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情感無限極
-
2 # 北冥有魚名為空
青春期是從小女孩逐漸變成少女的一段時期。這個期間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也有心理上的變化。女大十八變,女孩不但變得更加美麗,她的性格也逐漸轉變。青春期似乎是一個“動盪期”,這個時期的女孩從思想到情感上都出現了“質”的變化。有些女孩在青春期敏感而叛逆,彷彿在一夜之間,那個乖巧的女孩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經常悶悶不樂、喜怒無常、情緒起伏很大的叛逆女孩。
面對突然換了個人似的丫頭不知該如何與她相處。其實,我們不妨先鎮定一下,回想一下自己的青春期。那時候,我們也開始變得有些多愁善感,常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不喜歡和父母溝通,和同學之間的悄悄話卻更多了。
這樣一回想,我們似乎能夠理解女孩了。那麼面對有點叛逆又有些迷茫的女孩,我們該怎樣和她相處呢?
正確對待叛逆期不少媽媽覺得女孩到了青春期就不那麼聽話了。當我們要求她做某件事的時候,她不再像以前那樣馬上就去做,而是一定要問個“為什麼”,或者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不肯聽我們的話。這便是大多數媽媽口中所說的“叛逆”。
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假如有個人總是對我們指指點點,叫我們按照他的要求去做事,又不告訴我們原因,我們會去做嗎?大多數成年人都很討厭別人無緣無故地插手自己的事情,那麼,女孩也是一樣的。
女孩在青春期的叛逆其實就是這樣“被迫”形成的。她小的時候什麼都聽我們的,現在她長大一些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喜歡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如果我們還想繼續“控制”她,讓她像個玩偶一樣聽話,那麼她的叛逆就是必然的。這便是女孩在青春期叛逆的“真相”——並不是她叛逆了,而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應該作出轉變了。
有效的溝通當女孩不聽我們的話時,我們應該怎麼做?指責她太叛逆了,對她發火?這樣做無濟於事。有效的方法是,告訴女孩我們教她這樣做事的理由是什麼,然後再引導女孩說說她的不同意見。假如我們的建議是合理的,她就會願意聽我們的;假如她的想法有道理,我們也不妨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我們能夠多和女孩溝通,多交流彼此的想法和建議,女孩就能平靜地度過她的青春期。
母親對女兒生理的引導孩在青春期的不安情緒與她的身體發育有關。青春期的女孩內心有著無數個問號,無論是身體上出現的“第二性徵”,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困惑,都會讓她感到迷茫。
青春期女孩的胸部開始發育,但是有的女孩卻由於不習慣自己的身體變化而產生羞澀的心理,甚至因此而感到煩躁。有的女孩故意穿上緊身束胸,但這樣會妨礙乳房發育。
作為媽媽,我們應該事先告訴女孩她的身體發育過程。讓她知道每個女孩都會經歷這一過程,這很正常,不必為此感到羞澀。
其次,月經來潮也是女孩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我們應該提前給女孩打好“預防針”,讓女孩做好心理準備,這樣能夠幫助她相對平靜地迎接初潮的到來。
-
3 # 夢福駒
青春期的女孩正處於身心發育期,還未成熟,有些事難以啟齒,或者不知道該怎麼說,心裡比較複雜難以捉摸,自己的事不想讓父母知道,還有一點就是逆反心理,和父母對著幹,根本不聽父母的勸告,把那些忠言當成耳旁風拋到九霄雲外置之不理,和自己要好的朋友傾訴自己的心聲!
父母忙於生計,有時也是疏於關懷,關心的是學習身體健康這些表面現象,有時也缺乏溝通!但是父母心裡都是心疼自己的孩子!
-
4 # 學公文
青春期的女孩正在成長,已到了發育期,女孩的性徵也越來越明顯,對生活也有了初初的理解,對父母的態度也從會從(信任)“父母說的都是對的”到(質疑)“父母有些說得也不對”,逆反的性格也慢慢上來。不說話有是就是表達一種默默的“抗議”。
家長這時就要注意了,一定不要老朝小孩發脾氣,要能良性溝通,平等對話,瞭解到她的心理動態。
-
5 # 你和春風皆過客
①關於自身:從小言傳身教。我們和父母暢開心扉交流的時間有多少?
②關於引導:批評要正中孩子的錯誤位置,不可拿批評當吃點心一樣隨意。否則孩子會認為你是在亂施威。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心裡他會看不起你。然後就不搭理你了。
③關於學習:教育過程和結果樣重要。比如孩子考試分數不理想,你會不會問考試時檢查了嗎?怎麼不好好想想再答?與其對埋怨,不如告訴他平時該聽講再認真些,筆記記仔細些,課後複習,課前預習做到位些。錯題本里做錯題,一知半解的題和完全不明白的題分類清昕明化。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你很明智,對他你有幫助。④關於影響:父母教育孩子時,關會要保持一致,否則孩子會無所體從,沒有是非標準。如果經常為了他爭論,甚至吵架,他就不會和你們溝通了。就寫這些吧,還有三條不寫了,手機沒電了。
-
6 # 桃夭
萌動的青春之所以美好,就在於它既不意識自己的產生,也不考慮自己的終結。它是那麼快樂而明朗,竟察覺不到它會釀成災禍。借用歌德說的,由此可知,不願意和父母說話,只不過是暫時被青春這個小魔鬼附身的小小反應吧。
現在說什麼美而不自知,其實青春期的孩子才是最不自知。包括我們自己,也是知曉有青春期的說話,回頭去看的時候才恍然大悟,原來當時的自己處於青春期啊,怪不得。於是,所有不可理解的事都有了答案:我當時青春期嘛。
女孩子早熟,情感更“豐富多彩”一些,打個比方,夏天的天氣,眼下晴空萬里,可能轉瞬就烏雲壓頂,如世界末日,但說不定等了半天結果雲消雨散。或者電閃雷鳴,暴雨傾盆而至,又轉瞬彩虹綻放。嗯,最可能還是轉臉日出轉臉雨。你的世界下著雨,我的腳下乾巴巴,而我們在手拉手。
所以,如果剛好有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原諒她的不搭理吧,小棉襖暫時被施加了黑魔法,無法正常啟動。
其實青春期也有跡可循,首先就是生理特徵的變化。家長要在進入青春期的年紀多加關注女兒,拿出寶寶剛出生時的精氣神,和領導溝通時的腦細胞,和閨蜜聊天時的輕鬆與坦誠。因為寶寶已長大,不再僅僅需要寶媽包辦的吃喝拉撒,更需要內心自我無法掌控的暗黑小宇宙的引導、舒緩與釋放。
可是,歷經滄桑的父母忘了。忘了當年的自己是如何苦苦掙扎,生活已經給當初敏感的心覆蓋了一層斑駁老繭。即使偶爾回想當年,心中柔軟了一下。被工作、賬單等等催醒落入現實後,也大多數會以誰不是這樣過來的安慰自己,覺得不用太理會“不可理喻”的女兒。
一般第一性徵、第二性徵的出現表明孩子進入青春期。
細心的女孩子會發現最近說話聲音怪怪的,我明明不想這樣大聲的。胸前鼓起了小包,偶爾會隱隱作疼。我是不是生病了?身體有些部位居然長起了毛,好難看!我居然控制不住地想偷看以前看不上眼的的男生,想和他們聊天,玩耍……我是怎麼了?朋友也這樣嗎?還是就我自己?要不要問問媽媽?可是這怎麼問出口?
這些問題的呈現很多時候家長是感覺不到的,細心的家長可能會覺得女兒最近有點怪怪的。說話有時候顛三倒四,不知道到底想說什麼。很多媽媽意識到女兒進入青春期是月經初潮的出現,因為弄髒的衣物實在瞞不下去。但是,面對如釋重負的女兒,媽媽除了簡單指點生理期如何應對之外,可能更多的是覺得女兒長大了。
有些家長可能會不自覺地以為長大的女兒更懂事。所以仔細觀察會發現,初潮之後,聽到你已經長大了的次數直線上升。難道來了月經就被打通了任督二脈?瞬間懂得人情世故,擔負起自己作為女兒的責任?媽媽忽視了女兒此時是多麼恐慌。媽媽說的聽不懂怎麼辦?自己按著做了還是弄髒了怎麼回事?為什麼會有這麻煩的狗屁月經?還不如不長大!
生理方面的變化,激素的改變,接踵而來的就是情緒的多變,自我意識的增強,思維的獨立,性意識的萌發。
情緒尤其不穩定,而且具有兩極性。可以參考夏天的天氣預報和實際情形。如果和女兒探討問題,會發現她比以前活躍。插話的行為也會增多。表現為如果是是我就怎麼怎麼樣。如果遇到不文明行為或者道德問題的討論,可能還會義憤填膺地控訴怎麼可以這樣。這個時候,不要一味指責女兒的不禮貌,也不要輕易笑話她的假如,她的道德制高點。這個時期的她很迷茫,因為書上學的,老師教的,父母說的,為什麼和真實的情況有太多出入?這個時期的她急需要合適的引導。不要用我們世故而老練的所謂經驗,所謂看透人生百態來刺激女兒的迷茫。當然也不能一味地保護,覺得她該做的僅僅是好好學習。她需要的是客觀的分析與三觀端正的辯論,然後從迷茫裡破雲見日。
青春期另一個談之色變的話題就是異性之間的交往,大人眼中的早戀,以及近幾年越來越高發的過度年輕的性體驗。難道僅僅是孩子太叛逆的原因嗎?
初始時期,也許女兒曾經在胡言亂語裡試探過你對男女交往的態度,表現出那麼一丟丟對異性的好奇。聞絃音而知雅意的你是不是瞬間警覺性炸裂?進入偵探模式?啟動滅絕師太思維?開始逼問女兒喜歡誰?開始神神秘秘的監視?開始自以為是的嚴防死守?可是,此時的她可能都不知道什麼是喜歡,更不明白你說的男女之間的喜歡,只是單純的想和異性交往而已,像同性那樣。因為此時的她會不由自主地發現異性身上的亮點,他們比女孩更有活力和激情,他們打球奔跑的姿勢很帥,他們恣意張揚的笑臉很Sunny,他們搶答的速度很快,而且回答問題的思路很簡潔易懂……
所以,敬愛的家長,請不要用你的有“色”眼睛看問題,從而把她們過早地引誘入你真正擔心地地帶。
其實,也不能全部讓家長背黑鍋。因為對青春期孩子影響最大的已經不是家長,而是那些同齡的同學與所謂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人際交往重心已經漸漸脫離家庭的依賴進入同齡人無知無畏暢所欲言思緒盡情飛揚的圈子。同齡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在異性交往方面的表現尤其明顯。
去觀察初中孩子的言論圈,會發現可以從兩個人彼此對看了一眼誇張到兩個人私定終身。而且不是開玩笑的語氣,他們斬釘截鐵。他們嚐嚐可以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像小偷分贓一樣,一邊觀察周圍,一邊討論的熱火朝天,時而發出實在憋不住的笑聲,時而神經兮兮地集體環視周圍。如果此時路過了老師或者異性,瞬間消音,比課堂上的敲黑板,老師的怒吼管用多了。所以有一種現象是,大家都說我們在一起了,那就在一起吧。我好像真的喜歡你。
這種喜歡,嗯,十對裡面有八對會今日確定明天分手,換物件像吃飯。不是花心,而是像過家家。如果和他們關係好,他們還可能像你炫耀談了幾個朋友,誰的多。當然不排除確實會有一些情比金堅,因為早熟而進入真正的戀愛時期。
所以,她們的憂愁善感你不懂就算了,還總是用你的人生經驗來高高在上地告誡,說什麼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都多,我都是為了你好……
那麼,我去找一起吃飯的,一起走路的。
和你沒話說!和你沒法說!
-
7 # 十五分鐘心理諮詢
陶姓先生對家庭關係問題有很深的研究、也曾經接觸過有一些同樣問題的來訪者,對這個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從三個角度淺要的探析這個問題。
並不是青春期沒有交流,而是一直沒有“真正的交流”。有些家長可能覺得:“我和孩子一直有交流呀,我們原來經常一起玩呀。”
但是這些事情並不能說是交流,只能說“我養育了她”。而真正的交流,不是教育孩子、也不是陪孩子玩,而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種情況呀,青春期的叛逆,更多是因為孩子大了,不在需要父母的養育,而父母又不能傾聽孩子的想法。
這個年齡段,正好是孩子從尋求獨立、尋求自主到自我統合的時期。簡單來說: 她的思維正從分裂走向整合,同時對自主的要求進一步提高。(所謂分裂就是:沒有辦法辯證地看待事物,只能二者擇其一,不是好的就是壞的。
但是由於孩子沒有整合各個分裂思維的經驗,又要尋求更高的自主感。
在剛開始的時候,往往用力過猛!
導致和父母失去聯絡,容易會形成對父母的錯誤觀念“父母不尊重我”、“父母將要傷害我的自由”。(即沒有辯證地看待父母)
這個時候,就需要父母來引導孩子。
引導孩子的前提: 正是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
生理變化一個是孩子身體、心靈的成熟、不再需要父母的養育,可以一個獨立生活。
這是孩子疏遠父母的生理基礎。
另一個是,確實身體發育以後,有一些難以啟齒的現象,拉遠雙方距離。
希望大家可以認真傾聽孩子的真實感受,而不是單方面的教育、甚至訓斥。很多情況下,孩子又皮又鬧,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想讓父母好好“看看他”。
其實只要父母可以耐心傾聽孩子的訴求,產生真正的溝通,一切就都不是問題。
希望每一個家庭都能真正和睦。
中國首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心理諮詢師、擅長心理動力學諮詢、婚戀情感問題、青少年發展問題等 -
8 # 神筆馬賽克
青春期男女心理上都有一定的叛逆。
青春期女孩這個時期的心智更加成熟,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一味的命令式的教育一不留神就會激發孩子的反感,進而演變成情趣的對抗。
一旦萌生這種情趣和意識,接下來青春期的女孩會越來越疏遠父母,因為她們並不覺得這樣的父母是她們的“好朋友”。
真正的家庭教育大師總是寓教於樂。一個人的成長理應被尊重,不可以因為自己是父母就讓孩子言聽計從。多以朋友的身份,同處於青春期的女孩探討,像朋友一樣說道丶商量,陳述利弊,不能兩句話沒說完脾氣卻大的不行,“我是家長就要聽我的,不要和我狡辯照著我說的做”,久而久之難以置信還會喜歡和這樣的父母相處融洽。
所以,培養自己處於青春期的女孩子一定要在尊重小孩子自由權的前提下多溝通,像朋友間說故事一樣。這樣的教育方式才會讓孩子越來越靠近你,在孩子迷茫或者情緒低落的時候主動關心。相信這樣的辦法,即使處於青春期女孩也會緊緊擁抱著自己的父母,無所不談,因為在她們眼裡你是最好的朋友,最佳的搭檔。
-
9 # 陽光下的草木青
這個時候不只是女孩,男孩也是。到了自我的時候。慢慢的會有一段時間的叛逆期,到時候豈止不合你說話,不處處跟你作對都是輕的。這時就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更多的關注,最好外鬆內緊,表面上跟平時一樣,不要在意這個時期,儘量模糊這個概念,但實際上要時刻不能放鬆,發現問題及時引導,尤其是女孩。而且在這個時期的孩子一般成績多少都會有點下滑,最為父母不要著急,儘量順著她,只要看住別下了道,過了這一時期就好了。
-
10 # 鍾靈毓秀五五
1、青春期女孩,有自己的身心發展特點,比較有自己的個人想法,甚至有些叛逆。
2、如果父母不能做到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總是一直高高在上,孩子在家沒有話語權、時間久了,孩子就不願意向父母透露內心的真實想法。
即便有溝通,也屬於無效溝通。
3、父母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把孩子往好的方面引導。
4、要知道孩子遲早會離開父母。作為父母,孩子與你是彼此滋養,共同成長。卸下身上的盔甲,讓孩子覺得和你在一起舒服。
孩子才會一點點把內心深處的疑惑,娓娓道來。瞭解之後,不要指責。告訴她,如果我是你,我會如何去面對這些問題。
讓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屬於道德範疇,要有做人的底線,哪些事情可以自己怎麼想,怎麼做。
5、做孩子的陪伴人,而不是凌駕一切的家長。
回覆列表
因為這時的女孩,正處於身心發育期,存在逆反心理,感覺父母就是敵人,想由著自己的性子來,只想和同齡人說心理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