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5日,美國第一位進行亞軌道飛行的航天員艾倫·B·謝潑德駕駛美國“水星”MR3飛船進行首次載人亞軌道飛行,美國因此成為繼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1962年2月20日,美國發射載人飛船“水星”6號,航天員歐約翰·H·格倫中校駕駛“水星”6號飛船繞地球飛行3圈,歷時4小時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格倫因此成為美國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
1965年3月23日,美國成功發射第二代載人飛船“雙子星座”3號。飛船乘載著美國航天員格里索姆中校和約翰·楊少校,繞地球飛行5圈,歷時4小時53分鐘。這是美國首次載2人飛行。
1965年6月3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麥克迪維特上尉和懷特上尉的“雙子星座”4號飛船,繞地球飛行62圈。懷特到艙外行走21分鐘,用噴氣裝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機動飛行。這是美國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國發射“雙子星座”6號飛船,飛船載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爾德上尉。飛船繞地球飛行16圈,歷時25小時51分鐘。此次飛行是與12月4日發射的“雙子星座”7號交會,並保持近距離編隊飛行,最近時約0.3米。這是美國載人飛船第一次空間交會飛行。
1966年3月16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雙子星座”8號,繞地球飛行6.5圈,歷時10小時41分。飛行中首次實現載人飛船與一個名叫“阿金納”的對接艙體對接。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間對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國發射“阿波羅”7號飛船。航天員希拉、艾西爾和坎寧哈姆繞地球飛行163圈,歷時260小時9分鐘,22日返回。這是“阿波羅”飛船的第一次載人地球軌道飛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國發射載有波爾曼、洛弗爾和安德斯的“阿波羅”8號飛船。飛船進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軌道上飛行了10圈,時間20小時6分鐘,並向地球發回電視。27日返回。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繞月飛行的載人飛船。
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飛船上載有航天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3名航天員,經過75小時50分鐘的飛行後,進入環月軌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時間2時56分,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將左腳踏到月球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並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對一個人來說,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對人類來講,卻是巨大的一步。”19分鐘後,奧爾德林跟著也踏上了月球。他們在月面插上美國國旗,放置科學儀器,蒐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共活動了2小時31分40秒。
1970年4月11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的“阿波羅”13號飛船進行第3次登月飛行。飛行56小時後,飛船離地球33萬公里,差不多接近月球時,因兩個鈕釦大的恆溫器開關故障,使服務艙燃燒電波貯氧箱爆炸,艙內許多裝置遭損壞,氧氣和水也損失過半,航天員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面臨葬身太空之災。但他們臨危不懼,按地面科學家們精確計算的軌道和地面指揮員的命令,手動操縱飛船,使用登月艙的氧氣和動力,於4月17日成功地返回地球,創造了航天史上死裡逃生的奇蹟。
1971年12月7日,美國發射載有塞爾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羅”17號飛船。11日到達月球,兩名航天員在月面逗留75小時,在月球軌道上釋放了一顆衛星。飛船19日返回。這是人類迄今最後一次載人登月飛行,也是“阿波羅”飛船第7次登月飛行。
1973年5月14日,美國用“土星”V火箭發射名為“天空實驗室”的空間站。後與多艘“阿波羅”飛船對接,先後有3批9名航天員到其上工作。原預計“天空實驗室”能執行到1982年,但終因空間站故障嚴重,無法正常使用,其執行軌道急劇下降,於1979年7月12日墜落於南印度洋澳洲西南水域。這是美國發射的第一個載人空間站。
1975年7月15日,蘇、美髮射飛船進行聯合對接飛行。首先發射的是載有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和庫巴索夫的“聯盟”19號飛船。發射後7.5小時,美國“阿波羅”18號飛船載著美國航天員斯坦福爾德、斯萊頓和布蘭德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羅”18號飛船和“聯盟”19號飛船成功地對接。飛船對接狀態保持了兩天,美蘇航天員實現了飛船間的互訪。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個競爭對手難得的“太空握手”。
1981年4月12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此後又陸續建造了“挑戰者”號、“亞特蘭蒂斯”號、“發現”號和“奮進”號太空梭。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升空僅73秒後即爆炸,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航途中解體,機上7名航天員再次遇難。儘管如此,美國太空梭投入運營22年來,已成功飛行111次,在太空部署過衛星、維修過“哈勃”、完成了無數科學試驗,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國際空間站的主要運送工具。
1995年6月27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載著5名美國航天員和2名俄羅斯航天員升空,首次實現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飛行。此後一直到1998年,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進行了8次對接飛行,所取得的成功經驗降低了目前正在組裝的國際空間站裝配和執行中的技術風險。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首位太空遊客、美國富翁蒂託搭乘“聯盟”TM32號飛船從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出發,到國際空間站上旅遊觀光8天,5月6日返回地面。蒂託此行耗資2000萬美元,除了太空觀光外,他還負責飛船的一部分無線電通訊、導航和供電任務,並與俄宇航員一起執行了對地觀測任務。蒂託的太空之旅開創了太空旅遊的新時代。2002年4月25日~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億萬富翁馬克·沙特沃斯也在太空度過了10天的時光,其中8天生活和工作在國際空間站上。
1961年5月5日,美國第一位進行亞軌道飛行的航天員艾倫·B·謝潑德駕駛美國“水星”MR3飛船進行首次載人亞軌道飛行,美國因此成為繼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
1962年2月20日,美國發射載人飛船“水星”6號,航天員歐約翰·H·格倫中校駕駛“水星”6號飛船繞地球飛行3圈,歷時4小時55分23秒,在大西洋海面安全返回。格倫因此成為美國第一個進入地球軌道的人。
1965年3月23日,美國成功發射第二代載人飛船“雙子星座”3號。飛船乘載著美國航天員格里索姆中校和約翰·楊少校,繞地球飛行5圈,歷時4小時53分鐘。這是美國首次載2人飛行。
1965年6月3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麥克迪維特上尉和懷特上尉的“雙子星座”4號飛船,繞地球飛行62圈。懷特到艙外行走21分鐘,用噴氣裝置使自己在太空中機動飛行。這是美國第一次太空行走。
1965年12月15日,美國發射“雙子星座”6號飛船,飛船載有希拉中校和斯坦福爾德上尉。飛船繞地球飛行16圈,歷時25小時51分鐘。此次飛行是與12月4日發射的“雙子星座”7號交會,並保持近距離編隊飛行,最近時約0.3米。這是美國載人飛船第一次空間交會飛行。
1966年3月16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和斯科特的“雙子星座”8號,繞地球飛行6.5圈,歷時10小時41分。飛行中首次實現載人飛船與一個名叫“阿金納”的對接艙體對接。這是世界航天史上第一次空間對接。
1968年10月11日,美國發射“阿波羅”7號飛船。航天員希拉、艾西爾和坎寧哈姆繞地球飛行163圈,歷時260小時9分鐘,22日返回。這是“阿波羅”飛船的第一次載人地球軌道飛行。
1968年12月21日,美國發射載有波爾曼、洛弗爾和安德斯的“阿波羅”8號飛船。飛船進入距月面112公里的月球軌道上飛行了10圈,時間20小時6分鐘,並向地球發回電視。27日返回。這是世界上第一艘繞月飛行的載人飛船。
1969年7月16日,美國發射“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飛船上載有航天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3名航天員,經過75小時50分鐘的飛行後,進入環月軌道。7月21日格林尼治時間2時56分,航天員阿姆斯特朗將左腳踏到月球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踏上月球的人,並說出了一句廣為流傳的名言:“這對一個人來說,只不過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對人類來講,卻是巨大的一步。”19分鐘後,奧爾德林跟著也踏上了月球。他們在月面插上美國國旗,放置科學儀器,蒐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樣品,共活動了2小時31分40秒。
1970年4月11日,美國發射載有航天員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的“阿波羅”13號飛船進行第3次登月飛行。飛行56小時後,飛船離地球33萬公里,差不多接近月球時,因兩個鈕釦大的恆溫器開關故障,使服務艙燃燒電波貯氧箱爆炸,艙內許多裝置遭損壞,氧氣和水也損失過半,航天員洛弗爾、海斯和斯威加特面臨葬身太空之災。但他們臨危不懼,按地面科學家們精確計算的軌道和地面指揮員的命令,手動操縱飛船,使用登月艙的氧氣和動力,於4月17日成功地返回地球,創造了航天史上死裡逃生的奇蹟。
1971年12月7日,美國發射載有塞爾南、埃文斯和施密特的“阿波羅”17號飛船。11日到達月球,兩名航天員在月面逗留75小時,在月球軌道上釋放了一顆衛星。飛船19日返回。這是人類迄今最後一次載人登月飛行,也是“阿波羅”飛船第7次登月飛行。
1973年5月14日,美國用“土星”V火箭發射名為“天空實驗室”的空間站。後與多艘“阿波羅”飛船對接,先後有3批9名航天員到其上工作。原預計“天空實驗室”能執行到1982年,但終因空間站故障嚴重,無法正常使用,其執行軌道急劇下降,於1979年7月12日墜落於南印度洋澳洲西南水域。這是美國發射的第一個載人空間站。
1975年7月15日,蘇、美髮射飛船進行聯合對接飛行。首先發射的是載有蘇聯航天員列昂諾夫和庫巴索夫的“聯盟”19號飛船。發射後7.5小時,美國“阿波羅”18號飛船載著美國航天員斯坦福爾德、斯萊頓和布蘭德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成功。7月17日,“阿波羅”18號飛船和“聯盟”19號飛船成功地對接。飛船對接狀態保持了兩天,美蘇航天員實現了飛船間的互訪。這是冷戰期間美蘇兩個競爭對手難得的“太空握手”。
1981年4月12日,美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此後又陸續建造了“挑戰者”號、“亞特蘭蒂斯”號、“發現”號和“奮進”號太空梭。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升空僅73秒後即爆炸,機上7名航天員全部遇難;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返航途中解體,機上7名航天員再次遇難。儘管如此,美國太空梭投入運營22年來,已成功飛行111次,在太空部署過衛星、維修過“哈勃”、完成了無數科學試驗,是目前正在建造中的國際空間站的主要運送工具。
1995年6月27日,美國“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載著5名美國航天員和2名俄羅斯航天員升空,首次實現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對接飛行。此後一直到1998年,美國太空梭與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進行了8次對接飛行,所取得的成功經驗降低了目前正在組裝的國際空間站裝配和執行中的技術風險。
2001年4月28日,世界上首位太空遊客、美國富翁蒂託搭乘“聯盟”TM32號飛船從哈薩克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出發,到國際空間站上旅遊觀光8天,5月6日返回地面。蒂託此行耗資2000萬美元,除了太空觀光外,他還負責飛船的一部分無線電通訊、導航和供電任務,並與俄宇航員一起執行了對地觀測任務。蒂託的太空之旅開創了太空旅遊的新時代。2002年4月25日~5月5日,世界上第二位太空遊客、南非億萬富翁馬克·沙特沃斯也在太空度過了10天的時光,其中8天生活和工作在國際空間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