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川達州人

    首先,蒙古騎兵已經墮落了。

    其次,火器的使用,導致騎兵損傷慘重。

    最後,最重要的是,漢民族覺醒了,開始反擊蒙元的殘暴統治。

  • 2 # 百戰之銳

    1.首先,蒙古帝國末期,由於類似分封制度,各地都是軍閥,李思齊,王保保等,各方軍閥爭權奪利.尾大不掉,朝廷腐敗,此時江南已經都是割據政權,朝廷賦稅銳減,因此國家中樞出現問題;2.其次,缺乏名將,一個王朝建立之處,戰將如林,士兵精銳,元朝末期,察罕帖木兒意外死去,就剩下王保保,沒有什麼猛將,明朝初年漢族有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等等不世出名將,明末漢族卻沒什麼名將,法國崛起有拿破崙,普魯士有老毛奇,都是這樣;3.再次,元朝建立後,帝國內貧富分化,最高權力更迭頻繁,普通蒙古人並沒有得到好處,像清朝的八旗一樣被朝廷養起來,普通的蒙古人在災荒時刻依然賣兒賣女,漢族地主集團大戶人家依然富裕,普通蒙古人並沒有得到好處,就像秦帝國建立後,秦軍沒有土地和爵位獎賞,戰鬥力下降;4.最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中國曆朝歷代軍隊開國戰鬥力強,後期不行,不像歐洲各國洲經常發生戰爭,作為政府,在建立王朝多年後,也不能靠屠城搶劫激勵士兵,滿清入關三十年,康熙撤藩,吳三桂以一藩對抗中央八年,要不是吳三桂戰略失誤加上死的早,勝負未可知,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明古代中國作為朝貢體系,歷朝歷代開國軍隊戰鬥力強,建國後長期沒有對手(除了北方少數民族),所以王朝中後期軍隊戰鬥力直線下降.

  • 3 # 恆實說

    一支號稱將征服世界的元蒙鐵騎,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一支智勇兼備的旋風,為什麼最後卻被一向被他們蔑視的軟弱漢人軍隊所擊敗。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局面?孱弱的漢人為什麼屢屢打敗曾經高高在上的元蒙鐵騎呢?細細分析,自然就得出答案:

    一、組織紀律。蒙古騎兵在以前就是一個強勢的存在,但是一直是散沙一堆,無法形成真正的優勢。是鐵木真將蒙古鐵騎聯合在了一起,這才真正發揮出他們強大的殺傷力與破壞力來。那些被元蒙鐵騎擊敗的眾多敵手直至死亡,也絕對不相信他們會在遊牧民族的鐵蹄下顫慄。在他們的思想中,遊牧民族就是代表著野蠻、原始、混亂、落後。

    而他們卻從來不相信一團散沙的蒙古騎兵,在鐵木真的組織下,竟變成了組織細密、訓練有素、軍紀嚴明的鐵騎旋風。就是這樣一支軍隊,組成人員都是草原精壯漢子,從小對於馬匹、弓箭、格鬥、廝殺.....耳熟能詳。再加上軍紀、組織、訓練等無形箍子圈住,真真正正形成了一個能盛水的“木桶”。

    回顧他們的戰績,從來不是靠著人海戰術、蠻勇來取勝的。大部分戰例都是以少勝多。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用來征服波斯的部隊,人數也僅不過24萬人。即使後來他們用來征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軍隊,也從來沒超過15萬人。可見全盛時期的元蒙騎兵是多麼可怕的一支“上帝之鞭”。

    但是元蒙滅掉南宋,建國“元”後。情形就發生了變化。蒙古統治者變本加厲向漢人收取各種名目繁雜的賦稅。並將各民族人為劃分不同等級、而內部為了爭權壓利又互相傾軋......

    安穩下來的元蒙騎兵,不再象以前一樣吃住馬背上,如今卻出入有車馬,隨行有僕役的生活、漸漸生活開始變得糜爛起來。引以為傲的軍紀也開始慢慢渙散起來......而明軍在李善長的建議下,軍紀與訓練得到加強,元蒙此項優勢也逐漸消失殆盡。

    二、機動效能。當時元蒙騎兵的機動性,冠絕世界。據說一天裡在邊行軍邊作戰的情況下,竟能推進80公里。而當時的歐洲騎士們僅僅是行軍,一天才能推進40公里。而且蒙古馬吃苦耐勞、矮小精壯、零下四下度的低溫尚不害怕,更何況平時呢?

    最最關鍵的是,蒙古馬能在厚厚雪地中覓食,而騎士們則靠馬奶來補充體力。從而形成了一個閉環。如果單單一人一馬是無法實現這種閉環的。元蒙騎兵一般來講,一人要有四五匹備用馬。

    正是這樣,“閃電般”的行軍作戰速度,正與二戰時納粹德軍陸軍大將古德里安提出的“閃電戰”不謀而合。

    而安穩下來的元蒙騎兵,逐漸吃不苦、受不了累。他們迫令南人和漢人替自己養馬。養馬的作用就是用來做軍馬,另有滿足元蒙貴族們養馬的癖好。究竟有多少馬場呢?假如登高放眼,全國幾乎都是大大小小的馬場。北到大漠,南到江南、江淮地區也盡是牧場。

    故此,元蒙此項優勢由於人的因素慢慢衰退下來,而明軍是夾雜著強烈的民族、階級仇恨的,他們並不在乎吃、喝、穿,在他們眼中,將韃子趕出中原才是最大的目標!而最重要的馬匹並不缺乏。由此得出明軍此時人的因素強於甚至高於元蒙。後期元蒙機動性與明軍對比中並不佔絕對優勢了。

    三、武器裝備。在全盛時期元蒙軍隊裡,重騎兵大約佔40%,輕騎兵60%。遠端主要使用蒙古複合反曲弓、近戰武器主要是是彎刀和長矛等刺劈武器,輔助使用手斧和鐵骨朵等砸砍武器。

    所以一個元蒙騎兵的標配就是:蒙古馬、長矛或彎刀、弓、斧或鐵骨朵、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

    軍隊攻城時則裝備發石車、火箭等大型武器裝備。

    而在元蒙後期,大部分元蒙騎兵戰鬥力直線下降,而明軍則直線上升。隨著火器的加入,明軍武器裝備方面略遜於元蒙方甚至持平於元蒙方。

    四、戰略戰術。元蒙騎兵經常採用各種騎兵戰術,如箭雨打擊、兩翼包抄、佯退、開口等等......雖說這些戰術很多並非獨創,都是遊牧民族在多年戰爭中得出的戰術,但是元蒙將這些戰術運用得列加嫻熟與完美。

    蒙軍最常使用的作戰騎兵迂迴戰術。這種戰術就是在輕騎的掩護下,將大部隊排成許多大致平行的縱隊,以一條很寬的陣地線向前推進。當第一縱隊遇到敵人主力時,該縱隊便根據情況或停止前進或稍向後退,其它部隊仍舊繼續前進,佔領敵人側面和背後的地區。這樣迫使敵人後退,以求保護其交通線的暢通。而此時元蒙騎兵就趁機緊逼敵人並造成區域性混亂,從而最後將敵人完全包圍並徹底殲滅。

    但這些戰術的運用需要將士之間極高的溝通能力與理解能力。對單兵素質的要求極為苛刻。這對全盛時期的元蒙騎兵來講,根本就不算是一個事。而在元朝後期的元蒙騎兵來講,這種戰術的配合已很難做到。

    在被元朝統治的九十多年裡,漢人們向他們的敵人——元蒙騎兵學習了很多使用騎兵以及戰勝騎兵的戰術。而此時的明軍將領中,徐達和常遇春等都是非常厲害的騎兵將領。指揮上使臂使指般得心應手。他們對騎兵調配自如,選擇突破方向準確,經常是以快制敵。

    因此,在戰略戰術方面,後期的元蒙騎兵與明軍對比中,已明顯呈劣勢。綜上幾點分析,很多方面元蒙騎兵都呈倒退趨勢,而此時的明軍正處於上升態勢。軍紀與戰術方面明軍佔有相當大的優勢,武器裝備和機動性持平或稍稍領先於明軍。此消彼漲,這就是明軍最後能夠擊敗昔日夫下無敵的元蒙騎兵的原因所在。
  • 4 # 小柯談事

    我們知道成吉思汗憑著強大的蒙古騎兵,四處征戰、在歐亞大路上征服了大片的領土,並建立起四大汗國。可是為什麼有著戰爭機器之稱的蒙古鐵騎,為什麼會被起義軍打敗了呢?

    1.對各民族的壓迫:在元朝的時候,蒙古統治者把老百姓分為四等人,而漢人屬於最低等的,更是對人們徵收各種苛捐雜稅,民族壓迫感十分嚴重,百姓早已苦不堪言。終於爆發了轟轟烈類的元末紅巾起義,江南地區群雄聚集,元朝的統治日漸衰微,可以說此時民心所向,明軍所向披靡。

    2.元朝的內部鬥爭:在元末的農民起義中,如果元朝政府的全力鎮壓,可能紅巾軍的起義不會成功,可是此時元朝統治者內部各自為政,相互鬥爭,無心去管江南的農民起義,這給了劉福通所領導的農民軍發展機會,起義軍的勢力逐漸壯大,當時江南出現了朱元璋、張士誠、方國珍、陳友諒等割據勢力,元朝統治者本可以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逐個擊破,可是元朝政府沒有座位,反而將重心放在內部。等朱元璋統一了江南,元朝統治者才發現為時已晚。

    3.元軍戰鬥力下降:在元朝建立之前,蒙古軍隊可以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有這非常強大的戰鬥力,蒙古騎兵加上火器的運用,使得很多國家都被蒙古人所征服。但是隨著戰爭的結束,這些曾經驍勇善戰的勇士,逐漸腐化起來。整天只會吃喝玩樂、壓迫南人,訓練早已經荒廢了,戰鬥力急劇下降,和明軍交戰時,甚至有很多人投降。

  • 5 # 知未是也

    與其說明軍打敗了蒙古軍隊,不如說蒙古人自己打敗了自己。

    從元朝內部看,一是政治腐敗,社會黑暗,沉重的賦稅徭役,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苦不堪言。二是社會矛盾突出,民族矛盾激化,元廷殘暴統治使自己失去了民心。三是元軍內訌不斷,軍閥混戰不止,無暇顧及義軍,讓朱元璋在南方大敗陳友諒、張士誠後一家獨大。擴廓帖木爾和孛羅帖木兒長期黨爭,擔任左丞相後引起眾怒,導致朝廷和其他軍閥的軍隊都攻打他,明軍徐達率軍攻打山東時,其他軍閥才停止攻打王保保(擴廓帖木兒),返回自己的防地,但王保保還在與元廷軍隊相互殘殺,直到明軍拿下河南,擴廓帖木兒才打敗朝廷軍隊,雙方才達成諒解,王保保才擔當起抗明護元的重任。四是元軍軍心渙散,軍紀不嚴,戰力已嚴重不比從前。更重要的是元軍由許多民族兵員組成,思想得不統一和一致,臨戰思想開小差的較多,很少有人願意給元廷賣命。

    而朱元璋的軍隊,北伐前做了充分的準備。一是戰略戰術正確。朱元璋制定了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的作戰方針。首先第一階段攻取距元大都較遠的山東,爾後向西拿下河南和潼關,掃平大都屏障,切斷元大都與西北(陝甘)元軍的聯絡。第二階段,以一部阻止陝甘元軍援救大都,用主力掃清河北及大都周圍元軍,對元大都形成包圍之勢,最終拿下元大都。第三階段,迅速揮師西北,消滅山西、陝西和甘肅的元軍。由於事先制定了正確的戰略戰術,明軍便順利地完成了北伐的任務。二是明軍後勤保障有力。朱元璋統一南方後,把南方作為自己收復北方的根據地,由於南京周邊特別是江浙一帶經濟相對發達,人口密度較大,生產生活恢復迅速,使朱元璋北伐從人力物力和財力上有了可靠的保障。三是明軍政治攻勢強大。朱元璋利用漢人和其他民族與蒙古人的矛盾,提出了驅除韃虜,恢復漢室的政治口號,得到了廣大北方元統區漢人的一致歡迎和響應,加之朱元璋十分強調明軍沿途不得騷擾無辜百姓,為北伐取得勝利打下了政治和群眾基礎,明軍所到之處,無不受到廣大漢人的擁護和支援,從政治上和人心上首先壓倒了元軍。四是明軍有很強的戰鬥力。從編制裝備上看,明軍不但有先進的火器,而且有強大的騎兵和步兵,並且人人都身經百戰,有豐富的戰鬥經驗和很強的作戰能力。從人員組成上看,明軍清一色的漢人,沒有元軍那麼混雜,而且人才濟濟。徐達用兵足智多謀,常遇春擅長攻城掠地,朱元璋、劉伯溫更是千年難得的幹才,還有湯和、藍玉、鄧文忠等個個又是英勇善戰……另外,明軍出師有道,紀律嚴明,作戰勇敢,又得到廣大老百姓一致擁護和支援。

    朱元璋順天應民,領導得力,準備充分,明軍上下齊心,軍紀嚴明,獎懲分明,作戰勇敢,且有老百姓支援,所以打敗了曾經天下無敵的蒙古軍隊,使朱元璋成為歷史上第一個由南向北進攻取得勝利,統一中國的皇帝,也是朱元璋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乞丐加和尚又是平民的開國帝王。

  • 6 # 刀筆小吏1970

    這就是歷史相對論,獅子送到動物園圈養以後時間久了就喪失了捕獵的功能,元代的滅亡原因很多蒙古貴族們戰鬥力在鮮花美女美酒安逸中消耗的一乾二淨的帝國軍隊只是外因。

    第一:富貴、和平、驕奢、淫逸腐壞了軍隊的身體。

    第二:哪裡有壓迫哪裡有反抗,造反者為了生存拼命是活命的唯一希望他們把造反當成事業來幹,鎮壓者沒有這個壓力他們是在工作何必為了工作去玩命呢?下班回家還要摟著小老婆呢。

    第三:起義軍不同程度的在武器裝備上有優勢,包括朱元璋的部隊都配備了火槍火炮,這在冷兵器時代的戰爭中無疑是起決定性的。

    第四:不可否認的事實,元末各路起義軍都是很能打的,他們雖出身農民卻迅速的角色扮演,帶著國仇帶著家恨,狂風驟雨般席捲天下蒙古人根本就沒有反應過來的前提下就已經佔領了長江以南。

    第五: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一點,民心!李世民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毛主席說過人民萬歲,起義軍以有道伐無道,豈不是登高一呼天下響應嗎?

  • 7 # 陽光海岸59108

    首先,風頭正勁蒙古鐵騎時代已過,而蒙古軍也是靠的騎兵閃電打人家措手不及起家的。而宋軍是以步兵為主,加之弱宋一直都在抑制武將的權力,而弱宋後期更是戰力不如從前,滅亡在情理之中。相反,元蒙古軍只知道砍砍殺殺,殺了個人間地獄,野蠻本性暴露無遺,根本不懂修身養性,國泰民安,到元末時期加之內部權力爭奪,分化瓦解,整體實力再也不如從前。而元末的朱元璋起義軍,讓百姓得到了解放,擺脫了人間地獄的苦難,軍隊士氣空前高漲,戰術上也分化瓦解了部分元軍,此消彼長,已成必然之勢,並不是蒙古人天生有多勇猛,就像八國聯軍,甲午戰爭,不費吹灰之力一巴掌拍死滿清。而十七國聯合國軍,世界上最強悍的不下150萬以上的軍隊,硬生生被當在了北韓38線以外,同樣的民族,同樣的人民同樣的戰場,甚至更苦的條件下,打出了震驚世界保衛戰。我要說的是,不是誰天生有多麼強大,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沒有狼一樣的團隊精神,這才是戰無不勝的。像晚清,弱宋這些病貓只有被人魚肉的份。

  • 8 # 庭州行者

    說蒙古軍隊天下無敵,太過於誇張。即使巔峰時期的蒙古,在正面戰場,也被埃及的馬穆魯克擊敗過,何稱天下無敵?更何況,朱元璋時期的蒙古軍隊,已經是強弩之末。

    朱元璋時期的蒙古軍隊,已經不再是一百年前那支橫掃亞歐大陸的精銳之師。元朝後期的衰落,並不僅僅是軍事上的衰弱,而是全方位的衰落。

    從元朝中期開始,其皇室內部的鬥爭不斷,朝政動盪。與此同時,由於吏治腐敗,百姓(無論蒙漢)怨聲載道。好巧不巧,黃河的決堤使得社會矛盾集中爆發,因為治理黃河需要大量的民夫,從而需要大量的資金。然而貪官汙吏卻將付給民工的工資貪汙,造成了民工的不滿,因此有了劉福通的紅巾軍起義。

    軍隊方面,蒙古騎兵雖然還有一定的戰鬥力,平定了一些叛亂,但其早已不復當年之勇。中原紙醉金迷的物質生活,讓曾經的上帝之鞭徹底墮落,在面對稍強的對手時,已經沒有了一百年前那樣必勝的把握和能力。

    因此,元朝最終被朱元璋消滅,也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滅掉元朝,絕對不是朱元璋一個人的功勞,無數的起義讓元朝精疲力竭,最後朱元璋在消滅了其他勢力之後,最終拿下了元朝。

    除此之外,朱元璋也是一個很有策略的人。他並不是一直抗元的,實際上,元末真正的元朝死磕到底的只有陳友諒。朱元璋在擊敗陳友諒之前,一直和元朝保持曖昧的關係,比如始終不去進攻元朝的領地,在擊敗來犯的元軍後主動向元朝交還繳獲物資,並且對元軍說 "奈何舍寇分兵攻良民乎?”(寇指張士誠)。可見,朱元璋的謀略。

    因此,朱元璋在自身兵強馬,壯養精蓄銳而元朝精疲力竭,無以為繼的情況下,擊敗了元朝。

  • 9 # 磨史作鏡

    首先說,此時的蒙元軍隊早已不是那個橫掃千軍一直打到歐洲的那個蒙古鐵騎了。經過近百年安逸的統治者生活,元朝軍隊已經戰鬥力大為下降,而且這種趨勢一直衰落下去,後來雖然有蒙古有作為的大汗努力,比如明中期瓦剌的也先、清朝初年準格爾部的葛爾丹等,都沒能恢復曾經蒙古帝國的榮耀。此時的蒙元軍隊,其實主要靠效忠於元政府的一些漢族地主武裝,真正有戰鬥力的蒙古鐵騎不多。

    同時,元朝的政治腐朽,經濟凋敝,民不聊生,民族壓迫政策讓廣大百姓不滿。這樣也為驅除蒙元勢力做了準備。

    從明朝這一方面來說,真的是兵強馬壯、有備而來。朱元璋手下,有劉伯溫、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出的謀臣猛將,且北伐意志堅定不移,制定了正確的北伐策略,先佔其兩翼,使其失去外援後再中心突破,攻佔大都。其中最主要的統帥是徐達。

    而元順帝妥歡鐵木爾,歷史上又一位不務正業的皇帝,木匠活搞得有聲有色,號稱“魯班天子”,對於明朝北伐所做準備並不怎麼上心,直到都要兵臨城下了才覺得大事不好,丟下手裡的木匠活逃到漠北去了。

  • 10 # 上將噯福斯

    第一,蒙古騎兵並不是天下無敵。

    蒙古騎兵打的敗仗多了去了!

    西征埃及,被馬穆魯克打的全軍覆沒。南征印度,又是全軍覆沒。兩次東征日本,照樣全軍覆沒。特別是第二次東征日本,上岸打了一個月,都沒能打下一個登陸場,最後被大風吹到海底了。其實是打仗不行。

    至於蒙古與南宋的戰爭,持續半個世紀,宋軍也多次取勝。連蒙古大汗都打死了。

    好一個天下無敵!哈哈。不過是野蠻殘暴罷了。

    第二,元末的蒙古兵與成吉思汗的蒙古兵截然不同,完全是兩種不同的軍隊。

    成吉思汗的軍隊,是純騎兵部隊,包括重騎兵和輕裝的弓騎兵。從忽必烈開始,蒙古軍隊中就有大將的漢軍以及中亞、西亞軍人。出現了大量步兵、水軍。

    隨著元朝建立,蒙古兵迅速腐化,戰鬥力嚴重衰退。

    第三,朱元璋有大量騎兵部隊。

    元朝入住中原以後,把很多良田都變成了牧場。淮南淮北的很多農民就變成了馬戶,這些人馬術高超,是優秀的騎兵。

    第四,朱元璋找到了剋制蒙古騎兵的辦法。

    那就是大量使用長槍。長槍專克騎兵。朱元璋軍隊的長槍兵,能夠達到30%到40%的比例。就是靠著長槍兵,把蒙古騎兵趕回了草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個配置的紅米手機價效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