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每日實錄

    僅就我1974年畢業下鄉的知青來說:在升入小學四年級時,就是文化大革命剛開始,停課鬧革命,呆兩年升入初中復課鬧革命。我沒看見過小學四年級到小學六年級的教科書。到中學以後只有數學課本老師全部給講完了,其餘:物,化,語,英等課程都只講了幾節課。學的怎麼樣可想而知。按現在來看是多少呢?我想一個人一個水平吧。很難有統一的說法。1980年後,國家也就是單位組織初中,高中文憑考試,那時這些知青都已經是拖家帶口的中年人了。也意味著國家承認這批知青的文化是小學畢業了,可是也沒有小學畢業證書。小學課程也沒學完。僅就1974年畢業的知青而說,小學三年畢業是名副其實的。其實也不確切,因為在中學還學點中學課程呢。有的知青熱愛學習還一直在自學,他們的文化水平按現在來看,有的知青可能在某一方面或全面衡量,已超過了大學甚至研究生,博士。 可見網上報道,例子我就不舉了。所以很難確定知青的文化水平按現在來看是多少,因人而異吧。

  • 2 # 百姓如水

    家裡的老人對我說過,老三屆知青的文化水平絕對是初中以上,後來知青的文化水平,平均可以達到高階小學的樣子,絕對的高中文化已經沒有了!

  • 3 # 山人品茶

    路過,忍不住扯幾句。知青的文化水平按現在看是咋樣水平?準確講所謂知青,一個是上山下鄉時候的文化程度,另一個是在廣闊天地裡重新上學,和自學。

    我只想說說,知青上山下鄉時文化程度。說北京吧,大部分上山下鄉,去兵團,插隊發生在三屆,(中學)66屆,67屆(當年初二,或準初三)69屆(小學畢業後老初一)70屆是一部分人。總之基本是小學畢業,準初二水平。因為各種學校安排學習進度不同,差異很大。66屆,67屆準初二插隊是主要方向,69屆基本全部去了北大荒,就是初一狀態。68屆都會在城裡進了工廠。

    社會本身就是一所讀不完的大學,主宰命運更多是傑出的性格和能力,知識才能更好更多的用處。

  • 4 # 手機使用者天左

    66屆應該是初中或高中畢業,文化大革命是66年6月開始,畢業考試已經結束。其它屆都不是正式畢業,66屆大部份學生實際離開學校是68年,因為有2年復課鬧革命。

  • 5 # 老劉105751014

    當年的知青文化水平是不能用現在的眼光來衡量標準,那時學的書本知識比較淺,而且都沒有畢業,因"文革"開始,被迫停學,除了高中,初三的文化水平還可以,初二,初一,也就是當時的小學水平,當然,自修成材的人另當別論。

    70屆以後受"文革"影響,除了語錄就是政治,沒有學到有用的知識。

  • 6 # 行駛在鋼鐵大道上的人

    任何時候都有學識高的和學識低的,你拿這一時期學識高的與那一時期學識低的比有啥意識,工農兵大學生中比現在大學生中強的多的是,只要是老三屆的初高中畢業生,都比現在的同學歷畢業生功底強,現在的大學生會考試不會做事。這也是現在大學生就業難,都想進體制內的主要原因。

  • 7 # 米米奶奶1

    上世紀從69年開始全國掀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熱潮。在那場“大革命”中學校上課就沒有那麼正常了。因此所學到的文化課只有66,67,68屆的(統稱老三屆)在之前還學了些東西……。以後到農村或工廠時學到的都是行業的“技能”。基礎文化知識只能靠各自的自學……。恢復高考後也有的同學高考錄取後進入中專,大學進行了系統的學習。

    因此標題所問的問題,只能回答是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只能是參差不齊吧!

  • 8 # 芸五

    謝謝邀請,本人就是知青中的一員,而且是老三屆知青。老三屆說的是從初一到高三共六個年級的所有學生,所以在文化水平上是有差別的。因為我是老三屆中最小的一屆,也就是初一就停止上課了,到了68年就算初中畢業了!實際水平沒有初中畢業那麼高,特別是數理化和外語水平是不高的。

    不過,在上山下鄉期間,許多同學還是孜孜不倦的自學,特別是在文學方面比較容易進步。還有就是歷史、政治等等方面也比較容易自學提高。數理化和外語就看各人的愛好了!

    每個人和每個人都不一樣的,有的有目標和追求的後來趕上開始高考,所有的辛苦也有了用武之地。反觀我們一起上山下鄉時的同學,後來不少人都上了大學,那時候國家也給了不少機會。有的是上的工農兵大學,有的是上了電視大學,有的是透過高考上的大學。總之,一個人不管在什麼時候,遇到了多大的困難,只要你努力了,總會有很多機會的。不是有一句話嗎?“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 9 # 盛廣學雜家雜論

    知青是特殊年代的產物。知青主要分佈的時間點,是1968年到1978年。其前後,還有一些時間分佈,但可不做為主流看待。現在回看這一代人,可以肯定的說,他們沒有辜負祖國和人民的期望,他們完成了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使命。他們現在仍然奮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說知青的文化水平,得看從那兒說,怎麼說,怎麼看?十年知青,名義上,都是初高中畢業生。但要用現在學生的數,理,化,文,史,地,外來衡量,顯然水平要差一些。但他們十六,七歲就走向社會,離開家庭,獨立生活。他們的表達能力,實際運用漢語文的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吃苦能力,拼搏能力,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以及改造社會,創造新事物的能力,都要遠遠高於其前後的幾代人。特別是其中的佼佼者,文史大家,科技精英,商業鉅子,演藝名星,政界要員,都不乏其人。為什麼?因為他們成長在特殊的年代,他們經風雨,見世面,受到了三大革命運動的特殊鍛鍊和考驗。今天,國家的中堅力量,還是由知青這一代人在支撐著。要說文化,知識,有很多種。並不是一定要在學校才能學到。有的知識在學校還根本學不到。現在的學生缺少的還真是社會這個大課堂的歷練。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成長環境,不可替代。也不會出現斷代。一代更比一代強,是真理。

  • 10 # 逍遙信天翁

    本人七四年下鄉知青。說到當時知青的文化水平,要這樣看:當時雖然“學工”、“學農”的活動比較多,但文化課也有了比較正規的教材,所以還是學了很多東西的,當然不能和現在的在校生相比,特別是相當一部分人的學習目的、積極性不能相比。所以總體上高中只能相當於現在初中的水平。但也有相當一部分熱愛學習並在下鄉後堅持自學的人來說,文化水平和現在的普通高中生相比也不會有太大的差距,在情商、社會知識、處事能力、價值認知等方面更非現在的絕大多數高中畢業生可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前男友劈腿兩次,可還是想跟他和好,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