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以下: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釋義: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離婁章句上》 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釋義: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盡心章句上》 釋義: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釋義: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以下: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 釋義:一個人的質樸要是超過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過他的質樸,又未免有些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結合的勻稱均衡,那才稱得上大雅君子。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 釋義:君子團結人而不搞勾結拉攏,小人只搞勾結拉攏而不團結人。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 釋義:一個人不講信譽,不知道他怎麼可以立身處世。這就好比大車、小車缺乏了關鍵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樣,那怎麼能駕車走路呢? 德不孤,必有鄰。——《里仁》 釋義:有道德的人是不會孤單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來同他做夥伴。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 釋義: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憂愁,勇敢的人無所畏懼。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離婁章句上》 釋義: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圓形。 權,然後和輕重;度,然後知長短。——《孟子·梁惠王上》 釋義:用秤稱一稱,才能知道輕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長短。什麼東西都是這樣,人的心更需要這樣。 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釋義:即使有一種最容易生長的植物,曬它一天,又凍它十天,沒有能夠再生長的。 其進銳者,其退速。——《盡心章句上》 釋義:前進太猛的人,後退也會快。 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孟子·告子下》 釋義: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