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歷史上的蕭何是一個典型的利己主義者和投機行為的始終貫穿於一生的人,從他的身上沒有感情上的人情世故,只是一味的效忠漢家以達到自保的最高目的。

    首先在蕭何身上你看不出他的人情世故,他的最高利益就是自保自己的蕭氏家族,他的聰明絕頂完全用在了這方面,察言觀色於劉邦、唯命是從於呂后,作為一個漢家的丞相這也難為他了,從在沛縣跟著劉邦一起拉起隊伍,革命有始有終,蕭何始終堅定的跟著沛公,沛公掌有天下坐穩君王,蕭何跟進封侯拜相,以至於蕭何後代失侯者四世,而漢天子輒復求何後,以續蕭何家族的榮耀。應該說蕭何的功業他做到了,甚至他做的近乎完美。

    其次,蕭何做事上完全是以一個自我考量自己的人生態度來面對兇險詭詐的宮廷險境,蕭何留守巴蜀,填撫諭告、使給軍食,功勞甚多,漢王多次派遣使者慰勞蕭何,精明的蕭何猜度上意,在驚懼之中把自己的子孫昆弟悉數派往前線戰場,漢王大悅,這裡可以看出蕭何極其精明而做事謹慎。在呂后誘騙韓信斬殺於鍾室的過程中蕭何義無返顧的給呂后出謀劃策,唯恐自己落下嫌疑,他做到了在原則立場面前與人情世故的決絕,他也從來沒有把人情放在心裡,完全是利己者為唯一,這就是蕭何一生的作為,其歷史人物為相者做到了世間的極致,當然他也是歷史上有名的賢相,不然他又怎麼能在君王面前自汙自賤,唯恐自己被殺,在人情世故上差之遠矣,投機與利己中他做到了雙贏,他太精明瞭!

  • 2 # 一個人的歷史

    司馬遷在所著的《史記》中,將蕭何列入了世家,足以見其歷史地位。蕭何在五功臣世家中居首位,因高祖劉邦論功行封,蕭何功第一。蕭何在楚漢相爭中佐劉邦鎮撫關中,足食足兵,使百姓愛漢,不樂為楚,建立了殊勳。漢朝建立後,劉邦滅了異姓王,蕭何謹畏自保,故漢立國後無所建樹。每個人都是複雜的,不能單純以好壞來進行評判,對於蕭何這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也是一樣。那麼就讓我和大家談談“漢初三傑”之一的蕭何。蕭何通曉法令,執法持平,這是他的突出特點之一。同時他對於劉邦的能力早有洞見,於是進行了投資,也可以說是投機。面對利益權力,蕭何選擇了退卻,在秦朝御史向上推薦自己時,他堅決不肯去京師就職。劉邦起兵造反後,蕭何常常作為副手督辦事務,和前期的投資,贏得了劉邦的信任是分不開的。劉邦攻入咸陽,將領們都去搶財物,只有蕭何率先入宮,把法律詔令圖書典藏收藏起來。劉邦才能詳細瞭解天下的軍事要衝,各地的人口情況,貧富強弱以及人民的疾苦,這都是蕭和的功勞。蕭何有伯樂之名,最為著名的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一直被後世傳為美談。作為後勤司令,蕭何保證了屢戰屢敗的劉邦有錢、有兵、有糧,因此在多次失敗後,還能百折不撓、東山再起,獲得楚漢戰爭的最後勝利。

    面對劉邦的猜忌,蕭何把自己的子孫兄弟都送到了前線上,打消了劉邦的疑心。後來更是採取了自汙保身的方法,讓劉邦認為自己貪財好利、心無大志,而躲過了殺身之禍。韓信一直認為蕭丞相是其知己,而蕭丞相真正的知己卻是劉邦和呂后,或者說是王朝的統治者,因此蕭何才和呂后串串一氣,騙取韓信的信任,藉機會除掉了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並不狹隘,在臨終前推薦了自己多年的對手曹參繼承相位。他深知曹參通黃老之術,推崇無為而治的國策,一定會將漢初劉邦定下的休養生息的國策執行到底。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說,蕭何在秦朝不過文書小官,平庸而沒有作為。但漢朝建立後,他依靠劉邦、呂后的支援,謹守自己相國的職責,體察民眾痛恨秦法苛刻的心情,順從人民的願望,革新政治。韓信、英布等人都被誅殺,而蕭何的功勳則更加顯得燦爛,他居群臣之首,名聲流傳後世,可與聖賢比美。

  • 3 # 沂藍書院趙月光

    蕭何的上級領導劉邦說: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劉邦打敗項羽後,論功行賞,最後定蕭何功勞第一。

    蕭何謀略不如張良,又不能帶兵打仗,為何功勞第一呢?

    不但很多人不服,就是劉邦手下的將軍們也不服:我們都是身經百戰,攻城略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蕭何沒有一點汗馬功勞,只憑一張嘴一支筆,不戰鬥,就騎在我們頭上,為什麼泥?

    劉邦咳了兩聲:我讀書少,是個大老粗。我給大家來個比喻:獵狗。聽說過吧?

    眾位將軍們一頭霧水,連連點頭說:知道。

    劉邦說:打獵啊,追殺兔子的是狗,指揮發命令的是人。諸位將軍啊,你們是功狗啊!蕭相國,是功人啊!

    眾將軍們聽到,大眼瞪小眼,自己是功狗,不但沒討到好處,還被劉邦罵了一頓。

    鄂千秋說:皇上您跟西楚霸王互毆五年,經常被打得屁滾尿流,抱頭鼠竄,有時一個人沒了命似的逃回來。蕭何固守關中,您缺糧,他就被你補糧;您缺人,他就給你補人。陛下您屢次丟了山東,蕭何卻全守關中。蕭何是萬世之功啊!

    蕭何是個極其精明的人,在劉邦和呂后大殺功臣時,保住性命。

    蕭何與呂后設計,殺了韓信。

    蕭何自汙,大量強買關中的田地,表示自己不會謀反。

    劉邦知道了大笑:蕭何是個錢眼裡的人,留命一條。

  • 4 # 梅軒說三國

    蕭何,與高祖是老鄉,也是沛豐人。

    有點文化,為人也正直,在沛縣做了一個小小的吏掾,相當於一個科級幹部吧,與《水滸傳》中的宋江大概一個級別。

    劉邦還是個布衣平頭百姓時,蕭何就經常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盡力照顧和維護劉邦,給他提供種種方便。

    後來劉邦當了亭長,蕭何就經常與劉邦一塊兒混玩。

    高祖有時帶隊押送役夫去咸陽,同事們每人送給劉邦三百銅錢作為送行禮,蕭何往往要送給他五百銅錢,總是比別人送得多。

    朝廷派到沛縣來巡查工作的御史,蕭何和他關係處得也不錯。御史交辦的事,蕭何都完成得很好,表現了很強的辦事和協調能力。

    御史把蕭何提拔為泗水郡吏,年終考核,蕭何的成績排在第一名。

    御史打算推薦蕭何到咸陽工作,蕭何婉言謝絕,他說他還是願意在基層工作。其實,這裡面有兩個原因,一是他清楚看到秦朝的統治離崩塌已經不遠了,他不願陪其殉葬;二是他更願意與劉邦在一起,他覺得這個傢伙雖然流裡流氣,但亂世即將到來,這樣的人會成為振臂一呼的英雄。

    後來高祖自稱沛公,斬白蛇起義,蕭何毅然放棄官職,加入劉邦隊伍,為其專門負責軍中日常事務。

    沛公稱漢王后,第一個就是封蕭何為丞相。

    蕭何這個人長期做基層工作,非常有見識。沛公兵進咸陽,諸將都紛紛到府庫中搶奪金帛財物,蕭何卻獨自帶人趕到秦朝的丞相府和御史臺,把那些地圖、法令、圖書、檔案等資料搶到手中。

    後來項羽與諸侯屠城、火燒咸陽,楚漢交戰,漢王之所以能對天下戶口、江河關隘、軍力部署,以及各地民生疾苦等資訊瞭如指掌,全有賴於蕭何搶下來的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如果要研究檔案學的話,蕭何無疑是最早的檔案學家。

    蕭何善於識人,最大的成績就是把韓信推薦給了漢王,漢王以韓信為大將軍,所以在與秦朝、項羽的作戰中始終能立於不敗之地。

    漢王率兵東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彈壓地方,安撫百姓,曉諭百姓,維護穩定,源源不斷供給軍糧與兵員,為前線作戰提供了強大的後勤保障。

    漢王二年,漢王率領眾諸侯與楚軍交戰,蕭何鎮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大權在握。

    但是,凡是出臺法令規章,設立宗廟社稷,修建宮室縣邑,不管大事小情,蕭何都會向前方的漢王及時請示,漢王允許了才去辦,有時來不及請示就先決策辦理,事後再將辦理結果向漢王彙報。

    在關中大後方,蕭何善於按照戶口多少,科學徵收和調配軍用物資,不管有多少困難,總能及時地運送到劉邦軍中。

    漢王經常打敗仗,好幾次都把軍隊、輜重丟得一乾二淨,但蕭何每次都能及時地給漢王派去充足的兵員和物資。

    有了蕭何在後方的強大支援,漢王才能屢敗屢戰,一直堅持到最後勝利。

    也正因為如此,漢王才能把關中根據地放心地交給蕭何主持。

    經過五年的艱苦卓絕的楚漢鬥爭,劉邦終於打敗項羽,平定天下。

    全國解放了,劉邦主持論功行賞。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只因未到評級時。群臣爭功,爭得面紅耳赤,吐出來的吐沫星也知道得灌滿幾大桶了。

    這項工作持續了一年多都沒爭論出個結果。

    是啊,到底誰的功勞最大呀?誰才是革命鬥爭的第一功臣呀?這個座次表怎麼排呀?

    最後,還是高祖一錘定音,以蕭何功績最盛,封其為酇侯,所賜的食邑也最多。

    那些整天舞刀弄槍的武將們不幹了,啊,我們這些人容易嗎?誰不是披堅執銳,多者百餘仗、少的數十仗,衝鋒陷陣,攻城略地,哪個不是提著腦袋在槍林彈雨中闖出來的?哪個身上沒有幾個傷疤彈孔呀?蕭何騎不得劣馬,拉不開硬弓,一天戰場都沒上,只會舞文弄墨、高談闊論動嘴皮子,現在反倒排在我們前面,這也太不合理、太不公平了吧?

    是啊,當年李克農被評為上將,有些人也是大惑不解。

    天下還有沒上過戰場的將軍嗎?

    主席說,怎麼沒有?李克農的手下,個個可敵百萬兵呢。

    高祖笑著問群臣,你們這些小子見過打獵嗎?

    群臣不知道怎麼回事,都說,打獵誰沒見過呀?

    高祖問,那你們知道獵狗嗎?

    群臣道,知道。

    高祖道, 打獵這件事兒 呀,獵狗是負責追殺小獸小兔的,而負責發現獵物、向獵狗發令追擊的卻是獵人。你們這些人呀,起的作用就像獵狗一樣,而蕭何呢,起到的卻是獵人的作用。沒有高明的獵人,再兇狠的獵狗也沒用。再說了,你們這些人都是一個人參加革命,多的也就是兩三個人,而蕭何同志呢,他的家族參加革命的卻有數十人之多,有許多人都把寶貴的生命犧牲在了消滅秦楚的戰場上,你們誰能比得了啊。

    說到這裡,高祖竟激動地流下了熱淚。

    群臣這下都服氣了,誰也不敢和不好意思再多說一句。

    解放後評軍銜,徐海東同志得知自己被評為大將,為自己長期患病未能參加抗日和解放戰爭,戰功不多,而深感不安,請求降低軍銜。

    主席知道了,說,徐海東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60多名親屬都為革命犧牲。授予大將軍銜,不高也不低,名至實歸。

    賀龍元帥為革命犧牲的親人也是高達100多人。真是驚天地、泣鬼神。

    他們被評為元帥、大將,不僅僅代表個人,而是代表了所有為革命犧牲的親人和戰友們!

    對功臣封侯結束了,接下來是評定在朝堂上的序列位次,誰該站在第一排第一個?

    大家都說,平陽侯曹參身上有七十多處傷疤,在槍林彈雨中攻城略地,功勞最多,應該排在第一位。

    高祖心裡很不高興,只是封侯時已經極力推舉和封賞蕭何,現在自己再堅持推舉蕭何,恐怕群臣有意見,一時之間頗覺為難。

    關內侯鄂君很聰明,他看出了高祖的心思,上前說,大家說得都不對。曹參將軍雖有野戰略地之功,但只是一時之事。大家想一想,當年皇上與楚項羽相距五年,經常敗軍失眾,僅以身免的時候都有好幾次,但是不待皇上詔令,蕭何總是能從關中調集充足的兵員和物資補給前線。還有,漢與楚在滎陽相距數年,我們軍中糧草匱乏,又是蕭何同志,從關中歷盡千辛萬苦,走水路,爬山路,糧食供應始終源源不斷。陛下雖然數次丟失山東之地,但因為有了蕭何同志主持的強大的關中革命根據地的全力支援,漢軍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可以這樣說,楚漢戰爭的勝利,是蕭何同志用算盤精心籌算出來的,是蕭何同志率領大後方軍民用小推車推出來,蕭何同志的功績非一時之功可比,他的功績是彪炳史冊、無人可以代替的萬世之功。一百個曹參將軍可以沒有,漢朝江山照樣可以打下來;但是沒有蕭何一人,我們的革命鬥爭在黑暗中不知道還要摸索多少年。一時之功怎麼能夠凌駕於萬世之功之上呢?蕭何第一,曹參次之,毋庸置疑,請陛下定奪。

    好嘛,讓鄂君“嘡嘡嘡”一番話說得大家都豁然開朗,心悅誠服。

    高祖大悅,道,說得好,說得好。

    於是當即下令,以後上朝文武上殿,蕭何排在第一位,特許可以帶劍履上殿,入朝可以不趨。

  • 5 # 道隱寺

    歷史上的蕭何:

    1-蕭何月下追韓信為劉邦留住了一個可以定乾坤的主將,後來韓信意圖謀反又將韓信騙進皇宮被呂后所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就來自於此

    2-蕭何和劉邦是同鄉,第一次見劉邦就覺得劉邦氣宇不凡,於是不僅與之成為好友,還利用職位處處給劉邦行方便,後隨劉邦起義,主要負責劉邦的後勤保障,漢建立後,蕭何成了大漢朝第一任丞相

    3-蕭何雖然很有才能,但是政治覺悟並不高,漢初陳希起兵造反,劉邦親自率兵平叛,朝中事物交給了蕭何處理,劉邦在外期間不停的派人回朝“問候”蕭何,蕭何很是感動,有一次蕭何的一個謀士問蕭何,陛下待你如何?蕭何說很好,在外打仗都很關心我,該謀士說,丞相離死不遠了,陛下明為問候關心,其實是對你不放心,蕭何恍然大悟,於是在該謀士的建議下,開始貪汙腐敗,從而保全了自己

  • 6 # 微東5

    生死一知己

    存亡兩婦人

    其第一句說的就是蕭何。

    蕭為漢高祖劉邦的丞相,韓信為漢室大將軍,為漢大業立過汗馬功勞。但韓初在項羽手下一小官,曾多次獻計項羽,均未能被採納。於是韓從項處逃到劉邦處,初也是個小官。但蕭何卻發現韓是一個奇才。有一次,韓也隨逃兵逃跑了,當蕭知道後,未請示劉邦連夜追了回來,為此事,劉邦認為作為一丞相不該去追一個無名小官。

    再後來,在蕭的大力鑑舉,韓由一個軍中小官重用為軍中大將。果然漢軍在韓的指揮下節節勝利。攻下齊國後,被冊封為齊王。打敗項羽後,又被州冊封為楚王。後有人向劉邦妻呂后進言說韓有謀反之意,想把韓招入宮中殺掉,但又恐韓不肯前去,於是就讓蕭何設計,說以慶賀一次戰役為名,韓對蕭何本沒戒備之心,於是進入宮中,被呂后事先備的謀殺之計,慘死於長樂宮。為此,有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以及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之句做為正解。

  • 7 # Rosie瑜伽樂園

    蕭何是秦末起事諸侯和諸侯臣子中,獨具慧眼的傳承者,也是中華的功臣。

    楚漢之爭,項羽所率領的楚軍一次次勝利,但楚軍的軍事優勢卻一點點地被削弱。

    到最後,曾在鉅鹿和彭城上演驚天逆襲的項羽,竟淪落到兵少食盡垓下自刎的地步。

    短短的五年,攻守之勢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變化,原因何在?

    我以為,有一個幾乎不曾出現在楚漢之爭前線的人,甚是關鍵,這個人便是蕭何。

    楚漢之爭中,劉邦在第一戰場和項羽面對面,韓信在第二戰場與不願歸順的諸侯作戰,而蕭何則留守關中侍太子。

    關中和巴蜀,是劉邦的基本盤,自還定三秦以後,基本盤一直穩固,並且為前線源源不斷地提供了糧草和兵源,是以劉邦雖有敗仗也有減員,但總能原地滿血復活。

    可以說,蕭何治下的漢政府,具有遠超其他諸侯政府的運轉能力。得益於高效的、持久的運轉能力,無論是在楚漢之爭還是在平定異姓王叛亂的過程中,漢軍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蕭何的成果,當然和蕭何的能力分不開,更和蕭何曾經的一個舉動分不開。

    秦二世三年,只當了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嬰,脖子上繫了白絲帶,坐著白馬拉的白車,捧著秦始皇帝特製的傳國玉璽,在軹道旁,向時號沛公的劉邦投降。

    沛公劉邦順利進入秦的首都咸陽。

    劉邦等人進入咸陽後,一把手的劉邦闖入皇宮,意欲長留宮中;諸將湧入秦的府庫,爭搶金銀珠寶,意欲分而享之;張良和樊噲等少數清醒者力勸劉邦提高警惕,準備戰鬥。

    正在大家亂作一團時,二把手蕭何直入府庫,搬走秦丞相和御史管理的律令圖書,妥善收藏。

    後來,劉邦聽從張良等人的建議,重逢府庫,蕭何也沒把自己收藏的律令圖書交出來。

    鴻門宴後,諸侯西入咸陽,項羽和眾諸侯都打起了貨寶和女人的主意,卻沒人想到,秦的律令圖書已入蕭何之手,更沒有人像蕭何一樣,尋找秦的律令圖書。

    後來,蕭何所收藏的律令圖書,在楚漢之爭和漢政府的運作上,幫了大忙:

    漢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戶口多少,強弱之處,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圖書也。漢二年,漢王與諸侯擊楚,何守關中,侍太子,治櫟陽。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我們常說的「漢承秦制」和「蕭規曹隨」都指向了一個基本事實:蕭何依據自己收藏的律令圖書,為漢複製了秦的制度,也為漢複製了秦政府的運轉能力。

    為什麼在秦末各諸侯和諸侯的臣子中,獨獨蕭何一人有如此獨到的眼光,能夠做出如此正確的選擇呢?

    我以為,主要原因有兩點。

    獨特的工作經歷。

    秦末起事的諸侯和謀臣中,蕭何的人生經歷是少有的,他曾在秦政府中擔任要值且工作成績突出。

    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椽。

    早在沛縣時,蕭何就在縣政府工作,是縣裡的二把手,文書、法令方面,無人能及。

    秦御史監郡者與從事,常辨之。何乃給泗水卒史事,第一。秦御史欲入言徵何。

    在蕭何擔任沛縣主吏椽期間,曾跟著來到泗水郡的督察工作的御史辦事,辦事過程中,蕭何的表現非常優異,遠朝泗水郡其他官吏。

    從咸陽遠道而來的御史非常欣賞蕭何,跟蕭何商量,要舉薦蕭何到咸陽去工作。

    僅憑這兩條記載,我們便可斷定,蕭何是難得的幹吏,個人能力、工作方法都非常地出色。用現在的流行詞彙來說,蕭何就是秦末的「政治新星」啊。

    在劉邦自號沛公後,蕭何也成功進入領導集體,被任命為「丞」,事實上的二把手。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

    作為漢軍中的二把手,除了輔助劉邦處理一些軍機要務,更要保證漢軍可以高效運轉,在秦政府中鍛鍊的出色的組織動員能力進一步得到提升,同時也使蕭何對秦政府強大的、高效的組織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蕭何認為,秦政府之所以有著如此強大的、高效的組織動員能力,一定跟秦政府完備的律令有關,一定跟秦政府對天下的瞭解有關。

    因此,在漢軍進入咸陽後,蕭何第一時間撲向秦丞相、御史的所掌管的律令、地圖、檔案等各種寶貴的資料。

    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強烈的責任感。

    在楚漢之爭中,蕭何的表現明顯異於常人。

    劉邦即皇帝位後,諸臣爭功,劉邦懟諸臣時,說了這樣一句話:

    諸君獨以身隨我,多者兩三人。今蕭何舉宗數十人皆隨我,功不可忘也。

    很明顯,為了漢社稷,蕭何不但押上了自己,還押上了整個家族,為了漢能贏,蕭何可以說是不顧一切了。

    為了君臣能夠一心興漢,蕭何曾主動派子侄到前線為人質,更在晚年自汙己身。

    客有說相國曰:“上所為數問君者,畏君傾動關中。今君胡不多買田地,賤貰貸以自汙?上心乃安。”於是相國從其計,上乃大說。

    蕭何對漢社稷的高度責任感,在韓信身上得到了更完美的體現。

    當年,蕭何月下追韓信,而後又向劉邦舉薦了韓信,舉薦韓信時,蕭何說得很明白:

    至如信者,國士無雙。王必欲長王漢中,無所事信;必欲爭天下,非信無所與計事者。

    如果想偏居一隅,漢沒必要重用韓信;如要確保在爭天下的戰爭中勝利,則必須啟用韓信這樣的人才。

    至於大家通常所理解的成就韓信,只是捎帶腳。

    多年以後,呂后接到舉報,韓信要跟陳豨裡應外合,謀反關中。為了能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勝利,蕭何配合呂后誘捕了韓信:

    國相紿信曰:「雖疾,強入賀。」信入,呂后使武士縛信,斬之長樂鍾室。信方斬,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豈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這就是咱們經常說的「成也蕭何敗蕭何」,由始至終,蕭何考慮的,都是漢社稷,而非韓信。

    因此,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蕭何隨軍進入咸陽時,已經為漢社稷的謀劃開來,加上自己獨特的工作經歷,蕭何深深地意識到,秦府庫中的律令圖書,方是無價之寶,所以:

    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如果沒有蕭何,哪來的漢承秦制,哪來的蕭規曹隨?

    如果沒有漢承秦制,劉邦未必能在短短的五年裡,取得楚漢之爭的最後勝利,更未必能在楚漢之爭後對其他諸侯具有壓倒性的優勢。

    如果楚漢之爭沒有這麼快地結束,如果劉邦沒有對其他諸侯壓倒性的優勢,恐怕會有是三倍五倍的華人在秦末死於連綿不斷的戰爭。

    蕭何,著實是那個時代難得一見的傳承者,他既繼承了秦制優秀的一面,又沒用嚴刑峻法奴役天下百姓。

    參考資料:《史記·秦始皇本紀》、《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淮陰侯列傳》。

  • 8 # 豹眼看歷史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說的是蕭何,道的卻是韓信。無論韓信“成與敗”,蕭何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就了劉邦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能成為開四百年漢朝帝國的第一代丞相,不是浪得虛名的,說中華第一相也不為過。

    01

    成也蕭何

    韓信先投項羽,後投劉邦,都沒有安排滿意的工作。老闆不管你啥學歷,不管你自己說能力有多強,業績說話啊,一下子把韓信卡住了。

    投奔劉邦後,給韓信安排的工作是督辦糧草,恰恰就在蕭何手下當差。老同志蕭何一心想把公司搞好,公司的事就當作自己的事情。新員工來了以後,多次跟他談話,介紹公司的情況,特別誇獎老闆如何能幹。透過深入瞭解,仔細觀察,發現韓信,雖不是個好同志,名利心過重,但工作能力很強,是可以用其所長的,控制的好,完全可以避其所短。

    蕭何如此清楚韓信,而韓信卻不瞭解蕭何,不信任蕭何,不信任劉邦。韓信不會識人,這就是差距哦。

    於是,韓信跑了,蕭何連夜去追。劉邦不高興了,韓信跑了就跑了吧,你蕭何也跑了,心裡那個堵啊。

    一會兒,蕭何帶著韓信回來了,心裡雖然對韓信依然疑惑,但既然蕭何如此看重,就聽蕭何老哥哥的吧。這才是大老闆啊!

    於是,築壇拜將,成就了韓信。

    02

    敗也蕭何

    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韓信的確做到了。賺了錢老闆高興,前提是你得把利潤交到公司來,由老闆來分配啊!你是賺了不少錢,可你想都揣兜裡,或者想多分點,老闆就不高興了。自己掙了自己花,還要我這個老闆幹嘛呢?!

    韓信在攻下趙魏等地之後,按兵不動,不急於進攻齊國,想跟老闆講價錢。攻下齊國以後,派人向劉邦討封“假齊王”。

    劉邦那個氣啊,當時就想辦他。張良陳平一腳就把劉邦踹醒醒啦,立馬說要封就封真的,看你這點出息吧!老闆翻臉比翻書快啊!

    劉邦想啊,不花一分錢給你個帽子先戴著,回頭就收拾你。

    看看韓信這情商,哪是敗也蕭何哦,敗在自己的腦殘上。不看看對手是誰?韓信打仗是行,玩政治,哪裡是劉邦,蕭何的對手啊!

    你來是打工的,起碼人家蕭何持有原始股,是第一批股東。你沒有趕上第一次發行時購買原始股,但以後續持也可以。但你總想著盈利就分紅,大盤一漲就套現。老闆就不高興了,我還沒跑你先跑了,我現在還在跟項羽忙活呢,我這個漢王帽子還說不定哪一霎就被風給刮跑了,你現在就坐地起價了,老闆很不高興,你後果很嚴重哦!

    後來,劉邦做了皇帝,蕭何假裝忘記不提這茬,可劉邦沒忘啊。韓信能受胯下之辱,這夥計能憋。現在憋著,不定哪時就想事事啊!

    於是,找到蕭何,說:韓信這小子是你追回來的,還是你把他弄走吧。

    蕭何想:我靠,這算那擋子事啊!轉念一想,當年大老闆就懷疑我跟韓信一起逃跑,現在我不辦他,就得先辦我啊!本來我就是替大老闆打工,又不是給韓信打工。黑燈瞎火的去追他為的是替劉家打天下,處理韓信也是為了劉家坐天下啊!

    於是就把韓信辦啦。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永遠是那個一心替大老闆解憂的蕭何,韓信不過是一個道具而已。

    03

    漢初三傑,首功第一

    韓信,張良,蕭何被譽為“漢初三傑”,論功行賞,蕭何第一。可能有人不服,很正常,當時就有人不服。有人說,封韓信第一,張良不服;封張良第一,韓信不服。乾脆給蕭何吧,自己沒得到,最想得到的人也沒得到,心裡也算平衡了。

    其實不然。

    沒有蕭何坐鎮關中,建立穩固的根據地,精心經營籌劃,把兵員和糧草源源不斷的輸送前線,韓信你還打個鳥?鳥都打不下來!

    有人說,楚漢之爭後期,韓信可以有勢力與項羽劉邦一決高下。那為何韓信不自己當老闆呢?韓信不傻啊,不說其他,僅僅是沒有蕭何幫助籌備糧草,就玩不下去。可見蕭何這個首功不是虛的,是理所當然的。何況劉邦啥時候糊塗過呢?劉邦那是如來佛,孫猴子又如何?一切盡在掌控中。

    劉邦把第一任丞相交給蕭何,這可不是論功行賞了吧。

    04

    蕭規曹隨

    蕭何做了丞相後,那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工作幹得有滋有味,大老闆還是很滿意的。

    這個沒有啥好多說的。

    這不終了終了,大老闆還是垂詢蕭何,您看看您老人家之後誰做你的接班人比較合適啊?

    蕭何說曹參,好啊,蕭規曹隨,政權平穩過渡,這個很重要啊。

    05

    自汙求保

    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一個個倒下了,沒有犧牲在鬼子的屠刀下,卻死在了大老闆的猜忌中。

    那為何蕭何就能獨善其身哪?

    還是這老同志做得好哪!

    劉邦收拾了各異性諸侯王之後,也開始懷疑蕭何。

    蕭何一向清正廉潔,講政治,守規矩,是個模範高階幹部。

    有人悄悄的給他建議,如此下去你要玩完啦。

    木的辦法,就趁劉邦平叛的時候,利用督辦糧草的機會,強買強賣民宅弄了幾千萬,那可是漢代的古幣啊,放到現在那得是多少錢呢,哦,就是在當時也不少啊,而且囂張的說愛去哪就去哪告去!

    劉邦平叛回來,老百姓是沿路攔駕喊冤,劉邦那個氣啊,一下子把這些狀子摔在蕭何面前,看看你都幹了些啥啊。

    劉邦放心了,蕭何心裡踏實了。

    做帝王的最擔心的是有人光做好事,不做壞事收買人心啊!

  • 9 # 使用者94738516596

    成也蕭何敗蕭何,說的是韓信和蕭何。韓信和蕭何兩個人也是有很多的故事和他們相關的比如說成也蕭何敗蕭何,還有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可見蕭何和韓信真的是分不開的。

    不過不得不說的是,沒有蕭何的話,韓信也是很難有如此成就的,但是韓信沒有成為劉邦的大將軍,也就不會有回來的被殺了。

    成也蕭何敗蕭何,這個成語其實對於蕭何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或者說負面的評價很多的。當時韓信只是項羽的一個看門的,因為不甘心,就跑去了劉邦哪裡,一開始也是沒有得到劉邦的賞識,但是正是蕭何看見了韓信的才能,把韓信力薦給劉邦,才有了後來的大將軍,齊王韓信。但是到最後兔死狗烹,韓信被殺的原因正是因為蕭何,當時呂雉想殺韓信,就是蕭何給呂雉獻計把韓信帶進宮的,韓信被殺。所以說蕭何到底是小人,還是君子呢?

    亂世很難評價一個人的德行,比如說曹操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君子還是小人呢?喜歡曹操的人很多,不喜歡的也很多。對於蕭何也是一樣,蕭何的能力肯定是毋庸置疑的,漢初三傑之一,可以說沒有蕭何的話,劉邦早就敗了。劉邦一直被項羽打敗,可以說劉邦對項羽只有垓下的時候打敗了項羽,之前是屢戰屢敗,但是每次劉邦都能夠東山再起就是因為有蕭何,蕭何在後方給劉邦源源不斷的糧草和兵源,才有了劉邦的一次又一次的東山再起。蕭何在後勤,管理這一塊可以說天下無人可以與之相比。管理學的鼻祖可能就是蕭何了。可以說蕭何對於大漢的功勞是無人可比的,所以劉邦也是封了蕭何為丞相。

    但是說到蕭何為人處世的德行其實就很難去判斷了,當時可以說不管是呂雉還是劉邦早就想殺了韓信,而且韓信本來就是蕭何推薦的,這個時候不管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還是要和韓信撇清關係,蕭何必須要做出選擇了,肯定是站在呂雉劉邦這一邊了。難道會有人站在韓信這一邊嗎?韓信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淮陰侯,如果蕭何站在韓信這邊,那麼只能是和韓信的結局。所以說蕭何在這件事上不能就說是錯的,只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只能說蕭何很有眼光或者說很會看清形勢,比如說一開始沛縣起義的時候,當時也是有人推舉蕭何為首領的,但是蕭何拒絕了。所以說蕭何是一個非常冷靜,能夠看清形勢的人。不能就說蕭何的德行不行!

    曾國藩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非常好:“古人稱立德、立功、立言為三不朽。立德最難,自周漢以後,罕見德傳者。立功如蕭、曹、房、杜、郭、李、韓、嶽,立言如馬、班、韓、歐、李、杜、蘇、黃,古今曾有幾人?

    所以說蕭何功是有,但是德不管是任何人都是很難給出評價的,而且歷史上的名人都很難說出他的德行就一定是好的或者是壞的,李世民被稱為千古一帝還有玄武門之變呢?

  • 10 # 晚亭與落霞同暉

    做為一代名相,蕭何是稱職的。

    劉邦稱帝后宴請群臣,酒興正酣向臣子提出問題,我為何能奪取天下稱帝?眾說紛紜,不泛讚譽之辭。未料劉邦釋然一笑:都不對,皆因我用對了三個人。

    由此有了幾千年來著名的評語:鎮國家、撫百姓不絕糧道,我不如蕭何;連百萬之兵,攻必克,戰必勝,我不如韓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我不如張良。這就是著名的漢初三傑的來歷。本題就涉及到了蕭何、韓信兩個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已成為兩千多年來被廣泛引用的成語典故。知否?韓信墓前的楹聯:生死一知已,存亡兩婦人。才是對曾經的歷史事件最公允的點評。後一句指的是漂母、呂后,前一句專指蕭何一人。

    蕭何本為秦時沛縣的一個小吏。後成為硭蕩起事後劉邦的心腹。在劉項爭雄的四年中,劉邦大小戰事七十餘次,可謂屢戰屢敗,但蕭何的後勤糧草供應卻源源不斷。戰鬥正酣時,蕭何子侄也都送到前線。所以漢定天下論功行賞時,他成為百官之首。

    而出名的是:他發現了韓信這個曠世軍事奇才。屢向漢王舉薦不被採納,演出了月下追韓信的千古流芳佳話。終說服漢王奠壇拜韓信為大將。最終韓信才能得以施展,車輪戰將項羽消滅於垓下。奠定了大漢王朝四百年的基業。

    蕭何雖是韓信的伯樂和恩人,和傳聞韓信有謀反時,也堅定站在劉氏王朝一邊。利用自已對韓信的知遇、舉薦之恩,與呂后合謀,將韓信誘捕殺害於未央宮。謀反是否屬實,此舉是否仁義,歷史未下定論。才有了後來:高鳥盡,良弓藏,敵國敗,謀臣亡;狡兔死,走狗烹這一歷史警句名言。

    蕭何最後得以善終。而他的後人七八百年後在南齊和梁兩個朝代都做了皇帝。這在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聯想5G投票事件中,企業有沒有權利按照自己意願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