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提現木偶

    立春,春分,雨水,大豪,小寒,秋分,立秋,白露,大暑,小暑,立夏,立冬,冬至,夏至,大雪,小雪,霜降,小滿,芒種,處暑,驚蟄,韓露,清明,穀雨

  • 2 # 鄉野阿六

    你好,

    在古代,“節氣”被稱為“氣”,根據農曆每月分為兩部分。前者是“節氣”,後者是“中氣”。後人統稱“節氣”、“中氣”為“節氣”。現在每個太陽術語的名稱和含義總結如下。春、夏、秋、冬是春、夏、秋、冬的開始。夏至和冬至是“兩個至高無上的”。夏至有最長的白天和最短的夜晚,被稱為古代最長的一天。冬至有最短的白天和最長的夜晚,這在古代被稱為最短的一天。古代春分和秋分的“二分法”稱為晝夜分,即晝夜分,即春秋的中間。降雨開始,降雨量開始逐漸增加。這意味著溫暖的氣候,茂密的植被和晴朗的天氣。增雨有利於穀類作物,即“雨生百穀”的意思。小麥等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但尚未成熟。芒代表有芒作物(如小麥)的成熟季節。小部門和大部門都很熱。小部門還不是最熱的,而大部門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部署意味著隱藏和終止,表明炎熱的夏天即將結束。白露部署後氣溫迅速下降,早晨露水較重。冷露水錶明溫度很低,露水很冷,會結冰。隨著氣候變冷,霜降開始了。小雪和大雪表明開始下雪的時間和程度。小冷,大冷意味著冷,表示溫度的狀態。小寒還沒有到最冷的時候,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從二十四節氣的含義來看,有的是季節性的,有的是溫度、降雨、霜凍、露水等氣象現象,有的是最能反映農作物和自然現象的。如果溫度是由小部門、大部門、部門、小寒、大寒指示的。降水和水汽凝結現象有雨、穀雨、白露、寒露、霜凍、小雪和大雪。其他太陽術語反映物候現象和農業活動。但中國各地的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靈活使用24節氣。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這24個節氣也可以用來指導生產。最重要的是透過諺語把節氣中的農業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早稻種植,湖北江漢平原就有“清明下秧,不問父母”。上海有一個農民的諺語“晴朗,泡飯”。另一個例子是植棉,華北地區是“清明初年,小豐收晚,穀雨是種棉花的合適時機”;華中地區是“清明前,好植棉”;江浙皖地區是“穿棉,“夏前植棉”。根據科研成果,棉花播種前需要日平均氣溫12度以上。根據農業諺語,不同地區的棉花種植期與這些地區的棉花溫度達到12度的時期基本相同。至於小麥作物的收穫時間,南北差異很大。在中國北方,這是“小麥到芒穀物(小米)直到秋天,當寒露收穫豆類”。華中地區是“麥到夏收,稻穀遍地黃”;江浙地區是“麥到麥到晝夜黃”,“大麥卻飽滿,小麥卻有芒籽”;陝西關中地區是“芒籽不收草睡”;吉林麥收在小部,福建在固榆和歷下。收穫前後有5個節氣的差異,但在穀雨之後,南北溫差很小。造成小麥成熟度差異的原因是,穀雨前南北溫差較大,南方比北方暖和。中國農民在用24個節氣指導田間管理和估測作物生長髮育方面也有豐富的經驗。比如,陳永康上世紀50年代“三黃三黑”單季稻的經驗,就是掌握“小部、大部、長粒、秋穗”的施肥管理。水稻播種、插秧和收割的說明

  • 3 # 鄉村郭先生

    24個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下面是我們農村的一些關於24節氣的諺語: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亂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凍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婦,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寒露麥,霜降豆;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臺;

    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 4 # 諾言媽

    1、立春

    立春,意味著新的一個輪迴已開啟,乃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也。立春期間,氣溫、日照、降雨,開始趨於上升、增多。立春古稱正月節、立春節、歲首、歲旦等。這個節令有迎春行春的慶賀祭典與活動,古時候立春要貼“宜春”春貼,辭舊布新、迎春祈福,祭春神、祭太歲。立春日民間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的吃春餅、春盤、咬蘿蔔之習俗等,俗稱“打春”,“咬春”,又叫“報春”。 前一天叫“迎春”。[32] [33]

    2、雨水

    入春以後,東南風始吹,雨水開始增多。農民曆書說:“ 門 指 壬為雨水時,東風解凍, 冰雪皆散而為水。” 雨水過後,開始植樹。有“春雨貴如油”,“冬春雨水貴似油, 莫讓一滴白白流”,“ 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 “雨水無雨天要旱, 清明 無雨多吃麵”的農諺。雨水是果樹嫁接的好時間,有“雨水節,把樹接” 的農諺。[32] [33]

    3、驚蟄

    驚蟄象徵氣溫上升, 天氣變暖, 地下蟄伏的各種動物開始甦醒、 蠕動。 有“雨水早,春分遲 驚蟄育苗正適時”, “驚蟄不過不下種” 之農諺。是日,聞雷兆年景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民間 有“雷打驚蟄穀米賤”, “驚蟄聞雷米如泥”, “過了 驚蟄節,耕地莫停歇”,“雷打驚蟄前,高崗 能種田”,“雷打驚蟄後,河灣能種豆”, “驚蟄打雷, 小滿發水”, “驚蟄雲不動,寒到 五月 中 ”, “ 驚蟄不放蜂, 十籠九籠空 ” 的俗語。[32] [33]

    4、春分

    春分, 太陽直射點在赤道上,此後太陽直射點繼續北移,故春分也稱“升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是個比較重要的節氣,它不僅有天文學上的意義: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在氣候上,也有比較明顯的特徵。春分時,從理論上說,全球晝夜等長(參見晨昏蒙影)。春分之後,北半球各地晝漸長夜漸短,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春分時,全球無極晝極夜現象。春分之後,北極附近開始極晝,範圍漸大;南極附近極晝結束,極夜開始,範圍漸大。春分一到,氣候溫和,雨水充沛,Sunny明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此時也是早稻的播種期。[32] [17]

    在春分那一天,有“豎蛋”的民間習俗。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這一被稱之為“中國習俗”的玩藝兒,何以成為“世界遊戲”,仍尚難考證。不過其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遊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豎立起來的蛋兒好不風光。在中國嶺南一帶,有一個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又稱之為“春碧蒿”。[33]

    5、清明

    清明,空氣清新,草木返青,是植物播種的大好時光。有“清明十天種高粱”,“雨水清明緊相連,植樹季節在眼前”, “清明前後, 點瓜種豆”, “清明喂個飽( 上肥), 瘦苗能長好” 等農諺。清明 節忌諱天陰、下雨。是日天晴,兆大豐收 有“清明曬乾柳,窩窩撐死狗”,“明清明, 暗穀雨”, “清明無雨多吃麵” 之說法。俗以為清明不明, 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風,主旱,有“清明西北風, 旱了不會輕” 之說, 但也有“清明南風起, 收成好無比” 的俗諺。 清明夜落雨, 對麥子不好。諺語云:“麥子不怕四季水, 只怕清明一夜雨。”[32]

    《淮南子·天文訓》記載:春分後十五日,北斗星柄指向乙位,則清明風至。“清明是春天的節氣,春天是四季之始,也是農業播種的時節,民諺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在清明節這一天,人們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古老的習俗。農業是傳統社會的主業,為了農事的豐收,除了祈求自然風調雨順外,還得請祖先保佑,因此在清明時節逐漸形成春祭的傳統。[34]

    6、穀雨

    穀雨為公曆每年四月 二十日 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 時開始。 一般天氣變暖, 斷霜雪, 雨量也較前增多, 是播種的重要季節, 開始種高粱、 玉米等秋作物,有“穀雨下秧, 立夏栽”, “穀雨麥懷胎” 之說。 此外,穀雨無雨, 亦為 荒年之兆, 民 間 忌之, 有“ 明 清明,暗穀雨”, “清明 要明, 穀雨要雨” 之俗諺, 也有“穀雨到, 布穀叫, 前三天叫 受幹, 後三天叫 受淹” 的說法。 雨後開始碾場, “三月 不碾場, 打麥土裡揚”。[32]

    7、立夏

    立夏是為 夏季之始, 小麥齊穗, 開始揚 花上漿。此時, 各種候鳥相繼入境, 並繼續播種秋作物。 農諺雲:“ 立夏茭子小滿谷, 芒種玉茭大疙哚。” 立夏日 忌無雨、 無風。 俗以 為立夏日 無雨, 主旱, 有“立夏不下, 旱到麥罷”, “立夏不下, 高掛犁耙”, “立夏刮東風, 藥鋪把門 封” 之說。 立夏是多雨的 時節。[32]

    在中國沿海一帶,立夏這一天有“鬥蛋”的民俗。是日中午,家家戶戶都要煮好雞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8、小滿

    小滿,農民購置農器傢俱, 做收麥前的準備工作, 並開始套種晚秋作物。 有“小滿不滿, 芒種不忙”,“小滿十八天, 不熟也要幹( 指小麥)”, “小滿種穀, 憋滿倉屋” 的農諺。[32]

    在小滿這一天,有“搶水”與“祭車神”的習俗。舊時水車車水排灌為農村大事。諺雲:“小滿動三車(三車指的是絲車、油車、水車)。”水車於小滿時啟動。此前,農戶以村圩為單位舉行“搶水”儀式。“祭車神”亦為農村古俗,傳說“車神”為白龍,農家在車水前,於車基上置魚肉、香燭等祭拜之物,特殊之處為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時潑入田中,有祝水源湧旺之意。這些習俗表明了農民對水利排灌的重視。

    9、芒種

    進入典型的夏季, 天氣相當炎熱,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收、 夏種、 夏管統稱“三夏”。[32] 芒種這一天,人們在耕播種作的空餘,忙裡偷閒,有“送花神”的習俗。根據古老的說法,芒種節過後,群芳搖落,花神退位,人世間便要隆重地為她餞行,以示感激。從這裡,可以看出古人對大自然的一種親近感,表現出對生態的敏感和重視。

    10、夏至

    夏至是農事很重要的節氣,氣溫升高, 天氣變熱,忌連陰 雨,有“荒谷爛麥長玉茭” 之說。“春爭日 , 夏爭時, 中 耕鋤草不宜遲”。夏至三庚入伏, 伏有三十天或四十天, 分頭伏、 中 伏和末伏。 每伏十天, 中伏有二十天的。夏至是太陽在天空位置最高的一天,在民間有“夏至一陰生”的說法。其實嚴格來講,“節氣”反映的是季節、物候、氣候變化規律,而“陰陽五行”即屬於“干支”範疇,“陰陽”的消長,是以“干支”為推算依據。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這天陽盛無疑,但不一定是午月之中陽氣最盛的一天,具體哪天陽氣最盛依據干支推算。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到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這時還在繼續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35] [32]

    11、小暑

    小暑天氣逐漸炎熱, 汛期到, 作物旺長, 要加強秋作物管理。 可犁地, 農諺有“小暑前後種綠豆”。 小暑忌旱,有“六月 怕幹, 九月 怕淹”, “六月 旱, 喝稀飯”, “六月要雨難得雨, 八月 要晴難得晴”, “小暑南風十八天, 坑裡泥巴都曬乾”, “伏裡無雨, 谷裡無米” 的俗諺。[32]

    12、大暑

    大暑為一年中 氣溫最高的時期, 正值伏中。穀子甩大葉,黃豆二棚樓,要注意治蟲、 防旱、 防澇。 有“冷在三九, 熱在三伏”, “三伏不熱, 五穀不結”, “小暑 大暑, 熱 死老 鼠 ”, “ 小 暑 不 算 熱,大暑壓草肥 ”,“頭伏有雨, 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 “伏裡有雨,多種麥”, “大暑到立秋, 割草壓肥不能丟”, “頭伏蘿蔔 , 二伏菜, 三伏裡頭種蕎麥”, “伏天三場雨, 薄地長好麻” 的 農諺。 還有“ 伏裡帶九里”, “ 冬病夏治”的說法。[32]

    在浙江台州灣一帶,有“送大暑船”的習俗。送大暑船,是浙江椒江葭芷一帶的民俗。清同治年間,此地常有病疫流行,尤以大暑時節為甚。人們認為這是五位凶神所致,於是在江邊建了五聖廟,更在大暑節這一天,用特製木船將供品送至椒江口外。意思很明顯,即是送走瘟疫,祈求平安。

    13、立秋

    立秋,秋季開 始, 時在三伏之中。 有“ 三 伏 不 到, 秋來到” 之說,但天氣仍然炎熱難耐, 有“秋老虎” 之說。 農事有“立了秋, 掛鋤鉤” 之說,意為莊稼不再鋤了; 還有“立罷秋, 萬事休”, “立秋種芝麻, 老死不開花”, 意為此時各種作物不能再種了。但此時要播撒蔥子,育出 小蔥苗,待第二年春天移栽。 還可種菠菜、 青菜、 芫荽。 立秋是當地農家的大節氣, 是莊稼接近成熟的季節。“立秋三天遍地紅”, 指高粱穗變紅成熟。 立秋日 忌雷、 雨、 風, 有“雷打秋, 晚禾折半收”, “秋前北風, 秋後雨, 秋後北風乾到底” 的俗諺。[32]

    14、處暑

    處暑,暑盡天涼, 炎熱的天氣將於是日結束。農諺有:“處暑不種田,想種等來年”,“過了處署不種秋,就是種上也不收”,但可種蕎麥,俗諺雲:“處暑蕎麥甭等肥”。“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32]

    在處暑時節,正值農曆七月十五左右,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此時在臺灣,就有“拜好兄弟”的習俗。[31]

    15、白露

    白露,時值中秋, 天氣 轉 涼, 夜間露水發白 ,開始收穫高粱和早玉米。農諺有“白 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川( 小麥)”,“白 露沒有雨, 犁地要早起”, “秋收打穀又犁田, 來年又是大豐年”, “八月 初一灑一陣, 旱到來年五月 盡”。[32]

    16、秋分

    秋分,秋季的一半, 此後, 北半球漸短, 夜漸長。 秋分後, 既要抓緊送糞犁地, 積極備播小麥, 又夾帶收秋,是秋季最忙時期。 農諺有“白 露早, 寒露遲, 秋風種麥正適時”, “秋分分斷根”, “秋分過五, 小麥入土”,“ 秋 天 彎 彎 腰, 強 似 春 天 轉 一 遭 兒”, “ 初 一 不 下 盼十三, 十三不下一冬幹”, “一年辛勤在於秋, 糧不入屋不算收”, “三春不如一秋忙, 收不到屋裡不算糧”。 秋分前後, 月 亮落地的變化, 將直接預示著來年年景的好壞。 俗諺雲:“ 七月 十五早看天, 強似抽籤問 神仙;月 亮落地接雲彩, 年景好的說不得; 月 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糧食打不發。”[32]

    在秋分時節,是傳統的“祭月節”。中國自古就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現代社會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古時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有著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36] [37]

    17、寒露

    寒露,進入寒露,氣候明 顯轉涼, 夜有寒冷之感。農諺有“哪有寒露不割谷”, “寒露不刨蔥, 等到立了 冬”,“打蛇打在七寸上, 莊稼種在節氣上”, “一早三分忙,一壯三分旺”, “割寒露, 打霜降” 之說。[32] 寒露節氣宜人的氣候又十分適合登山,慢慢的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成了寒露時節的習俗。

    18、霜降

    霜降,以天冷、露水結成薄霜而名 。霜降無霜,主來歲饑荒。有“霜降有霜,米穀滿倉”, “十月 不下霜, 種地一包糠”, “有墒不等時, 到時不等墒”, “犁犁耙耙種 下田, 最晚不過立冬前”, “ 前耬後耬, 差一穗頭”的農諺。[32]

    19、立冬

    立 冬,意味著冬天的到 來,太陽過黃經為225° 。古有“冬是終了 ”, 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諺有“立了冬, 把地耕,能使土裡養分增”, “冬耕深,出 黃金” 之說。 立冬日 忌諱吃生冷食物, 如蘿蔔 、 水果等, 否則會損傷身體。 立冬忌無雨, 有“重陽 無雨立冬晴, 立冬無雨一冬晴”, “男 人不忘秋剎地, 女人不忘夜紡花”, “地凍牛鈴響, 蘿蔔 白 菜正在長” 的俗諺。[32]

    20、小雪

    小雪“,氣溫下降, 始飄雪花。 開始農田水利 基本建設,整修道路, 開展副業活動。農諺有“千家萬戶 ,沫子糞土”,“ 修渠 築壩, 天旱不怕 ”, “ 修好水渠 築好塘,年年豐收有保障”, “修好水利, 一本萬利”。[32]

    小雪到,吃餈粑”,是中國江南水鄉的一種傳統習俗。每年的這個時候,大人和孩子們都會放在嘴上嘮叨著:幾號了,還有幾天就要到小雪了,誰家的糯米碾好了,誰家的還在場上曬著呢。這時候小孩子們都很興奮,覺得就象過年似的。[31]

    21、大雪

    大雪,因天寒地凍、 大雪紛飛而名 。“瑞雪兆豐年。”“麥蓋三床被( 大雪), 頭枕蒸饃睡。” 農事活動繼續以 水利建設、 整修道路水渠為主, 並開始磨粉, 生產粉條、粉皮, 從事商業經營及商品 生產等活動。 農諺有“場光地淨, 五溝挖通”, “薄地想豐收, 冬閒挖深溝”。 大雪忌無雪, 俗諺有“大雪不見雪, 來年不收麥”, “今年大雪把門 封, 來年一定好收成”, “雪水化成河, 麥收不會薄”,“大雪豐收來, 無雪少吃麥” 之說。大雪時節,天寒地凍。[32] 留給人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寒號鳥”的傳說。[31]

    22、冬至

    冬至,太陽直射南迴 歸線, 是日交九, 此後天氣漸入嚴寒。有《 冬九九歌》:“ 一九二九閉 門 塞手, 三九四 九凍死雞狗,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 耕牛遍地走。” 農業生產上, 除繼續進行防凍、積肥等工作外,還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過冬。“吃了冬至飯(姜飯), 一天長一線”, 白 天將逐漸變長。 冬至忌無雨, 俗諺雲:“立冬無雨看冬至, 冬至無雪一冬晴。”[32]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是四時八節之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在冬至祭祀祖先的傳統,以示孝敬、不忘本。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靈,供品主要有三牲飯菜、三茶五酒等。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冬至大如年”的講法,冬至又被稱為“亞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27]

    23、小寒

    小寒,進入嚴寒天氣, “小寒大寒, 滴水成團”, “小寒凍土, 大寒凍河”。[32] 梅花是小寒節氣的第一花信,而梅花自古就是詩人們詠贊不衰的題材。詠梅詩起源於六朝,隋唐崛起,極盛於宋元,明清相繼,仍餘韻猶存。這些詩詞或寫梅品質,或詠梅風姿,或繪梅神韻,或歌梅情懷。大都立意新穎,借傲霜鬥雪、不畏嚴寒的梅花以抒發作者不畏強暴、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高尚情操。[27]

    24、大寒

    大寒,進入一年中 最寒冷的時段,時在農曆十二月 ,準備過春節, “小寒、 大寒、 殺豬過年”。[32] 在大寒節氣中,其間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

  • 5 # 特崗教師的生活日記

    1、立春三場雨,遍地都米。   2、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3、今冬大雪飄,來年收成好。   4、春天三場雨,秋後不缺米。   5、七月十五定旱澇,八月十五定收成。   6、過了中秋節,一夜冷一夜。   7、二八亂穿衣,春天后母面。   8、冬雪年豐,春雪無用。    9、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糧食沒處盛。   10、化雪地結冰,上路要慢行。   11、棉怕八月連陰雨,稻怕寒露一朝霜。   12、冬無雪,麥不結。   13、大寒見三白,農人衣食足。   14、五月不熱,稻穀不結。   15、處暑裡的雨,穀倉裡的米。   16、雨灑清明節,麥子豌豆滿地結。   17、驚蟄不動風,冷到五月中。   18、下秧太冷怕爛秧,小秧出水怕青霜。 

    廣告 百度推廣-來百度,,強大免費工具任你用! 檢視詳情 >

    菁英導師手把手教您怎麼開網站賣東西?

    廣告 想開網店?就找專業服務,僅需500元專業網店導師,手把手指導開網店難題,助您輕鬆開網店. 檢視詳情 >

    希望對您有幫助,謝謝    19、三月雨,貴似油;四月雨,好動鋤。   20、立夏不下,犁粑高掛。   21、三伏不熱,五穀不結。   22、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23、清明前後一場雨,豌豆麥子中了舉。   24、雷聲繞圈轉,有雨不久遠。   25、三年收兩頭,鍋巴蓋牆頭。   26、春雪填滿溝,夏田全不收。   27、雷打天頂,有雨不狠,雷打天邊。   28、小滿不滿,廠斷田坎。   29、北風上了東,越刮越稀鬆。   30、不怕旱苗,只怕旱籽。   31、先打雷,後下雨。   32、西北黑雲生,雲雷必震聲。   33、大雪紛紛落,明年吃饃饃。   34、雪多下,麥不差。    35、雪蓋山頭一半,麥子多打一石。   36、寒露不摘煙,霜打甭怨天。   37、六月蓋被,有谷無米。   38、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39、端陽吃過粽,棉衣高高送。   40、麥裡苦蟲,不凍不行。

  • 6 # 梧小妹

    24節氣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節氣時間。

  • 7 # 英傑362

    (1)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可以看出,節氣的劃分充分考慮了季節、氣候、物候等自然現象的變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來反映季節的,將一年劃分為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反映了四季的開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從天文角度來劃分的,反映了太陽高度變化的轉折點。 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等五個節氣反映氣溫的變化,2) 用來表示一年中不同時期寒熱程度;雨水、穀雨、小雪、大雪四個節氣反映了降水現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時間和強度;

    (2)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凝華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現凝露現象;氣溫繼續下降,不僅凝露增多,而且越來越涼;當溫度降至攝氏零度以下,水汽凝華為霜。

    (3)小滿、芒種則反映有關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況;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 立春 是二十四個節氣的頭一個節氣。其含意是開始進入春天,"陽和起蟄,品物皆春",過了立春,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從此開始了。

    (4)雨水 這時春風遍吹,冰雪溶化,空氣溼潤,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 驚蟄 這個節氣表示"立春"以後天氣轉暖,春雷開媽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各種冬眠動物將甦醒過來開始活動起來,所以叫驚蟄。這個時期過冬的蟲排卵也要開始孵化。

    (5) 春分 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後太陽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晝長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開始。中國大部分地區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 清明 此時氣候清爽溫暖,草木始發新枝芽,萬能物開始生長,農民忙於春耕春種。從前,在清明節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門口插上楊柳條,還到郊外踏青,祭掃墳墓,這是中國古老的習俗。

    (6)穀雨 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立夏 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旺盛大。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小滿 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 芒種 這時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過了這個時候再種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時,"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大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

    (7)夏至 這一天是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心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生到最北的一日。過了夏至,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長。

    (8) 小暑 天氣已經很熱,但不到是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中國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經常出現40℃高溫天氣。這個節氣雨水多。

    (9) 立秋 春華秋實,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此後,氣溫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 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它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 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最多。 秋分 從這一天起,Sunny直射位置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中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 寒露 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且氣溫更低了。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氣候將逐漸轉冷的意思。而水氣則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太陽黃經為210 度。天氣已冷,開始有霜凍了,所以叫霜降。

    (10) 立冬 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 小雪 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南方降雪還要晚兩個節氣);而北方,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 大雪前後,中國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蕩"的嚴冬了。 冬至 冬至這一天,Sunny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我們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天文學上規定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開始。而冬至以後,Sunny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長了,諺雲:

    (11)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小寒 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 大寒 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諺雲:冷在三九。 大寒以後,立春接著到來,天氣漸暖。至此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完在了一個迴圈。 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差異。 二十四節氣為中國大眾所普遍接受,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二十四節氣的影響,一些節氣和民間文化相結合,已經成為人們的固定節日。

    (12) 最著名的清明、立春、立夏、冬至都融入了節日的氛圍,夏至、暑伏也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以致民間有"冬至餃子、夏至面"、"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說法。在這些節令中,往往伴有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

  • 8 # 石門唐老鴨

    大家好,二十四節氣是古代中國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以映了季節、氣候現象和氣候變化。表示寒來暑往變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個節氣。象徵溫度變化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反映降水量的側是:雨水、穀雨、白露、寒露一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反應物候現象或農事活動的節氣有: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則反映了四季的開始,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具有非常明顯的季風性和大陸性氣候,各地天氣氣候差異巨大,因此不同地區的四季變化也有很大的差異。白露、寒露、霜降三個節氣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結現象,但實質上反映出了氣溫逐漸下降的過程和程度。驚蟄、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現象,尤其是驚蟄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蟄蟲的復甦來預示春天的迴歸,謝謝關注。

  • 9 # 阿堯D

    在老家有的老一輩都能給講出來,跟聽故事似得, 掌握季節,不違農時”是農業生產最基本要求之一。古農書“齊民要術”上曾經寫道:“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意思是說,按照季節農時去耕作,可以花較少的勞力得到良好收成。如果主觀任意去做,就會勞而無獲。從古至今二十四節氣與農業生產就有緊密聯絡。

    “節氣”在古代稱為“氣”,按陰曆每月分為兩氣,在前的為“節氣”,在後的為“中氣”,後人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節氣”。現將各節氣的名稱和意義簡述如下。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開始的意思,“四立”表示春、夏、秋、冬的開始。

    夏至、冬至“二至”,夏至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古稱日長至;冬至白晝最短,夜晚最長,古稱日短至。

    春分、秋分“二分”古時統稱日夜分,即晝夜相等的節氣,是春、秋兩季的中間。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開始逐漸增加。

    驚蟄氣候溫暖,草木繁茂,天氣晴朗的意思。

    穀雨降雨增多對穀類作物有利,即“雨生百穀”的意思。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但還未成熟的意思。

    芒種代表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時節。

    小署、大署署是炎熱的意思。小署尚未達到最熱,而大署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

    處署處是躲藏、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

    白露處署後氣溫降低較快,因此,早上露水較重。

    寒露表示氣溫已經很低,露很涼,將要結冰。

    霜降氣候漸冷,開始降霜。

    小雪、大雪表示開始降雪的時間和降雪的程度。

    小寒、大寒寒是寒冷的意思,表示溫度狀況的。小寒尚未達到最冷,而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氣。

    從二十四節氣的涵義來看,有的是表示季節的,有的是表示溫度、降雨、霜、露等氣象現象的,有的最反映作物和自然物候的。

    如表示溫度的有小署、大署、處署、小寒、大寒。表示降水和水汽凝結現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其它節氣則是反映物候現象和農事活動的。

    但是中國各地農民都能按照自己的經驗靈活運用二十四節氣。使二十四節氣也能按照各地的特點來指導生產。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天文、氣候和農業生產等方面成就的結合,又是中國農民世代相傳的家喻戶曉的生產規律。研究二十四節氣和農業生產的關係是一項有意義的工作。 立春:立是開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穀雨:雨生百穀。雨量充足而及時,穀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夏季的開始。

    小滿: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署: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秋季的開始。

    處暑:處是終止、躲藏的意思。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束。

    白露:天氣轉涼,露凝而白。

    秋分:晝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將要結冰。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開始。

    小雪:開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 10 # 鄉村陽

    24個節氣分別為: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下面是我們農村的一些關於24節氣的諺語: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知了叫、割早稻、知了飛、堆草堆;

    山黃石頭黑、套犛種早麥;

    小滿前後、安瓜點豆;

    四月芒種雨,五月無干土,六月火燒埔;

    冬節在月頭,卜寒在年兜;冬節月中央,無雪亦無霜;冬節在月尾,卜寒正二月;

    雷打秋,冬半收;

    二八亂穿衣,春天后母面;

    正月凍死龜,二月寒死牛,三月寒死播田人,四月寒死新婦,清明穀雨寒死虎母;

    寒露麥,霜降豆;

    立夏小滿,雨水相趕;

    立夏雨水潺潺,米要割到無處置;

    六月初一,一雷壓九臺;

    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立春晴,一春晴;立春下,一春下;立春陰,花倒春;

    最好立春晴一日,風調雨順好種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岳飛不是民族英雄,理由是金政權不是外族,此觀點是否正確?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