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撿到三隻小可愛
-
2 # 南賢書生
很多東亞國家在古代都是受到中國文化影響的,也受到儒學的薰陶。不只是日本,就連南韓以及越南都是如此。雖然,日本當中的漢文與中國的一摸一樣,但是讀法是日語。當時,漢字剛傳入到日本的時候,很多人都不會寫,並且也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看得懂。後來,人們發現,日語和漢語的差別非常大,於是就簡化一些,就誕生出一些表音的字,比如:五個母音(a、i、u、e、o),寫成(安,以,宇,衣,淤),這類就是萬葉假名的表示方法。
除了這些還是看到了很多漢字保留了下來,因為當時的中文都是繁體,所以我們一般在日語當中看到的漢字都是一些比較簡單保留了下來。
-
3 # 白野音樂
日語中的漢字:
那是因為在日本文化中,早期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後來發明了假名。在唐朝時期,日本派遣遣唐使來到唐朝,唐朝派鑑真和尚東渡,去幫日本人民造字。鑑真和尚在日本為他們創造文字,那時的漢字還十分難寫。於是他們就把漢字和假名一起使用,創造了日本文字、所以日本文字裡面有漢字。但是,日本語分音讀和訓讀,音讀中,漢字基本和漢語讀法一直,訓讀中,漢字讀法為日語讀法。所以,那些漢字也不完全是表達漢語的意思,也可能表達的是日本的某種特殊事物。
關於意義:
同中文一樣,日語每個字都可能表明一種物品或者一種事情,只有把文字帶進語境,才能理解它所表達的含義。
日本人使用漢字的歷史也是比較長了,跟北韓半島一樣,漢字都是從中國傳入過去的,只不過目前日本是漢字和假名共同使用,而在北韓半島使用了南韓語的文字,其實就相當於日語的假名都屬於表音文字,不過南韓人也因此為廢除漢字產生了相當大的煩惱。下面我們看一下日語中為什麼存在有大量漢字,同時推薦一款日語入門APP——日語入門學堂。
日本漢字(日文:漢字,假名:かんじ,羅馬字:Kanji),又稱日文漢字,是書寫現代日文時所使用的漢字。究竟漢字什麼時候從中國傳到日本沒有定論,不過一般認為,漢字是於公元5世紀隨著一些百濟佛教僧侶將中國的經書帶到日本而傳入的。這些經書的漢字當初是模仿中國僧侶的發音來讀的,不過一套稱為“漢文”的書寫系統開始得以發展。漢文主要是中文文章插入日語獨有的助詞,讓日語使用者可以依從日語的語法去閱讀漢字寫成的文章。
中日兩國使用的漢字,本來都是漢字的繁體字。但後來兩都進行了文字改革,有的字中國簡化了,日本沒有簡化;有的字日本簡化了,中國沒有簡化。有的字兩國雖都簡化了,但簡化的卻不相同。所以要注意它們的區別。寫日語時,一定要寫日語漢字,不能寫中文的簡化漢字。
日本政府於1946年進行了一次文字改革,規定了一些漢字作為使用的範圍,共有1850個,這叫做“當用漢字”。當用即“當前使用”或“應當使用”之意。這 1850個之外的漢字不再使用,改以假名錶記。但這只是政府的規定,仍還有人按習慣使用非當用漢字。1981年10月1日,日本政府又公佈實行了“常用漢 字表”,規定1945個常用漢字作為“一般社會生活中使用漢字的大致上的標準”。
與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區分使用:
隨著日文書寫系統得以成熟和發展,如今漢字用於大部分名詞、形容詞和動詞,而平假名則用來書寫動詞詞尾(送假名)、純日語詞彙、或者表記漢字難寫的詞彙。平假名也用於標記日本漢字的讀音(振假名)、和書寫給漢字水平不夠的人為物件的讀物,如小孩、日語學習者的書籍。
片假名則由於它的方形結構,用於象聲詞和外來語。片假名用來書寫外來語的習慣來的比較晚,外來語原先是用漢字書寫表意的,如“煙草”代表“タバコ”(tabako)。不過現在反過來有許多外來語詞彙正在代替一般詞彙。有語言學家估計現今常用日語有3分之1是外來語及和制英語。
漢字的發音:
日本漢字的讀法分音讀、訓讀兩類。大部分日文裡的漢字都有音、訓二讀。
音讀,指源自中國的讀音,與中文的漢字發音近似。另可細分為吳音、漢音、唐音3類。例:殘念(ざんねん
訓讀,是與中文讀音無關聯的漢字讀法,是為了標示原來存在的日文詞彙而加上聯絡的漢字,可說是為了解決原本日文詞彙有音無字的現象。例:果物(くだもの
和制漢字:
日本漢字多數直接借自中文漢字,但亦有百餘個漢字是由日人根據中國漢字的六書自創的“會意”或“形聲”漢字。這些日本自家創造的漢字,不同於中國大陸通行的簡化字,而是隻限於日本語使用的漢字。這些漢字在日本稱為“國字”或“和制漢字”:
例:峠(とうげ;touge):山口,鞍部。
榊(さかき;sakaki):楊桐,常綠樹。
畑(はたけ;hatake):旱田,田地,專業的領域。
辻(つじ;tsuji):十字路口,十字街,路旁,街頭。
躾(しつけ;shitsuke):教養。不常用,同“仕付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