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麥芽口腔百科

      日常生活中

      相信很多街坊都喜歡掏耳朵

      有時閒來無事時也會用棉枝在耳朵裡撓撓癢

      這種看似很“爽”的行為

      如果認識有誤,方法不當

      甚至有可能把麻煩的中耳炎招惹上門

      

      還有些有些媽媽比較愛乾淨

      對自己和孩子的要求都非常嚴格

      經常洗澡不說

      還總要給他掏耳朵

      近日,中山一個一歲男童

      總是揪耳朵,還發現耳朵內有膿水流出來

      母親當即帶他去醫院檢查

      

      孩子外耳道口有

      黃白色分泌物流出伴腐臭味

      清出部分分泌物

      見外耳道腫脹明顯、內有多量白色團塊分泌物

      DV君已經厚碼了▼

      

      結合病史和檢查

      確診小孩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

      經過兩週的塗藥治療,男孩基本康復

      真菌性外耳道炎又稱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面板的亞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多數認為系由真菌感染所致,致病菌多為麴黴菌屬和念珠菌屬。

      一歲大的孩子

      怎麼會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呢

      

      詢問得知竟是因為一個“愛乾淨”的習慣

      家長每晚給孩子洗澡後

      用棉枝將耳朵的水吸乾

      ▼

      

      醫生介紹該類病人中,多數是“愛乾淨”的人

      洗頭、洗澡、游泳後

      覺得耳朵有水,髒,要用棉枝擦乾淨

      誰知道越擦越髒

      真菌性外耳道炎最常見症狀是耳癢,難以忍受,又促使病人去掏耳。一般多合併耳悶脹感、聽力減退、耳鳴,甚至劇烈耳痛。

      人體耳道其實是有自淨功能的

      包括裡面會分泌一些我們叫耳屎的東西

      其實是一個自淨的過程

      過度去掏,反而破壞了這個自然規律

      一旦用到了不乾淨的工具反而會適得其反

      ▼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預防?

      保持外耳道乾燥、清潔,儘量不進水。

      戒除挖耳掏耳習慣。

      診治中耳疾患,但勿濫用滴耳液。

      有耳道瘙癢症狀及時就醫。

      DV君提醒

      大人和小孩在日常生活中

      也要改掉掏耳的不良習慣

      不要頻繁挖耳掏耳,防止損傷外耳道面板

      保持外耳道乾燥、清潔

      儘量避免耳內進水

      一旦得了真菌性外耳道炎及時到醫院就醫!

  • 2 # Dr. Wu

    扣耳朵會引起中耳炎嗎?

    一般來說不會,耵聹(耳垢、耳屎)本身對外耳道有保護作用,如果太乾淨,在臨床上反而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可能性更大!

    下面具體談談吧!

    經常掏耳朵會不會引起中耳炎?怎麼說呢,掏耳朵引起中耳炎可能性不大,但也不能排除,它是有很多條件,才可以形成中耳炎。首先就是當您在掏耳朵時,由於周圍人或動作,不慎碰觸您,這是損傷鼓膜,也就是引起鼓膜穿孔。就是鼓膜穿孔,也不一定就引起中耳炎,鼓膜癒合能力非常強,大多一個月之內癒合,癒合後,也不影響聽力,鼓膜也恢復正常鼓膜。當鼓膜穿孔後,由於洗澡或耳內進水後,這就可以引起中耳感染,也就引起中耳炎。在就是鼓膜穿孔後,當有感冒,也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也可以引起中耳炎可能。

    在平時掏耳朵時,由於耳道壁是非常敏感,尤其後三分之一,當我們不小心碰觸到,就可以出現劇烈疼痛,這種疼痛也是一種保護性,防止損傷鼓膜,這也機體一種保護性感覺吧!有的人問到:“為什麼掏耳朵後,耳道流水啊!會不會化膿性中耳炎可能啊!”有的不是耳鼻喉科醫生,也認為是化膿性中耳炎。但可能性不大,首先考慮可能掏耳朵引起耳道壁損傷,可以有滲出液出現,在就是耳道損傷,繼發感染,也流水及流膿。

    這時可能有的人就說了,如果這樣,就可以掏耳朵了,怎麼說呢,就是不能引起中耳炎,也不提倡掏耳朵,它是一種不好習慣,可以損傷耳道壁,也可以引起上皮細胞脫落,耳屎增多,本身耳道有纖毛系統,可以排出耳屎,掏耳朵也可以引起纖毛系統惰性及損傷。不要頻繁掏耳朵!

    希望這些話能幫到你!

  • 3 # 耳鼻喉羅醫生

    首先,不建議自己掏耳朵

    因為怕損傷鼓膜和外耳道

    人的外耳道是一個長2.5-3.5cm的盲管,裡面就是鼓膜,而且它並不是直的,而是呈S型彎曲。

    當我們使用棉籤、挖耳勺等堅硬的工具進行操作時,很可能損傷外耳道引起外耳道炎甚至戳穿鼓膜造成鼓膜穿孔,或者將耵聹捅向耳道的深處。

    所以掏耳朵最容易引起的是外耳道炎

    另外,耵聹是有好處的

    它是一種耳道內的疏水、保護性覆蓋物,具有保護外耳道面板避免水漬、感染、創傷及異物損傷的作用。而且耳屎具有很強的殺菌能力

    美國國立衛生院的Chai TJ和Chai TC就發現,耵聹具有很強的殺菌作用,能使感嗜血桿菌,大腸桿菌K-12和粘質沙雷氏菌的存活率降低99%以上,使銅綠假單胞菌,大腸桿菌K-1,鏈球菌和兩種人源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存活率降低30%至80%[1]。如果不慎戳穿鼓膜,可能繼發中耳炎

    如果自己掏耳朵的時候把鼓膜弄破了,不僅僅會使聽力下降,同時造成中耳與外界相通,如果進水或者免疫力低下的時候,可能會繼發感染中耳炎

    更多耳鼻喉科普知識,請關注耳鼻喉羅意醫生

  • 4 # 王克敬心想事成

    會的比例較小,一般不會誘發中耳炎,除非用摳耳朵棒頭太尖在摳耳屎過成中失誤將股膜衝破發了炎,然後在洗澡中讓水又灌入中耳裡,時間長了,中耳發炎又被細菌感染,最後誘發成中耳炎。

    預防中耳炎的幾種方法如下:

    ①、幼兒是誘發中耳炎症的比例比成年人高,預防小孩中耳炎發生有三個方法。a、給幼兒喂水、餵奶讓孩兒坐立,或

    者抱著豎斜著讓孩兒吃奶,若讓孩子平躺著吃奶,誘發中耳炎比例較高。b、預防感冒,防止小孩上呼吸道感染,也是預防幼兒誘發中耳炎的好方法。c、不提倡給孩子摳耳屎。怕衝破股膜,讓水和奶進入中耳,引發中耳炎。

    成年人預防中耳炎方法:α、最好不摳耳朵裡面的耳屎,防止衝破股膜讓細茵或水進入中耳誘發中耳炎。b、在詵澡或者游泳時防止水進入中耳裡引發中耳炎。C、預防感冒、防止呼吸道感柒,也是預防中耳炎的發生。

  • 5 # 海之聲助聽器中華路

    常挖耳,最可能引起外耳道損傷、外耳道炎,並不容易引起中耳炎,除非損傷鼓膜後感染影響中耳

    我們都知道,中耳炎是一種很讓人頭疼的常見病,容易反覆發作,所以預防就顯得很重要,具體的預防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嬰幼兒是中耳炎的高發人群,因為他們的身體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致病菌的侵襲,再加上媽媽餵奶的姿勢不正確,嬰幼兒很容易患中耳炎,所以媽媽要改正餵奶姿勢,媽媽在給寶寶餵奶的時候最好採取坐位,將寶寶抱起來呈斜位,將寶寶頭部豎直吃奶,如果寶寶是平躺著吃奶,因為他的咽鼓管較平直,而且管腔比較短,容易導致奶液透過咽鼓管嗆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此外,還要注意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對於成年人來講,生活要做到有規律,比如作息時間、睡眠時間、進食時間應相對穩定。不要過度疲勞,夜晚不要熬夜,要保證睡眠時間等。此外還要注意不要挖耳,不要使勁擤鼻涕。同時要加強身體鍛鍊,提高身體免疫力。

    還有,感冒也會引發中耳炎,所以發現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跡象一定要積極治療,千萬別等到引發中耳炎了才去治療。

  • 6 # 崑山立聰堂

    你好,你的問題是扣耳朵會引起中耳炎嗎?怎麼樣預防中耳炎?不要經常挖耳,特別是使用硬質的挖耳勺或長指甲。耳屎(耵聹)對外耳道的正常微環境有重要的保護作用,反覆的掏挖,可減弱這種保護作用,也可能損傷外耳道稚嫩的面板,引起感染、紅腫、瘙癢等。遇到耳屎較多堵塞外耳道,應到醫院就診取出哦。

    要養成正確擤鼻的習慣。中耳透過咽鼓管與鼻腔相通,不正確的擤鼻姿勢可能使鼻腔的鼻涕逆行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因此,應避免同時捏緊兩個鼻孔用力擤鼻。小兒咽鼓管比成人短、粗、直,更容易罹患中耳炎,需要從小養成正確擤鼻的習慣,同時避免生病時捏鼻灌藥、平躺餵奶等。

    避免氣壓變化導致分泌性中耳炎。當環境氣壓變化時,會造成中耳負壓形成,誘發中耳積液,形成炎症或者疼痛。因此在乘坐高鐵、飛機時如出現耳悶,透過嚼口香糖,多做吞嚥動作可促使咽鼓管開放,平衡中耳內外的氣壓,避免形成中耳炎。

  • 7 # 使用者101244255088

    你好,如何預防中耳炎呢

    首先,要預防傷風感冒。大部分化膿性中耳炎是由於咽鼓管的感染而引起的,這種感染多半發生於感冒的時候。因此,預防傷風感冒,就能減少發生中耳炎的機會。有的人很容易感冒,這在很大程度上和全身健康狀況有關。全身健康狀況好,抵抗力強的,稍受點涼也不致發病;體質差的人,甚至於1個月感冒好幾次。所以注意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是防止一切疾病的根本。傷風感冒,人人都患,事實上並不是每一次都會導致中耳炎。因此,對傷風感冒只要調理得當,是可以避免發生中耳炎的。

      其次,要掌握正確的游泳方法。游泳是人們喜愛的一項運動,但是如果掌握不好,也有可能導致中耳炎。游泳時一定要掌握用口吸氣,用鼻出氣的基本方法。跳水的時候,最好屏住氣或作呼氣動作;潛泳時不能有吸氣動作,也不宜吞嚥,因為吞嚥時咽部壓力降低,也可以將水吸入鼻咽部。有一小部分中耳炎是在游泳時受到外傷而發生的。其原因是外耳道壓力突然增高,使耳膜震裂,發生感染。跳水姿勢不正確,使外耳道直接受水面打擊,或潛泳時受到別人的打出,常常造成這種後果。正確的跳水方法應該是雙臂伸直過頭,保護耳部,雙手首先入水。潛泳時應該睜眼,以防被人踢傷,或誤傷別人。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癒不久的人,不應游泳。當呼吸系統有急性感染時,咽鼓管的抵抗力降低,也暫時不要游泳。

      第三,積極預防急性傳染病。兒童時期一些急性傳染病經常會併發中耳炎,如麻疹、腦膜炎、腥紅熱、中毒性菌痢、肺炎、流感等病後期容易引發中耳炎。除了這些疾病使兒童身體抵抗力降低,為鼻咽部的細菌入侵創造條件以外,中耳的感染也可以透過血液引起。所以,做好傳染病的預防、隔離和早期治療,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也能減少發生中耳炎的機會,是中耳炎的預防有效的首段之一。

      第四,注意臨近器官的影響。鼻和咽部的疾病,如鼻竇炎、扁桃體炎、增殖腺炎等常會併發中耳炎。為了保持中耳的健康,還必須注意治療這一類疾病。臨床上有很多這樣的病例,在摘除患兒肥大而且反覆發炎的扁桃體,刮除增生的腺樣體以後,不僅患感冒的機會少了,而且原來反覆發作的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也獲得痊癒。總而言之,中耳炎的預防,應針對發病的原因採取合適的措施,注意休息,保證睡眠充足,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積極的防治感冒。

  • 8 # 辰佳一

    摳耳朵應該不會引發中耳炎,哪有人會把自己的耳膜戳破呢!

    不同年齡段的人群都會引發中耳炎!

    嬰幼兒期時

    嬰幼兒期的寶寶照料不仔細的話,很容易引發中耳炎。

    寶寶在喝奶時,可能因為嘴裡溢位的奶水,流入到耳朵裡,寶媽寶爸們沒有及時幫助寶寶清理,從而引發中耳炎!

    同樣,寶寶在平躺哭泣、喝水、游泳時,也會因為液體流到耳朵裡,導致寶寶中耳炎的現象!

    因此,寶媽寶爸們在寶寶平躺著喝過液體的東西后,或游泳、洗澡後,都應及時給寶寶清理耳朵,以防耳膜破損引發中耳炎!

    再者,就是寶寶受涼過後,也是極易引起中耳炎的原因!

    特別是夏天,家裡開了較低的空調,在寶寶受足了涼後,就會引起中耳炎!

    受涼引發中耳炎,並不是今天受了涼就會中耳炎!而是,受涼到一定程度,引發的急性中耳炎現狀!

    當寶寶耳朵莫名出現白色濃稠狀的液體就是急性中耳炎的現狀。

    因此,寶爸寶媽們夏天在家吹空調時,不要一味塗自己吹的涼快,而忽略了寶寶。

    中晚年時期

    中晚年時期的人群,一般都是受涼後引發中耳炎。

    中耳炎影響著他們的聽力,睡眠!因此,很多選擇透過手術的方式,去縫補耳膜,雖然聽力無法提升,但是睡眠質量會有所改善的。

    現在國內有兩種手術方式治療中耳炎,一種是開刀縫補,手術坐在耳朵外表面,刀疤比較大。一種是微創縫補,是透過耳道內進行縫補,刀疤小,且不影響外表!

    因此中老年人要懂得注意保暖!

    預防中耳炎

    1.不要讓耳朵進水。

    2.不要受涼太多,要注意保暖!

    禁忌

    中耳炎的人在治療中耳炎期間和之後,都儘量少吃海鮮食品,容易導致中耳炎復發!

  • 9 # 海之聲lh

    正常情況下是不需要掏耳朵的,耵聹作為耳道正常的分泌物,對耳朵有保護作用,除非太大太硬,形成栓塞。即使掏也不應該用堅硬的耳勺,掏傷的話,萬一再不注意衛生,是有可能造成耳道炎症的。平時適當的用棉籤掏一下就行了。第一,預防中耳炎的話,我們平時要小心了,不要用手去摳自己的耳朵,因為手上的細菌是很多的,我們老是用小指頭去扣耳朵的話對耳朵沒有好處,而且容易把細菌帶到耳朵裡面去,引起耳朵患上中耳炎。第二,我們在洗澡,洗頭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水進到耳朵裡面去,因為這種水都是比較髒的,這種水進到耳朵裡面之後容易細菌感染,從而引起中耳炎的,所以洗澡洗頭的時候要注意了。第三,家長不要用別人的掏耳勺幫小孩子掏耳朵,因為這樣也是很不健康的,老是去掏耳朵的話,容易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特別是,小孩子,很容易患上中耳炎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為妙,不要用掏耳勺掏耳朵了。

  • 10 # 阿澤扒娛樂

    摳耳朵並不會引發中耳炎,除非把耳膜戳破~

    第一,預防中耳炎的話,我們平時要小心了,不要用手去摳自己的耳朵,因為手上的細菌是很多的,我們老是用小指頭去扣耳朵的話對耳朵沒有好處,而且容易把細菌帶到耳朵裡面去,引起耳朵患上中耳炎。

    第二,我們在洗澡,洗頭的時候要小心,不要讓水進到耳朵裡面去,因為這種水都是比較髒的,這種水進到耳朵裡面之後容易細菌感染,從而引起中耳炎的,所以洗澡洗頭的時候要注意了。

    第三,家長不要用別人的掏耳勺幫小孩子掏耳朵,因為這樣也是很不健康的,老是去掏耳朵的話,容易細菌感染,引起中耳炎,特別是,小孩子,很容易患上中耳炎的,所以我們必須要小心為妙,不要用掏耳勺掏耳朵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時候做過最傻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