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纏關

    有時我也在想,孔子說地,三十而立,到底立地什麼,是責任和擔當丨?說我們人到三十,一般都成立了家庭,有了孩子,應該明白了對家庭和社會地責任和擔當,。

    是立業?還是說,我們透過二十年地學習和教育,還有十年地打拼和積壘,應該有了自己地一帆事業呢?

  • 2 # 野史故事

    孔子所說“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

    言:謙卑 中 傳遞祥和!行:舉止 彬彬有禮!現常用來指人開始有所成就。三十而立:三十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立於世。

  • 3 # 老胡說三農

    我們不探究這句話的出處,我們只說這句話的意思。

    我們都知道,古代人的壽命是很短暫的,英年早逝的人非常多。有句話叫做“人過七十古來稀”,意思是說能活過七十歲的人自古以來就非常少。就按照古人都能夠活到七十歲來說,當人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基本就活到了生命的一半。年齡再往大處去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所以,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立業”了,也就是說該有自己的事業了。否則,這一輩子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這就是“三十而立”的意思。

    當然,作為現代人來說,三十歲還算青年人,還會有許多幹事創業的機會。所以,到了這個年齡“能立則立”,如果不能“立”,緩一緩也不遲。

  • 4 # 捉雞581

    身為男子,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三十歲又稱謂而立之年。立,我個人這樣認為:男性隨著年紀增長和身心成熟,能在當下社會具備自身獨立思考的能力,坦然承擔和接受責任和義務,確立自己的生活態度。三十歲的你或許很迷茫,努力的方向又或在哪?勇敢面對困難,今天的你正是當空的豔陽。

  • 5 # 路邊的小草451

    “三十而立”是孔子對他一生自我評價中的一句,原文是“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用這簡單的幾句話概括了自己一生的經歷及感悟。“三十而立”,何為“立”?我個人理解為三十歲的人應該有獨立的擔當、有責任,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及發展方向,從經濟上、精神上、人格上、思想上都獨立自主,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能為家人、親人、愛人遮風擋雨,能夠坦然面對遇到的困難。

    三十而立,立身、立業、立家。

    立身,首先確立自己為人處世、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做事合乎於禮,言行要得當。

    立業,要有自己的事業,有了事業才有發展和奮鬥的目標及方向。不管成功與否,都要為之拼搏。

    立家,也就是安身立命,三十歲,為自己的親人和愛人負責,為社會負責,不做違法犯紀的事情。

  • 6 # 9紫氣東來

    三十而立,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三十而立,立,即是豎的意思,豎起來需有擔當,立什麼,立業,嘴邊上的話就是成家立業。

    意為著三十了正常的就該成家立業了,業也叫行業,在古代除了做官,那就是從事手工業,私塾先生,行醫,木工,瓦工,雕刻,燒窯,織布,裁縫,各行各業意思就應該有個正當行業來養家,這就叫立業。

    到三十還流浪的人就看不起,只能修修地球了古代以有個好的行業為榮。解放前可沒有計劃生育這一行,有些人家能生十個八個小孩的,就靠男人養著,所以三十必須立業,包括手工業,有手藝好找物件,想當於現在進工廠。

    即使現在大多數人在三十之前也以結婚,工作基本定向,不能朝三暮四,這也就是三十而立的道理。

  • 7 # 冰花舞飛揚

    孔子在《論語·為政》中寫道: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說“三十而立”,是指他這個時候做事合於禮,言行都很得當。這是他對自己的評價。

    每個人都是從幼兒開始慢慢長大,從“童言無忌”到“年少輕狂”,這時候總有出錯而被原諒的理由,等到了三十歲,已近中年,不管說話還是做事都有了自己的方式、想法和規矩,是個可以讓人信任和託付的人了。按照古代早婚的現象,到了三十歲肯定早已成家,已有了擔當,也是立業的大好時機了。

    不知道是古代人太早熟,還是我們現代人成熟的比較晚,到了三十歲還整天不思正業,胡作非為的大有人在,別說成家立業,連自己都要父母養著,說實話每每見到這樣的人都有一種無力感,到了應該“奉養父母”的年齡,卻還要伸手問父母要錢,實在當不得“三十而立”這個詞。

    “三十而立”不僅是立家、立事業,也是立心。說事業,對於我們這些上班族來說,有些牽強,我們這些普通人維持生計的只能說是工作,還談不上“事業”,但是做好工作也是“立業”。三十歲要“立心”,思想已經成熟,考慮事情也日趨全面,甚至有些人已經經歷困苦和艱難…

    三十歲要有一顆堅定而堅韌的心:

    ——要有“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

    ——要有“直面困難承擔風雨”的心;

    ——要有“身處逆境不屈服”的心…

    更要有一顆堅持善良的平常心

    “三十而立”,當立身、立業、立心

  • 8 # 當年青山

    孔子晚年時候,回顧自己坎坷的一生感嘆道:“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不逾矩”。其中“三十而立”這句,是孔子說自己三十歲後,才開始真正成熟,因為他懂得了“禮節”,所以言行舉止都恰到好處。

    孔子把三十歲作為自己成熟的分水嶺,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在二十歲以前,身心都未發育成熟,血氣方剛,做事衝動;在三十歲以前,身心剛剛健全,但前途未僕,人生觀還在摸索中搭建。俗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而三十歲,就像即將步入正午的太陽,身心發育健全,開始確定自己的做人行事準則。而孔子的準則就是“立於禮”。那麼這個“禮”究竟是什麼呢?

    周朝時候談“禮”很多。《左傳》裡列國士大夫論事,都喜歡說“合禮”或“不合禮”。而現代人喜歡說“合理,不合理”或“合法,不合法”。當時的“禮”不僅指“冠,婚,喪,祭”等儀式禮節。還是周朝前期整個社會的道德規範。

    孔子的家族本是宋國貴族,殷商王族後裔。因為遠祖孔父攪入政治糾紛,死於殤公之亂,家道中落,流落到魯國。所以孔子雖然幼年生活清貧,但仍然代表的是舊貴族階級。正因為家道中落,吃過蜜糖,嘗過甜頭的人,更渴望重新把蜜糖吃進口裡。而“禮”正是他這個階級落魄家族,想要重新輝煌唯一可以揮舞的旗幟了。所以孔子把“知禮懂禮”作為自己“立”即“成熟”的標誌。“禮”對於孔子不僅是,即使破舊,仍要高舉的旗幟。此刻,更是他自我保護的鏽跡斑斑的鎧甲。

    所以孔子補充道:“不知禮,無以立也”。意思是,你不按二百年前的“人民道德規範”做人,就是一個人格不成熟的人。像極了,一個守舊的老人,教育現代不懂禮貌的年輕人,要學習雷鋒才是個好人!

    現在大家明白了,傳誦至今的名言“三十而立”。無非是孔子想要重振家族利益的一面千瘡百孔的“旗幟”。只是,現代人,“活學活用”,將它曲解為了,三十歲要“成家立業”,要“經濟獨立”。孔子聽後一定會大喊一聲:“老鐵們,我沒說過!”

  • 9 # 好玩的國學

    我們先說個笑話,關於孔子的學校如何收費,有人是這樣解釋的:“三十而立”,只交三十兩銀子的人只能站著聽課。“四十不惑”,交了四十兩銀子的人可以發問,直到你沒有疑問為止。“五十知天命”,交了五十兩銀子,那你就可以知道明天考試的命題了。“六十耳順”,能出得起六十兩的人,老師可以講些你喜歡的話給你聽,讓你耳順。“七十從心所欲”,只要你交了七十兩銀子,你上課想躺著坐著或來與不來,都隨你高興。

    孔子對時間有著一種異乎尋常的敏感,他曾經感嘆說,逝者如斯夫,感慨時光如流水,一去不復返,這也可能是中國文化中對時間的最早的哲學感悟。

    孔子是個很有規劃性的人,他很早就規劃好了自己的人生歷程,而所謂的規劃人生歷程,就是在各個人生不同的階段,做什麼樣的事情。他說,“十五有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而欲不逾矩” 。他的本意是說,從十五歲開始立志於學習大道,到了三十歲,就已經打下立足社會的堅實基礎。四十歲對自己的理想和原則不再疑惑。五十歲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使命。到了六十歲變得耳順,不是指自己變成了順風耳,什麼都聽得見,而是指自己已經能明白是非,好的壞的自己都能辨別。到了七十歲,在為人處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基本不會犯錯,而不是說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現在,我們重點來解釋一下什麼是三十而立的意思。孔子認為,人到樂三十歲,你就應該有安身立命的本領了,否則你憑什麼立在這個世界上,是渾渾噩噩地啃老嗎?肯定不是,孔子是主張人要奮鬥的。所以,三十歲,你應該有養活自己的本領了。關鍵是我們要從更高的層面去理解這個立字。立首先是自立,然後是立人。這也就是孔子的儒家學說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思想。三十歲,你首先要自立,還應該學會去幫助別人,因為,你幫助別人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事實上,就是幫助你自己在這個社會上站穩腳跟,因為,助人則人助之!

  • 10 # 談者無語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政》三十而立就是“立業”

    對於“三十而立”這句評語,後人給出的解釋有很多,比較受認同的說法是“30歲人應該能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簡而言之,三十而立就是指“成家立業”的立業,也就是說擁有一技之長,可以在社會上獨立生存和發展,可以承擔建設和照顧新家庭的重任。

    什麼是“立業”

    談立業就應該知道什麼是“業”,中國的上古時代,都是一字一義,非常的精確,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字已經沒有辦法理解了,比如“業”,很多人會用事業、行業、主業這樣的詞語來說事,但是問他什麼是“業”,就兩眼一抹黑了。

    (這是業的金文,最古老的象形文字)

    業字的上部分是象徵莊稼和農具,下半部分象徵在勞作的人。所以業最原本的含義就是在辛勤勞作種植莊稼的人。以此引申出義務,職責,使命,行當等等寓意。

    而在最古老的典籍《周易》及其經傳中,是這樣說的: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什麼是“大業”?大業就是積累財富,物質豐盛;

    什麼是“盛德”?盛德就是一天比一天更加進步,不斷成長;

    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去賺錢、養家,取得財富,這就是“立業”,如果你的事業能夠讓普天下的人都能受惠,你就是“富有之謂大業”。

  • 11 # 林濤物語

    這是孔子對自己成德之學的總結歷程。15有志於學,這個學是為己之學,成德之學,成聖人之道。三十而立,就是達到了一定境界,打通了學習方法,把學習的內涵統一到了一起,把立志牢牢作為中心抓住,把所有的對外,對內都用復其本體來作為頭腦。這就是立的含義。

  • 12 # 阿飛的生活分享

    三十而立,終於認識了自己。

    三十而立,更加能夠體會做男人的不易。

    三十而立,對健康有了更大的需求。

    三十而立,不大認同婚姻就是圍城。

    三十而立,不再急於表達自己。

    三十而立,懂得了寬容。

    三十而立,學會了世故圓滑。

    三十而立,對得與失更加迷惑。

    三十而立,依然有太多不明白的問題。

    雖然自己還沒有達到三十歲的年齡,但也要考慮自己未來三十歲的時候的樣子,總結的不好,希望多多指教。

  • 13 # 活在這一個世紀

    三十而立是一個漢語成語。

    其來源於《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論語·為政》中孔子對於自己在30歲時所達到人生狀態的自我評價。他用簡單幾句話,報告了自己一生的經歷,艱苦奮鬥的精神。孔子是七十二歲死的。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是三十歲?

    在周代,“人以群分”。周代的等級劃分得十分清楚,一般劃為六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以及庶人。庶人就是社會下層的廣大民眾,主要是農、工、商。社會上層的五等人 “貴” 而被稱為“君子”;社會下層的庶人 “賤”而被稱為“小人”。結婚成家,對於“君子”而言,沒有年齡的限制。如孔子,他十九歲時結婚成家,第二年他的兒子孔鯉就出生了。結婚成家,對於“小人”而言,卻有年齡的限制。一般是到了三十歲才可以結婚成家。

    按照周代的規矩,田地的相授是很普遍的,由鄉間的村落實施。男人到了二十歲就可以分田,但是他們只能稱作“餘夫”,只能分到二十五畝。男人到了三十歲,如果沒有結婚成家、沒有自立門戶,那麼戶主就還是父親或兄長,他就還只能算是“餘夫”。只有在結婚成家自立門戶後,他才可以稱為“正夫”,也就是“戶主”,可以分到一百畝田地了。

    故而那時“立”的最大年齡就是三十歲!

    “立”什麼?

    第一種解釋:“立”字是說“立業”。“三十而立”的意思是說人們在三十歲的時候在事業上就應該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社會上能夠安身立命了。

    第二種解釋:“立”字是說“立於禮”。 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禮”。禮指的是人們的一切思想和行為都必須符合一定的規範和要求。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第三種解釋:人在三十歲的時候結婚成家、自立門戶。這個“立”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成家立業”。這很符合周代的規矩。

    幾千年過去了,古人在長期的經學詮釋活動中,提出了多種對於孔子“三十而立”之“立”所指的解釋。

    那麼,在今天,三十而立立什麼?

    三十歲,身,心,學 ,已成!該“立”了!

    立人:30歲的人,應該能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坦然地面對一切困難。30歲的人,站起來,為家人撐起一片天,立於天地間,你就是他們的依靠。30歲立的是人自己。

    立心:三十歲時人心智成熟,不卑不亢,不被情緒左右,明確的規劃人生,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毫不懶惰的終日奮鬥。

    立意:"立"意識是一種精神現象,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立"才能真正安身,承擔人生使命、培養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立身:立身就是確立自己的品格和修養,包括:思想的修養,道德的涵養,能力的培養三個方面。自強是立身之本,不能把自己的需求寄託在父母的資助別人的幫助上。立身是對每個人立足於社會最起碼的要求。

    立業:立業就是確立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三十的人應該有比較固定的職業了。從事每項事業都要有本領,有一技之長,這是生存必備。立業不但是求生的手段,也是盡到社會責任所必備的。

    立家:立家就是應該有了自己的家庭,當今社會激烈競爭,推遲了年輕人組建家庭的時間,我認為三十歲立家已經不早了,必須負起家庭的責任。

  • 14 # 140979666有緣

    不是單獨三十而立,而應該還有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論語――為證》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所說三十而立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在理解的基礎上,自覺或相對解覺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人的“立”意識是普遍的精神現象,具有自覺性,獨立性,階段性,過程性,內在和外在統一性的等特徵。很多人理解三十歲成家立業,

    擁有自己的家庭。我們不能片面性的從文字解圖,而是深入瞭解這些話的意義,並把他應用起來。

    1:三十而立,是說三十以前在階段學習而充實自己的基礎上,確立自己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

    2: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個階段,四十不惑說自己的原則在經歷許多人和事後,對自己原則不惑,而不是對什麼都不凝惑。

    3:五十知天命,而不是所謂的宿命論,而是明白所謂的命運,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與別人無絲毫關係,因此人在這時候應不怨天,也不尤人,一切由命數而定。

    4:六十而耳順,是說這個年齡,能明白是非,因果善惡,好的壞的一切人和事,自己能正確的辨別。

    5: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到了七十歲的時候,你在為人處事各方面成熟,做事的時候就不會犯錯,而不是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人生每個階段不以時間而定論,而是看你能力而論,如果你三十而立,沒有完成的時候,即使你到了四十,也沒有辦法做到不惑,更不要說知天命了。如果你沒有走入正確的軌道,後續很困難達到目標。

    古語道:少壯不努力,老了獨傷悲,人在少年應立志,有人立凡志,而有人立聖志,而總來說你少壯要立志,不能渾渾噩噩過一輩子。有道是有志不在年大小,無志枉活百歲,如果你在少壯時沒立志,還在迷茫,有可能這一輩子就這樣迷下去。對你的人生儘早規劃,立鐵志,以鐵人王進喜的精神去實踐,爭取不惑而知天命,當你的人生而知天命而終,你的人生就是最圓最滿的解析!

  • 15 # 李二蛋20

    三十而立出於孔子的話:“我十五歲立志於大學之道;三十歲能夠自立於道;四十歲能無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規律;六十歲所聞皆通;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十五歲立志從學,三十而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指學業的基礎已定,個人的價值觀就已經確定和體現了出來!也就說明你足以扛起你應該負的責任,同時你的心智都應該是達到某種成熟的標準化,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也是一種自覺的或者是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獨立的意識。我們應清醒地認識怎樣真正安身立命,撐擔崇高的人生使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投身於國家和社會的建設中,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 16 # 宇宙下的小樹

    三十而立,本人認為真正的含義是:

    第一;從古代來講,由於古人結婚早、壽命短,三十歲左右的年齡,已經是有妻小家室的人,並且自己已經獨立掌握了一門生活技能,能夠獨立養家餬口了,也能夠獨立思考人生了,所以說:三十而立。

    第二;從現代來講,由於現代人結婚比古人晚、壽命長,同時現代人受教育時間長,一般大學畢業23歲左右了,還要不斷努力找工作,或是努力工作掙錢養活自己,或努力養活剛剛組成的婚姻家庭,非常辛苦 ,非常操勞 ,生活壓力山大,在三十歲左右的年齡,或事業剛剛起步,或不能完全自己經濟獨立,或還在“啃老”過日子;如果沒有外援很難獨立生存,只是思想成熟而已,與古人說的“三十而立”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

    所以說:現在的“三十而立”,立的僅僅是獨立的思想意識,以及搖搖欲墜的、脆弱的事業而已。

  • 17 # 葡萄帶你看風景

    古人說三十而立,就是說三十歲時人要成家立業了。成家了就要擔負起

    的責任,對妻兒,對父母,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遇事要前思後想,

    。三十而立除了成家外,還要立業了。這個業怎麼立?關係到你的前程。這時的你一定很累哦!此外還有一大堆煩心的事,家裡的,外界的,在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生存好難哦!還有那麼多的社交應籌,總之不管怎麼累,怎麼煩,心中總有一種希望在升騰!你會勇往之前奮力前行!!

  • 18 # 二虎胖虎都是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首先,古代人的壽命普遍是很短的。孔子活到了74歲,在古代也屬高齡了。而縱觀孔子的一生,他作為時代的聖人,十五立志於學習,方敢說三十而立,經過了前面階段的學習和充實自己修養的基礎上,三十歲才能確立自己在為人處事,對待生活的態度和原則。這是孔子的一種謙虛,也是孔子的一種態度。

    我們今天常說三十而立,立的大概是人生之本,不再是毛頭小子了,經過了歷練的毛頭小子,應該取得或者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最重要的是,能夠養活自己,甚而養活一個家庭了。不管古代還是現代,30歲都已經不是年輕人,在古代,30歲已經是毋庸置疑的一家之主,而在現代重讀此句,我更願意把三十而立,理解為立住了一個人之所以為人的個人意識和社會擔當。你未必是事業有成,卻是一個知道自己之所以為人的人。

  • 19 # 老邱說事

    具體是: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

    接下來,我來回答為什麼是這五個“立”,到底如何“立”。

    在《論語·為政》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這裡,孔子把“三十而立”正兒八經的講出來,就是告訴人們做事合於禮,言行得當。而言行,是區別分析的,言,是指在謙卑中傳遞祥和,行,是指舉止彬彬有禮。和我們所理解的言行僅僅是動詞還有很大差別。

    而三十而立這句話,後人給出了很多解釋,普遍認為,就是人到了三十歲,就應該能夠依靠自己的本領獨立承擔自己應承受的責任,並已經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人到了三十歲了,就應該成家立業了,有個美滿的家庭,有一份稱心的工作。

    實則,這些並不是孔子的初衷,否則也流傳不到今天依然讓人們念念不忘,更加說明還不懂孔子的學術高深和令人神往。

    三十而立,要立德。德不配位,必有餘殃。道德,品德,口德……需要立的德很多很多,就是人們常說的,缺什麼別缺德,就是這個意思。也有句俗話說,要有個好德性,這也是常說的人品。有句話說的好:有德無才可以用,有德有才可以重用,有才無德絕對不能用。所以,立德,是人生第一位,也是三十歲這個年齡需要具備的品質。

    三十而立,要立命。這裡所說的立命是指安身立命,人到三十歲了,可以說上有老、下有小,自身有事業,對外有朋友,職場有角色。這個時候,需要不斷塑造自己的道德形象,不斷在精神價值方面掌握自己的命運,從而賦予生命的重要意義。由此,立命就是說人到這個年齡需要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從而確立生命的意義。

    三十而立,要立身。立身才能安身。立身就要自立,具備立身之本。三十歲的人,無論是才華,還是能力,無論是情商,還是智商,有應該具備了立身的一切。換句話說,就是有立足之地,事實上,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每個人的區別,有家庭背景,學歷能力,相貌身材,氣質習慣等等,但這些都是無法改變的條件。還是在主觀上立身,思想立身,修養立身,品德立身,勤奮立身等等多維度的立身,才是孔子所說的立身。

    三十而立,要立言。這裡的立言,絕不是有“三不朽”的能耐,更不是著書立說。而是在這個年齡要學會說話,關於會說話的問題,似乎有很多說法,比如:有的人說了一輩子的話,也沒學會好好說話;有人說了半天的話,也沒有人聽得懂;有人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會說話,不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而是傳播真善美,弘揚正能量,再俗點就是無論任何時候,不管發生什麼,都不能昧著良心說話。

    三十而立,要立心。莎士比亞提出,如果做好心理準備,一切準備都已經完成。所以,在三十歲這個年齡,就要如何把握明天,做好心裡準備,以什麼樣的心意表達,什麼樣的心態發揮,什麼樣的心境處事,什麼樣的心胸待人,什麼樣的心靈溝通,而真正做到立心,就是能達到使得他人悅且通的境界和格局,就如張載指出為天地立心的價值觀。

    立德,立命,立身,立言,立心,是對待萬物之人生使命的追求,是善惡良知之道德情操的塑造,是投身民族之歷史責任的承擔。

  • 20 # v九天攬月

    從以上文字來看,這“立”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除了找到自己外在的“座標”和內在的衡量標準即“清明的內省”,及“去做一件內心真正認定的事情”這三件事之外,似乎就沒什麼了。 然而,孔子講的“三十而立”的“立”,難道僅僅如此嗎?我看未必就是如此。這有點象向人頭上噴了點霧水,雖有涼意,但達不到夠爽的程度。如果從讓大眾都能夠接受和認可的角度來看,這種解釋顯然還不夠通俗化。愚以為,如果能讓孔子的這一思想更貼近群眾的話,我們是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揣摩和理解“三十而立”這句話的含義。 其一,以幹事業而言,一個 人到了30歲時,應當有所成就了。因為在封建社會,人們結婚的年齡一般比較早,大多男女不到20歲就已成婚,或養育子女了。那麼,從20來歲結婚,到30歲時,已有10來年的時間了,孩子也快長大了,如果還沒有幹成自己的事業的話,或仍然依靠著父母,就說明你這個人本事不大,還沒有立業。這時,就應當抓緊明確自己的奮鬥目標了。所以,孔子用“三十而立”這話來教育大家,就是警示世人,人到30歲時應該有所成就。 其二,以思想和道德修養而言 ,一個人到了30歲時,應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了,用通俗的話講,這時應該懂事了。如果一個人到了30歲,做事還沒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見,不懂得基本的社會常識,就說明你這個人還不成熟,是比較笨的表現。這時,你就應該作自我反省了。要認真學習,時不待我了。 其三,以社會責任感而言 ,一個人到了30歲,應該有獨立自主、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良好形象了。人到30歲時,正值上有父母、下有子女之際,身體強壯、精力旺盛,承擔著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育子女的雙重責任。更重要的是,青壯年時期,也正是為社會承擔責任多做貢獻的關鍵時刻。所以,人到了30歲時,需要做的事情很多,無論是家庭負擔,還是社會負擔,都非常繁重。這時,就特別需要做一個大有作為的人,特別需要做一個讓家庭和社會放心的人,特別需要表現得不但有成就,而且有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漫威和DC中,美隊能打過蝙蝠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