理。毛澤東倡導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學風和鄧小平同志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都是指導我們今天學習、實踐活動最好指引。為什麼是“學習思考”、“唯心主義”?因為沒有“實踐活動”,一切脫離實際、脫離群眾、脫離生產活動、不去做、不到實踐中反覆驗證的所謂“學習、思考”都是空想、夢想、唯心主義,害人害己主義!如果你是這樣的人、這樣的老師、這樣的學校、這樣的領導、老闆…,那就是騙子了!可恨的是,當今社會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要警惕、醒悟、改變,糾正脫離實踐的不良學風。

  • 7 # 量子星空1

    唯心主義不是錯誤。

    它是一種思維對自然界的反映方式,觀察方法,一種科學的研究方法。是一種對事物過敏性的靈感,主動的找尋,廣泛的聯想,大膽的假設,好奇的猜想。是一種創新思維的思想方法。

    當樹上吊下來一個蘋果,牛頓卻把它與石頭的重量,地球的引力用唯心主義的聯想聯絡起來了。發現了科學的萬有引力定律。推動了航海,航天的發展。

    英華人瓦特冬天在火爐旁燒開水。水一開,壺口蓋跳起來了。無權威,無理論,無實驗室。就是在這一瞬間憑著主觀的對事物過敏性聯想,使它創造出了以水蒸氣為動力的蒸氣發動機,推動了工業革命的程序。

    核能原的發明。是法國的居里夫人下班關燈時,無意之間發現實驗室黑暗的房間裡有一線幽靈之光閃耀了一下。據此發現了原子能的同位素分裂與能量釋放,爆炸原理!

    唯心論,讓我們時刻準備著一個探索的心態,好奇的心態。當有奇怪發生時便可當即捉住它。於是,科學誕生了。

  • 8 # 小益鳥康樂韌掙

    在學習思考中,至少有以下具體情況:/、直按向書本等知識學習,帶著O知識的腦子,深入到要接觸的知識中,認真瞭解、力求弄懂,然後站出來再查檢視自己有無歪曲等錯位的地方,若沒有就開始質凝和尋找問題等;2、從實際事物中學習知識,一定要從不同視角真實獲取真實的全面資訊,在核準信息真實的前提下,再去分析“求是″;3、和他人在討論中學習,注意要站在同一視角、針對同一焦點,並用同一概念,來分析、判斷作結論。總之要遵守唯物辯證和邏輯,得出的結論還得經過實踐或實驗的驗證。思維可以O約束,結論的正確性不能以自信為最後標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最霸氣的表白是哪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