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52837093729

      南美白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   南美白對蝦(Penaeus vannamei)原產於南美洲太平洋沿岸海域,在1999年初引入我鎮進行池塘養殖。該蝦對鹽度、溫度的適應範圍廣,生長較快,養殖成活率高,產量高,適合於進行高密度飼養。目前已成為廣東、廣西、海南三省區的主要養殖品種。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放養密度的不斷提高,南美白對蝦的病害問題也日益嚴重。針對我鎮目前對蝦養殖生產中的實際情況,根據《南美白對蝦低鹽度養殖技術》(該專案獲2000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南美白對蝦創高產高效育養》(該專案獲2003年度中山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山市對蝦安全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及開發》(2005年度中山市重大科技專案,其配套專案“無病毒SPF健康蝦苗培育”落戶我鎮永健蝦苗培育場),就我鎮南美白對蝦養殖的主要技術關鍵,編寫如下養殖技術規程,與大家共同商討。   一、蝦塘放養前的清淤消毒   已養殖多年的土塘,通常塘底淤泥層較厚。淤泥中的有機物是病原生物滋生繁殖的基質,在養殖期間,隨著水溫上升,淤泥中的有機物迅速分解,大量消耗底層水的溶解氧,併產生多種有毒物質,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甚至直接造成對蝦的死亡。另一方面,底泥的淤積減少了有效的養殖空間,既不利於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的提高,也不利於水色和水質的穩定,容易導致病害的發生。   放苗前清塘消毒嚴格與否,直接影響到日後對蝦的生長和健康。因此,徹底的清淤消毒是預防蝦病的必要措施。   1、藥物消毒   蝦苗放養前應清除塘底多餘的淤泥,然後每畝施用75~100公斤生石灰,讓池底曝曬4~5天,以殺滅病原生物中和底泥的酸性,促進有機物的分解,改善塘底的土壤結構。蝦塘的第一次注水以剛好浸沒整個塘底為宜,注水後用含有效氯30%以上的漂白粉,畝用量為7.5~10公斤,或適量的其它含氯消劑毒消毒,以殺滅殘留的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消毒後的第三天再加註已過濾的海水或地下鹹水,使水深達0.6m左右,再全塘潑灑溴氯海因或其它含氯消毒劑進行水體消毒。   2、採用每年養殖後翻新塘底辦法   在當年對蝦生產後,將蝦塘排乾塘水,曝曬至塘底龜裂,用推土機將塘底泥約15cm的表土推上塘基,以減少塘底有毒有害生物的積累。   3、殺滅野生雜魚和土蝦   畝用茶麩15~25公斤殺滅野生雜魚,畝用氯氰菊酯類藥0.1公斤全池潑灑,以徹底清除水體中野雜魚蝦。畝用0.3公斤指環清(甲苯咪唑溶液)全池潑灑,殺滅蝦塘中的福壽螺等。   4、進淡水時,必須密網把水泵進水口和出水口封好,防止雜魚和土蝦進入塘內,密網規格一般使用40目或60目。   二、餌料生物的培養   蝦塘進水後即可施肥培養餌料生物。基礎餌料生物的培養是對蝦養成中一個相當重要的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蝦苗的生長速度和成活率。對對蝦苗來說,浮游單胞藻類、底生藻類、輪蟲、橈足類以及小型底棲動物等生物飼料適口性好,營養價值高,是人工餌料無法比擬的。蝦苗放養初期池塘中餌料生物豐富,則蝦苗生長快,成活率高,且個體生長均勻。   培養水色,施肥量要結合蝦塘的水質、土壤的肥沃度和底泥的淤積程度酌情增減。培養餌料生物時應選擇肥分全面、肥效快速的無機肥或有機肥。施肥應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則,根據水色的濃淡酌情追加或緩減,直到水色呈現黃綠色,透明度40~50cm時放苗。應儘量避免一次性施肥量太大,以免藻類暴長而無法控制,甚至發生藻的大量死亡而導致水色的急劇變化。   在生產習慣上,我鎮多數使用地下井水的鹽度來調節養殖用水,根據蝦塘自身條件,可選擇下列肥水方法:①使用無機肥,畝施用磷肥10公斤、尿素2公斤、鉀肥1公斤。②使用有機肥,一是畝用玉糠10-20公斤+花生麩10-20公斤混合漚水。二是畝用雞糞100公斤,入袋放塘,視水色濃淡選擇是否開袋。三是畝放雜草(大草)或菜葉150-250公斤,此法多用於新塘養殖時培肥水質。   三、蝦苗的放養   蝦苗放養是對蝦養殖中的又一個重要環節。蝦苗的選擇和放養密度的確定,關係到養殖成活率的高低、生長速度的快慢、養殖產量和效益的高低。   1、蝦苗的試水   當培好塘水後,在放養前,要透過氨氮、亞硝酸鹽、PH值、鹽度等專案的檢測,一般來說,水中的氨氮在0.2以下、亞硝酸鹽在0.1以下、PH值在7.8~8.6之間、鹽度4‰左右為適宜養殖水。取蝦苗試水,試水蝦苗在48小時內成活率在90%以上為適宜養殖。   2、選擇體質健壯的蝦苗   放養體質健壯、無疫病的蝦苗是養殖獲得成功的首要條件。蝦苗的選擇標準主要有:①個大質優,規模整齊,全長0.8~0.9cm;②有活力、反應敏捷,逆水游泳能力強;③體色正常,胃腸充塞度高,體表潔淨,無附著物;④要求育苗場的育苗水溫在28~31℃,儘量避免放養高溫培育的蝦苗(超出32℃為高溫育苗,培育出的蝦苗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較差,養殖成活率較低);⑤育苗過程中蝦苗生長快,變態發育正常。選購蝦苗時最好進行兩次觀察,第一次在仔蝦第6期,第二次在仔蝦第10期。比較前後兩次的觀察情況,若蝦苗的整體規格有明顯增長,說明其攝食旺盛,生長正常;⑥選擇不攜帶病毒或其他特定病源的蝦苗,最好能在放苗前2~3天對準備選購的蝦苗進行抽樣,送有關部門進行病毒檢測。⑦注意培苗場的蝦苗的鹽度與放養蝦塘的鹽度不能相差太大,一般相差不能超過2‰。   3、確定合理的放養密度   應根據蝦塘的條件、增氧設施、水源水質和飼養技術、管理水平等綜合因素決定蝦苗的放養密度。如蝦塘條件好,水源充足,水質良好,又有配套的排灌設施和完善的進排水系統,增氧條件好,在常規養殖中,放養密度8~9萬尾/畝,最高不應超過10萬尾/畝,二、三類蝦塘通常以7~8萬尾/畝為宜。   養殖產量主要取決於養殖成活率和對蝦的個體重量,而不是單純依賴於加大放養密度。養殖密度過大,蝦苗生長緩慢,養殖週期長(約需150天)。在養殖的中、後期,隨著投餌量的增加,水質難以調控,常常需要超常規加大換水量,並全程使用各種藥物和新增劑,使生產成本大大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能獲得較高的產量,養殖效益也不會很好。   四、水質和底質的調控   在對蝦養殖過程中,對蝦的排洩物、殘餌、餌料溶出物以及其它生物屍體的不斷積累,會使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惡化,輕則影響對蝦的攝食量、生長速度和成活率,重則造成對蝦中毒死亡,甚至導致養殖的失敗。此外,由於環境壓力增大,使對蝦體質虛弱,抗病能力降低,容易發病。因此,蝦塘水質、底質的調控是南美白對蝦高產養殖技術的重點。水質和底質的改善主要透過以下技術措施來實現:   1、培養和保持良好的蝦塘水色   水色是塘水中浮游生物質和量的綜合反映。不同的蝦塘或同一蝦塘在不同的養殖階段,水體的顏色各不相同,這是因為水中藻類的優勢種群不同所致。綠藻對高溫和強光照的適應能力比矽藻強。在中國南方地區,夏、秋高溫季節,光照強,綠色和黃綠色的水色較易培養和保持。飼養早期(40天前),塘水的透明度以30~40cm較合適;中、後期(40天后)透明度可增大到40~50cm,要求水色清爽亮澤。若水色發暗渾濁,懸浮有機物增多,開動增氧機時常在水面出現堆積不散的泡沫,說明藻類有老化跡象,塘水已經是“老水”,很可能會發生“倒水”現象,應及時適量換水或使用水質改良劑和有益微生物製劑,以維持藻類的正常生長,保持水色的穩定。   藻類對調節蝦塘水質起著關鍵的作用。藻類不僅可作為對蝦直接或間接的餌料,更重要的是藻類的光合作用可釋放大量氧氣,增加水中的溶氧含量,同時可吸收水中各種無機鹽類和溶解性有機物,一定程度上淨化和改善蝦塘的水質。   2、增氧機的科學使用   增氧是改善水質、底質和提高對蝦養殖產量的有效手段。增氧機的功能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增加養殖水體的溶解氧;二是促進蝦塘底層水和表層水的混合對流,提高底層水的溶解氧水平,促進塘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減少底層水中硫化氫、氨氮等有害物質的含量。在養殖生產的中、後期,同時開動多部增氧機,可在蝦塘中形成環流使對蝦的排洩物和其它有機物集中在蝦塘中央,改善對蝦的棲息環境。   選用增氧機應在瞭解其功能、作用原理的基礎上,根據蝦塘的條件進行。例如水深在1.5m以下的蝦塘,可選用葉輪式增氧機,配置比例應在2~3畝/臺;水深在1.5m以上的蝦塘,最好搭配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在蝦塘的對角放置2 臺水車式增氧機。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有利於汙物在蝦塘底部中央的積聚和中央靜水面積的縮小,增氧範圍最大為好。   使用增氧機決不是僅僅為了防止對蝦缺氧浮頭,更重要的是使池水溶氧量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4mg/L以上),同時促進塘內的物質迴圈,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條件,為對蝦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使之保持旺盛的食慾,體質強健,生長迅速,以預防病害的發生,達到增產穩產的目的。因此,在養殖過程中,不能機械地每天定時開機,而應根據天氣、水質、底質的變化,結合對蝦的放養密度和個體規格,靈活掌握。不要認為晴天藻類的光合作用強,不開增氧機對蝦亦不會缺氧浮頭。由於池水的透明度較小,光照不能達到塘水的中、下層,藻類的光合作用受到限制,尤其是炎熱的夏天,熱阻力使得溶解氧和水溫分層,表層水中豐富的溶解氧不能擴散到底層水中,底層的溶氧水平會越來越低,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生長。所以,即使是在藻類光合作用較強的中午前後,開啟增氧機也是十分必要的,除了直接增加水體的溶氧量外,更重要的是將溶氧豐富的表層水帶到塘底,提高底層水的溶氧水平,同時又把無機鹽類含量較豐富的底層水帶到表層,促進藻類的穩定生長,起到互補作用。晴天中午前後1點~3點鐘開機是最有效、最經濟的增氧措施,晚上在9點~次日清晨8點開機。   此外,陰雨天氣或蝦塘水透明度突然變大時,藻類的光合作用減弱,造氧減少,塘水的溶氧量較低;無風炎熱天氣,塘水分層現象明顯,塘底較易缺氧。若遇上述情況,應儘量多開增氧機,並結合換水或採取其它處理措施,防止缺氧現象的發生。   3、減少蝦塘汙染物的積累   進行對蝦養殖過程時,中、後期隨著對蝦個體的長大,日投飼量的不斷增加,蝦塘的有機物負荷不斷增大,出現不同程度的汙染。在無法排走塘底汙染物的土塘養殖中,只能靠日常的換水和藻類的淨化作用,來保持水質和底質的穩定,才能獲得較理想的調控效果。   減少蝦塘汙染物的積累的有效措施是:①增氧機的安裝位置和角度應儘量有利於整個水體的對流和汙物在蝦池底部中央和積聚;②養殖中、後期,適度進行的換水、排水,每次應少量多次進行,以提高排汙效果,減少對對蝦的應激;③適當混養一些食底魚類,以期清除塘底汙染及死蝦。   4、有益微生物製劑的應用   蝦塘中對蝦及其它生物的代謝產物積累對對蝦本身是有害的,當其積累到一定量時,會嚴重影響對蝦的正常攝食和生長。在養殖生產中,最簡單而有效的辦法是透過蝦塘換水來減少這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但在養中、後期,由於投餌量很大,單靠排水和添注新水難以獲得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國內已專門研製和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微生物製劑。利用微生物來分解養殖水體中的有機物和消耗多餘的營養鹽類,以促進蝦池的物質迴圈,淨化水質,是目前水產養殖技術發展的趨向。目前魚藥市場上出售的各種活菌均為異養型和化學合成自養型細菌的複合製劑。它們能將蝦塘水中的有機物轉化為無機物,以減少其毒性。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步是由異養菌把蛋白和氨基酸分解為氨和其它無機氮,稱為含氮有機物的礦化作用;第二步是由自養菌來吸收無機物。   養殖中、後期使用有益微生物製劑時,往往會出現蝦塘水色變濃的現象,致使有些蝦農因害怕而不敢再用。其實,這是一種正常現象,它與微生物製劑中細菌和種類組成直接有關係。實踐證明,在使用以異養型細菌為主的微生物製劑的同時,適量施用光合細菌(以自養型細菌為主),利用光合細菌去吸收利用水中富裕的無機鹽類,既可改善蝦塘的水質和底質,又有助於維持水色的穩定。   五、飼料和飼養管理   飼料是對蝦的代謝能量基礎和生存、生長的物質基礎,配備優質的飼料並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是養蝦成敗的關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是養殖對蝦獲得高產穩產的最重要的物質條件。在高密度養殖條件下,對蝦生長髮育所需的營養物質幾乎完全依靠人工投餵的配合飼料來提供。只有優質的飼料才能滿足對蝦快速生長的營養需求,獲得較高的飼料效率,降低飼料係數,減輕池塘的汙染程度。南美白對蝦具有典型的雜食性,對飼料蛋白質含量的要求比其它蝦類的低,但這並不意味著養殖南美白對蝦不需要投餵高品質的人工配合飼料。使用優質配合飼料,南美白對蝦的生長速度更快,飼料係數更低,養殖產量更高,效益更好。   投飼量應根據天氣變化情況、水質和底質條件,對蝦的個體大小、健康狀況、生理狀況、實際攝食量等因素靈活調整,做到合理投餵。投餵過量不僅造成浪費,而且汙染水質;投餵不足又會影響對蝦的正常生長髮育,輕則導致塘中對蝦個體規格差異較大,重則降低對蝦的體質和加劇塘中對蝦的相互殘食。   塘養對蝦因放養密度較大,單靠飼料生物遠不能滿足蝦苗的攝食需求,餌料生物只能作為輔助性餌料,必須在放苗的第三天至第七天即開始投餵幼蝦人工配合飼料。前15天的投飼量一般憑經驗來定,開始投餵的第1天,使用對蝦開口料,每畝每餐日投飼量為0.1斤,每天投餵三餐;第2天起每天遞增5~10%。經過半個月的飼養,蝦苗逐漸長大,活動能力增強,活動範圍擴大。此時應在池塘四邊設定飼料觀察網,每次在規定的進間內檢查飼料的消耗情況,以調整第2天同一餐次的投飼量。每次檢查時間的決定取決於對蝦的個體規格。南美白對蝦體長達到5cm之前,活動能力較強,攝食速度較快,應在投飼後2小時進行觀察,投飼量以投後2小時內吃完為宜;體長在5~8cm時,應在投飼後1.5小時進行觀察;體長達到9cm以上時,應在投飼後1小時觀察。原則是在保證對蝦吃飽的前提下,儘量縮短飼料在水中的浸泡時間,減少營養成分的流失,同時減輕對池水的汙染。南美白對蝦貪食,且暴食過後會出現厭食現象,建議在養殖生產中嚴格進行投飼管理,應遵循逐日少量增加的原則增加日投飼量,以利於對蝦保持旺盛的食慾。   南美白對蝦喜食新鮮飼料,而不喜歡攝食經長時間浸泡的飼料。因此,在養殖的中、後期應適當增加日投飼次數,遵循少量多餐的投飼原則,以促進對蝦的攝食和生長,降低飼料係數,減輕池塘的汙染。   六、病害防治   對蝦生活在養殖水體的底部,通常很難觀察到它們的活動和攝食情況。一旦發病,要及時、準確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難度,而且患病個體大多失去食慾,採用口服藥物治療很難奏效。特別是目前南美白對蝦養殖生產危害最大的白斑綜合症和桃拉綜合症,病情出現多呈暴發性,傳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對蝦養殖生產中,必須貫徹“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於治”的方針。只有透過消除傳染源,切斷病原傳播途徑,改善和最佳化養殖環境,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綜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預防和減少病害的發生,確保對蝦養殖的高產穩產。   對蝦發生病害是病原、養殖環境條件和對蝦自身免疫機制三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此,對病害的預防必須從消除病原,改善、最佳化養殖環境和提高對蝦自身免疫力等多方面著手,採取相應的綜合技術措施。   在我鎮,目前對南美白對蝦養殖危害較大的病害是“紅體症”。筆者認為,該病的病因是多方面的。對蝦感染了白斑綜合症病毒或桃拉綜合症病毒或弧菌,都有可能出現體色變紅的症狀,養殖環境惡化時同樣會使南美白對蝦體色變紅。所以,當個別池蝦出現紅體症狀時,應從多方面尋找病因,再針對主要原因,對症下藥採取綜合措施來控制病情的發展。養殖生產中,通常採用水體消毒、改善水質和內服抗生素、抗病毒藥物的綜合方法治療紅體症。實踐證明,雖然南美白對蝦紅體症對養殖生產危害很大,但只要能及時發現,及早採取綜合措施,病情大多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轉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麥常見的病蟲害有哪些,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