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海爛柯人
-
2 # 漢周讀書
武則天當上了皇帝,這令唐代的婦女倍感揚眉吐氣,有了範本,就會有躍躍欲試者,想當武則天二世的女人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太平公主、韋皇后、安樂公主……這些皇家的女人一個個野心膨脹,集體發燒做女皇夢,卻不想一個個東施效顰,非但當不了女皇,反倒在歷史舞臺上留下汙名。
唐中宗李顯復位,韋皇后獅子大開口,屢屢向皇帝提要求,索取權利。
唐中宗來者不拒,封韋皇后的父親為王,韋氏一族遍佈朝堂,掌控著京師的軍政大權,韋后自己則模仿婆婆,與皇帝一起處理朝政。
當時的朝臣分成兩派,其一是守舊派武氏家族,代表人物是武三思,另一派是宰相張柬之、大臣敬暉為代表的革新派。
韋皇后需要幫手,思來想去,最終選擇了與武三思結盟。
張柬之等人多為正直的大臣,他們竭力維護李唐宗室,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女性干涉朝政行為,因此韋后的勢力根本無法滲透進這一派。
武三思雖然也曾是一個熱衷當皇帝的野心家,但是武家的靠山——武則天遜位之後,張柬之等人為李家成功奪回皇權,武家的勢力明顯減弱了,他也想尋找政治盟友。
韋皇后與武三思結盟期間,暗生情竇,姦情不斷明朗化,滿朝文武人人皆知。
唐中宗難道不知情?其實他只是裝糊塗而已,兩人私通,牽線搭橋的正是唐中宗本人。
當初,唐中宗和韋皇后把女兒安樂公主嫁給武三思的之子武宗訓,安樂公主當然不想看到夫家勢力衰敗,極力維護夫家。
帝后勢力、武家勢力需要在一起抱團取暖。
武三思是唐中宗的前政敵之一,政敵之間如何融洽相處呢?唐中宗的婕妤——上官婉兒無形中幫助了他們。
上官婉兒很早就和武三思有一腿,入宮後向韋皇后極力推薦武三思。
大眾情人武三思在後宮出入很隨便,有一天,唐中宗與韋皇后一起玩雙陸游戲,武三思求見。
唐中宗就讓武三思接替自己和韋后繼續玩,自己則在一旁幫他們數籌碼。
韋后和武三思兩個人時不時眉來眼去,暗送秋波。
《資治通鑑》記載:從這次遊戲之後,“三思遂與後通。”做為男人,唐中宗為何容忍老婆公然給自己戴綠帽子呢?
當年唐中宗還是皇子的時候,被貶到房陵,十四年形同囚徒的日子,整天生活在恐懼之中,多少次想結束自己的生命。
韋后好言相勸:“禍福倚伏,何常之有?豈失一死,何遂如是也!”
患難見真情,唐中宗對韋后許願發誓:“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將來有一天能鹹魚翻身,一定讓老婆你為所欲為,想幹啥幹啥。
唐中宗成功復位,兌現了自己的諾言,武三思隔三差五到宮中與韋后嬉戲,肆無忌憚。
唐中宗不但不生氣,趕上武三思不來,他就還帶著韋后微服私訪武家。
宴席間,任憑老婆與武三思“調笑戲謔,對飲親狎”,毫無羞恥之心,這種男人實在是古今罕見。
-
3 # 忠肝義膽嶽老三
俗話說:男人靠征服天下得到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得到天下。
武則天之後,唐朝女人彷彿迎來了揚眉吐氣之日,她們可以擁有權力,可以擁有男人,甚至可以擁有天下!
而後,太平公主,韋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她們個個貌美如花,她們更看到權力的好處,於是為了得到權力而不惜利用自己的美貌與身體!於是,在唐中宗李顯時期,韋后和上官婉兒肆無忌憚的和李顯,武三思風流快活,場面太美,簡直難以描述!
武三思是武則天的侄子,差一點都成了武則天的繼承人,所以在朝中勢力盤根錯節!而後,武則天還是不得已把皇位還給姓李的,於是她兒子李顯繼承大統!
武則天下臺,權力的遊戲又重新開啟,一時間李顯,武三思都是很有權力之人,而這些女性為了獲得權力和榮華富貴不惜以身相許!
而李顯本是軟弱無能之輩,韋后內心非常看不起他,雖然他是皇帝,韋后和安樂公主都有取而代之之意!而武三思雖然不是皇帝,但也一表人才,更是有權勢,這和李顯一對比,李顯完全處於下風,而韋后和上官婉兒也非常欣賞這種男人,有成熟男人的魅力!於是,韋后和上官婉兒爭相投懷送抱,從武三思身上得到她們從李顯身上得不到的男人氣質!
而她們為了在宮中有勢力,又不得不委身於李顯,於是韋后既是皇后,又是武三思的情人,上官婉兒既是李顯的情人,又是武三思的情人!
但他們也都知道彼此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但李顯並沒有處置韋后,我覺得有幾個原因:
第一,李顯怕老婆!李顯懦弱無能,這是人盡皆知,而韋后完全不把李顯放在眼裡,她看不起李顯的優柔寡斷,甚至一直想取而代之,自己做武則天第二,所以她自己都有好多情人,武三思是一個,還有楊均馬秦客!她當著面和武三思打情罵俏,李顯也是充耳不聞,雖然是皇帝,但完全任由韋后胡作非為,這頂綠帽子簡直倍樣的綠!而且,很多時候他都得聽韋后的,甚至在上朝都要韋后在身邊,像垂簾聽政一樣!可見,他對韋后的無可奈何和懼怕!
第二,礙於皇家面子!雖說李顯懦弱無能,但是好歹也是一國之君,他知道韋后的風流,但如果把她殺了,再把她包養情人的事情公開於眾,那豈不是向天下昭告自己被帶了綠帽子嗎?這種事情誰願意承認,這是一個男人的尊嚴!而且,他是一國之君,不考慮自己的尊嚴,他更要考慮皇家的面子,這種事情決不能公開,不然豈不是讓天下人怎麼笑話!
第三,自己滿足了就好!我覺得他們都老夫老妻了,你搞你的,我玩我的,不要干擾,不要太過分就行了!所以,李顯就和上官婉兒搞一塊兒,韋后又去找自己的情人,簡直是思想不要太開放了!所以這樣相安無事也好,反而李顯覺得自由,不被管著!
殊不知,李顯的不管不問反而讓她們更加肆無忌憚,甚至韋后和安樂公主一直對他的皇位垂涎欲滴,於是她們母女最終竟然毒死了李顯!
李顯真是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年輕時怕武則天,前半生一直惴惴不安,而後做了皇帝,卻管不了自己老婆的風流快活,最後還被老婆和女兒親手毒死,簡直是窩囊一輩子!
-
4 # 看遍山川
神龍元年正月,張諫之,桓彥範,崔玄等人發動史稱神龍政變,誅殺張易之,張昌宗,逼迫躺在病榻上基本動不了的武則天退位,擁舉中宗李顯再次繼位,重續了李唐血脈。
從小在老媽武則天強勢的陰影下,李顯和他兄弟幾個顯得格外懦弱遲疑,也難怪那裡面有高宗李治的基因。重新坐在金鑾殿上的李顯看著山呼萬歲的群臣,心裡唏噓不已,恍若隔世,這一切已經相隔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前自己被母后武則天從皇位上硬拽下來,就被貶房州,這不是普通人過的幾十年。每天都提心吊膽,當聽到京城裡有人來就想到要自盡,隨時隨地就可能被人送上三尺白綾,每當想到兩個親哥哥的下場都不寒而慄,這是日日擔心受怕,不是人過的日子。
還好身邊結髮妻子韋氏經常勸慰,禍福無常,反正早晚一死,何必自己一天到晚這麼著急呢。就這樣苦熬歲月,五十歲的李顯總算等到武則天回心轉意的那天,招他回京。李顯想總算熬出頭,激動萬分,對韋氏說不管以後你幹啥,我都“不相禁制”,就是你想幹嘛就幹嘛。中宗也是出於這麼多年自己在最落魄的時候韋氏能不離不棄始終照顧侍奉他的這份感恩之心,繼位後封韋氏為皇后。
中宗雖然復位,但政局並不穩定,武則天時期相當於武后文秘的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走近了李顯和韋后的生活。這武三思其實是神龍政變的漏網之魚,張諫之等人認為武三思雖是武氏餘孽,但天下以定,他掀不起大浪來,不能再殺。另一方面,武三思是中宗李顯的表兄,女兒安樂公主和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還是夫婦,李顯和武三思還是兒女親家,殺掉女兒的公公,女婿也得受牽連,那“不相禁制”的韋后肯定是不答應的。
而上官婉兒早就和武三思在武后時代就已暗合,中宗復位後對她也有好感,封她為婕妤,這小女子可非一般,遊刃於武氏,李氏宮廷勢力之間取利,在她牽線搭橋下,兒女親家,韋后和武三思在宮裡會面。
宮廷權鬥,宮心計,一點沒錯,上官婉兒把武三思推向韋氏,皇后交好她,皇帝也倚重她,她作為一奴婢出身能在宮裡長久立足確保自己在宮裡的地位,這是關鍵一招。
武三思這邊把韋后搞定,這個武氏餘黨一顆驛動的心總算放進了肚子裡,韋后枕邊風一吹,中宗李顯自然把這位表兄親家招入宮內,商量國家大事,順便和韋后嘮個家常,就這樣中宗,韋后,武三思,上官婉兒親親熱熱打成一片。平時韋后和武三思玩棋,眉來眼去,打情罵俏,中宗熟視無睹,為二人清點籌碼,算是中國歷史上級別最高最有“涵養”的觀棋者了。
二十三年的監禁歲月,一朝昇天登極,宮中佳麗自然已眼花繚亂,不免冷落了韋氏,既然武三思能讓韋后開心,自己又有“不相禁制”有言在先,大內之中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和諧社會,何樂不為呢。
可是中宗這幫人激情燃燒的歲月註定不會長久,武三思和張諫之等神龍政變頭腦之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停的,韋后本質是志大才疏,根基淺漏,可偏偏要效法武則天,中宗儒弱寡謀,在他人慫恿下任憑張諫之等肱股之臣被貶死,一場更驚心動魄的宮廷政變正在醞釀之中,中宗李顯將死於非命。
-
5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唐中宗李哲知道韋后與武三思私通卻充耳不聞,是有主觀和客觀兩個原因創成的。
先來說主觀原因,這就是唐中宗是柔情的皇帝。
他之所以能坐穩皇帝之位,離不開韋后的支援和幫助。原來唐中宗剛上任時,為了權力的需要,極力培養自己的一勢力。結果這和掌權的武則天有了直接的衝突。武則天是個權力控,怎麼容忍手中牢握的權力流失呢?
於是在唐中宗想把準岳父韋玄貞從小小的地方參軍直接提拔為中央級官員侍中,並給乳母的兒子授了一個五品官時暴發了政治鬥爭。
武則天指使宰相裴炎抵制宗中宗這種任人唯親的行為,唐中宗也不是吃素的,他說了句很解氣的話:就算我把我們李家的天下給我老丈人又能怎麼樣,何況一個小小的侍中!
這話很快就傳到了武則天那裡了,她一聽不幹了,這天下怎麼能讓你一個傀儡皇帝說給誰就給誰?武則天大怒之下即位只有兩個月的中宗被貶為廬陵王,並被逐出京城,隨後改立第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自己則臨朝稱制,自專朝政,改國號為周。
唐中宗被廢后,韋后也沒能倖免於難,夫妻兩人先是被貶至房州,隨後又遷往均州,不到兩年又被命令回到房州。在被貶的途中,韋后還為唐中宗生了個女兒——安樂公主。
隨後,徐敬業以擁護中宗為理由,在揚州舉兵造反,結果因用後償善僅兩個月就兵敗被殺。唐中宗認為受此事“牽連”,以武則天的狠毒,自己肯定沒有活路了,於是想自殺,一了百了。正在這個關鍵時刻,韋后勸止了他的過激舉,並用貼心話安慰他,最終讓宗中宗勇敢地活了下來。此後,20年的時期裡,韋后一直對唐中宗不離不棄,兩人情同手足。也正是因為這樣,
後來,張柬之、桓彥範等大臣發動政變逼武則天退位,迎立唐中宗復位後。唐中宗立即重立韋氏為皇后,追封韋后之父為上洛王,為了感恩,他還讓韋后和自己一同聽政。
仗著唐中宗的寵愛和縱容,韋后不但擅弄朝綱,主宰朝中大小事物,而且她私生活也開始放蕩起來,甚至和武三思公然偷情。而唐中宗知道後,卻視而不見。這一方面是唐中宗對韋后有患難之恩情在裡面,另一方面就是唐中宗柔弱的性格所至,面對強勢的韋后,膽小怕事的敢怒不敢言,只能對她的荒唐之舉,睜一隻眼閉一眼。
當然,唐中宗後來“離奇”死亡後,韋后也沒有好下場,死於李隆基發動的宮廷政變中。
-
6 # 實夢閣
不是充耳不聞,而是心裡不高興悶悶不樂想辦法。這個事件最後導致了韋皇后和安樂公主一起謀殺了唐中宗。
韋皇后是李顯的第二任正妻,在李顯被流放到房縣,每天擔心生命安全的時候,是韋氏在他身邊安慰他。李顯本來就很喜歡韋氏,這個老婆是他自己挑的,而且在那一段最悲慘的時間裡,韋氏是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沒有韋氏。
在那個時候,他曾經對韋氏說過,以後如果再能夠發達,必然不負你。
還有,李顯第一次被武則天廢掉,理由就說他隨口說了一句給韋氏的爸爸加官怎麼了,就算把天下讓給韋氏的爸爸也可以。武則天就以這個為理由廢掉李顯,流放房縣。
後來他雖然再次當了皇帝,但是性格很懦弱,他需要一個人幫他支撐他的情感。因為韋氏的唯一的兒子被武則天殺了,韋氏甚至想將女兒捧為皇太女,因為朝臣反對,所以作罷。
李顯小時候上面兩個哥哥很優秀,後來又迫於母親的淫威,其實是個懶散宗室,最後命運讓他受盡磨難,也把他推向權力的巔峰,但是他把握不住。
因為個性和能力的原因,李顯基本上就是個傀儡。他只想跟老婆孩子開開心心的過日子,只是可惜,他無法滿足妻子女兒的慾望,最終悲劇收場。
他的四個兒子也全部因為政治鬥爭死去或者被殺。
-
7 # 歷史有知社
據某些心理學家的觀點,如果母親的性格過於強勢,就容易導致其子性格的懦弱。而身為“一代女皇武則天”之子的唐中宗李顯,無疑就深受這種影響。唐中宗李顯及其弟唐睿宗李旦的性格跟其父唐高宗李治比較相像,都比較懦弱,缺乏主見。
“帝制時代”是家國不分的,為防皇權旁落,懦弱的皇帝往往依賴於內主,我認為這才是唐高宗李治最終選擇武則天為後的內在原因。以李治的性格與能力根本就駕馭不了如長孫無忌那般的群臣,即便其依賴於其他臣僚搬倒了長孫無忌,大權也仍會旁落到其他臣僚的手裡。所以,為穩固皇權,性格懦弱的李治就必須要選擇一位敢於決斷,能夠給自己以依賴的皇后。
李治如此,李顯也是如此。李顯在李治死後,繼承了皇位,可是國政大權卻由其母武則天所操控。性格懦弱的李顯便只好依賴於自己妻族--韋氏的力量,想將韋后的父親韋玄貞擢升為侍中(宰相職)。卻遭到裴炎的強烈反對。李顯生氣道:“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將此事上報武則天,武則天大怒(實質是李顯欲擺脫武則天的控制),將繼位才55天的李顯廢黜,貶為廬陵王。
李顯先後被軟禁在均州、房州長達14年之久,而其身邊也只有韋氏陪伴,兩人多經磨難、禍福相依。而在此之間,武則天登基為帝,廢唐建周,對李唐宗室大肆殺戮。而在各地亦有紛紛以李顯為旗幟起兵,反對武則天。這更使得李顯惴惴不安,每聽聞有武則天派使臣前來,都惶恐不以,一度想自殺。而韋氏勸慰他道:“禍福無常,最多不過一死,又何必如此著急呢?”。
李顯有感於韋氏的勸慰與陪伴,便對韋氏說道:“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後來丞相張柬之發動兵變,逼武則天禪位於李顯。李顯復位後,立韋氏為後,並不顧群臣反對,追封韋后之韋玄貞為王,並讓韋后參與朝政。將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嫁於武三思之子武崇訓,封上官婉兒為昭容,專掌制命,而上官婉兒也有武三思私通。
而韋后與武氏等結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左右著朝政,並與武三思關係曖昧。而李顯也不為意,唐中宗還讓韋后與武三思一起玩一種叫作雙陸的遊戲,自己卻安然地坐在一旁為他們數籌碼。而據某些史籍記載,李顯、韋后與武三思及上官婉兒還曾有過多次並床之歡。
而當時的太子李重俊卻非韋后所生,被韋后所深深厭惡。安樂公主與武崇訓也經常欺凌侮辱太子,稱太子為奴才,並讓李顯廢黜太子,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感覺到不安,發動了兵變,殺掉了武三思與武崇訓。待其欲誅殺韋后時,手下士兵倒戈,李重俊為手下所殺。
韋后在李顯死後,秘不發喪,試圖繼續操控朝政。而李隆基聯合了太平公主,趁機發動了唐隆之變,誅殺了韋后與安樂公主。韋后之所以在李顯死後迅速敗亡,而未能如武則天那樣登基稱帝。一則,固然是韋后的政治才能抵不上武則天。二則,當時的人已經對女主當政感覺到厭惡。但還有一個致命弱點,韋后僅生的一子李重潤被武則天所殺,致其沒有親生的皇子作合法繼承人。
-
8 # 文蹤旅跡
對武三思與韋后的私情,李顯一直佯裝不知。原因不外乎是這麼幾個。一是自己軟弱管不住;二是自己無能管不了;三是為了求全不去管。
用三個字來說中宗李顯復位後的後宮生活,那就是“髒亂差。”李顯、韋后、上官婉兒、安樂公主、武三思們弄的那些爛事很難理清。
要用三個字來說李治,那簡直就是“窩囊廢。”在母親的陰影下生活,在皇后的操控下中執政,在妻女的陰謀中死亡。
那時候,唐中宗李顯、韋后和武三思等各懷鬼胎,卻又要抱團取暖。
683年12月10日,李顯在父親高宗李治的靈柩前當上皇帝,可他是一個實在弄不了事情的君主。為了儘快擺脫母親武皇后的控制,上任沒幾天,就把自己的老丈人韋玄貞等一杆子韋氏族人往大唐的宰相班子裡塞。結果只當了55天皇帝,就被母親拉下來了。後來被湖北均州、房州等地。
武則天晚年,神龍政變改變了歷史的流向,政權回到了李家手裡,李顯第二次當上了皇帝。幸福來得如此突然,首先是韋皇后拿不住,私心迅速膨脹,要求中宗李顯扶持自家人。很快,韋氏家族的壯大起來,大唐的大權基本上掌控在他們手中。
這時候,韋皇后想和自己的婆婆武則天一樣操控天下。但是自己的力量還不夠豐滿,不能和擁護李唐的宰相張柬之等人抗衡。
怎麼辦?武三思成為韋皇后的獵物。
再說武三思,這是一個心裡五花六花的人物,他曾經也盯著皇帝的位置,但是被晚年的武則天拋棄了。武則天死後,武三思感到自己的基本上喪失了話語權。他覺得如果能和韋皇后聯起手,說不定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各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兩個心懷鬼胎的人馬上就走到了一起。
我們還得說說武則天時代的女宰相上官婉兒。這是一個深耕大唐官場的人物,她知道要在中宗時代站穩腳跟,必須取得韋后的信任。思來想去,她把自己的相好武三思推薦給了韋皇后。為了綁住武三思的心,李顯和韋后一商量,先把自己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他,曾經的政敵形成利益同盟。
可是不久,武三思和自己的丈母孃韋后染上了私情。後來,武三思不但可以隨便進入後宮,而且還當著李顯的面和皇后玩耍遊戲,十分親暱。中宗一朝的文武百官沒有人不知道這件事情。不會管、不敢管、管不了,李顯索性睜隻眼閉隻眼。
可悲之人必有可憎之處,李顯實在擔當不了大任,不久就被老婆孩子下了毒,直到死亡。
-
9 # 張慶東字恕鳴文化原創
這件事,總的反映了李顯從政治目的出發的無能無力,從人性出發的一種驕縱與無為。
唐中宗李顯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六位帝皇丸”――父親、母親、自己、弟弟、兒子、侄兒都是皇帝的。他和弟弟李旦是兩次出任皇帝的。李顯也是一個被母親(武則天)、妻子(韋后)、女兒(安樂公主)都瞧不起的懦弱之人。無奈是生在帝王之家當了皇帝。李顯的皇位應該說兩次都比較容易――其父皇李治病逝,他是當朝太子,靈柩前即位。因其無德無才也無能,當55天皇帝被母后武則天所廢,流放到廬州(今湖北房縣)一帶做廬陵王。透過狄仁傑、張柬之兩任大唐宰相的努力,在神龍政變還政李唐江山時。李顯又復位第二次當上皇帝。
李顯再次當上皇帝,一方面活在其母的陰影下,另一方面放縱了妻子韋后的野心,也寵愛壞了女兒的毒心。在先與武三思為代表的武氏集團的權鬥中,因能力不及,沒有佔到上風。而後又透過聯姻的方式,結合成了政治團體。韋后這個有野心的女人,一方面要用武三思的才能。另一方面要用武三思鎮住武氏一族。這樣,權、利、才(財)、色就渾濁一體了。
李顯因流放一事,內心感到愧對妻子、女兒,加上一切政治利益。所以,對武韋之事是聽之任之,充眼不聞不問不管。這就出現了坊間傳敘的李顯被妻女毒殺之“坊談”。總的來說,兩次當皇帝的李顯是無為無建樹的,這也反映了他的力不能及,才難擔綱。
-
10 # 尚宮女史
唐中宗李顯是一個很悲情的人,韋后是一個強勢霸道的人,而武三思是一個膽大包天的人,這三個人碰到一起,似乎只有李顯吃虧的份,那麼事實是否真如此呢?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個登上皇位的人,最迫切的一件事就是組建自己的政治集團,好把權力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初次登基的唐中宗李顯也不例外,683年,李治去世,太子李顯繼位,為了對抗母親武則天,他選擇扶持外戚勢力,也就是韋后孃家人,但李顯太過稚嫩,也太過心急,當時的輔政大臣裴炎和武則天都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聯合起來廢了李顯,李顯成了廬陵王,帶著做了不到兩個月皇后的韋后開始了顛沛流離的流放生活。而韋后的孃家也遭到了打壓。
從此,兩人開始了長達14年的共患難生活,在他們被流放到房州的路上,韋后還生下了兩人最小的一個孩子安樂公主李裹兒。挺著大肚子長途跋涉,可見韋后確實吃了很多苦,而且最重要的是,韋后一直是李顯的精神支柱,不管是李賢、李顯還是李旦、太平公主,對母親武則天的野心都一清二楚,所以無一例外的,他們都害怕母親。被貶的李顯更是成了驚弓之鳥,每次聽到有使者到來就嚇個半死,生怕自己會遭了母親的毒手,在這個時候,韋后便是李顯的保護神,給他撫慰,給他力量,告訴他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最糟糕的情況不過賜死而已。相依為命的日子裡,李顯許下承諾:“一朝見天日,誓不相禁忌。”這句話歷來被解讀為後來李顯繼位後縱容韋后和武三思私通的原因,其實不足為信,先不說有沒有這句話,就算真有,夫妻倆共患難,丈夫許下將來定不負妻子、一定好好對妻子的誓言,但真正能做到的有幾個人?更不要說這種“將來你做什麼,我都不干涉”的鬼話,可能有人會說“君無戲言”,李顯那時候已經不是君了,況且君王最是擅長戲言。
698年,經過武則天的反覆思考和朝中大臣的勸諫,武則天最終決定將李顯接回洛陽並立為太子,然而剛剛穩定下來的局勢卻又被武則天晚年長期生病而二張出來干政打破,705年,張柬之、桓彥範、敬暉、崔玄暐和袁恕己等聯合李唐王室人員(太子李顯、李旦、太平公主)發動神龍政變,誅殺二張,然後逼武則天下臺,太子李顯繼位。
再次登基的李顯和第一次登基的時候並沒有大的區別,依然沒有自己的力量。張柬之等五位大臣雖然逼武則天下臺又扶立了李顯,但他們在那時只是忠於李唐王室而非李顯,李顯一繼位,他們五人就成了位高權重把持朝政之人,這不是李顯願意看到的。而李顯的弟弟李旦也立下大功,成為安國相王,以宰相身份參與政事,李旦在朝中的勢力遠大於李顯。再就是妹妹太平公主。這幾方勢力都很大,相對來說,李顯就弱多了,他遠離朝廷14年,根本沒法和大臣們接觸,更不用說培植自己的勢力了,這也是當初武則天重立李顯為太子的原因之一,讓他沒機會對武氏家族動手。神龍政變後武氏家族不僅沒有被打壓,反而權勢更盛。
李顯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韋氏外戚,還有就是武氏家族,李顯的兩個女兒都是武家媳婦,其中安樂公主嫁的就是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所以李顯想依靠韋氏家族和武氏家族來對抗張柬之等五人,然後培植自己的勢力。
李顯做上皇帝后,和武三思很是親近,後來發展到武三思和韋后也很親近,《舊唐書》、《新唐書》都對兩人的私通言之鑿鑿。而且李顯很明顯是知道的,但並沒有反對。很多人說這是因為李顯性格懦弱,管不了韋后,反而還要依靠韋后,又早先說過“不相禁忌”的話,所以對兩人的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四姑娘卻覺得並非如此,關於韋后和武三思私通一事,很難說就是一種事實,史料都說是上官婉兒把武三思介紹給韋后的,但關於上官婉兒的一些事,史料記載和出土的墓誌是有出入的,而且這種差別很大。
姑且認為韋后和武三思之間確有私通一事,並且李顯是知道的,那麼,很可能李顯和韋后之間是有溝通的,兩人之間就是相互扶持的利益共同體,所以韋后出面籠絡武三思,將武氏家族拉到李顯的陣營之中。後面,武三思和李顯就把張柬之等人收拾的差不多了,但武三思也有自己的打算,他讓兒子武崇訓不停地在安樂公主面前說太子李重俊的壞話,慫恿安樂公主自請封為皇太女。這也就導致了707年李重俊發動政變,誅殺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父子,李顯起兵鎮壓,李重俊兵敗被殺,自此太子之位就是空的。
李顯雖然性格懦弱,縱容韋后和安樂公主幹政,但並非沒有底線,安樂公主自請封為皇太女被拒就是一個例子,太子之位即便空著,也斷不能讓自己的女兒做皇太女。那麼,他又怎麼會容許自己的皇后主動給自己戴綠帽子?
所以,韋后和武三思倘若真有私通的事實存在,李顯並非那麼無辜。
回覆列表
唐中宗李顯是個出了名的老實人,但卻不是傻子。關於韋后與武三思等人私通之事,唐中宗是清楚的,可不得不裝傻。試想,如果站出來對其二人進行處置,豈不等於在向天下人高呼:“我李顯是個綠帽子皇帝!”另外,唐朝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而且韋后之前也算與李顯在一起吃了不少苦,因此唐中宗也就對這些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影視劇中的韋后與武三思)
據史書記載,韋氏是一位非常貌豔的女子,在李顯被封為太子時,她也隨之成為太子妃。後來李顯第一次登上皇位,受到武則天的控制和打壓,被廢黜後一度萎靡不振,甚至想要輕生。幸而得到韋氏的陪伴和勸解,才挺了過來。在神龍之變時,一批擁護李唐的大臣,重新迎立李顯為帝,由此李顯和韋氏再次成了皇帝和皇后。
(影視劇中的韋后形象)
在兩人處於低谷時,李顯曾對韋氏有過承諾:“一朝見天日,不相制!”如今再看這句話時,總會令我想起那首《過火》:“是否對你承諾了太多。。。”而唐中宗復位後,韋后還真就“瀟灑”了起來。按照《新唐書》的記載,韋后和武三思還經常當著李顯的面兒一塊玩兒:
“(韋后)至是與三思升御床博戲,帝從旁典籌,不為忤。”這條史料翻譯過來就是:韋后與武三思在中宗的御床上賭博,唐中宗就在旁邊當記分員,數籌碼。這是種非常隱晦的說法,言外之意就是韋后跟武三思兩人,已經到了不避諱唐中宗的地步。而除了武三思以外,韋后還與其他男人打得火熱,如司馬光所著《資治通鑑》稱:
“散騎常侍馬秦客以醫術,光祿少卿楊均以善烹調,皆出入宮掖,得幸於韋后。”這說的更清楚,即韋后常拿請教調養生意、品嚐美食為由,跟大臣們廝混在一起。寫到這裡,大家就會發現,唐中宗是知道自己被綠了的,而且還被綠得挺嚴重。不過,老實人也有隱忍不住的時候,所以韋后還真來了個先發之人!再看中宗的下場:
“安樂公主欲韋后臨朝,自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資治通鑑》也就是說,韋后跟女兒安樂公主兩人,想著從中宗手裡奪權,於是在餅裡藏毒,把這位老實巴交的綠帽子皇帝毒死了!可悲可嘆!不過,韋后與安樂公主也沒獲得什麼好下場,很快被髮動政變的李隆基(後來的唐玄宗)和太平公主給收拾了。
(韋后畫像)
我想,透過以上分析,大家應該對這段“傳奇”有所熟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