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何殊我
-
2 # 電影鏡頭讀名著
我們簡單瞭解下諾獎的程式,瑞典文學院共有18院士,院士的評選是終身制,換句話說,其實是不能辭職的。但是就算不能辭職,用辭職的方式抗議,也會造成很大的輿論壓力。再加上,每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需要有12名院士的投票才能透過,現在很多院士以辭職方式,放棄投票。這樣以來,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評選程式就無法正當完成了,陷入了僵局,只能取消。
要說,這當然是一種好事。要知道,大到世界級影響力的諾貝爾文學獎,小到我們中國的茅盾文學獎,只要是評選一定涉及到微妙的權力之爭。評選的是否公正,是個大問題。國內的很多評選看起來像個笑話,缺乏公權力的監督機制,大家都知道背後貓膩,所謂的評選就是個過場而已,所以矛盾文學獎和魯迅文學獎其實已經喪失了公信力。但是從瑞典文學院取消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的做法上看,他們的行為是值得讚賞的。且不說評委涉及到了性侵問題,評委的性侵問題,嚴格來說與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沒啥關係,一個是個人的道德問題,一個是諾獎評選的程式問題,取消諾獎的評選主要是因為多名評委辭職,導致程式喪失了公平和爭議性,評選程式不再符合12人的投票設定,所以只能取消。至於說評委涉及到性侵,雖然是道德問題,但是背後是不是涉及到權力腐敗和交易,或者涉及到隱秘的權力輸送,導致評選的程式出現問題,這些都需要時間去查明。
從諾獎停止頒發的訊息看,大多數是贊同這樣的做法的。一個具有世界威望的文學獎的評選,一舉一動代表著一百多年和一百多名獲獎者的集體威望,為了不讓諾貝爾文學獎蒙羞,也該查明真相,還諾獎一個公正和正義的環境,只有如此,我們才相信諾獎的評委們代表的依然是“世界文學”的真善美,代表著文學本身對權力和不公正的批判和反思。要知道,我們相信文學的力量,相信文學的影響力。而瑞典文學院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文學獎背後的制度的強大的自我修復和糾正能力。
-
3 # 例外狀態
確實有點奇葩。
因為這個醜聞就不頒獎了,從側面說明了什麼?說明這個獎本身並不能代表什麼。一點都不嚴肅嘛,好歹頒完獎再辭職啊,對得起辛苦寫作的作家們嗎?
因為醜聞事件發酵,幾個評委辭職,導致評委人數不夠,於是取消這個獎項,這應該是創歷史紀錄的一個事件了。事件的主角名叫Arnault,是一名攝影師,他本身並沒有名氣,但是他背後的女人——他的妻子卻聲名顯赫,她就是著名北歐詩人Katarina Frostenson,而她恰好就是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地位很高,而瑞典文學院在處理這個事件時沒有決斷力,長達十幾年頻繁發生,這個事實本身就說明了沒有任何懲戒和防禦措施,難怪多位負責人要辭職的。查查新聞,原來英國的《衛報》早在醜聞事件爆發後就已經預估到了這種結果:“因性侵醜聞,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可能將被取消!”(The Guardian)
至於影響,當然很大。有人首先想到的是,村上春樹叔叔可能又要哭了。這個想法有點壞,不過確實令人難過。雖然一個作家的成就在於作品有忠實的讀者,而不是由一個獎項決定的。
其次是2018年本該獲獎的某位作家,很值得同情,要保養好身體。
還有悲傷的出版商們,今年沒有獲獎作家,
雖然今年諾獎停擺的理由有些丟人,但是多多益善,可以停5年,這樣可能就更有含金量。
-
4 # 傅斯鴻
諾貝爾文學獎因性侵醜聞停發一年其實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很多情況下,我們把諾貝爾文學獎看得太高了,事實上,諾貝爾文學獎在西方與布克獎,雨果獎一樣,只不過是一個年度獎項而已。
因為評委的丈夫涉嫌性侵,所以瑞典文學院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們辭職,導致評委人數不夠而評不出獎,這實際上是一次“me too”事件的延續。高道德水平是北歐這樣的高福利國家所不可缺少的。對於性侵事件所造成的影響,也是這些評委們不能容忍的。因此,評委的丈夫涉嫌性侵,他們自然恥於同流合汙,辭職就成了首要的選擇。
另外,近年來的諾貝爾文學獎也實在不太好評了,很多人陪跑多年也沒有獲得過,很多人不為人知,卻突然就能得到諾貝爾文學獎。類似鮑勃迪倫那樣的明星,甚至都不屑於去領獎,這樣的諾獎除了誕生一些驚奇與驚喜之外,其實並沒有什麼太有用的東西。
榮譽對於作家而言是一個方面的事情,但有實力的作家對於榮譽也不是太那麼看中。很多陪跑者依然會陪跑,很多黑馬也依舊會脫穎而出,只不過是停了一年而已。少發了一年的獎就跟鮑勃迪倫不領獎一樣,既不影響諾獎本身,也不影響作家本身。沒有諾獎也有其他獎項,而且一個作家只把獲獎當作寫作的目的,那他也不會寫出好的作品。
更何況,是在性侵醜聞之下,即使本年度能夠評選出諾貝爾文學獎,在更多的情況下也沒有多少人會去領獎。在全世界都對性侵發出了“零容忍”的訊號的當下,停擺並非是一件壞事。
-
5 # 郭巍青
記得不久前看過一篇網文,說的是為什麼近幾年來世界上的怪事特別多。說時遲那時快,又來一樁怪事。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停止評選和頒發,原因是性醜聞帶來的一系列影響。
……2018年瑞典學院共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近400封提名信,其中登記在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初選名單”的有效提名有209人,有餘華、閻連科、北島、張一一、蘇童、賈平凹、王安憶、劉震雲、曹乃謙等至少9位中國作家入圍這份200多人的初選名單,瑞典文學界當前最為關注的中國作家是餘華、閻連科、北島三位,而作家張一一“寶黛終成眷屬”的《反紅樓夢》一書因“抒發了讀者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心理上的理想式追求”與諾獎“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的評選標準極為契合……不僅有多位中國作家入選,更重要的是,主持今年諾獎評選工作的是大名鼎鼎的馬悅然,他是瑞典學院唯一精通中文著名漢學家。坊間猜測,這為中國作家再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增大了可能性。
但現在這一切都突然停止了。看來馬悅然也沒能鎮住局面。實際上,因為性騷然指控衝擊到瑞典學院的運作,瑞典國王都親自出面協調。國王干預具體事務,在瑞典也是極為罕見,但看來也還是沒有鎮住局面。由此也可以看出,源於美國的“MeToo"(我也是)運動,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多個領域都帶來了強烈的衝擊波。
接下來受影響的應該是出版商。每年圍繞著獲獎人選的猜測,出版機構會鉚足了勁兒押寶、備貨,專等揭曉後掀起一輪賣書的熱潮。今年連獎都停了,必須要另想招數才行。
說到底,諾貝爾文學獎本身的聲譽會受到影響,這是更加深層次的問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以來,諾貝爾文學獎的受關注度已經一直在下降。曾有一種意見希望中國的巨大讀者群能夠帶來幫助,但現在是內部出問題,也就談不上指望別人。我自己多少也能算一個文學愛好者,一點旁觀的感受是,性騷擾的指控可以帶來如此巨大的衝擊和改變,也是歎為觀止。這當中,有很多需要進一步觀察和反思的地方。
-
6 # 張士謙real
感到有些可惜。因me too 運動對諾獎說NO,站在文學從業者角度看的話沒有必要,文學就是研究形形色色的人性,總是離不開男人和女人,對於作家和搞文學評論的人來說,沒有真實生活體驗難以編故事和進行心理描寫,也無法對作品的偉大之處進行解讀。
不能拿世人的道德標準去約束從事文學藝術行業的人。這是一個靠人生體驗去激發創作力的行業。
-
7 # 迷樓
最近在世界範圍內,都有很多性騷擾醜聞不斷曝光,從我們身邊的大學教授們利用職務之便性侵女學生,到美國奧委會的保健醫生非禮女運動員,諾貝爾獎某女評委的法國老公非禮過很多女學員,甚至連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都沒能逃脫。
最近,這位女評委迫於壓力,辭去了評委職務。還有幾位瑞典學院院士因為不滿於學院處理曖昧,憤而辭職,導致18名評委只剩下11名了。這使得瑞典學院規定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不得少於12名的行規被打破,也許,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會因為評委數量達不到標準而流產。眾多文學界人士為此憂心忡忡。
我覺得,停發就停發嘛,沒啥了不起。原因有兩條:一,1914、1918、1935、1940、1941、1942、1943年就因為一次大戰、二次大戰沒有授獎,世界也挺正常;二,這幾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了,比如2015年頒給白俄羅斯的斯韋特蘭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報告文學獲獎,雖然開闢了新領域,但作品不能服人;2016年頒給美國民謠歌手鮑勃•迪倫,那麼多夠資格的巨擘大腕沒有獲獎,諾獎熱臉貼上冷屁股,直到頒獎前才得到鮑勃·迪倫的迴音:我不去領獎了,讓別人去代領啊。
聽說,這就是那個女院士當上評委會秘書後的傑作。說實在的,我覺得這幾年的諾獎早就背離的設立這個獎的初衷,我每年看後都很失望。所以,不評就不評吧,也好讓諾獎評委會和瑞典學院就此反思一下,這幾年他們都做了什麼糟事!
-
8 # 天太2
諾貝爾文學獎停擺,有點失望。本來是看好國內某作家的,隨著屠呦呦,莫言打開了諾獎的大門。我們的人是有希望排著隊去領獎的。不過今年不行了,明年補上,來個雙份。至從莫言獲獎後,文學界被看好的人很多。很贊稱這個看法,不是盲目的。之前看過很多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再看我們的,真的信心很足。
諾貝爾文學獎今年停擺的原因,是因為一位評委的丈夫犯了錯誤,所以有些評委也不屑與這位妻子評委為伍,紛紛辭職了,湊不夠最低票數。看來國外有些事,並不象咱們想象的,還興株連,丈夫犯錯,連累妻子,只是連累到諾獎評選有點不合適。名氣那麼大,評選卻如此了草,出乎我們的意料,看來也不能太認真對待。
看完這個報道後有兩點感受,國外還不是象某些人說的那樣開放,那樣自由,一個性侵醜聞,影響到了妻子的工作,可見,無論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在這點上認識還是一致的。第二點就是諾獎的評選,一點也不神秘,一項平平常常的工作而已。所以,以平常心來看待它,比較合適。今年不評了,明年還是我希望那位評上,預先祝賀了。
-
9 # 香乾布
這是一件大好事。揭開了諾貝爾文學獎的一些內幕,有助於我們澄清誤區。
一、諾貝爾文學獎並非高潔神聖
性侵或強姦、洩露諾貝爾文學獎名單給博彩公司,這給神聖的諾貝爾文學獎蒙上了一層不光彩及。更為驚世駭俗的是性侵醜聞波及到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也就是未來的瑞典女王。要不是2017年秋天,好萊塢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性侵案爆發,瑞典文學院還這樣把蓋子捂下去?
二、諾貝爾文學獎是瑞典國內獎,而不是國際最高獎
一直以來,新聞報道在報道某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領獎時,都宣稱得了“國際最高獎”。其實,普通人也覺得這樣報道沒什麼問題。其實,這是在精神被殖民的“大程序”之內,且已到了徹底無意識階段。無論是後面寫臺詞的編輯、審閱的臺領導,還是前臺振振有詞念著的主播,都把對諾貝爾文學獎的崇拜內化成自然而然的本能行為,所以我們見怪不怪。
無論從資金來源、評委組成、審美標準,諾貝爾文學獎都是挪威國內獎。瑞典學院是1786年瑞典國王仿照法蘭西學院設立的。瑞典在北歐是一個文化上的小國,國力一度相當強盛,後來瑞典國力衰弱。十世紀最早剛開始頒獎的時候,爭議就不斷,當時大家很看好俄羅斯的作家托爾斯泰,超過一百個作家聯名向瑞典學院推薦,但是後來沒有給他。左拉也是很有名的作家,挪威作家易卜生也沒有得到,瑞典自己的斯特林堡也沒有得到,後來二十世紀幾個最重要的文學作家,愛爾蘭的喬伊斯、法國的普魯斯特、奧地利的卡夫卡,都沒有得到。
三、重塑我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審美權
其實,許多有識之士現在已經認識到,對諾貝爾文學獎的無限尊崇,會導致西方文明在有意識的在暗中抹殺中華文明,這足以引起我們的反思與爭論。
按照西方的標準,培養文化的代言人,進而把這場文明的戰爭中,使得西方文化成為當然的主角,使得審美習慣和審美意識被逐漸西方化。
文明的戰爭不僅是和平演變,更是思想和意識的重塑,是文化的征服。不警惕的結果,將是華夏文明的被消解。
從文學審美的嬗變,明白顛覆文明的終極技巧就是顛覆你的審美,讓你對你的文化,你的文明喪失信仰。
在文明的戰爭中,起於審美權的喪失,在文化的侵略中,每一個細節都可以造成思想和意識的被改變。
對於文化戰爭,從歷史上來看,我們從不是對手,從當下來看,尤其是以傳媒、文學領域而言,我們兵敗如山。失審美權與道義權必致文明失魂最終死亡。
-
10 # 我是匿名大叔
乍看之下,因為“性侵”醜聞和“Me Too”行動而暫停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有點小題大作,想深一層,這也對西方國家群起的性侵抗議起了強烈的警示作用。據以往前例,今年的得獎者也會在明年與2019年的得獎者一起被公佈、領獎,損失不算太大。
據瑞典訊息是,因為評委之一的卡特琳娜,她的丈夫(攝影師)讓·克勞德·阿爾諾德——被媒體揭露,涉嫌在1996年到2017年間,對學員多位成員的妻女、女性成員和工作人員實施性騷擾、猥褻和強姦。
更可怕的是,在針對阿爾諾的18起性侵指控中,有一起受害人是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他曾在2006年的一個宴會上,用手觸碰了未來瑞典女王的臀部。
因為瑞典文學院的處理過於含糊,文學院負責人和多位院士接連宣佈辭職,共計18名評委現在走得只剩11人,湊不夠評委於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只能不發了。你認為這事兒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學院將會如何處理這個罪魁禍首?
這會是,文學界的me too行動嗎?
回覆列表
作為生活在當下的普通人,自覺是非常幸運的,能夠經歷很多在當下就能看到意義的大事。
停擺顯示了組委會本身虛弱的危機公關能力比如,今天剛剛宣佈的諾貝爾文學獎停擺的訊息: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暫停評審。這可是七十多年一遇的大事件,上次停擺還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這次呢,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去年以來席捲西方世界的“Me Too”運動,廣大受害女性紛紛站出來揭發曾經的性侵兇手。
涉及諾貝爾文學獎的,是有人指控瑞典文學院終身女院士、作家卡塔琳娜·弗羅斯滕松的老公阿爾諾性侵,他先後性侵18名女性,其中包括瑞典王儲維多利亞公主,並且說他曾經先後7次將獲獎名單洩露給博彩公司。
但是指控卻沒有得到瑞典文學院合理的處理,對這兩口子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不滿意處理結果,先後有6名評委辭職。要知道,諾獎評委是終身制的,除非死亡,不能退出。
遇到這種危機,只能靠停擺來應對,顯示了這個機制的僵化和虛弱。
大家快醒醒,這只是個獎這次停擺,說實話,可能會讓廣大華人和中國作家清醒一下。多年以來,我們國家瀰漫著“唯諾貝爾文學獎論”的氣氛,拿了獎的一步封神,沒拿獎的想辦法要靠近,大眾也對其趨之若鶩。以至於每年都出現大量的醜劇、鬧劇。
在諾獎的映照下,似乎凡是歐美的文學獎都莊嚴無比,代表著人類最高的文化成就,對比的是,中國的文學獎沒一個乾淨的,都是暗流湧動潛規則遍佈。一件複雜的事情,被弄成了一個非黑即白的對照,豈有此理。
現在停擺了,希望廣大人民群眾得以擦亮雙眼,認識到這不過是一個獎項,內部也有各種問題,面對危機也會束手無策。
對於村上春樹等陪跑健將來說,又要白白空耗一年,想想都替他們揪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