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筆耕硯田

    就我而言,我感覺毛筆行書和硬筆行書是不一樣的。它們都是書法,硬筆行書書寫時很多毛筆當中技法都可以應用,就像一棵樹一樣同根同源但它們結出的果實是完全不同的。

    主要還是書寫工具的不同造就了這種差異,毛筆更能體現書法的粗細變化,墨色變化。反觀硬筆書法大多隻能體現章法之美與結構之美。下面找了兩位我非常欽佩的兩位老師的創作大家欣賞一下

  • 2 # 就愛寫寫字

    不一樣,首先是兩種不同的書寫工具,毛筆是自古至今一直存在的,而硬筆是近代才有的一種書寫工具。兩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書寫,繪畫等,但其筆的性質不同也導至所書寫的字的風格不同。在書寫行書過程中硬筆可以做到字形和毛筆字差不多,但很難做到有明顯的粗細變化,包括使轉方折等。而毛筆寫出的行書則完全做到這些,而且還可以讓每個字在不同的位置做出相應的變化,甚至筆畫可以做到更誇張,更奔放。還有毛筆字中一些常用筆法(楛筆,飛白,挫筆,翻轉,絞轉等等)硬筆是很難做到的。總而言之,毛筆行書比硬筆行書更具有變化性。以上言論只代表個人觀點。謝謝邀請問答。

  • 3 # 翰墨書道

    同中有異。毛筆書法和用筆書法是同中有異的。既然是書法藝術,而且工具不同,是各有各自的藝術特點的。實際上,無論什麼書法也無論是書體或字型都一樣的,不可能絕對一樣的。特別是同一字型,即便是同一書體也沒有一模一樣的,如果確實如出一轍,必然是臨摹作品或模仿作品,嚴格意義說臨摹作品也不是就像影印作品那樣一模一樣。在墨韻神采方面有是有區別的。毛筆行書有毛筆書法的特點,硬筆行書有硬筆書法的特點,行書的基礎書體特徵是不會變的,但涉及到具體的風格卻是有著非常大的不同的。如果將二者試做比較,由於毛筆工具非柔軟特性,毛筆書法的變化比硬筆書法大,內涵更豐富。雖然現代硬筆書法發展非常快,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但畢竟和毛筆書法有一定的距離,何況,硬筆書法無論如何變化,境界和水平如何高妙,都是以師法毛筆書法然後結合硬筆工具的特性而逐步形成硬筆書法的獨具的風格的。

  • 4 # 抱庸詩書

    基本一樣,細節上有區別,具體說結構完全一樣,點畫技巧不同。與毛筆不同之處在於,硬筆筆尖堅硬,點畫粗細均勻,要克服這個缺陷,需要在點畫上下足功夫,對指力、腕力的精準和靈活性要求更高。

    如果一副鋼筆字,橫平豎直、胖瘦一致,實在平淡寡味。要把硬筆行書寫得活潑生動,點畫技巧首當其中,而掌握點畫技巧的關鍵所在,就是按、切、提、轉、帶五個具體動作。入紙的第一筆一定是切上去的,如刀如斧,切面斜掠,而後收放腕力指力,讓點畫活躍起來。如果像板刷一樣寫上去的,肯定失敗,寫出來的直的像板磚,曲得像蚯蚓,大忌。

    注意節奏。有節奏才能有所謂氣勢,硬筆行書一般是快速書寫,字與字之間往往不能頓,也就是在寫一個字的時候,心裡要想著下一個字了。節奏中的短停頓可以是點畫之間徐徐緩緩,字與字連貫時氣不能斷。文中所寫的這篇《鴻門宴》,我只寫了二十多分鐘,不到半個鍾。

    不要在意一點畫一結字的失敗,一篇作品短則數十字,長則數千,不可能每一筆都完美呈現,偶爾筆不達意也沒什麼,繼續寫下去,不在乎一筆一畫之得失。古人云大巧若拙,瑕不掩瑜。

    毛筆寫字,六七字則須一蘸墨,硬筆省事,但濃淡變化沒了,這對於書即畫的氣蘊肯定是有影響的,怎麼彌補?只能透過單字大小的參差變化以及按壓筆尖的力度增減來實現,這是非常關鍵的書寫技巧,值得多加習練。

    抱庸認為,提高硬筆書法水平的根本路徑還在於取諸古法,不是練田英章、司馬彥、荊霄鵬,而是看書譜、看法帖。效古人、取古意,才是正道。

    抱庸淺見,僅供參考。

  • 5 # 追韻堂

    不一樣。

    硬筆行書目前大多停留在楷書的快寫階段,或者說大部分硬筆楷書都是楷書的快寫。

    毛筆行書更強調解散楷法,不單單是楷書的快寫,而是結構,筆法,章法較之楷書有很大變化。

    當然硬筆行書和毛筆行書線上條的粗細變化,韻味也有很大差別。

  • 6 # 墨寶

    可以說不一樣。

    硬筆書法只講究結構關係,只要結構寫得好,稍加章法就可以構成一幅完整的硬筆書法作品!

    但是說句實話,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辦到,需要大量的刻苦練習才能有所成功!

    從藝術層面,硬筆書法的藝術性要低於毛筆書法,這不單單是因為硬筆書法簡單的問題,而是毛筆書法在藝術觀賞性和價值上都要高於硬筆書法!

    毛筆書法講究單字的筆畫,

    起筆要不盡相同,有方筆,有圓筆,有方圓結合,有露鋒起筆,有藏鋒起筆,起筆的角度千變萬化!

    行筆當中筆畫的粗細,濃淡,方向,提按等等,筆畫是否堅挺,行筆是否中鋒或側鋒等等

    收筆也要到位,是平手,還是順勢收筆等等

    在章法上,毛筆講究的更多,濃淡枯溼,粗細,行氣,擺動,大小,錯落,穿插,輕重開合等等,太多需要練習的東西

    所以說毛筆要比硬筆難很多,最重要的筆法要經過多年的練習才能有所掌握!要比硬筆藝術性高很多,所以很多人能寫好硬筆字,但毛筆字寫不好的原因了!

    說的不對的,還請樓主和各位網友原諒

  • 7 # 不二齋

    我覺得作為同一個人來講,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其實在結構上是一樣的,這就像電腦程式一樣,同一個人同一種字型在大腦裡很難儲存兩套結構系統,這樣會走火入魔的。

    由於毛筆和硬筆在工具上的區別,二者在書寫的用筆上肯定是不一樣的,因為毛筆的筆好很軟,可以寫出更多的變化出來,筆法會更加的豐富,墨色上也能夠寫出更多的變化,提按頓挫轉折的動作幅度也會大很多。但是硬筆書法能夠做到的變化卻很少,除了頓筆和折筆,就很難再做出更加豐富的用筆動作。

    所以硬筆行書和毛筆行書在結構上是一樣的,但是在用筆上,毛筆行書的用筆會更加的豐富一些。

    就拿我個人而論,我自己基本沒有練習過硬筆行書,但是我的硬筆行書比之前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原因就在於我現在主攻毛筆行書,我用毛筆行書的結構去寫硬筆書法,做到了毛筆和硬筆的統一。

    想要做到自己的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的統一還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我自己是在練習了三四年的毛筆行書以後,有一次突然發現自己的鋼筆字竟然和毛筆字一樣了,當時並沒有故意的去書寫,隨意的書寫幾個字竟然是毛筆書法的感覺,這種感覺大概就是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已經自然的融合了。

    因為小學和高中時期的書寫習慣已經定型了,想要徹底的改變,讓自己新學到的知識覆蓋掉舊的習慣,需要一個過程,達到自然的去書寫也需要一個過程。

    不過,只要堅持總會有成果,或許有一天,你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字型變了。

  • 8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我覺得,毛筆字、硬筆字,只是筆不同罷了。其執筆法、運筆法、結字法……技術原理基本上是一樣的。尤其是行書、草書,筆法動作及其行筆節奏與速度幾乎沒有什麼區別,特別是毛筆小楷,與硬筆寫法完全一樣!

    分用毛筆、硬筆書寫出來的藝術效果之所以有所不同,那是由於兩種筆的效能因素造成的。其實,硬筆字、毛筆字書寫技法原理是:

    硬筆書法實際上是毛筆書法的單勾法。

    毛筆字特點是,筆畫稜角分明,線條富有變化,藝術韻味十足……主要是由於毛筆的材質、構造、彈性等比較特殊所致。也不排出宣紙等書寫材料也起了一定的渲染作用。

    與之相比之下,普通硬筆沒有毛筆彈性大的特點,尤其是中性筆、元珠筆,尖部是鋼珠沒有彈力,正常書寫的時候,筆畫圓潤,缺少變化。如果想增加表現力,寫出毛筆字稜角分明的那種特點,非得故意附加頓筆之類不可,或者在書寫紙下面墊上軟質平面物品。彎尖鋼筆、蘸水鋼筆、秀麗筆之類彈性比較好的還可以。

  • 9 # 書法談

    毛筆行書和硬筆行書有同也有異。

    先講相同點。首先,書法都是墨在紙上的舞蹈,都是透過具體漢字抒發書寫者的情感。無論是硬筆書法也好,毛筆書法也罷,漢字的字形是一樣的。這說明我們在學習書法中所掌握的結構規則,在兩種形式中都是適用的。其次,基本筆畫的書寫規則,字當中的用勢也是互通的。乃至於佈局和章法,都是可以相互借鑑的。

    再說不同點。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很大的一個區別就是書寫工具的不同。毛筆的結構和硬筆不同,毛筆筆毫有軟硬、長短、健疲的區分,毛筆需要持續蘸墨,墨法也有濃淡枯溼的講究。而硬筆的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墨法也比較單一。由工具結構直接導致的便是毛筆的筆法比硬筆更加豐富,寫出來的線條也更富於變化。當然,這也意味著毛筆比硬筆更加地難以掌握,如毛筆的筆毫可能出現絞鋒等。也正因此,掌握好調鋒方法是學習毛筆書法的重要基礎。

    總之,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有很多相同之處,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它們,而是要聯絡起來。在學習硬筆書法時,也可以接觸毛筆書法;毛筆書法學習者也必然會接觸硬筆。二者不是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關係。

  • 10 # 松風閣書法日講

    有書友問我,毛筆字行書和硬筆行書一樣嗎?

    硬筆行書和軟筆行書在形態上會呈現出很多差異,這是由硬筆和軟筆書寫工具的差異造成的。

    硬筆書寫工具,顧名思義,就是筆頭是硬的,常見的硬筆書法工具有鋼筆、圓珠筆、簽字筆、中性筆等。

    因為這些筆的材質大多數都是金屬,所以書寫起來較為方便,在控筆上要求很低,基本上把握了筆桿方向,然後書寫技巧只要不是太差,都能學好寫好。

    但是軟筆則不同了。軟筆書寫工具中,較為具有代表性的是毛筆,其次是其他材質的軟性書寫工具。

    這些書寫工具在書寫上由於筆頭材質很軟,所以,如何控制毛筆筆頭,如何將這些筆頭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書寫和創作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控筆的訣竅在於對於毛筆的熟悉度。

    而中國書法,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軟筆書寫工具,所以才導致了軟筆書法呈現出比硬筆書法更為豐富多彩的姿態來。

    當然,軟筆書法的成就比硬筆書法成就要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和軟筆以及硬筆的發展歷史有很大關係,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毛筆天生就是一個創造藝術的絕佳品。

    一方面,歷史的看,毛筆這種書寫工具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產生了,尤其是蒙恬改良過後,毛筆變得更加適合使用,方便書寫和塑造漢字形態了。

    而伴隨毛筆這種書寫工具的不斷改良,中國書法也隨之得以發展完善,每一次重要的書體革新,都伴隨著書寫工具的進步。

    比如,從秦代的篆書到漢朝的隸書、紙張的出現以及毛筆的改良在這背後是發揮了巨大作用的。

    從篆書和隸書這兩種書體的形態上,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篆書最大的特點是筆畫的平穩,粗細大小基本上變化很少。這其實是符合當時書寫工具的。

    早期的毛筆作用類似於今天的刻刀,筆頭製作單一,而且筆鋒在使用起來不明顯,這樣控筆難度就會大大下降。書寫出現的筆畫也趨於平直。即便是有彎曲,也很少有線條上的波折。

    但是,一旦要講到隸書等書體的時候,情況就明顯不同了。

    隸書很明顯帶有很強烈的波折形態,那麼這種波折就不是一般的毛筆可以書寫出來的,而是需要更為柔軟,更為變化多端的毛筆來書寫。

    隸書筆畫的特點,前人總結為蠶頭雁尾。所謂蠶頭,就是有像蠶一樣的頭,有大雁一樣的尾巴。

    而這樣的筆畫形態,很明顯,如果沒有靈活多變的毛筆筆頭做基礎,是很難呈現出這樣的效果的。

    中國歷史上的硬筆書法一直沒有發展起來,如果非得找到一個硬筆書法存在的依據,那麼我想夏商周時代的甲骨文、篆刻在青銅器上的鐘鼎文都屬於硬筆範疇,因為他們至少不是軟毫寫就的。

    而此後眾多碑石刻本,則也帶有很濃烈的硬筆意味。但是硬筆的書寫往往依附於傳統軟筆書法的範疇。

    比如,眾多碑刻中,很多碑刻在篆刻之前,其實已經有書法家書寫好了軟筆作品,然後交給專門刻石的工匠,在經由他們進行篆刻書寫。

    所以古代很多碑刻的篆刻者和書寫者往往呈現分離態勢,篆刻者是篆刻者,書寫者是書寫者。他們並未從真正意義上實現書法家用硬筆刻刀親自撰寫的實踐。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魏碑倒是可以被歸入硬筆書法的行列。

    從更為廣闊的角度來說,魏碑書寫著往往是直接拿刀進行篆刻,所以他們往往既沒有在頭腦中存留一個固有的軟筆書法形態,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可以隨心所欲的進行書寫。在這個意義上講,魏碑和夏商周時代的甲骨文倒是可以被歸入硬筆行列了。

    所以我們看到,簡單的以筆畫的粗細大小來劃分軟筆和硬筆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

    用工具來區分兩種書法形態,就會避免因為筆畫粗細而沒有看到書法本質的缺憾。魏碑本身書寫工具確實是硬性的刻刀,所以在相當大程度上應該被歸入硬筆行列。

    由於魏碑書寫工具的特殊性,所以導致了魏碑的筆畫很奇絕,一般毛筆正常的筆法系統很難做出原汁原味的效果,這也是魏碑迷人的地方之一。

    因此,如果要想比較傳統軟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之間的區別,應該回到魏碑那裡,將魏碑和軟筆的帖學書法進行對比。

    而這,正是書法史上兩種書法形態的對立,即帖學書法和碑學書法之間的區別。就書體而論,傳統行書的書寫中,並沒有硬筆形態的行書作品,就連刻成碑石的行書作品,也要到唐代才開始出現。

    唐代唐太宗也是一位資深的“書法票友”,從他派蕭翼計賺蘭亭,到後來命令懷仁和尚集字書寫《聖教序》來看,他的藝術造詣和後來宋朝滅國皇帝宋徽宗難分伯仲。雖然唐太宗喜歡書法有很濃烈的政治意味,有明顯的政治用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為中國書法的發展做出了很巨大的貢獻,唐太宗那一代正是王羲之開始進入中國集權統治者的藝術審美範疇的開端。

    現如今,由唐太宗親自撰寫、中國歷史上第一塊行書刻碑《溫泉銘》被收藏於法國博物館,這塊見證了中國行書乃至於碑刻發展歷史的拓本被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但是對於當時一朝天子來說,這塊碑石在現代意義上,仍然不具有硬筆書法的性質。因為在一開始,他就是由工匠刻石而成的。所以他仍然是傳統意義上軟筆書法、帖學書法的代表。

    就前面的問題來說,我們無法從傳統意義上給一個合理的解釋。但是從現代書法的角度來說,因為書寫工具上的差異,導致兩者在筆畫形態變化上會呈現諸多不同。但是從漢字結構上而言,每一個字的結構是大同小異的。

    另外,章法上,當代行書硬筆作品很少強調筆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的勾連,往往單字居多,類似於早期章草時候獨立的章法。而軟筆書法早就經過漫長的演變,遊絲引帶漸漸增多,字與字之間的筆畫粘連也更為緊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鯽魚萵筍乾鍋的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