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孔林孔府之間的關係是衍聖公主持祭祀的地方
現在已經沒有衍聖公了末代衍聖公是孔德成
衍聖公 [yǎn shèng gōng]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1055年(宋至和二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
冊封孔子後裔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孫,襲封31代衍聖公孔德成,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榮耀,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經久不衰。
中文名
衍聖公
外文名
yan sheng gong
首任衍聖公
孔子45代孫孔宗願
末代衍聖公
孔子77代孫孔德成
始於年代
1055年(宋至和二年)
爵號沿革
“衍聖公”封號始於公元11世紀中國宋王朝,至1935年被中華民國政府廢止,曲阜孔氏世襲“衍聖公”爵位累計八百八十年。
宋至和二年(1055年),太常博士祖無擇上書仁宗皇帝:“按前史,孔子後襲封者,在漢魏曰褒成、褒尊、宗聖,在晉宋曰奉聖,後魏曰崇聖,北齊曰恭聖,後周、隋並封鄒國,唐初曰褒聖,開元中,始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又以其後為文宣公。不可以祖諡而加後嗣。”意思是:唐朝開元年間追封孔子諡號“文宣王”,而孔子後裔封爵“文宣公”,將其先祖孔子的諡號加在孔子後裔身上,不可以,應當糾正。(《宋史·禮志·賓禮四》)
宋仁宗採納這個建議,“遂詔有司定封宗願衍聖公,令世襲焉。”其詔文曰:“孔子之後以爵號褒顯,世世不絕,其來遠矣。自漢元帝封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平帝時封為褒成侯,始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國也;宣尼,其諡也;公侯,其爵也。後之孫雖更改不一,而不失其義。
至唐開元(713年—741年)中始追諡孔子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聖侯為文宣公。孔氏子孫去國號襲諡號,禮之失也蓋自此始。朕稽考前訓,博採群議,皆謂宜法漢之舊,革唐之失,稽古正名,於義為當。朕念先帝崇尚儒術,親祠闕里,而始加至聖之號,務極尊顯之意。肆朕纂臨,繼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墜,而正其後裔嗣爵之號不其重歟!宜改至聖文宣王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
公元11世紀中國宋王朝皇帝宋仁宗首創的“衍聖公”封號,官職品級雖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與以往的褒成、褒尊、宗聖、奉聖、崇聖、恭聖、褒聖等封號相比,“衍”寓意聖裔持續衍展、世代繁衍無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聖的至高境界。
“衍聖公”爵號問世後,女真人、蒙古人爭相竊取藉以籠絡人心。公元12世紀宋、金、元政權各擁“衍聖公”,一在衢州、一在開封、一在曲阜。宋崇寧三年(1104年),詔宣議郎孔端友襲封奉聖公(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復改封衍聖公),為通直郎、直秘閣,仍許就任關升,以示崇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以四十九代孫孔玠襲封衍聖公。其後,以搢、以文遠、以萬春、以洙,終宋世,皆襲封主祀事。13世紀元王朝統一中國版圖後,蒙古族統治者試圖收買宋衍聖公孔洙,孔洙運用儒家智慧全身而退。14世紀初元仁宗恢復曲阜孔氏嫡長孫襲封衍聖公爵號,確認“以嫡應襲封者思晦也”。(《元史·列傳·孔思晦》)明王朝、清王朝均沿用此封號。
二宗並立
也是從孔端友以後,由於宋金元三朝並起紛爭,使得孔子後裔冊封出現了南宗和北宗。北宋後期,女真族南下,趙構渡江於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隨高宗南遷,遂寓於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為南宗。其後南宗襲封衍聖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遷後,劉豫建立了偽齊政權,於阜昌三年(公元1132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主持曲阜孔廟祀事。偽齊政權被推翻後,金熙宗於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繼封孔璠為衍聖公,其後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襲封衍聖公,是為北宗。
後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隨金政權遷往汴京,曲阜孔廟則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佔領曲阜,先後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為衍聖公。這樣,宋金元三朝並起,各有一個衍聖公。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騎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聖公孔元措被元政權所得,仍封孔元措為衍聖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無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為嗣。孔湞於元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襲封衍聖公。後來,元政權先前所封衍聖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書皇帝,言孔湞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兒子孔之固側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驅口李氏,孔湞曾隨李氏姓李,不可為孔氏宗。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皇帝下詔免去孔湞衍聖公封號。其後相當一個時期沒有任命新的衍聖公。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後,宋所封衍聖公五十二世孫孔洙歸元。元朝統一,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訪查孔子後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師,孔洙讓位於曲阜宗子,忽必烈對孔洙大加賞識曰:"乃真聖人後也。"於是命孔洙為國子監祭酒、承務郎兼提舉浙東學校事,賜護持林廟璽書,免去衍聖公封號。
此時,南北宗的衍聖公均被免職,十餘年後,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因孔之全長子孔治權奉祀事三十餘年而奉詔襲封衍聖公。結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雙宗並立。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書皇帝,說孔治之子孔思誠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調查,並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該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誠均為四十五代孔宗願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孫,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孫孔拂長子孔元孝的嫡長孫,孔思誠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長孫,因此,元仁宗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罷黜孔思誠而以孔思晦襲封衍聖公,並授階為中議大夫,列正四品。從此,衍聖公之位在此一脈中延續。
清廷承認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認衍聖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權,六十四代衍聖公孔衍植仍任衍聖公加太子太傅。朝見時衍聖公仍列內閣大臣之上。
衍聖公與朝廷的密切關係,到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乾隆帝曾多次來曲阜,並頒御書“與天地參”、“時中立極”、“化成悠久”等匾額,重建欞星門,易木為石。對於乾隆帝與孔府的關係密切,多有猜測,包括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憲培的一品夫人於氏(無後),與乾隆帝關係密切,孔府盛傳於氏為乾隆帝之女。據考證,乃乾隆帝義女(官臣于敏中之女)。後於道光年間於孔府東路建有於氏的祭祀專祠沐恩堂。于敏中被罷官後,其後裔也多寄居孔府。
封號廢除
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貽,是倒數第二代衍聖公,他倍受皇恩。在京為慈禧太后祝壽時,賞戴雙眼花翎;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又賞穿帶嗉貂褂。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凱下令所有衍聖公暨配祀賢哲後裔所受清代的榮典一切照舊,頒給衍聖公孔令貽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孔令貽於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遺腹子孔德成出生,4月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衍聖公。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民國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孫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至此,延續了八百多年的衍聖公封號被廢除。
孔廟孔林孔府之間的關係是衍聖公主持祭祀的地方
現在已經沒有衍聖公了末代衍聖公是孔德成
少年孔德成衍聖公 [yǎn shèng gōng]
衍聖公,為孔子嫡長子孫的世襲封號,始於1055年(宋至和二年),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直至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國民政府改封衍聖公孔德成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為止。
冊封孔子後裔始於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封孔子的第8世孫孔騰為奉祀君,自此孔子嫡系長孫便有世襲的爵位,之後的千年時間裡,封號屢經變化,直至1055年(宋至和二年)改封為衍聖公,曾一度改為奉聖公,後又改回衍聖公,後世從此一直沿襲封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民國政府取消衍聖公稱號,改封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孔子第77代孫,襲封31代衍聖公孔德成,成為末代衍聖公,首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
衍聖公是中國封建社會享有特權的大貴族,宋代時相當於八品官,元代提升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後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還特許在紫禁城騎馬,在御道上行走。其居住的衍聖公府(今孔府),是全國僅次於明清皇宮的最大府第。曲阜孔氏家族受歷代帝王追封賜禮,譜系井然,世受封爵。
衍聖公因得益於先祖孔子榮耀,成為中國歷史上經久不衰、世代騰黃、地位顯赫的特殊公爵,與朝廷互相依偎,故而經久不衰。
中文名
衍聖公
外文名
yan sheng gong
首任衍聖公
孔子45代孫孔宗願
末代衍聖公
孔子77代孫孔德成
始於年代
1055年(宋至和二年)
爵號沿革
“衍聖公”封號始於公元11世紀中國宋王朝,至1935年被中華民國政府廢止,曲阜孔氏世襲“衍聖公”爵位累計八百八十年。
宋至和二年(1055年),太常博士祖無擇上書仁宗皇帝:“按前史,孔子後襲封者,在漢魏曰褒成、褒尊、宗聖,在晉宋曰奉聖,後魏曰崇聖,北齊曰恭聖,後周、隋並封鄒國,唐初曰褒聖,開元中,始追諡孔子為文宣王,又以其後為文宣公。不可以祖諡而加後嗣。”意思是:唐朝開元年間追封孔子諡號“文宣王”,而孔子後裔封爵“文宣公”,將其先祖孔子的諡號加在孔子後裔身上,不可以,應當糾正。(《宋史·禮志·賓禮四》)
宋仁宗採納這個建議,“遂詔有司定封宗願衍聖公,令世襲焉。”其詔文曰:“孔子之後以爵號褒顯,世世不絕,其來遠矣。自漢元帝封為褒成君以奉其祀,至平帝時封為褒成侯,始追諡孔子為褒成宣尼公。褒成,其國也;宣尼,其諡也;公侯,其爵也。後之孫雖更改不一,而不失其義。
至唐開元(713年—741年)中始追諡孔子為文宣而尊以王爵,封其嗣褒聖侯為文宣公。孔氏子孫去國號襲諡號,禮之失也蓋自此始。朕稽考前訓,博採群議,皆謂宜法漢之舊,革唐之失,稽古正名,於義為當。朕念先帝崇尚儒術,親祠闕里,而始加至聖之號,務極尊顯之意。肆朕纂臨,繼奉先志,尊儒重道,不敢失墜,而正其後裔嗣爵之號不其重歟!宜改至聖文宣王四十六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
公元11世紀中國宋王朝皇帝宋仁宗首創的“衍聖公”封號,官職品級雖不高,但文化含金量甚足。與以往的褒成、褒尊、宗聖、奉聖、崇聖、恭聖、褒聖等封號相比,“衍”寓意聖裔持續衍展、世代繁衍無止境,代表了封建帝王尊孔崇聖的至高境界。
“衍聖公”爵號問世後,女真人、蒙古人爭相竊取藉以籠絡人心。公元12世紀宋、金、元政權各擁“衍聖公”,一在衢州、一在開封、一在曲阜。宋崇寧三年(1104年),詔宣議郎孔端友襲封奉聖公(大觀年間(1107年—1110年)復改封衍聖公),為通直郎、直秘閣,仍許就任關升,以示崇獎。宋高宗紹興二年(1132年),以四十九代孫孔玠襲封衍聖公。其後,以搢、以文遠、以萬春、以洙,終宋世,皆襲封主祀事。13世紀元王朝統一中國版圖後,蒙古族統治者試圖收買宋衍聖公孔洙,孔洙運用儒家智慧全身而退。14世紀初元仁宗恢復曲阜孔氏嫡長孫襲封衍聖公爵號,確認“以嫡應襲封者思晦也”。(《元史·列傳·孔思晦》)明王朝、清王朝均沿用此封號。
二宗並立
也是從孔端友以後,由於宋金元三朝並起紛爭,使得孔子後裔冊封出現了南宗和北宗。北宋後期,女真族南下,趙構渡江於臨安建立了南宋政權。孔端友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隨高宗南遷,遂寓於衢州(今浙江省衢州),是為南宗。其後南宗襲封衍聖公的有孔玠、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等人。
宋廷南遷後,劉豫建立了偽齊政權,於阜昌三年(公元1132年)封孔端友的弟弟孔端操之子孔璠為衍聖公,主持曲阜孔廟祀事。偽齊政權被推翻後,金熙宗於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繼封孔璠為衍聖公,其後有孔拯、孔摠、孔元措等襲封衍聖公,是為北宗。
後因蒙古族起兵南下,孔元措隨金政權遷往汴京,曲阜孔廟則由其族兄孔元用主持祀事。蒙古族佔領曲阜,先後以孔元用、孔之全父子為衍聖公。這樣,宋金元三朝並起,各有一個衍聖公。元太宗五年(公元1233年),蒙古騎兵攻下金汴都,金封衍聖公孔元措被元政權所得,仍封孔元措為衍聖公,而改封孔之全止充曲阜令。北宗孔元措無子,由其弟孔元綋的孫子孔湞為嗣。孔湞於元憲宗元年(公元1251年)襲封衍聖公。後來,元政權先前所封衍聖公曲阜令孔之全之子孔治率孔氏族人上書皇帝,言孔湞不修祖祀,且非孔氏之宗,而系孔元綋的兒子孔之固側室所生,且生母早已改嫁驅口李氏,孔湞曾隨李氏姓李,不可為孔氏宗。憲宗二年(公元1252年)皇帝下詔免去孔湞衍聖公封號。其後相當一個時期沒有任命新的衍聖公。公元1279年,南宋滅亡後,宋所封衍聖公五十二世孫孔洙歸元。元朝統一,元世祖忽必烈於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訪查孔子後裔宗子,曾召孔洙至京師,孔洙讓位於曲阜宗子,忽必烈對孔洙大加賞識曰:"乃真聖人後也。"於是命孔洙為國子監祭酒、承務郎兼提舉浙東學校事,賜護持林廟璽書,免去衍聖公封號。
此時,南北宗的衍聖公均被免職,十餘年後,元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因孔之全長子孔治權奉祀事三十餘年而奉詔襲封衍聖公。結束了長達一百多年的雙宗並立。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孔氏族人又上書皇帝,說孔治之子孔思誠是庶支。仁宗皇帝派大臣元明善調查,並親取孔氏族譜查考,確定宗子繼承人應該是孔思晦。孔思晦和孔思誠均為四十五代孔宗願三子孔若愚的七世孫,孔思晦是四十九代孫孔拂長子孔元孝的嫡長孫,孔思誠是孔拂次子孔元用的嫡長孫,因此,元仁宗於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罷黜孔思誠而以孔思晦襲封衍聖公,並授階為中議大夫,列正四品。從此,衍聖公之位在此一脈中延續。
清廷承認
清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承認衍聖公在明代享受的全部特權,六十四代衍聖公孔衍植仍任衍聖公加太子太傅。朝見時衍聖公仍列內閣大臣之上。
衍聖公與朝廷的密切關係,到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乾隆帝曾多次來曲阜,並頒御書“與天地參”、“時中立極”、“化成悠久”等匾額,重建欞星門,易木為石。對於乾隆帝與孔府的關係密切,多有猜測,包括七十一代衍聖公孔憲培的一品夫人於氏(無後),與乾隆帝關係密切,孔府盛傳於氏為乾隆帝之女。據考證,乃乾隆帝義女(官臣于敏中之女)。後於道光年間於孔府東路建有於氏的祭祀專祠沐恩堂。于敏中被罷官後,其後裔也多寄居孔府。
封號廢除
第七十五代衍聖公孔令貽,是倒數第二代衍聖公,他倍受皇恩。在京為慈禧太后祝壽時,賞戴雙眼花翎;清宣統二年(公元1910年)又賞穿帶嗉貂褂。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袁世凱下令所有衍聖公暨配祀賢哲後裔所受清代的榮典一切照舊,頒給衍聖公孔令貽一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孔令貽於1919年病逝北京,1920年2月其遺腹子孔德成出生,4月大總統令孔德成襲封衍聖公。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民國政府令孔子嫡系裔孫改任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至此,延續了八百多年的衍聖公封號被廢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