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無名藥師

    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能夠抗血小板聚集,具有預防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功效現,所以在許多老年人都在長期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如拜耳生產的,拜阿司匹靈。

    但是長期使用阿司匹林也是可能存在發生不良反應的用藥風險的,所以,是否需要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應該找醫生對使用阿司匹林的風險和獲益進行一個全面的評估,切忌盲目使用。

    下面我就長期使用拜阿司匹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和大家說一下:

    1.阿司匹林這個藥為非甾體類抗炎藥,最主要的不良反應就是是對胃腸道的副作用,而且藥物劑量越大副作用越明顯。拜阿司匹林雖然是腸溶片,且為小劑量100mg,如果是長期服用的話,對胃腸道依然可能有刺激,特別是對那些胃腸道有疾病史的老年人,更加需要注意。

    對於不能耐受100mg劑量的患者,可適當減小阿司匹林的量至75mg,但是如果劑量小於75mg,可能不能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所以建議至少75mg。另外可同時服用保護胃黏膜的藥物,比如再胃部不適的時候服用奧美拉唑、硫糖鋁等。

    2.阿司匹林腸溶片不要掰開或者壓碎服用,因為這樣會破會腸溶包衣的結構,藥物會一下子全部溶解釋放,會對胃部刺激比較大。

    3.如果是放過支架的患者,都會聯用氯吡格雷與阿司匹林使用一年,一年之後一般需要停用一種抗凝藥,首先應該選擇停用的是氯吡格雷,通常不要停用阿司匹林。

    4.如果需要與其他抗血栓藥物聯合,如需要聯合華法林、氯吡格雷、、噻氯匹定等應該密切監測血凝狀態,以防過量出現出血的現象。

    5.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胃腸、面板黏膜、牙齦等部位出血,如果牙齦出血、面板出現出血點,應該及時諮詢醫生,是否需要停藥還是減量。

    6.長期使用可能還會產生耳鳴、頭暈、聽力減退等不適,如過出現這些症狀,也應該考慮停用阿司匹林,或者減量。

  • 2 # 問上醫

    阿司匹林可有效抵抗血小板聚集,是預防動脈血栓形成的“神藥”。不過,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大劑量服用時,對胃、肝、腎、血液、支氣管影響較大,可產生相應部位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適用症狀與作用機制

    阿司匹林的化學名是乙醯水楊酸,屬於非甾體抗炎藥,有解熱、鎮痛、抗炎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它主要透過抑制人體內環氧化酶(COX)的活性,減少區域性組織前列腺素(PGs)和血栓素起效。對COX-2的抑制是發揮藥效的基礎,而被減少的前列腺素與炎症反應、痛敏感、中樞體溫調節、血栓形成等有關。阿司匹林通常用於:

    感冒發熱;慢性鈍痛,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或關節痛、痛經;減輕炎症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風溼性關節炎。

    也可小劑量用於:

    預防血栓形成,以預防心臟病和中風;治療缺血性心臟病和腦缺血病患者。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通常短期小劑量使用阿司匹林反應較輕,但大劑量使用、長期使用不良反應多且較重,且有些人不能使用阿司匹林。目前認為,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或毒性主要與抑制了COX-1酶、水解產生的水楊酸代謝異常、藥物相互作用有關。

    (1)COX-1酶被抑制、區域性組織前列腺素減少引起的副作用

    COX-1主要存在於血管、胃、腎等組織中,可合成前列腺素來調節細胞的生理活動。與阿司匹林作用相關的區域性組織前列腺素還有以下作用:

    抑制胃酸分泌,保護胃黏膜(減少消化道不良反應);調節腎血流、增加腎小球濾過率(促進腎臟代謝)。

    所以,COX-1被阿司匹林抑制後,前列腺素減少可能出現以下副作用或毒性作用。

    胃腸道副反應:

    藥物刺激胃粘膜和延髓催吐化學感應區,人產生上腹不適、胃灼熱、噁心、嘔吐;高劑量長期使用可出現胃腸黏膜糜爛、潰瘍、出血、穿孔或胃腸道梗阻。

    腎臟副反應:

    可能出現水腫、多尿等腎小管功能受損症狀;偶然情況下可能出現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甚至腎衰竭。

    過敏反應:

    可誘發某些哮喘患者哮喘發作,這與前列腺素生物合成被抑制使某些脂氧酶代謝產物增多,支氣管收縮物佔優有關;少數人可出現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過敏性休克。

    (2)血小板環氧酶被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減少

    血小板凝集受到抑制,使血液不易凝固,這會加重出血傾向,出現:

    鼻出血、瘀青;出血時間延長。

    (3)水楊酸反應、中毒

    阿司匹林在吸收過程中與吸收後,會迅速被胃粘膜、血漿、紅細胞及肝臟中的酯酶水解為水楊酸,可進入全身組織包括關節腔、腦脊液和胎盤。水楊酸大部分在肝臟中氧化代謝,代謝產物從尿中排出。

    劑量過大時(阿司匹林5g/d),可產生水楊酸反應或中毒,導致:

    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視力和聽力減退;嚴重者可出現過度呼吸、高熱、脫水、酸鹼平衡失調,甚至是精神錯亂。

    (4)急性肝脂肪變性-腦病綜合徵

    也叫做瑞夷綜合徵(Reye"s syndrome)、雷氏綜合徵,表現為肝衰竭合併腦病,這種情況較為少見但預後非常差。主要出現在兒童感染病毒性疾病使用阿司匹林退熱時。這類疾病包括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具體機制尚不完全明確。

    (5)藥物相互作用副反應

    與口服抗凝血藥雙香豆素合用,易引起出血;與腎上腺皮質激素合用,易誘發潰瘍及出血;與磺醯脲類口服降糖藥合用引起低血糖反應;與丙戊酸、呋塞米、青黴素、甲氨蝶呤等弱鹼性藥物合用,可提高血液中的藥物濃度。

    除上述幾類副作用外,還有患者可能出現嘔吐帶血、黑便、心跳加速和昏迷的情況。

    該如何減少阿司匹林出現副作用的機會?

    (1)銘記以下措施

    最好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餐後服藥或同服止酸藥可減輕胃腸道反應;合用米索前列醇可減少胃潰瘍機率;用一整杯水送服阿司匹林;不與其他非甾體抗炎藥共用,如布洛芬、酮洛芬或萘普生等;若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則應限制含酒精飲料的量最好戒酒,嚴禁藥物與酒同服;若偶爾服用阿司匹林出現了副作用,可嘗試其它藥物;不要在沒有醫生指導的情況下,擅自每天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規避可能的藥物相互作用,具體可參考上文藥物互動產生的副作用。

    (2)出現以下嚴重症狀應立即就醫

    胃痛、吐血、虛弱、蕁麻疹、皮疹、氣喘、心跳加速、意識混亂或失去知覺。大劑量過量阿司匹林可能會致命,如果你或有人用藥過量,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去急診室就醫。

    (3)有以下情況杜絕服用阿司匹林

  • 3 # 全科掃地僧

    阿司匹林是目前臨床上使用藥物,現主要用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阿司匹林因其明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相對較小的副作用,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是藥三分毒,阿司匹林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應正規監測和複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和調整,以達到最大化的獲益和最小化的副作用。具體建議如下: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和調整

    阿司匹林的使用和調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切勿偏聽偏信,以免貽誤病情,造成不良後果。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在一年內發生的風險最大,一年後副作用會大大降低,長期正規應用下是利遠大於弊。所以不可擅自停用和減量,不正規的使用(如吃吃停停等)反而會增加胃腸道不適等副作用的發生。

    二、明確適應症和禁忌症後用藥

    阿司匹林雖然相對安全有效,但也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使用,一般臨床上主要用於:①有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②存在危險因素,且未來十年內發生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風險>10%的患者,如年齡>50歲、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等;③有心腦血管手術史者,如支架介入術後、封堵術後、射頻消融術後等。但需注意有活動性消化道潰瘍、出血體質、嚴重心肝腎功能不全、孕期最後三個月和對阿司匹林過敏者應禁忌使用,同時阿司匹林不宜與甲氨蝶呤合用。三、正確的服用方法

    阿司匹林在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和治療中的最佳有效劑量為每日75~100mg,目前臨床上使用最廣泛的是腸溶型阿司匹林,應在空腹服用,最佳服用時間是睡前距晚餐三小時以上;而普通型阿司匹林則應餐後服用,以減少副作用的發生。

    四、注意監測藥物相關副作用

    阿司匹林副作用有:①常見的是胃腸道不適或疼痛(是由於藥物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噁心等;②過敏,如哮喘、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等;③肝腎功能損害,最常見於大劑量使用時,停藥後一般可恢復;④出血:如鼻/面板粘膜出血、瘀青等,極少見的有腦出血;⑤水楊酸反應:如 頭痛、眩暈、噁心、嘔吐、耳鳴、視力和聽力減退; 嚴重者可出現過度呼吸、高熱、脫水、酸鹼平衡失調,甚至是精神錯亂。五、定期複查,做出針對性處理

    阿司匹林使用過程中要定期複查,以瞭解疾病控制情況和有無副作用的發生,對於有胃腸道基礎疾病的患者,必要時可加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等)等來保護胃粘,副作用嚴重時必要時應停藥。

  • 4 # 藥師方健

    我們都知道,隨著中國人口日趨老年化,中國目前三高人群數量巨大,存在心腦血管高危因素的人也數量龐大,而阿司匹林正是這些有高危因素的人需要長期服用藥物,它可以有效阻止血管內血栓形成,從而降低心梗和腦梗塞的發病率。

    然而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服藥一年以上時間的人,往往會出現出血的副作用,尤其以胃腸道出血表現最為常見。研究表明,服藥一年時,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的副作用最多發生。

    如何預防阿司匹林胃腸道出血的副作用呢?

    1. 加強監測,出現胃腸道不舒服的症狀,如胃痛不適,噁心嘔吐,消化不良等表現,應當積極進行胃鏡檢查,評估胃腸道有無損傷。

    2. 注意阿司匹林劑量不能過大,劑量越大,發生胃腸道出血風險越大。

    3. 對於65歲以上、有消化道潰瘍或出血病史、幽門螺桿菌陽性、同時使用其他抗血小板或抗凝藥物如氯吡格雷或華法林、同時使用激素藥物的這些高危人群,同時合併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藥物(拉唑類藥物),可有效預防出血。

    4. 對於幽門螺桿菌陽性的人,如果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病情穩定前提下,可以先進行根治幽門螺桿菌,然後再服用阿司匹林,這樣能減低胃腸道出血副作用的發生率。

  • 5 # 阿卡醬醫生

    首先,先明確一下,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吃阿司匹林的。這兩年,阿司匹林也確實越來越被神話了,有些媒體和藥企不斷的鼓吹阿司匹林的神奇作用。

    但是,阿司匹林目前最常用於臨床的就是兩點: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有陣痛消炎退熱的作用,但這種情況下一般不需要長期服用,只是短時間內服藥即可;還有就是作為抗血小板聚集藥,比如在發生動脈硬化、冠心病、心絞痛、腦梗賽之後,這種情況下一般就需要長期服藥了。

    而阿司匹林確實也是有副作用的,因為只要是水楊酸製劑就一定會對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雖然阿司匹林問世100多年以來,劑型不斷地改良,工藝也越來越純屬,但是阿司匹林在臨床引發急性胃粘膜病變的情況仍然不在少數。

    因此,如果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要緊的就是預防消化道疾病,如果出現上腹部不適、噯氣反酸、甚至黑便等情況,必須立刻停藥和就醫。

  • 6 # 家庭醫生線上

      阿司匹林主要透過抑制人體內環氧化酶(COX)的活性,減少區域性組織前列腺素和血栓素髮揮作用。臨床上阿司匹林可以用於緩解感冒發熱、作為非甾體類抗炎藥物治療牙痛、頭痛、神經痛、肌肉或關節痛、痛經等,還可以減輕炎症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可以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目前不少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為了預防血栓形成,常年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腸溶片,是藥三分毒,長期使用該藥物可能會有一些毒副作用。阿司匹林可以抑制COX-1酶的活性、減少區域性組織前列腺素分泌,由此可能會引起胃腸道的不良反應,患者可能會產生上腹不適、胃灼熱、噁心、嘔吐等不適。為了預防這種不良反應,最好在飯後1小時內服用藥物,或者服用藥物前食用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可以保護胃黏膜。

      另外,長期服用藥物還可能影響腎功能,導致水腫、多尿等腎小管功能受損症狀出現,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徵等。也有的患者會有轉氨酶升高等肝損害。所以服用藥物期間,建議3個月複查一次肝功能和腎功能。由於阿司匹林的使用,導致血小板環氧酶被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減少,所以會明顯影響患者凝血功能,導致出血傾向。所以定期複查凝血常規、血小板功能是非常必要的。

  • 7 # 遼瀋名醫

    現在有一些人,沒有經過醫生的建議,就自己擅自服用阿司匹林!並且長期服用!

    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危險性的。沒有哪個心腦血管的醫生建議患者這麼擅自做主。

    即便是冠心病、心絞痛、腦梗和動脈硬化的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也要形成定期複查的一個習慣!

    但是沒有哪個患者真正聽醫生的建議,去定期複查,一旦發病,有時候後果就不可預料了。

    有過敏性哮喘、高尿酸血癥、痛風跡象的人士,要慎用阿司匹林。因為阿司匹林會加重這些疾病的發作,導致病情不好控制。

    服用阿司匹林後,正常是每隔三個月,都要去醫院複查肝腎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要自己注意到有沒有牙齦出血、刷牙出血、上腹部不適、打嗝,噁心嘔吐,黑便等情況,這些現象提示你,阿司匹林可能造成消化道出血或胃腸黏膜的損傷。

    一般建議:服用中國產阿司匹林,是在飯後一小時後服用,減少對胃腸黏膜的刺激;若用進口的阿司匹林腸溶片,經歷一個空胃,在早上服用,可直接到達腸部吸收。

    定期複查還要查血常規,血小板,確保凝血功能有沒有異常,是不是在可控的指標範圍內。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能忽視複查,這一點至關重要。

  • 8 # 李藥師談健康

    阿司匹林服用一年以上的情況,通常都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患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情況。對於這種情況,如何應對長期服藥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風險,今天就來跟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阿司匹林對於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預防,在臨床上分為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兩種情況,一級預防是指無心血管疾病,但有心血管疾病相關風險,一般需要評估高血脂、高血壓、慢性腎病、糖尿病、年齡,家族病史、吸菸,肥胖等多個風險因素,如果根據綜合評估,判定為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情況,可以考慮服用阿司匹林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目前各國的指南尚有一定的爭議,其風險判斷標準和是否推薦方式,都有不同的解讀,不多大多數的國內外指南都推薦,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患者,可以考慮服用阿司匹林來預防血栓。

    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是指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比如有冠心病,或心源性卒中患者,非心源性卒中患者,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等,在有相關適應症的情況下,都推薦長期服用阿司匹林來做為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預防血栓性心血管疾病的復發。

    不管是一級預防還是二級預防,在服藥前都應該進行出血風險的評估,為什麼?正是因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風險就是出血的風險,為了預防出血風險,對於確實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給出以下6個建議:

    1. 儘量選擇腸溶片,阿司匹林藥物本身對胃黏膜就有一定的刺激性,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情況,選擇腸溶片能夠使藥物在腸道溶解釋放,儘量減少對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2. 選擇適合的劑量,一般對於阿司匹林抵抗血小板凝集預防血栓的情況,各指南的推薦劑量在75mg~150mg之間,對於無出血風險的患者朋友,一般可以選擇100mg的日服用劑量,但是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儘量選擇較低劑量,如75mg或80mg的劑量服用,可以適當減少藥物可能引起的出血風險。

    3. 對於消化道本身就有一定問題的朋友,又確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在服藥的前12個月,一定要注意消化道出血風險,一般對於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情況的,通常建議先做幽門螺旋桿菌根治,然後再服用阿司匹林,對於有本身就又消化道潰瘍等問題的朋友,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再服藥的前6個月,可以服用拉唑類制酸劑保護胃黏膜,再服藥的後六個月,可以選擇隔天服用拉唑類藥物或改每日服用H2受體拮抗劑(替丁類藥),保護胃黏膜。

    4. 通常對於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大多數的指南中都指出不需要定期檢查凝血功能,但在服藥期間,也要注意出血的一些徵兆,出出血皮下出血,牙齦出血或其他的出血不易結痂的情況,不妨去查一下凝血功能,就醫確認是否是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所致。

    5. 如服藥期間,同時服用其他的非甾抗炎藥物,要注意非甾抗炎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性,多注意觀察消化道內出血的風險和徵兆。

    6. 如服藥期間,同時服用華法林,氯吡格雷等其他抗凝或抗血栓藥物,更要遵醫囑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儘量減少出血風險。

  • 9 # 綜合內科張醫生

    阿司匹林是目前心腦血管系統疾病防治用藥中最重要的一種藥物,長期服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風險,同時也降低了患者的住院率、致殘率和死亡率;所以,阿司匹林是名副其實的“神藥”!

    不過,畢竟是藥物,除了適應症之外自然也存在著不良反應,而作為一種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之一便是出血,尤其是在長期應用的情況下,患者可能會出現牙齦出血、鼻出血、眼結膜出血或面板粘膜出血等情況,所以,在服用阿司匹林期間一定要注意監測患者的凝血功能;

    另外,阿司匹林對胃粘膜的刺激性也是一個比較常見的不良反應,所以該藥的服用時機就顯得比較重要了,像阿司匹林片和阿司匹林泡騰片是需要在餐中或餐後服用的,以降低藥物和胃粘膜直接接觸而造成的傷害;而阿司匹林腸溶片則需要空腹服用,同樣是為了減輕胃粘膜刺激;

    值得一說的是,阿司匹林不僅可以透過直接接觸胃粘膜造成傷害,就算藥物被吸收入血後這種針對胃粘膜的傷害也依然存在,這是藥物作用機制所造成的,是難以避免的,也是很多患者即使比較注意阿司匹林的服用方式卻依然出現胃粘膜損害的原因,但我們卻可以透過服用質子泵抑制劑來降低這種損害,比如奧美拉唑等藥物!

    除此之外,阿司匹林在和其它抗血小板藥物或非甾體抗炎藥聯合使用時,需要特別注意監測患者的凝血功能,以便於及時調整用藥方案,避免意外事件的發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 10 # 李鴻政醫生

    阿司匹林這個藥是百年老藥,真的是永不過時。剛開始阿司匹林是用來止痛的,後來發現還能抗炎,還能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等方面疾病。最後發現小劑量的阿司匹林還有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這很了不起啊,因為人體的血栓形成必須經過血小板聚集的,血小板就好像建築材料的水泥一樣,沒有水泥的存在,砌牆就砌不穩,一樣的道理,沒有血小板的存在,血栓形成也不會牢固。血栓對我們是有利有弊的,比如不小心割了手,出血了,這時候要凝血吧?血小板就發揮作用了,迅速凝血形成血栓、止血。但正常情況下血管內是沒有血栓的,一旦出現了血栓,那麼就問題大了,比如冠狀動脈有血栓、血管狹窄那就是冠心病了。所以這個時候我們要抑制血小板聚集,不讓血小板聚集,才能避免形成血栓,這樣的好處是減少了機體血栓形成,壞處是可能導致出血,這很容易理解吧?

    所以,阿司匹林服用期間,是可能造成出血的,因為阿司匹林能夠拮抗血小板的聚集。在有消化道潰瘍的病人來說,阿司匹林幾乎就是禁忌的了。有些本身消化道粘膜是正常的人,服用長時間阿司匹林後都可能導致胃黏膜潰瘍,導致胃出血。這時候就不能繼續使用阿司匹林。 消化道出血是阿司匹林使用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患者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大便,一旦發現大便是黑色的,要考慮是不是便血了,本身胃出血的血液是紅色的,但血液流過消化道那麼長,被分解、消化、發生反應後到達大便出來就是黑色的了。

    另外,部分人服用阿司匹林,可能會誘發哮喘發作,尤其是本身有哮喘的人,要注意這點。

    阿司匹林是好藥,但應該在醫師的指導下使用。一般來說沒問題的,如果發生了胃出血,可以換用別的藥物來替代,比如氯吡格雷。

  • 11 # 知心藍醫生

    阿司匹林作為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最重要的治療藥物之一,被廣泛應用於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腦梗死、肢體動脈狹窄閉塞等疾病,確實取得很好的療效,但是不得不直接面對的是阿司匹林所帶來的副作用,特別是這些疾病,大多數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這種藥物。那該如何預防呢?我們來談一談。

    1、選對適應症

    隨著阿司匹林的廣泛應用,似乎很多人認為它是一種神藥,甚至把它當做一種保健品來使用,常常會看到有一些患者只是血壓升高一點或者血脂略微高一點,或者根本沒有這些情況,只是年齡大了點就吃上了阿司匹林,這是不理性的,不正確的。阿司匹林的應用還是應該嚴格把握適應症。像我前面提到的這些情況,是比較常見的,如果是明確診斷的話,那是不得不吃阿司匹林的,可以有效的預防血栓,預防心腦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所以,對於正在服用或者即將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都有必要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一次評估,是否有服用阿司匹林的必要性。

    2、使用劑量

    目前需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多數都是服用小劑量的阿司匹林,也就是在100毫克左右,就能夠達到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千萬不要以為多吃一點能夠增加療效,這種想法這咋一看可能是對的,但是隨著藥物劑量的增加,副作用也相應的增加,而且副作用增加的更多,那就不合算了,所以臨床上並沒有這一種用法。

    3、選對阿司匹林種類

    阿司匹林大體上有兩種,一種是阿司匹林片,另外一種是阿司匹林腸溶片,差別就在於“腸溶”這兩個字。腸溶片可以減少阿司匹林在胃內分解和吸收,這樣就可以減少對胃的刺激,讓阿司匹林在小腸內吸收,減少上腹部不舒服的症狀,減少胃潰瘍、胃出血發生的風險。所以在選擇阿司匹林時,最好選擇腸溶阿司匹林。

    4、選對服藥時間

    我們老百姓大多數喜歡在飯後服藥,認為飯後服藥的胃的刺激小一點,其實對於腸溶阿司匹林來說恰恰相反,我們需要在餐前服藥,一般建議在早餐前吃藥,當然現在也有一些研究認為在晚上服藥更有好處,目前沒有定論,但是腸溶阿司匹林空腹吃肯定是對的。空腹服藥可以減少阿司匹林在胃內停留的時間,讓藥品快速到達小腸,也就減少了阿司匹林在胃內的分解和吸收,減少副作用。

    5、注意觀察和複查

    在阿司匹林的使用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副作用就是引起出血,當然出血的部位可以包括輕微的皮下出血點、瘀斑,也可以有比較嚴重的消化道出血、泌尿系統出血,甚至引起腦出血這種致命性的問題。所以建議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要注意觀察平常刷牙是否有牙齦出血,及時發現皮下淤點、淤斑,眼結膜出血等,注意檢查糞便顏色,紅色和黑色大便都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定期複查,比如每年可以複查一次血常規、糞便常規,看看血液中紅細胞有沒有下降,血小板數量等,看看糞便中有沒有隱性出血等。

    6、預防性服用藥物保護

    對於原本就有消化性潰瘍的患者,他的出血風險是要比平常人高的,但是由於心血管疾病不得不服用阿司匹林的話,可以預防性的服用一些藥物來保護胃,尤其是在開始服用阿司匹林的頭3個月,常用的藥物有奧美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等,能夠減少消化道出血的風險。

    7、其他副作用

    前面講到的主要是針對阿司匹林引起的出血、上消化道症狀這一副作用。當然,阿司匹林還有其他副作用,比如可能過敏、誘發哮喘發作、引起尿酸升高等。這些副作用沒沒什麼好預防的,也比較少發生,有出現嚴重過敏或者誘發哮喘就不能再用阿司匹林了,血尿酸升高一般不會太嚴重,透過驗血檢查血尿酸很容易就發現,也相對容易治療。

    總結,阿司匹林應用廣泛,在服用過程中要注意監測副作用,透過以上這些方法儘量減少副作用或者及時發現副作用。

  • 12 # 心血管黃醫生

    吃一年以上阿司匹林,需要從哪些方面預防副作用?

    阿司匹林最初是一種解熱鎮痛藥物,後來人們發現,小劑量應用阿司匹林,有抑制血小板凝結、預防血栓的作用,因此被廣泛應用於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但是,阿司匹林雖然是好藥,也有副作用,日常應用需要注意。

    阿司匹林副作用主要有哪些?

    1.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是藥物的常見反應,並非所有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後都會出現副反應,只有某些體質特殊的人群才會出現過敏反應。臨床顯示,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後,會出現哮喘、皮疹、神經性水腫等不良反應。此類患者大多年齡偏高,有鼻息肉史與鼻炎史,如果患者出現此類過敏反應,可以及時應用皮質激素。

    2. 胃黏膜損傷

    部分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之後會發生胃出血、胃潰瘍、胃黏膜反應等併發症,國外的研究顯示,部分患者在連續多天服用中等劑量的藥物之後,大便隱血結果顯示為陽性,之所以阿司匹林會損傷患者的胃腸粘膜,就是由於阿司匹林為酸性藥物,會破壞患者的胃黏膜。如果採用注射的療法,也會透過人體胃黏膜中的脂蛋白對胃黏膜產生破壞作用,致使胃酸逆流,繼而瀰漫到組織細胞中,引發毛細血管出血。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前列腺素的應用可以對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能夠減少為粘液分泌,為了避免該種不良反應的發生,在口服阿司匹林後,建議患者在飯後服用抗酸劑,有胃潰瘍、胃出血史者,建議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3. 肝腎損害

    由於阿司匹林引起的肝損害往往並非藥物因素導致,與過敏反應、肝細胞中毒等因素相關,臨床資料也顯示,在血清中阿司匹林濃度降低之後,患者轉氨酶資料會逐步恢復正常,因此,臨床中多認為肝損害並非由於阿司匹林本身因素導致。長時間服用阿司匹林也會引起腎功能不全、腎乳頭壞死、間質性腎炎、腎功能減退等併發症,在長期用藥過程中,會引發腎小管細胞鉀出現外流問題,情況嚴重者下端尿液還會出現蛋白,對患者的機體造成嚴重的影響。

    日常用藥過程中患者要定期到醫院檢查,保證血壓、血脂、血糖等指標的穩定,肝腎功能正常,避免出血等副作用的發生即可。

  • 13 # 天天聽健康

    【專業醫生為您做解答】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最主要的目的是阻止血栓形成預防梗塞性心腦血管病發生,因為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能與凝血細胞血小板上的粘附因子相結合,阻止血小板聚整合團形成血栓;與此同時還會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在促進受損血管修復中起關一定的作用。

    正因如此,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不良反應之一即是引起出血性疾病,最常見的是引起消化道出血,但這種情況多發生於本身就患有消化道疾病比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糜爛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的人群中,主要原因在於阿司匹林抑制了損傷胃粘膜處細小血管的修復,因此有這些疾病的人在服用阿司匹林前應對這些疾病進行有效治療後再服用。

    此外,阿司匹林還可能誘發加重哮喘、痛風等,因此有哮喘和痛風以及高尿酸的人需要謹慎服用,聽從醫生的安排。臨床實踐證實:阿司匹林的這些不良反應大多發生在開始服用阿司匹林的前6個月,因此這一時間段內要密切關注是否有不良反應發生,可以透過一些檢查來做評判,比如:

    檢查血常規,看血小板計數是否在正常範圍內,血小板減少時應暫停服用並查詢原因。檢查凝血時間,如果凝血時間明顯延長應停用查詢原因並治療。檢查便潛血,瞭解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有問題應暫停服用查詢原因。

    至於有些人長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出現牙齦出血、面板稍有磕碰即會有瘀青等,如上述檢查未發現問題,與口腔牙齦炎症、面板毛細血管破裂等有關,可採取相應措施干預,並不影響繼續服用阿司匹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根據雲彩判斷天氣的好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