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農夫也瘋狂
-
2 # 李阿冰
今天全國的生豬價格又保持了上漲的趨勢,豬肉價格漲得更兇,我所在的西部小城,早上去買肉吃,發現一斤豬肉的價格已經漲到了18元多,這才過了兩天,又漲了一塊多,繼續保持這個趨勢,再過倆月,估計我都不敢買豬肉吃了。在廣東等華南一些地區,豬肉價格甚至漲到了30元一斤,這可真的是個豬肉“瘋漲”的季節啊,而馬上就要迎來學生開學、中秋佳節、國慶佳節,可以想象,未來兩個月豬肉價格必然沒有降價的可能。
而這最主要的原因是非洲豬瘟引起的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相比往年大幅減少,市場上豬肉呈現“供小於求”‘的狀態,隨著豬肉消費迎來一年的高峰期,生豬價格以及豬肉價格的上漲就顯得非常自然,而豬肉價格的上漲卻並無法解決“豬肉荒”的問題。
這裡說的下個月“人造肉”上市,是中國北京工商大學李健副教授團隊,利用大豆等蛋白質製作出來類似豬肉口感和味道的“人造肉”,這種“人造肉”將在9月份上市第一代產品,賣點是零膽固醇,高蛋白等等。
而香港已經上市的那種美國的培育“人造肉”,是利用動物細胞實驗皿中培育出來的肉,反映效果並不是很好,很多人持觀望態度,或者心理上接受還需要很長的時間。
但不管是中國即將上市的“人造肉”,還是美國的“培育肉”,為以後人口持續增長,都提供了一定的資源解決方案。尤其在近期中國豬肉價格“飛漲”,人造肉上市的訊息格外受人們關注。
但是我在這裡可以肯定的說,目前階段“人造肉”上市,對緩解“豬肉荒”現狀幾乎微乎其微。而且這種“人造肉”目前還有些問題沒有解決,生產成本並不便宜,現在的時上市,最多隻是為日後的進一步研發打下市場反響,噱頭大於實用。
我個人是看好“人造肉”未來的,可是也不得不看到“人造肉”帶來的兩面性。
當下的豬肉供應小於人們需求,生豬較少,這才是近期豬肉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而持續一年的非洲豬瘟疫情,給養殖戶帶來巨大損失,很多養殖戶遭受滅頂之災。有的豬欄沒有補欄處在空欄狀態,有的養殖戶直接選擇轉行了;而因為環保、健康等問題,現在又禁止農民私自養豬。這就進一步加大了生豬供應不足的情況,從而使得現在的豬價高高在上,卻供應不足的情況。
若“人造肉”上市,在不考慮人們能不能接受的了的情況下,人造肉價格比豬肉價格低,可能會有很多人出於“嚐鮮”心態購買人造肉,這樣對豬肉壓力有一定作用,但極其有限。但是“人造肉”目前的製造成本並不便宜,能不能量產還另說,價格比豬肉還貴的話,我想大部分人是不會選擇購買的。
這樣極有可能讓人們更多的去選擇新鮮豬肉,從而進一步拉高豬肉價格趨勢。不僅不能起到解決“豬肉荒”的問題,還有可能會使豬肉更加緊俏。
所以當下解決“豬肉荒”的問題,並不能依靠“人造肉”上市,這很不現實。還是要重拾養殖戶的養豬信心,積極補欄,加大補貼,讓仔豬的價格處在合理範圍,養殖戶積極性提上去了,生豬供應緊張的情況才能解決。
目前大部分地區的豬肉供應都比價緊張,尤其以廣東等華南地區的豬肉更加緊張,價格上漲也是最厲害的,廣東的朋友跟我說,很擔心到中秋豬肉價格上漲到40元一斤,這樣豬肉都吃不起了,還會拉動其他物價的上漲,工資卻紋絲不動,說起來都是心酸。
綜上,下個月中國“人造肉”上市,對緩解“豬肉荒”問題,非常有限。
-
3 # 三農一姐
最近因為豬肉價格急劇的上漲,目前全國的白條豬的價格已經達到了31.33元每公斤,各地的豬肉價格直接突破了20元每斤的行情,好多地方的豬肉價格已經衝擊了30元每斤的高價。在這種情況下,近兩天網路上又報道出了下個月“人造肉”即將上市的訊息,看來現在肉類市場的確是一個比較賺錢的盈利行業了!既然真正的豬肉不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還要承擔著非洲豬瘟病毒疫情的高風險,那麼就開始出現人造肉的狀況,這樣來贏得更高的利潤,解決消費者的基本對肉的消費需求。到底可能嗎?什麼是人造肉?經過查詢一些資料,其實人造肉有好多種。一是在中國現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一些豆製品的製作的人造肉,這是一種假人造肉,只是名字叫人造肉而已。從外觀上能夠代替乾肉的一種豆製品食物,是一種高蛋白質的食物,對人身體的營養價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價格是非常便宜的,也就是一道蔬菜而已。但這種所謂的人道肉沒有代替豬肉的味道,所以對於緩解目前豬肉荒是不可能的,因為人們已經吃了幾十年了。二是下個月即將上市的人造肉是中國研究出來的,關於一種用大豆等含高蛋白制製作的假的人造肉,也就是使用了一些調味品、化學藥品等配置出了一些豬肉等肉類產品的味道,但是不含有膽固醇,只是一種高蛋白質的素食品而已,也和現在市場上流行的那些所謂叫人造肉的豆製品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只是味道出現了變化,有肉的味道。其實這種以假亂真的現象,對於飯店等餐飲業來說是可以用的,但是對於家庭真正的消費者而言是不可能夠混淆是非的。所以這種所謂的人道肉也不能夠解決廣大消費者的對肉類消費的需求,也不能夠緩解現在的豬肉荒。因為假的就是假的,永遠真不了。三是現在德國研究出來的關於真正的一種用豬的幹細胞培養豬肉,就是把幹細胞放在一些營養液裡,使得這些幹細胞發育成為真正的豬肉。但是這種成本是相當高的,德國已經研究出真正的一塊這種人造肉,可是成本高達25萬美元。如果說用這種高價的人造豬肉來緩解中國今年1300多萬噸的豬肉荒的話,可以說成本是太大了,或者叫天方夜譚,痴人說夢。這還不如現在二三十塊錢一斤的豬肉的價格省了。所以對於外國所產的這種人造肉的確不適合推廣的,當然隨著科技的發展有可能會使得這種人造肉能夠流向市場。但是還要對這種人造肉的安全性給予一定的懷疑性,畢竟現在也僅僅只有德華人幾個人嘗過這種肉的味道,對於臨床還沒有進行大面積的試驗和推廣。總之,對於現在中國的豬肉價格在不斷的上漲,而且出現了暴漲的行情,可以說是一天一個價的在上漲,每天都在重新整理豬肉價格的最高記錄,好多地方的豬肉價格已經突破了30元每斤,甚至個別地方的豬肉價格已經達到了40元的行情。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商家開始研究人造豬肉,這樣不但能夠避免非洲豬瘟病毒帶來的風險性,而且還能夠賺得更高的利潤,更減少了養殖過程的投資週期性。但是人造肉根據現在的狀況分為好多種,可是每一種都不可能解決中國對豬肉的消費需求,也不可能解決中國對豬肉的消費的喜愛和青睞,也不能夠代替豬肉的功能。主要原因是真的豬肉假不了,假的豬肉真不了,真的豬肉價格高成本高,所以即便是現在真的有人造肉上市的話,也不能夠緩解中國目前的豬肉荒。
-
4 # 紀錄鄉土
記得以前小時候就吃過“人造肉”那個時候的人造肉都是用大豆製作的,可能我這樣講很多朋友還不太清楚,那麼如果我說咱們小時候吃的辣條大部分都是用豆製品製作的,而這些就是“人造肉”每年到了豆子收穫的季節大家就會挑選出一些比較飽滿的大豆進行淘洗乾淨好厚晾乾。
接著就拉到集市上製作人造肉,而且製作的成本很便宜一斤豆子1塊錢,就算是在超市買也要1.8元一斤,製作好以後大家拿回家裡都像晾衣服一樣晾曬在院子裡,直到晾乾以後再進行儲存,一般像這樣的人造肉可以放10個月不會變質,這就是最初吃過的“人造肉”。
那麼現在的人造肉我也瞭解了很多,那麼到底什麼是現在的人造肉呢,以及這樣的人造肉能夠緩解豬肉荒嗎,針對此問題結合市場來進行分析。
首先什麼是現在的“人造肉”其實現在的人造肉和以前大豆製作的很相似,只不過在現在的工藝上更加的精緻,比如現在製作的人造肉和真正的肉類從顏色上還是口感上都特別的相似,一般在製作的時候裡面都含有“糯米”“豌豆”等主要成分,可以說這些成分也也都是非常有營養的,畢竟裡面都純天然的豆類製作,對於這樣的人造肉可以說是老少皆宜,要知道這種肉裡面不含膽固醇。
“人造肉可以緩解豬肉荒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可以有效緩解“豬肉荒”,畢竟豬肉的價格在這十幾天當中漲幅不斷,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一款新的產品上市,要知道在價格上人造肉不但便宜而且口感和其營養價值也高,所以大家就會進行嘗試新的肉類,那麼這個時候購買豬肉的人就會相應減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還是可以緩解豬肉荒的。
綜上所述:人造肉的上市不僅可以讓我們的購買選擇變的多樣化,同時也能豐富咱們的胃口,真的是非常期待。
-
5 # 冒藍火的小農民
這些天的豬價漲勢可謂是一片紅火,我們這邊村子裡居民家散養的幾頭散養的黑豬也抵不住收購商出的價格,紛紛出手,我家也賣了一頭,280斤左右,給了兩千八百多,一斤都要十來塊,這隔去年哪有這樣好的事,我奶奶不是怕豬肉漲的厲害,家裡的那隻小一點的估計也出手了,這不留著打算過年吃。
從收購商嘴裡聽說,現在正值“豬肉荒”的局面,他們最近也是趁著一些地方出欄豬大量上市之前,去收購一些散養戶的豬,爭取在現在多掙一些,而且下個月好像還有那種“人造肉”會出來,也不知道是好是壞,所以現在收購的價格會比較高,也是跟著市場走。
這裡所說的“人造肉”這段時間確實比較火熱,噱頭很高,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聽過這個概念,就是透過生物科技將植物蛋白、氨基酸等營養成分經過合成的方法,再加以外觀的美化,讓其看起來、吃起來非常像“肉”,其實卻只是素的,我就聽過其研究人——北京工商大學食品與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說過這樣一句話:
“大豆和肉類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吃肉的時候會塞牙,吃豆腐則不會,就是因為蛋白質結構不同。我們向大豆蛋白粉末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高溫高壓環境下進行擠壓,從而將大豆蛋白的結構打亂,變成類似肉的纖維狀結構。”所以說,這樣的新一代植物肉就這樣研究出來了,其具體情況就是如此,那這樣一塊的“人造肉”的上市,到底會不會解決“豬肉荒”的局面呢?下面我就說說我的看法吧!首先“人造肉”的概念很新穎,大家也特別感興趣,可能上市之後會有一批敢於吃螃蟹的人會去嘗試嘗試,如果說效果不錯,那必然能夠緩解現在的問題,一旦有什麼差池,那誰也說不好會導致出現什麼結果。
然後就是價格方面,要想解決“豬肉荒”的問題,不僅要在數量上增加,還要保證價格上不是很高,這樣才能符合大眾要求,但根據其研究的方式,我想這“高科技人造肉”的售價應該不會低,除非要多進行幾代的最佳化才行,那這樣就算上市了,還是很貴,大家寧願還是去多養些豬吧!
最後就是安全隱患,這樣的一塊合成肉,會不會對人們的健康有什麼害處呢?畢竟不是動物肉,區別還是有些的,長期食用會不會造成營養不良,腸胃不舒服?這些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
所以,在還沒有真正上市之前,這都是比較關注的熱點,也是解決“豬肉荒”必要的途徑。
-
6 # 老農民說事
在近段時間,國內外食品行業的巨頭企業都陸續釋出了其將推出“人造肉”新產品的訊息,相關企業在資本市場上也引得了諸多資金的注入。“人造肉”這個概念其實早已經就有了,但真正的受到人們關注還是在今年的5月期間,某人造肉企業上市獲得多位資本大鱷的投資支援,上市四個月其股價更是上漲了500%,在整個大的行業市場震盪的時候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人造肉的出現是有諸多利好的,其可以滿足中國的豬肉供給不足,能夠很大程度上調節豬肉的供給和需求關係,促使中國的豬肉價格朝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但因目前的多種因素影響人造肉真正影響中國豬肉市場尚需要很長的時間。
人造肉簡而言之就是透過技術手段合成的類似於肉類的產品,其出現目的就是為了彌補目前肉類供給不足的缺陷。據筆者的瞭解市場上比較流行的人造肉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植物肉。這種肉實際上是利用植物身上的植物蛋白以及氨基酸製造而成的,又被人們稱為“素肉”。簡單來說就是,只擁有了肉的外形,卻沒有擁有肉的味道,相比肉類的營養價值自然會比較差一些,整個口感體驗會相對比較差一些。二是人工肉。這種肉相對而言從口感、外形、營養價值等幾個方面都是要優於植物肉的,其製造工藝相對比較複雜,其需要從動物的活體上面提取動物細胞,再去培養基上面進行繁殖,後續還需要複雜的加工過程。以上兩種就是未來市場上可能會見到的兩種人造肉,各有其優點和缺點,能否真正被人們接受,走人人們的生活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
肉荒的緩解是需要多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的,人造肉對肉荒的緩解是杯水車薪,對現有的肉類市場不會帶來大的衝擊。筆者認為人造肉更有可能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影響中國的肉類市場:一是人造肉不可能成為肉類的替代品。人造肉不管是從口感還是營養價值來說和真肉額度相距甚遠,其走入市場更多的是消費者對其新鮮感的一種體驗,再者說人造肉的價格有可能會高於肉類。人造肉想要真正走入市場需要從製作工藝、營養價值、銷售成本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不然就只能是曇花一現,很難在市場上真正立足。二是人造肉在未來有可能會成為一種新型產品形態出現。人造肉和真肉本質上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在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發展,人造肉或許會成為一種獨立於肉類以外的新的商品形態。綜合以上兩點,人造肉雖會上市,但真正的走入市場、被日常接受、影響市場還需要很長的時間週期。
在今年中國的豬肉價格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出現了很大幅度的上漲,這從側面反映出中國的豬肉供給能力還存在比較大的問題。筆者認為在未來的豬肉市場中應該著手解決兩個問題:一是生豬存欄量的提高。豬肉的供給能力是由生豬的存欄量決定的,想要提高生豬存欄量就必定要在生豬養殖過程中給予更多的扶持和幫助,讓更多的養殖戶願意增欄增產。二是人造肉製造工藝水平的科技革新。透過科技手段儘量壓縮人造肉的製造成本,促使人造肉能夠更多的被消費者接受,同時更應該從人造肉的口感、營養價值等多方面著手研發新產品。
-
7 # 葉律師
根據農業農村部資訊中心和山東卓創資訊聯合監測,2019年第32周,16省(市)瘦肉型白條豬肉出廠價格總指數的周平均值為每公斤27.22元。農業部表示將進行專門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將嚴厲打擊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
目前有的地方排骨一斤的價格已經漲到40元!
水果自由都還沒實現,面對瘋狂漲價的豬肉,現在連豬肉自由可能都要沒有了。
就問你,慌不慌!
而這個時候,第一代人造肉也即將上市。根據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健康學院副教授李健實驗室團隊稱,所謂的人造肉,雖是透過人工製成,而非動物本身的肉,但都是採用植物製作而成,採用大豆蛋白和碗豆蛋白進行製作的,從色香味、口感、聲音等全方位模擬動物肉,而且還沒有膽固醇。
至於人造肉,你敢吃嗎?
當然,進口美國豬肉也是另一個選擇。
以越南為例,越南進口的美國豬肉價格為26000~30000越南盾(約合人民幣8.5~10元)/公斤。從這個價格來看,那是相當的便宜。
問一下大家,你們那的豬肉價格是多少?
-
8 # 農人莫小道
人造肉一旦上市,是否可以緩解對於豬肉慌的現象呢?
我個人認為在短時間內不會解決這個問題,也不可能使得豬肉的價格降下來。
很多人都把這個豬肉價格下降的情況歸納於看看,是否可以獲得針對性的其他的產品的代替。
人造肉上市,只是剛開始。對於人造肉來說,剛剛上市不可能大批次的俘獲使用者的芳心。畢竟這個新產品上市要經過一定的時間內進行調整。
還需要慢慢得到群眾的認可才會讓大家接受這個新產品,並不是所有新產品一經上市就能夠直接打爆市場。
所以對於人造肉上市的情況來看,我個人覺得才是一個剛剛開始,並不能夠馬上就解決對於豬肉需求的問題。
所以大家不要過多的期待這個人造肉一旦上市就能夠威脅到豬肉的需求量的地位。
豬肉的需求量慢慢的恢復。對於豬肉來說,其實不是我們的需求量增大了,而是我們忍了一段時間沒有吃豬肉,那麼對於現在病情剛過的時候,那麼這個需求量開始逐步的上升。
那麼對於需求量只是慢慢的恢復,但是供應生產的能力來說還是遠遠的跟不上。就目前而言,就比如說拿我們一個小地方來比較我們整個市裡面,目前需求量我們不算他很多,我們就拿簡單的來計算,可能需求量是1/20左右。
那麼我們的生產能力是多少呢?目前的生產能力是0。我們如何去解決這個需求量,那麼只能夠從外地調運生豬,那麼這個時候價格自然而然會瘋狂的上漲。
心裡會有牴觸的情緒。對於目前來說,假如我們能夠購買得到這個人造肉,但是在心理上肯定會有一定的牴觸現象。
特別是老一輩的人,如果讓他們知道這些肉是人造的,那麼心理牴觸的情緒會更大,可能我們年輕一輩的人會認為這是一個新鮮的事物,有可能會去嘗試一下,可能會抱著好奇的心態去嘗試一下。
可是老一輩的人在心裡面的牴觸情緒就會高漲,那麼對於這個問題來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我們只能夠等待一段時間來觀察到底是否針對於這個問題,能夠獲得更好的時間的證明。
-
9 # 夜雨143769474
進口不就好了 國外很多東西都比我們便宜 不加關稅就搞定啦 至少豬下水老外吃的就不多 國內比肉還貴呢怎麼
-
10 # 使用者4927249142128
我建議還是考慮低收入百姓吃豬肉問題,還象以前每戶每人每月發2斤肉票買平價的豬肉,每斤豬肉12元。差價政府給補點,大家議論一下我的觀點。
回覆列表
近期最受老百姓關注的莫過於就是豬肉的價格了,因為非洲豬瘟病毒的到來,給中國肉類市場可是造成了不少的衝擊。在此之前因為環保的和生豬價格低的原因,中國生豬存欄量本來就有所下降。而非洲豬瘟病毒出現了以後,更是直接加速了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的雙雙下降,相比於往年同期,目前國內整體生豬存欄量可能只有正常情況下的五六成了。
近期又有另外一個重磅訊息傳來了,國內外多家食品企業宣佈將推出“人造肉”新產品,並且將於下個月在國內上市。“人造肉”在國內是近年才被提起的,但是在國外可是早已經有了,並且還是很受追捧的。就連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著名影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等都對人造肉非常的青睞。
具體什麼是“人造肉”呢?目前人造肉主要分為兩種型別,第一種是從動物體內提取幹細胞,然後在生物反應器中培育的試管肉,這種肉相當於真肉。也就是“試管肉”,也被稱之為“植物肉”。另外一種則是用大豆、豌豆等植物的蛋白質、氨基酸、脂肪等幾種物質組合成的素肉。這種素肉可以模擬出真肉的色澤和口感,但完全不含有任何來自動物的東西。不過“試管肉”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據報道世界上第一塊試管肉的成本高達25萬歐元,這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中國的“第一代”人造肉就是屬於後者,其主要的原材料是大豆蛋白和豌豆蛋白等植物蛋白,暫時還未涉及到動物蛋白,所以其不僅成本更低了,而且還有一大特點,那就是和肉類相比,還具有零膽固醇的優勢。
人造肉上市了,能緩解當前國內的“豬肉荒”嗎?雖然說人造肉馬上就要上市了,但是其也面臨著很多的問題。第一個就是口感和味道,要想讓人造肉在肉製品市場佔據一席之地,那就必須擁有逼真的肉類口感和味道。可是現在人造還處於前期的研發階段,目前主要的應用方向是餃子、肉丸、肉餡等碎肉方向,真正用來做菜吃的技術還不成熟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其次是消費者在短期內還難以接受“人造肉”。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健康意識也提高了。大家在飲食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吃得飽,而且還要吃得好、吃得健康。所以廣大消費者在挑選食材方面都是越來越挑剔了,對於一些含有新增劑的食物都是很避諱的,就是擔心吃了對身體健康不利。而人造肉光是聽名字,就讓很大一部分人難以接受,多數人都會認為其中含有一些新增劑成分的,怕吃了對身體健康不利,所以“人造肉”的普及仍還需要時日。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不得不面對,那就是人造肉的價格及安全問題,這也直接關係到消費者是否接受它。人造肉目前還沒有上市,具體其定價如何,很多人比較關注。業內人士也指出來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不容忽視,那就是如何保障“人造肉”的安全性,這也是全民共同關注的,到底由誰來做,又如何做好市場監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是亟待解決的。
綜上所述,即便是人造肉在9月份順利上市了,但是短期內對豬肉價格的影響不大。並且因為國內生豬存欄量少這個是事實,在下半年豬肉消費也要迎來一個小高峰,豬肉價格下降的機率不大,反而還有一定的繼續上漲空間。目前已經有企業宣佈,在今年的9月份就能吃到人造肉的月餅了,你會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