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不易

    隋朝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三國之後,中國處於一個四分五裂的狀態,各個勢力都盤踞在自己的一方土地,暗中對於其他的勢力有著吞併的想法。可是沒有哪家勢力能夠做到一家獨大,用自己的力量來使得各個勢力臣服,因此便經歷了兩晉南北朝和後三國時期。最後分裂局面終於被打破了,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橫空出世,它就是隋朝。

    關於隋朝,為大家所熟知的便是隋煬帝,他以他的暴虐而著名於歷史長河當中,隋朝也就是在他的統治下最終崩塌。可是這個碩大的王朝,到底因為那些原因,在經歷了二世以後,就轟然滅亡?隋朝是怎樣一步步走向滅亡的?其實原因沒那麼簡單!

    門閥與皇權的鬥爭在當時是很興盛的,在隋唐的時候,即便是皇族,也受到了門閥勢力的對峙。隋朝剛剛建成時期,門閥勢力較大,楊廣也是一個聰慧之人,他意識到了門閥勢力對國家的危害。於是楊廣就採取一系列的措施來進行改革,但是門閥勢力也不是一個軟柿子,楊廣對於國家的改革,在一定層面上觸碰到了他們的利益,人們對於關於自身的利益,不可能置若罔聞,所以門閥勢力就決定暗中進行對抗,對於楊廣所頒佈的法規等,他們聯手進行反駁或者不遵守等行為來阻撓楊廣的改革。

    經過長時間的改革行動,楊廣發現,他發現他所實行的改革並沒有取得什麼太大的績效,但是那些世家大族聯手所擁有的力量是可以和自己抗衡的,所以他並不敢用強硬的手段將改革進行下去。如果強行改革的話,最後他可能連皇位都保不住。這些世家大族的蓄意抵抗在某一程度上來講是隋朝滅亡的一味佐料。由於無法改革,朝廷風氣也日漸腐敗低迷,這也蠶食著隋朝這一龐大的帝國。

    隋朝後來的滅亡也與世家大族有著很大的關係,隋朝末期,各地都爆發動亂,此時的隋朝已經無力迴天,沒辦法來壓制這些動亂,門閥世族在這場動亂中充當著重要角色,他們擁有不弱於朝廷的武力,再加上他們對於朝廷的力量和弱勢甚為了解,所以他們便無懼於對隋朝造成了巨大的傷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幾家便是王世充、羅藝、李淵這三家,而最終李淵在這場爭鬥中取得勝利,從而建立唐朝。

    同時隋朝對於百姓的壓迫也是非常嚴重的,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開挖京杭大運河,既然要做大工程,那就必然會來對人民進行壓迫,國家頒佈各種法令來勞役人民,這種行為必然遭到人民的反感,因此在期間也爆發了許多農民起義,這對隋朝的國家安定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對於隋朝的滅亡,其中還存在著其他各種各樣的原因,每個朝代的興盛與滅亡都有著與其相匹配的原因,所以一個朝代的興盛與衰落也是體現在各個方面的。如果以歷史旁觀者的角度去公正的看待它,我們將會受益匪淺,你們怎樣認為呢?

  • 2 # 孤獨D時代

    歷朝歷代無一不是走到了人民的反面!

    這個內因,是歷朝歷代都倒塌的根本原因。

    如果不是這樣,而是國家與政府和人民的利益一致,能夠得到人民普遍擁護,即使面對再大的磨難,也會眾志成城的走過來!

    所有的外部因素都是透過內因起作用!

  • 3 # 遊夢居士

    隋末民變。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嚴重的統治危機,早在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就因為抗拒府兵制的徵召而爆發了四次民變,但是被隋軍迅速鎮壓。

    611年豫州道、冀州道、兗州道等發生黃河大水成災,漂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兗州道的長白山(山東章丘)發動民變,抵制隋煬帝東征高句麗,唱出著名的《莫向遼東浪死歌》。

    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關東的豫州道、冀州道、兗州道、青州道和徐州道,不久被隋軍鎮壓。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叛變,隋朝的達官子弟紛紛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叛亂。

    當時群雄割據,數量繁多,主要勢力如下:河南地區有翟讓、李密的瓦崗軍。616年翟讓在李密建議下,攻破要塞金堤關(河南滎陽東北),打下滎陽諸縣。617年瓦崗軍又攻破距東都洛陽的糧食存庫興洛倉。由於李密擅長作戰,翟讓讓位給他。

    李密自封魏公,建國魏,以洛口為根據地。隨後佔領回洛倉,直逼洛陽城下。然而內部糾紛使得李密殺翟讓等人,最後投降越王侗。河北地區有竇建德的叛軍,616年竇建德領導河北叛軍轉戰河北各地,佔據冀州大部分地區,兩年後自封夏王,建國夏。

    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較強。613年兩人在齊郡(治歷城,今山東歷城)舉兵叛亂,隨後南下到江淮南地區發展。617年佔領高郵,切斷南逃江都(今江蘇揚州)的隋煬帝與北方的聯絡。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

    軍事重鎮幷州地區有李淵,617年於太原留守的李淵發動晉陽起兵,不久攻克長安,617年12月18日,擁立代王侑為隋恭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此舉更引致隋軍失去後援之地,進退失據,首都失守更引致隋軍人心惶惶,十居其九都投降唐朝或其他的地方起義集團,間接使隋朝走上全面滅亡之路。

    南方最大勢力為蕭銑,617年蕭銑與董景珍、雷世猛等舉兵反隋。隔年稱帝,建國樑,定都江陵。其勢力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北達漢水。其他尚有616年李子通據海陵;林士弘據虔州。617年劉武周據馬邑,自稱太守。

    梁師都據朔方,自稱梁帝。郭子和據榆林,自稱永樂王。李軌據武威,自稱河西大涼王。薛舉據天水,自稱秦帝。劉、梁、郭都依附突厥.

    隋廷在此局勢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煬帝命越王侗留守東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他下令築丹陽宮,準備遷都丹陽(今江蘇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大多是關中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關中。

    618年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兵變,弒隋煬帝,擁立楊浩為帝。中原地區得知隋煬帝死訊後,於同年李淵逼迫隋恭帝楊侑禪位,稱帝建立唐朝,為唐高祖,楊侑不久後被殺;洛陽守將元文都、王世充等擁立越王侗為帝,也稱隋恭帝。

    宇文化及於黎陽(今河南濬縣北)被李密擊潰,為了稱帝又弒隋帝楊浩,建國許。宇文化及最後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隋朝亡,王世充自立為帝,建國鄭,而楊侗不久後被殺。

    隋朝立國僅僅38年,是繼秦朝及西晉後統一全國但又短命的中央皇朝。

    擴充套件資料:

    隋朝(581年—619年)是中國歷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啟唐朝的一個重要的朝代,史學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稱隋唐。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楊堅受禪建立隋朝,至619年王世充廢隋恭帝楊侗為止,國祚39年。

    楊堅屬於北周的胡漢關隴世家,於北周宣帝繼位後逐漸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靜帝即位後,身為外戚的楊堅控制朝政,先後平定尉遲迥、司馬消難等反楊叛軍。

    581年北周靜帝禪讓給楊堅,北周亡,楊堅定國號為“隋”。依據五行相生的順序,北周的“木”德之後為“火”德,因此隋朝以火為德運並選取與火德對應的紅色為正色。

    隋文帝於587年廢除後梁,於589年隋滅陳之戰攻滅南朝陳,俘虜陳後主。隔年9月,控制嶺南地區的冼夫人歸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統,隋朝結束了中國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大一統的國家。

    隋文帝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因猜忌而大殺功臣,國力開始衰退。

    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

    616年隋煬帝離開東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蘇揚州)。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殺死隋煬帝;隋恭帝楊侑禪讓李淵,李淵正式稱帝,建立唐朝;隔年,王世充擁立的隋恭帝楊侗也被廢,隋朝亡。隋末群雄割據的局面,最終也為唐朝所終結。

    國號

    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曾被北周封為“隨國公”。楊堅襲此封爵,楊堅的爵位是隨國公,依照慣例應將國號定為“隨”,但其認為“隨”有走的意思,恐有不祥,遂改為“隋”。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隋朝

  • 4 # 鴻哥iouyh福小鋪

    儘管隋文帝楊堅是篡位的主,但那是兩家人的事,天下老百姓也不是太熱心,畢竟只要生活好,管他誰當皇帝,不是嗎?

    所以嘛,隋文帝的時期,隋朝的境內是有星火反叛,但純粹是微不足道的反對力量罷了。

    確實,隋煬帝的功績是可圈可點,譬如挖大運河、打打高句麗等等什麼的,有利盛唐開篇,但對已不利啊。

    前邊提及過了,老百姓是不太關心究竟是誰家當皇帝,重點是自已的日子過得好不好,迄今為止依然如此。

    好大喜功,勞命傷財,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事都在短短几年內幹了,而且手段高壓毒辣,老百姓是苦不堪言,自然反抗愈演愈烈咯,最終動搖了隋朝的根基,給了李唐機會。

    別的不說,那些流寇反王怎麼來的?

    全都是隋煬帝大筆簽發的徭役和兵役。

    挖大運河的,被壓迫慘了,揭竿而起;

    徵高句麗的,打敗了,一堆亂哄哄的散兵遊勇倒過來衝擊了整個皇朝體系,成了佔山為王的草寇兵源。

    可以很簡單解釋:您的宏偉藍圖很美好,可說是功在千秋,但眼前生活就過得如同豬狗,不反做啥?

    因此,機會是隋煬帝給的,他家的老頭子可是儉樸一生啊,結果全給敗光了。

  • 5 # 我是小金呀01

    隋朝其實是歷史上比較憋屈的朝代,隋文帝楊堅真是一個好皇帝,並且開創了科舉制度,結束了中國長期的分裂狀態。

    楊堅的功績絕對不亞於始皇帝秦始皇。

    後期楊堅死後他兒子楊廣即位。

    楊廣開鑿運河、遠征高句麗等等,耗費了很多他爹給他留下的家底,後來國內動盪,李淵起義成功,創立了大唐。

  • 6 # 縱橫天下歷史

    官逼民反。藩鎮割據。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嚴重的統治危機,早在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就因為抗拒府兵制的徵召而爆發了四次民變,但是被隋軍迅速鎮壓。

    隋朝前期比較繁榮,但後期勞命傷財,以至於百姓沒有田種,吃不上飯,家裡沒有男人幹活。家中主力都出去打仗,戰爭年年不斷,最後也沒有個什麼結果。隋煬帝為了征伐突厥、開拓絲綢之路,通使琉球,加強兩岸交流。但這些都需要大量財力。楊廣沒有顧及民力的承受力度,於是一個工程接一個工程。在他眼裡,百姓不過是螻蟻一般。對於百姓而言,什麼開疆拓土,豐功偉績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視人命為草芥。所以失去民心。大勢所去。

    藩鎮割據,分割了自己的權利,讓其它管理的地方有了自己的政權,有了自己的兵力,加上自己朝政小人,宦官不斷出現。各種勾心鬥角,權力紛爭不斷上演。好官被殺,宦官居功自傲。還有一點就是統治階級矛盾突出。隋朝繼承於北周,因此不論是北周還是隋朝,其權力核心都掌握在關隴士族手中,而北齊的統治階級則大多為山東士族。隋朝雖然,但在對待山東貴族的問題上,不論是北周還是隋朝,都是以控制為主。而南陳的統治階級則主要以漢人為主,對北方胡人政權本就牴觸,雙方矛盾更為尖銳。

    從而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總結歷朝興亡的原因,維護與農民的關係,調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這些使社會矛盾趨於緩和,經濟、文化得以迅速成長和繁華,開創出開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剛愎自用,提倡嚴苛重刑,因猜忌而大殺功臣,國力開始衰退。 隋文帝的次子楊廣爭奪長子楊勇的太子位獲勝。604年隋文帝去世,楊廣繼位,即隋煬帝。隋煬帝為了鞏固隋朝發展,興建許多大型建設,又東征西討,隋朝發展到極盛。然而隋煬帝好大喜功,嚴重耗費隋朝國力,其中又以三次東征高句麗為最甚,最後引發隋末民變。

  • 7 # 湖畔的玄青鳥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勞民耗財,最終引起隋末危機 。大業七年(611年),山東、河南大水成災,漂沒四十餘郡,王薄率眾於長白山(今山東鄒平)發動叛變,抵制隋煬帝三徵高句麗,唱出著名的《無向遼東浪死歌》。當時民變範圍大多集中在山東地區,不久被隋軍鎮壓。大業九年(613年),劉元進據吳郡,自稱天子,同年被滅。直到楊素的兒子楊玄感於黎陽(今河南浚縣)舉兵起義,達官子弟踴躍參加,帶動全國各地紛紛發動叛變,隋朝統治集團開始分裂。

    河南有翟讓、李密的瓦崗起義軍。大業十二年(616年),翟讓在李密建議下,攻破要塞金堤關(今河南滎陽),打下滎陽諸縣。大業十三年(617年),瓦崗軍又攻破距都城洛陽的糧庫興洛倉。由於李密擅長作戰,翟讓讓位給他。李密自封魏公,國號魏,以洛陽洛口為根據地。隨後佔領回洛倉,直逼都城洛陽城下,然而內部猜忌使得李密殺翟讓等人,最後投降越王楊侗。

    河北有竇建德的起義軍,大業十二年(616年),竇建德領導河北叛軍轉戰河北各地,佔據河北冀州部分地區,兩年後自封夏王,國號夏。

    江淮地區以杜伏威、輔公祏較強。大業九年(613年),兩人在齊郡(今屬山東)舉兵叛亂,隨後南下江南。大業十三年(617年),佔領高郵,切斷江都(今江蘇揚州)與北方的聯絡。杜伏威自稱總管,以輔公祏為長史。

    隋廷在此局勢下迅速的土崩瓦解。早在616年,隋煬帝命越王楊侗留守東都洛陽,自己率眾前往江都(今江蘇揚州)。他下令築丹陽宮,計劃遷都丹陽(今江蘇南京)。跟隨他的大臣衛士多是關中和中原人,不願意長居江南,加上江都糧盡,人人北逃中原。大業十四年(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司馬德戡與裴虔通等人發動叛變,殺了隋煬帝,擁立隋煬帝侄子楊浩為帝。

    不久宇文化及又弒秦王楊浩自封許帝,建國許。隔年被唐將李神通與夏王竇建德聯合剿滅。大業十三年(617年)5月,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於晉陽起兵,十一月佔領長安,擁立隋煬帝第三個孫子代王楊侑為帝[72] ,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李淵自任丞相,進封唐王。

    大業十四年(618年)6月12日,李淵逼迫隋恭帝禪位,6月18日,李淵正式稱帝,國號唐,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中原地區得知隋恭帝死訊後,6月22日,洛陽都城留守“七貴”擁立隋煬帝次孫越王楊侗為帝,改元皇泰,即隋哀帝,又稱皇泰主;次年(619年)5月23日,王世充罷黜隋哀帝,兩個月後弒之,隋朝亡。

    隋朝斷送於煬帝的暴政,這是唐代君臣與史學家一致的看法,如唐太宗就常將隋煬帝的暴政作為一個反面例子,不斷舉一反三地教育大臣。

    這種煬帝暴政說也得到了後世許多學者的認同,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許多人認為煬帝楊廣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憑藉其父文帝積累下來的大量民力和財富,得以無限制地施行暴政,任意揮霍,過著極其奢侈的生活。他在位僅短短14年,卻主持完成了東都洛陽的修建,大運河的開鑿,還三徵高麗,三巡江都。沉重的搖役、兵役壓得人民喘不過氣來,他的奢侈生活和殘虐政治癒來愈兇狠地逼迫民眾陷入死地,最終導致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忍無可忍的農民向煬帝發動了大規模的反擊,消滅了這個可恥的浪子和暴君。

    作為這種觀點的一部分,有人更著重突出煬帝用兵高麗致亡的作用。這種觀點認為隋煬帝三次用兵高麗,使全國騷動,民怨沸騰,農民起義遍及京畿及關西、河北、山東、長江流域、嶺南各地。這是煬帝最大的失策,也是隋王朝滅亡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另一種說法認為,隋文帝楊堅雖然建立隋朝,統一中國,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有功之人,但他的獨裁統治對隋朝的速亡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史書載文帝“天性沉猜……不達大體……唯婦言是用……喜怒不常,過於殺戮”。正是他的這些弱點,使隋帝國走向滅亡。

    參照:《資治通鑑》《北史》百度百科等資料。

    感謝閱讀,期待您的關注

  • 8 # 小竹葉青歷史

    短命王朝

    秦朝與隋朝常常被後人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因為兩個王朝確實存在太多的相似之處,比如都是歷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都結束了長期的分裂狀態;都以自己為基礎開啟了另一個國祚綿長,鼎盛輝煌的朝代。既然兩朵花開,我們不妨先表表隋朝這枝。

    隋朝的建立不算十分光彩,北周靜帝年幼,外戚楊堅逼迫人家孤兒寡母禪讓帝位於他,因楊堅父親受封北周隨國公,“隨”即到處走之意,不甚祥,遂定國號:隋。

    隋朝的國祚僅僅三十九年,實在讓人意外,這個前期輝煌地一塌糊塗地王朝,為何僅僅二世,就已經千瘡百孔,內憂外患。無論是在史書還是演義小說當中,隋朝的滅亡都與其二世國君隋煬帝有著重大幹系。

    開皇盛世的隱患

    隋文帝楊堅在位期間,採取了很多正確的政策,幫助民間恢復生產,休養生息,結束了三百年的紛亂戰爭,百姓自然早已厭倦戰爭,盼望統一,所以隋文帝統一天下之後,百姓莫不欣喜,不用打仗了,該種地的種地,該做工的做工,該讀書的讀書,天下向著繁榮富足的方向穩步前進。這段短暫的盛世被稱為“開皇之治”。

    但是隱患仍然存在,文帝年邁,太子楊勇不堪大用,朝堂之上關於皇位歸屬早就各展手段鬥得不亦樂乎,主要的矛盾就是平庸的太子楊勇和才能出眾的晉王楊廣到底該由誰來繼承王位?政治鬥爭的結果是楊勇儲君這位被廢除,楊廣被立為太子。

    在演義當中,隋文帝的妃子被楊廣姦汙,妃子向文帝哭訴,文帝臥榻之上想要廢除楊廣太子之位的時候,楊廣發動了政變,活活將隋文帝用枕頭憋死。至此,文帝駕崩,楊廣登基為帝,史稱隋煬帝。

    內政不修

    隋煬帝上位之後,就開始了他的煌煌大業,先是征夫五十萬修大運河,再是在南方興修廣濟渠,巡視南方花費大量財帛,又馬不停蹄地在北方開始修建長城……這樣的大工程,放在古代,任何一個帝王幹成一件,都是功在千秋的大好事,偏偏隋煬帝在短短數年之間,把所有的事情都給幹了,這就極大地透支了民力,民間財富迅速縮水,征夫也在服役過程當中死傷無數。

    看到國內的表面繁榮之後,好大喜功的楊廣認為這還不足以顯示他的帝王功業,必須要將周圍所有的國家打服氣,才能顯示我天朝上國的威儀。偏偏有個刺頭挑釁隋朝,就是在隋朝東北的高句麗。

    外事不順

    隋煬帝就開始了他征服高句麗的軍事行動。

    第一次發兵三十萬攻打高句麗,但是高句麗陰險無比,一邊假意投降隋煬帝,一邊積極準備防禦工事抵抗隋朝大軍。就這樣邊談邊打,隋朝漫長的糧食供給線出了問題,隋煬帝只能班師回朝。但是這件事情在隋煬帝心中埋下了一根刺,這事沒完!

    很快,隋煬帝第二次遠征高句麗的行動就開始了,這一次他發兵五十萬,氣勢雄渾,不滅了高句麗誓不回京。但是事實總是不如他所願,大軍開拔不久,國內就傳來了楊素之孫楊玄感造反的訊息。隋煬帝只得先行回國平定叛亂。

    隋煬帝再次徵發天下兵甲想要繼續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天下已經亂哄哄的了,各路反王紛紛舉旗反隋,天下州府已經失陷大半,這一次親政高句麗的行動無疾而終。

    看到此處,大家想必也有了答案,楊廣此人,好高騖遠,好大喜功,導致隋朝早早透支了可以長久綿延的潛力,激化了國內矛盾,最終導致了隋朝的滅亡。尤其是三次攻打高句麗的軍事行動,徒然耗費國力卻什麼也沒有得到。實際上,隋朝末年,隋煬帝已經成為了一個不顧眼前安危的鴕鳥,只想著在活著的時候多享些福,最終也落得個江都縊亡的下場。

    隋失其鹿

    但是深究隋朝的立國發展之路,也許隋朝滅亡的原因不僅僅是隋煬帝的個人問題。

    隋朝皇族出身一個政治集團,號稱關隴集團,這是北魏時期少數民族與漢族逐漸融合而在關隴地區漸漸形成的一股力量,北朝的世家大族大多都在此列,後來的李唐皇族同樣出身關隴貴族。

    但是隋朝與關隴貴族的關係如何呢?在隋朝建立之後,關隴貴族集團多有不滿,因為楊堅的皇位畢竟是篡來的,名不正言不順。面對這種不滿,隋朝並沒有選擇安撫,反而選擇了鎮壓排擠屠殺,皇室和關隴貴族的矛盾再度激化。隋煬帝急著修建東都洛陽,就與擺脫關隴貴族的大本營長安密不可分。

    隋煬帝創立的科舉制,為國家擴寬了選擇人才的道路,也是寒門讀書人躋身朝堂的重要手段,唯獨傷害了貴族利益,關隴貴族對於隋朝皇室更加不滿。這種世家貴族與皇室的拉扯體現在隋煬帝的第二次親政高句麗的行動中,隋煬帝一離開,楊玄感就爆發了叛亂。

    這是隋朝滅亡的一大原因:沒能處理好與關隴集團的矛盾,所以後來隋朝搖搖欲墜,關隴貴族之中崛起的李淵十分輕易地攻入了長安。

    隋朝滅亡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國內的階級矛盾。隋朝滅掉了南陳,統一了國家,但是並不是南陳國內的百姓也跟隋朝百姓一般地位了。實際上,北朝出身的政權對於南方漢人就是有一種天然的牴觸,在南北朝時期,南北方政權就是在不斷地較量,今天你要北伐,明天我就南侵,桓溫苻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隋朝對於南陳百姓,是一種征服者的姿態,對原北齊亦是如此,所以天下造反之時,北齊境內的山東瓦崗軍聲勢最為浩大,南陳境內江淮一帶杜伏威亦是振臂一呼,天下莫不響應。只是起義軍終究缺乏正確的方向,所以隋朝的果實最終還是落到了李唐的手中。

    民間的階級矛盾也是隋朝末年天下各地迅速陷入叛亂的根本原因。

    全面的辯證法

    總結一下,那麼隋朝滅亡,其根本原因就是隋室針對民間導致的階級矛盾,直接原因就是隋煬帝的橫徵暴斂和濫用民力,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關隴貴族與隋朝皇室的矛盾。這樣順下來,對於隋朝滅亡我們也有了一個大體上的認識,比較全面地瞭解了王朝更替背後的推手,這也是我們總結歷史事件堅持的很重要的原則,全面客觀,務求準確。

  • 9 # 筆韻韶華

    個人觀點:隋朝最終滅亡是因為隋末民變。當然,隋末民變也是有多方面因素導致的。

    隋煬帝在位前期國力仍然強盛,隋煬帝繼位之初便決定營建東京洛陽,並於同年下詔遷都洛陽,以洛陽為中心開鑿溝通中國南北的隋唐大運河,修馳道與築長城,帶動中原與南北各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與商貿發展,並對四周展開徵討,擴大了隋朝版圖。這本是利國利民的好事,然而由於隋煬帝過於急功好利,這些舉措相反對社會造成了一定破壞。

    由於長安地處偏西,糧食供應困難。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等人於洛陽興建東京,以掌控中原與江南經濟,在洛陽周邊的洛口、回洛等地興建國家糧倉以備荒年時所使用,洛陽宮城(紫微城)建成後,同年遷都洛陽。 由於每月要役使民丁兩百萬人,隋煬帝又注重洛陽都城的完善奢華,因此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為了溝通江南經濟地區、中原政治地區與燕、趙、遼東等軍事地區的運輸與經濟發展,隋煬帝以洛陽為中心推動了隋唐大運河的建造,大運河帶來許多益處:將中國眾多水系連線起來,形成貫通南北的運輸網路;帶動沿岸城市的發展,興起了許多工商業城市,其中江都發展成為隋朝的經濟中心之一;促進各個地區的文化發展與民族融合,這使得中華文明加速成為有機體的整體東方文明。

    然而,由於隋煬帝急促興建大運河,消耗大量人力財力,為人民帶來很多負擔。掘河的民夫,經久不息地勞動,加上疾病侵襲,死亡人數佔全部一半以上。

    大業元年(605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的同時,帶後宮、諸王、衛隊等大量人群沿運河巡視南方,沿途之上,花費許多資金,徵調許多人民。大業三年(607年),隋煬帝巡視北方時,徵調北方人民經太行山開鑿馳道達幷州(今山西太原),並向附屬的突厥啟民可汗要求突厥民眾協助開鑿馳道。隋文帝時期,在朔方、靈武等地修築長城。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出巡榆林動員壯丁百餘萬人,於榆林至紫河(今內蒙古、山西一帶)開築長城以保護突厥啟民可汗。

    隋煬帝多次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濫用民力,引發全國範圍內的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後面的大家可以看一下隋唐英雄傳)。

    個人認為:隋煬帝還是比較有能力的,只是太過於好大喜功,才導致隋朝覆亡的局面。倘若他徐徐圖之,他的雄圖大略未必不可成。

  • 10 # 道中道道而道

    一、隋朝滅亡:

    隋煬帝的暴政,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611年,山東農民首先發動起義,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勢力最大。瓦崗軍攻佔興洛倉後,開倉散糧,賑濟饑民,百姓歸附,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隋朝在瓦崗軍和各地起義軍的打擊下,土崩瓦解。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中,隋朝滅亡。

    二、過程:

    隋煬帝的暴政,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山東農民首先發動起義,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戰爭。隋煬帝的統治非常殘暴。他即位後,下令營建東都洛陽,多次巡遊江南,三次發動徵高麗的戰爭。無休止的徭役和兵役,迫使千千萬萬農民離鄉背井,大量田地荒蕪。農民靠樹皮、野菜充飢,甚至出現人吃人的現象。 隋煬帝為人陰險狡詐,野心極大。隋文帝本來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因為楊勇講究舒適,曾被文帝嚴加訓斥。楊廣想奪太子位,故意在父親面前穿舊衣服。文帝到楊廣的王府時,楊廣把美麗的姬妾都藏起來,只留幾個老太婆在旁侍候。文帝見了,非常高興。楊廣還網羅一些大臣,讓他們造謠,說太子楊勇陰謀發動政變。就這樣,他實現了取代楊勇做太子的預謀。604年,他謀殺了父親,登上帝位,又害死了哥哥楊勇。 都洛陽,他下令徵調200萬民工,晝夜施工。建洛陽所需木料,大都來自江南的深山老林,一根大木頭要2000多人搬運。從江南到中原,千里迢迢,不少人死於途中。大運河開通後,他多次乘龍舟遊江都,隨行船隻5000多艘,綿延100多公里。隋煬帝乘的龍舟,長200尺,上面有4層樓,大小100間房子,龍舟由身著錦衣的縴夫在岸上牽引。整個船隊,拉縴的人多達8萬,兩岸還有20萬騎兵護送。沿途州縣要備豐厚的貢品和上好食品,迎送過往船隻。隋煬帝還三次發動進攻高麗的戰爭。出兵前,他役使幾萬工匠在海邊造戰船。工匠泡在水隋煬帝奢侈殘暴。為了營建東中夜以繼日地幹活,許多人腰部以下生了蛆。幾十萬運糧民工輾轉路途,許多人累死病死。在進攻高麗的戰爭中,隋軍連戰連敗,傷亡慘重。 隋煬帝的暴政,終於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611年,山東農民首先發動起義,全國各地農民紛紛響應,發展成大規模的農民戰爭。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勢力最大。瓦崗軍攻佔興洛倉後,開倉散糧,賑濟饑民,百姓歸附,迅速發展到幾十萬人。隋朝在瓦崗軍和各地起義軍的打擊下,土崩瓦解。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跨界挑釁!NBA勇士一狀元:應該把孫楊的領獎臺砸掉!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