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7
回覆列表
  • 1 # 三國逐鹿

    司馬炎字安世,河內溫縣人,司馬懿之孫,司馬昭之子,他也是西晉的開國皇帝,鹹熙二年(265年),司馬炎襲父爵位“晉王”,數月之後,司馬炎逼迫魏元帝曹奐禪讓皇位,於是司馬炎建都洛陽,改元泰始,國號晉,史稱西晉。司馬炎在司馬昭去世幾個月後突然稱帝,司馬昭又離奇死亡,司馬昭之死是否和司馬炎有關係,司馬炎又為何想謀害司馬昭,以下筆者做簡要分析。

    首先分析司馬昭是怎麼死的。

    其一,據正史中記載司馬昭是中風而死。司馬昭隨司馬懿抗拒諸葛亮多有戰功,被封為中郎將,司馬懿透過發動高平陵政變,誅殺曹爽,奪取曹魏軍政大權,位居人臣,一呼百應。司馬懿死後,司馬師繼承父業,並率兵攻伐東吳,曹芳為了除掉司馬師,密謀殺害,但事情敗露,司馬師提前下手,廢除曹芳,立曹髦為皇帝。

    之後,司馬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司馬師病逝後,司馬昭繼承兄爵位。司馬昭篡位之心更是昭然若揭,曹髦自知是傀儡皇帝,早晚必遭不測,於是蓄謀殺害司馬昭,率宮廷衛隊殺入司馬府,卻不料被司馬昭家丁殺死,立曹奐為魏帝。自此司馬昭掌握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昭與鹹熙二年立司馬炎為世子,同年,司馬昭得中風而死。據史料記載:

    回朝後自稱晉公,後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責戲阿斗,阿斗蜀樂不動情。鹹熙二年,昭風猝而死。數月後,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其二野史和《三國演義》中均記載司馬昭是被司馬炎毒死。司馬昭其實並不喜歡司馬炎,而是偏愛司馬攸,並且有意將次子司馬攸立為世子,司馬炎深惡痛絕,隨起了殺心,有意在酒中下毒,司馬昭飲酒之後,中毒而亡。死前雙目直視酒杯,指著酒杯還沒來得及說話便死絕身亡。而此時司馬炎在一旁侍奉,並無半點傷心,由此可見,司馬昭之死也是司馬炎蓄謀已久的。

    其次分析司馬炎為何要謀害司馬昭

    其一司馬炎雖為長子,卻不受寵愛,司馬昭想要廢長立幼。司馬炎雖然是長子,但性格品行都不受司馬昭喜愛,但司馬炎的帝王之心更勝於司馬昭,可以說司馬家的後人,一代比一代有野心。司馬炎見司馬昭要廢長立幼,自然是驚恐萬分,然而從理法上講,司馬炎最應該是那個繼承晉王爵位的那個,當時很多人都反對司馬昭,包括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也是站在司馬炎這邊。司馬炎對其父司馬昭忍無可忍,終究還是起了殺心。

    其二司馬昭嚴重阻礙了司馬炎進位稱帝的程序。司馬昭一生征戰,勞苦功高,等到有機會稱帝的時候,卻年老體衰。於是司馬昭也沒有稱帝的打算。但司馬家有個陰謀家,對魏帝垂涎三尺,他就是司馬炎。只要司馬昭活著一天,司馬炎就無法稱帝,就算是晉王也沒有他的份,司馬炎不想消耗時間,要有帝王之心的他,對司馬昭有了殺心。從時間上看也是吻合的,司馬炎五月被立為世子,八月司馬昭便離奇死去,可見司馬昭的死非同一般。而司馬炎在登基之後,追加伯父司馬師為景帝,顯而易見,司馬炎父子的感情不好。

    你是如何看待司馬炎和司馬昭的?

  • 2 # 小峻528

    不知道樓主哪裡找的野史?雖說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不排除各種可能性,但是透過司馬炎的性格就可以看出,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

  • 3 # 江上神思者

    史書上沒有司馬昭是中毒而死的記載,而司馬昭在世時基本已經把篡位的準備工作都做好,只等挑個好日子了。司馬炎早就被立為世子,繼位稱帝只是時間問題,沒有弒父的動機。

  • 4 # 歷史這點兒小細節

    此種說法在正史中不可見,只在野史中有提及,正史中記載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是因中風猝死,不過在野史中卻出現了這樣一種聲音即司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司馬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後人根據司馬昭喜愛自己的幼子司馬攸,曾有意讓幼子司馬攸繼承王位而選擇性忽略長子司馬炎,要不是眾大臣的反對,司馬炎很可能喪失繼承人身份這一點來說司馬炎對自己的父親懷恨在心。其實細想是站不住腳的,原因就在於:

    司馬炎雖是晉國的開國皇帝,但晉國的基業基本上都是其父司馬昭,伯父司馬師,祖父司馬懿打拼下來的,尤其是對他的父親司馬昭而言登不登基全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間,大臣都臣服於他,軍隊也在他的掌控之下,在司馬昭去世前,司馬昭已經明確立司馬炎為晉王太子,身份已經確定,大臣也都偏向司馬炎,大局已定,司馬炎沒有必要冒殺死自己父親的這個風險。萬一失敗,豈不是一無所有?

    再說自己的父親又沒有苛刻自己,自己已經是繼承人了,只要低調,安心等待一切都會水到渠成。所以司馬炎毒死自己父親的這個說法,竊以為是不合理的。

    天時(嫡長子),地利(整個國家都在他們司馬家掌控之下),人和(眾大臣都支援他)司馬炎都佔,為什麼要去冒弒父的風險呢?

  • 5 # 融皓科技掃地僧

    司馬炎為什麼要毒死自己的父親?這點在正史上無所考,也不可能有考。野史上還說康熙是被雍正毒死的呢!可信嗎?自古明星帝王多緋聞,司馬炎作為西晉多開國皇帝,自然也不能例外。

    史載,司馬昭是中風而死。那為什麼會有傳言,司馬昭是司馬炎毒死的呢?我看這並非空穴來風。司馬炎是司馬昭的長子,然而司馬昭並不是很喜歡他。野心家都不招人待見。

    起初,司馬炎也不是很在意這個問題,不喜歡就不喜歡吧,老子還不喜歡你呢!兩父子互相不對付,但大家也相安無事。

    隨著司馬師的病死,司馬昭接管曹魏政權,身價倍增,司馬炎也有也開始關注其父對他的態度了。說穿了,司馬昭喜歡誰,誰就可能是司馬昭的接班人,掌握大權。

    司馬炎再掌權之後不久,突然中風而死,朝野動盪一片譁然。關於司馬昭的死因,也是眾說紛紜,流言四起。

    司馬炎作為長子,繼承大位,沒過兩年,這哥們也學曹丕,把皇帝趕下臺,自己稱帝了。也正因為司馬炎著急忙慌的稱帝,才讓外界猜測司馬昭是他毒死的。因為只有司馬昭死了,他才可以順理成章地稱帝。司馬昭一日不死,一日便是司馬炎稱帝的絆腳石。

    這是野史猜測。我看未必。司馬炎稱帝,應該說是一種後發行為。也就是說,因為司馬昭死了,司馬炎需要樹立個人威望,才有稱帝之舉。司馬昭和曹操一樣,年輕時常年征戰沙場,有極高的人望,不需要稱帝來樹立個人威望。司馬炎則不同,他和曹丕一樣,年紀輕,資歷淺,當權臣把持朝政明顯還嫩了點。因此,司馬炎才有了稱帝的行為。

    如果是這種說法,那麼司馬昭是中風而死的便合情合理了。

  • 6 # 每天學點history

    司馬昭被毒死這種說法在影視劇中有提及,但這種說法無法立足。

    司馬昭確實之前很鍾愛次子司馬攸,甚至準備讓其為繼承人。可是在群臣的反對下,最後還是立嫡長子司馬炎為繼承人。既然司馬炎成為鐵定的晉王太子,就沒有再殺死自己父親的理由。況且從司馬昭繼位之後的為政舉措以及秉性寬容來看,其也不會弒父。這與被很多人詬病的雍正完全不同,雍正可不是鐵定的繼承人。

    所以還是史書中記載的司馬昭因中風病死說法更可靠。

  • 7 # 秉燭讀春秋

    司馬昭不是他的兒子司馬炎毒死的,不要相信野史傳聞,真實歷史是司馬昭病死的,是中風而死。

    電視劇《三國演義》為什麼把司馬昭說成大笑而死呢?其實箇中原因還是中風引起的。中風都是因為情緒激動,大喜大悲情緒波動而引起的。司馬昭滅蜀國後,俘虜了後主劉禪,他為了試探劉禪是否有野心復國,故意試探他,當劉禪說出:"此間樂,不思蜀"這句話時,司馬昭看到劉禪的窩囊相,禁不住哈哈大笑,突然就死了。由此可見,司馬昭是情緒激動而引起中風而猝死。

    說司馬昭是被兒子司馬炎毒死的,始作俑者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羅貫中故意把這件事寫的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

    不過親們仔細想一想就明白了,司馬昭這個人陰毒和狡猾是兒子司馬炎可望不可及的,司馬昭的智慧無人能及,他曾經在滅蜀國時,能"一石三鳥"——一計殺三賢。

    第一殺了徵西大將軍鍾會,鍾會可不是小人物,是曹魏權臣鍾繇的兒子,看過軍師聯盟的親們對其父子並不陌生吧。

    第二個殺的是徵東將軍鄧艾,鄧艾是滅蜀國的人物,能滅一國的人,沒能力行嗎?

    第三個是捎帶殺了蜀國大將軍姜維,姜維可是諸葛亮的徒弟,論謀略姜維是蜀國頂尖人物。這三個人都是人精,都被司馬昭收拾了,你說司馬昭厲害不?

    有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道出了司馬昭謀權篡位急迫的心情,對於權利之爭,司馬昭是教父級別的人物,無論是和哥哥司馬師爭權,還是作為次子上位的謀略,司馬昭做的相當出色,也就是在這方面積累了經驗。司馬炎所思所想,司馬昭閉著眼也能猜出來,事實也確實如此。

    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是司馬攸,由於哥哥司馬師無子,老二過早早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以來,司馬炎自然被立為了世子,換言之,沒人和司馬炎爭皇位,再者說了,當時司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還是曹奐呢。司馬昭只是被封晉王,司馬炎沒理由毒殺父親,司馬炎稱帝是魏國皇帝曹奐禪讓的,換言之,司馬炎只是撿了了個大便宜,摘了父親的桃而已。

    羅貫中如此寫,無非是詆譭西晉建立的合法性,詆譭司馬家族。

    《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故意混淆是非,但老羅可沒有直說,換言之,他也不能肯定司馬炎毒殺了司馬昭,把這個謎留給了讀者。

    (皇帝曹奐欲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國演義》

    羅貫中寫的很巧妙,這就是考驗讀者的智慧,他也寫出了真實的中風,同時留下了一個迷局,指著司馬炎而死,你自己判斷去吧,也許是……?也許是……?

  • 8 # 漢明

    他的父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哪個司馬昭!相信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記得司馬昭宴請劉禪時問其思蜀否?劉禪說:此間樂不思蜀也,大笑三聲而死。史記司馬昭死於中風,屬病故,不存在司馬炎毒死之說。

  • 9 # 賀灝

    司馬炎與自已的父親司馬昭關係一般,司馬昭較寵愛小兒子司馬攸,有意將晉王的爵位傳給司馬攸,為此父子關係不會融洽。司馬炎是嫡長子在禮法上屬法定之唯一繼承人,司馬昭有廢立的心思,但扛不住輿情洶洶,猶其伯父司馬師、山濤都極力支援司馬炎,公元264年司馬炎被封為世子,數月之後,265年司馬昭猝死,史書所載死於中風,至以說是司馬炎毒殺其父只不過是一種陰謀論而已,不可信,晉武帝之性情較為寬厚,不會做殺父篡位的惡事。

  • 10 # 四月辣椒

    其實正史中記載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是因中風猝死,不過在野史中卻有說司馬炎毒死了自己的父親司馬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這種說法其實起源於《三國演義》,羅貫中故意把這件事寫的撲朔迷離,讓人浮想聯翩。

    (皇帝曹奐欲封昭晉王)昭心中暗喜;回到宮中,正欲飲食,忽中風不語。次日,病危,太尉王祥、司徒何曾、司馬荀顗及諸大臣入宮問安,昭不能言,以手指太子司馬炎而死。時八月辛卯日也。——引自《三國演義》

    你看,他又說了中風,又指著司馬炎,又不明說是毒死,又不說到底怎麼死的,但是《三國演義》其實是一本藝術類作品,並不是史記,所以會有藝術的手法,從《三國演義》來推敲是不符合邏輯的。

    而且司馬昭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司馬炎,二兒子是司馬攸,哥哥司馬師無子,老二早就過繼給了司馬師。這樣算起來,司馬炎自然被立為了世子,換言之,是沒人和司馬炎爭皇位。而且當時司馬昭又不是皇帝,皇帝是曹奐呢。當時司馬昭只是被封晉王,司馬炎沒理由為了一個王的位置毒殺父親,司馬炎稱帝是魏國皇帝曹奐禪讓的,禪讓是猝不及防的,司馬家族撿了了個大便宜,而司馬炎也是撿了父親的便宜而已。

    而且我們家炎兒這麼可愛,怎麼可能那麼腹黑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常規賽哈登場均接近36+ ,卻不是MVP,難道聯盟真的捧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