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鹹魚閒聊
-
2 # 大霖論歷史
先說一下這15個人(按照執政時間順序):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馮國璋、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 張作霖
孫中山作為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雖然不屬於北洋系,並且沒有被世界其他大國承認,但是其作為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傳播革命思想、組織發動反帝反封建武裝起義、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從根本上打倒了封建反動統治的基礎,其豐功偉績彪炳史冊。
袁世凱,北洋系首任掌門人,中華民國北京政府第一任大總統,以和平方式完成中國國家政權從滿清王朝到中華民國的轉變,避免了國家的大動亂。執政期間雖說是奉行“君主立憲制”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分裂,但是興辦實業和教育事業為國家培養了不少各行各業的人才,這些人後來都為國家和民族解放運動做出了巨大貢獻。
黎元洪,北京政府時期第二任總統,並且擔任過兩屆。最大的歷史功績應該是參與武昌起義的軍事指揮,為起義的勝利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由於不像袁世凱那樣有自己堅強的班底,單靠人望,註定他只能是一個過渡人物。
馮國璋,袁世凱的親信,北洋三傑之一,綽號“北洋之狗”,直係軍閥首領。袁世凱萌發了稱帝念頭後,馮國璋極力反對,於是受到袁世凱冷落。袁世凱死後,張勳繼續搞復辟運動,馮國璋遂與段祺瑞一道起兵討伐。粉碎張勳復辟後,馮國璋被推舉為代理總統。但是隨著與段祺瑞的爭鬥不斷,加上北洋軍閥已經開始分裂,馮國璋很難有所作為,任職1年左右隨即下野。
徐世昌,袁世凱的核心智囊人物,馮國璋下野後由他繼任大總統,任期5年,是所有北洋系人物中擔任總統時間最長的一個。同樣也是由於沒有班底,一生的才華難以施展,但是收復外蒙古和下令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兩個功績足以秒殺那些其他的實權派總統。
曹錕,直係軍閥首領,第一次直皖戰爭後透過搞賄賂選舉當上大總統。此公政治上除了頒佈民國第一部憲法外便毫無作為。
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他沒有當過總統,當過四任總理。1924年末至1926年上半年執政期間以總理的名義掌握國家大權,但是由於皖系軍閥整體實力削弱,段祺瑞執政完全靠的是個人名望,雖然一腔抱負卻也難有作為。擔任總理期間最大的一個功績就是1916年發動反覆闢行動病取得成功。
張作霖,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入主北京,就任安國軍大元帥成為北京政府實際的統治者,也是最後一位。執政期間既勾結日本人也拒絕日本人,在中國主權問題上,張作霖竭力抵制日本人的淫威,堅決拒絕簽訂賣國條約,出賣國家主權,並且因此遭到殺身之禍。
以上8位都是北洋政府時期赫赫有名的人物,執政時間長、影響力大,剩下週自齊、高凌霨、黃郛、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等7人雖然也當過國家元首,但都是在黎元洪之後的諸人競爭上崗期間穿插其中,並且是以外交部長兼代國務總理署任臨時執政,執政時間平均為一個半月,典型的過渡人物,因此也就沒有多少功績可言。
-
3 # 史不知味
1912年中華民國草創,黃興原是眾人屬意的臨時大總統人選,但他卻讓給了匆匆回國的孫先生。
不過,不論是黃先生,或是孫先生,他們所領導的革命軍實際上卻不是清軍的對手,或者說他們打不過袁世凱,所以,革命黨對袁施以利誘——虛臨時總統之席以待袁君反正歸來。
何謂“反正”?即讓袁世凱站在革命黨陣營一邊,推翻清政府!
袁世凱一聽,想了想,自己繼續給清朝賣命,即便位極也仍是人臣,可站在革命黨陣營,卻能成為一國總統,何樂而不為?
所以,當袁世凱完成了“反正”的歷史使命後,孫先生縱有千般不捨萬般不願,也只能履行承諾,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孫先生他們想讓袁世凱到南京就職,如此便可以趁機架空甚或控制袁,可是袁何等精明,又怎麼會上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凱在北京宣佈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又將中華民國政府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從1912年到1928年,中華民國正統和國柄皆在袁世凱一系,即北洋系,掌控國柄者盡出於北洋,所以,這段時期的中華民國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孫先生雖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可他不是北洋系的人,也從沒被北洋系捧為首腦,所以將他劃為北洋政府的所謂“國家元首”顯然是錯誤的。因為看到有人這麼劃分,故此一提。
北洋政府始於袁世凱,終於張作霖。
1916年,袁世凱一死,北洋系內部經過一段時期的摩擦後分裂成了幾個派系,如皖系、直系和奉系,又因各系不斷內訌,誰也不肯服誰,所以,北洋政府(北京政府)的最高領導人頻繁變動,竟多達十數人,不可謂不稀奇。
只是,人數雖多,可實際掌控北洋政府的不過數人而已,決策權也盡在這幾人手上,所以,在此我也只說說具備影響力的這幾個人,餘者不多贅述。
袁世凱可謂是辛亥革命的首功之人,也是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之一。
沒有袁世凱的突然加入,1911年武昌之事恐怕沒有成功的可能,也不會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
這也是袁世凱一生中最耀眼的功績。
所謂“竊取果實”,實不足信。
袁在任上,實際上對中國軍事、經濟、教育、司法等諸多方面的貢獻不小,對於維護領土完整也頗有功勞,只是後來因為稱帝一事,被人為地近乎全盤否定,所謂簽訂“二十一條”也不全然是書上所寫的模樣。
袁因稱帝鬧得眾叛親離,迫不得已於在稱帝近三月後宣佈取消帝制,後於1916年6月6日病逝。
袁臨死前留下了一份繼承人人選名單,即總統候選人名單,這份名單裡沒有他的兒子袁克定,卻是黎元洪、段祺瑞和徐世昌。
黎元洪也算是袁的欽定之人,所以,袁世凱一死,便由黎元洪坐上了總統的位置。
黎元洪既不是北洋人,又不是孫先生的“團伙”,看似兩邊沾親帶故,可實際上卻是兩頭受氣。可恰恰是這麼一個人,卻成了袁世凱死後成為總統的最佳人選,革命黨人能接受,北洋人也能接受。
黎元洪雖然當上了總統,可卻遭到了排斥,和時任國務總理的段祺瑞鬧出了“府院之爭”,段祺瑞手裡有槍有權,黎元洪空有總統之位,顯然不是段的對手,最後氣得辭職出走。
不過,馮國璋此人終究只是中人之姿,離開了老巢,更不可能是段祺瑞的對手,所以也在“府院之爭”中敗給了段祺瑞,
黎元洪、馮國璋相繼敗走,徐世昌得以上位。
可是,不論是黎元洪也好,是馮國璋也好,是徐世昌也罷,當時的北洋政府的控制權終究是段祺瑞,所以,段祺瑞雖然沒得所謂“國家元首”之名,卻是北洋政府實際上的最高首腦。
段祺瑞執掌北洋政府期間,始終想以武力統一南方,奈何直、奉兩係為奪北洋政府控制權,一直掣肘於他,所以他的“武統”之路也被攔腰斬斷。
後來,段祺瑞又輸了直皖戰爭,只能黯然離場。
段祺瑞的心腹愛將徐樹錚曾收復外蒙,後因段祺瑞的落敗,又丟了外蒙,殊為可惜。
皖系段祺瑞落敗後,北京政府由直系曹錕、吳佩孚所掌控。
曹錕和馮國璋挺像,馮國璋入京當上代總統後,對直系軍隊的控制力越來越低,曹錕也是如此。曹錕取代段祺瑞後,軍隊也逐漸落到了吳佩孚的手裡,所以即便他賄選當上了總統,決定權說到底也是在吳佩孚的手上。
拿張宗昌投曹錕這事來說,曹生性貪財,本來已經被張宗昌送的厚禮打動,想要收留他,可是吳佩孚搖搖頭,曹錕便得拒絕。
吳佩孚曾經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封面,被稱為中國最強者,他的實力可見一斑。
不過,吳佩孚在和奉張開打後,被馮玉祥在背後捅了一刀,瞬間跌落,只能蟄伏於鄂、豫、湘等地。
吳佩孚失勢後,北洋政府自然便輪到了奉系張作霖當家。
老帥當國期間,雖然被視為親日,可是卻能一邊從日本人手裡拿好處,一邊將日本人耍得團團轉,始終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張作霖藉助日本人的手發展自己的勢力,讓日本人始終對他心存忌憚,即便已經盯著東三省流口水好多年,也一直不敢下手。
老帥打算退回奉天時,日本趁機威脅他,讓他簽訂“五路條約”,出賣主權,他卻直言“我這副臭皮囊不打算要了”,誓死不從,更是在離開北京前將日本人戲耍了一番,在日本人送來的條約上籤了一個字——閱!
彷彿是老師在給小學生批改作業。
只可惜,老帥終究折在了日本人的手裡,被惱羞成怒的日本人給炸死了。
張作霖在俄、日勢力的夾縫中,保了東三省數十年,更是打造了一個強盛的奉系,然而奉系一到少帥手裡,東三省一到少帥手裡,不過短短三年時間便變成了泡沫。
東三省被少帥“一槍不放”地送給了日本人,至今思來,仍然感到痛心。
張作霖的死,不僅意味著中華民國的正統從北洋政府轉移到了國民政府,也終結了一個浩浩蕩蕩的北洋時代。
-
4 # 歷來現實
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分割線,辛亥革命終於取得了勝利,封建帝制也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結束了它在中華大地上的主導地位。
新的政權——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就此登上了歷史舞臺。
1912年到1927年,是中國歷史上比較混亂的15年,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它在短短15年之內,就換了15位元首,政權動盪,可見一斑。
15位元首分別是孫中山、袁世凱、黎元洪、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馮國璋、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 張作霖(按時間排序)。孫中山,首任臨時大總統,任期不長卻影響深遠,是無數革命黨人心中的精神領袖,後來也獲得了“國父”的尊稱。他的功績是跨時代性的,因為首先便是他影響了華人的革命精神,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為中華民國的建立,立下不世之功。孫中山提出的三民主義,堅決反對軍閥的理念,深入人心。
孫中山的總統任期很短,主要是起到了凝聚當時一盤散沙的革命黨人人心的作用,也發揮了良性的過渡作用。
袁世凱,首任正式大總統,歷史書的評價是盜竊辛亥革命成果的小人。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民國代清的和平過程,有他的巨大功績,而且也只有在他的任期之內,國際社會才承認了中華民國的合法性,而他,也是第一位法律上認可的總統。
袁世凱錯就錯在妄想自己做君主立憲制的皇帝,引發了眾怒,很快,就在國內國外的壓力之下病死。
黎元洪,當過兩次民國副總統,還當過兩次民國總統,這經歷也是獨一份了。不過這個人,大概是無功無過的最好例子,他坐上總統的位子也是因為各方面的制衡,作為首義的元老,他本身並沒有實權,所以沒有什麼太大的功績,也沒有什麼過失。
馮國璋,一年左右的代理大總統,比黎元洪還缺乏表現。因為他不算是正式總統,只是代理總統,他在位期間,實權一直在段祺瑞的手裡,所以兩個人鬥爭不斷,根本沒有機會和實力做出一些功績。
徐世昌,15位總統中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大概在位了五年。他是一位文人,是袁世凱的幕僚,同時也是一名傀儡總統,因為他在位期間,實權依然在段祺瑞手中。
他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還一度收復了外蒙,在維護國家主權方面,絕不含糊。
周自齊,代理過十天總統位置。他曾是駐美大使,外交能力很強大,清華園就是他選址並建立的。
高凌霨,在位不足四個月。他最為令人唾棄的“成績單”,是後來做了可恥的漢奸。
曹錕,賄賂來的總統,但是人品不錯。在位期間除了辦了一件大事,可以說沒有什麼其他過人的功績,那件大事就是頒佈了民國憲法,光是這部憲法,都值得大書特書一筆,怎麼盛讚他都不為過。
曹琨晚年多次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很有錚錚鐵骨。
黃郛、胡惟德,都是代理總理,時代沒有給他們足夠的機會去表現自己,沒有什麼功績。
段祺瑞,標準實權派,在位時間朝野褒貶不一、譭譽參半,對待日本人的作風很有特色,欠錢不還能賴就賴,但也被日本人抓住了不講信譽的把柄,埋下了後世紛爭的隱患。
下臺之後也與大部分北洋元老一樣,堅拒日人拉攏,保持了北洋風骨。
顏惠慶、 杜鍚圭、 顧維鈞這幾位在位時間都不算太長,表現乏善可陳,顧維鈞是外交精英,在後來的國民政府中也長期擔任外交職務。
張作霖,最後一任總統。在任期間最大功績就是維護主權,堅決抵制俄人日人滲透,為此遭到了殺身之禍。
-
5 # 野史也是史
辛亥革命後,中國進入民國時期,北洋政府是清末時的北洋軍閥集團所主導的民國前期政權,從1912年2月到1928年6月,共歷時16年。北洋政府總共產生了14位15任國家元首。其中7位沒有軍閥背景,除袁世凱外的6位都是軍閥出身,直系有4位,皖系、奉系各有1位。
北洋政府14位國家元首是:袁世凱、黎元洪(兩任)、馮國璋(直系)、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直系)、曹錕(直系)、黃郛、段祺瑞(皖系)、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直系)、顧維鈞、張作霖(奉系)。
第一位:袁世凱(1859年9月-1916年6月)袁世凱,北洋軍閥領袖。1912年2月,袁世凱被選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10月,袁世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1916年6月病逝,總統任職兩年八個月。
主要功績:推動中國近代化改革,組建新軍,建立學校,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逼迫清政府放棄封建統治,使晚清政權和平移交;修建京張鐵路,發展實業經濟,三年間開設工廠四千家;大力興學,倡導學生留洋;保持了清政府移交給民國政府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和延續。
第二、六位:黎元洪(1864年10月-1928年6月)黎元洪並非北洋軍閥系統,兩次擔任總統,第二任是從1916年6月到1917年7月,第六任是從1922年6月到1923年6月。黎元洪的威望很高,兩任總統,三任副總統。黎元洪與直系有利益關係,而與皖系處於鬥爭狀態,可以說是死敵。
主要功績:黎元洪出任首義都督,為推翻清廷和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功勳;開創了民國軍政分開的先河;率先實行的省長制、提出的廢督裁兵等治國主張;明確地反對袁世凱的帝制,啟用政敵段祺瑞鎮壓張勳復辟。
第三位:馮國璋(1859年1月-1919年12月)馮國璋是直係軍閥的首領,與王士珍、段祺瑞並稱“北洋三傑”。黎元洪辭職後,1917年7月到1918年8月,馮國璋為代理總統。
主要功績:馮國璋是清末民初具有很大影響力的的人物,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上還是有很大的貢獻的。他先後創辦了北洋陸軍師範學堂和南京陸軍講武學堂等十多所軍事學校,培養了大量軍事人才。馮國璋反對袁世凱稱帝,討伐張勳復辟,其共和思想還是值得稱讚。
第四位: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徐世昌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人物,在1918年10月到1922年6月,擔任民國總統。1922年6月通電辭職,後在天津租界研習書畫,其國學功底深厚,被人們稱為“文治總統”。
主要功績:任職期間就幹了一件事,就是謀求南北和解,但都收效甚微。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徐世昌出任總統時,居然還要去請示溥儀。
第五位:周自齊(1869年11月-1923年10月)周自齊在1922年6月2日到1922年6月11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十一天時間。之後,黎元洪付出任總統。周自齊在任時,沒有時間做出功績。他其它的功績有創辦清華學堂等。
第七位:高凌霨(1868年-1940年)高凌霨在1923年6月14日到1923年10月10日,以國務總理的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四個月時間。著名的漢奸,投靠日軍,沒有什麼可說的。
第八位:曹錕(1862年12年-1938年5月)曹錕,直係軍閥首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1923年10月到1924年11月,任職民國總統。曹錕的總統是在趕走黎元洪後,透過賄賂的方式當上總統。值得稱道的是,在抗戰期間,曹錕拒絕了日軍組建新政府的要求。
主要功績:不給日本人辦事,保持晚節。在職期間授意公佈了《中華民國憲法》,能基本上堅持了民族立場,維護國家主權
第九位:黃郛(1880年-1936年)黃郛在1924年11月2日到1924年11月2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攝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一天時間。參與過護國戰爭、北伐戰爭等事件,後與汪精衛在華北推行對日軍妥協的外交方針,後被迫辭職。
第十位:段祺瑞(1865年-1936年)段祺瑞,皖系軍閥首領,號稱“北洋之虎”。1924年11月到1926年4月,段祺瑞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段祺瑞在1916年至1920年間,為北洋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同樣是嚴詞拒絕了日本人的組織傀儡政權的要求。
執政期間沒有什麼建樹,製造了八一三慘案。
第十一位:胡惟德(1863年-1933年)胡惟德在1926年4月20日到1926年5月13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二十三天時間。胡惟德是民國外交史上著名的外交家,在職期間沒有什麼大的功績。
第十二位:顏惠慶(1877年4月-1950年5月)顏惠慶在1926年5月13日到1926年6月22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十九天時間。從事慈善和教育事業,反對內戰。
第十三位:杜錫珪(1874年-1933年)杜錫珪在1926年6月22日到1926年10月1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三個月時間。北伐開始後,歸附南方國民革命軍。
第十四位:顧維鈞(1888年1月-1985年11月)顧維鈞在1926年10月1日到1927年6月16日,以國務總理身份代行總統職權,總共八個多月時間。主要功績是在巴黎和會上,為維護國際的權益作出了貢獻。
第十五位:張作霖(1875年3月-1928年6月)張作霖,奉系軍閥首領。在1927年6月到1928年6月間,張作霖以陸海軍大元帥身份行使總統權力。在位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戰事不利,張作霖返回東北。返回途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成重傷,後不治身亡。
-
6 # 小鎮月明
北洋政府的奠基人是袁世凱,清末慈禧等掌權者被外國勢力多次打敗,賠款割地,喪盡尊嚴,他們迫切需要一支全新的軍隊,來捍衛主權,奪回失去的東西,於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袁世凱受命組建新軍,聘請國外教官,訓練處中國近代的第一支新軍,這就是北洋新軍。
當時北洋新軍裡面有一個重要的將領馮國璋,就是他提拔起來的。後來溥儀登基,袁被免職,但是後來南昌起義爆發,馮國璋受命去打仗,處於對恩公的回報,他一直不肯出力,最後清廷無奈只好再次啟用了袁世凱。不久,袁世凱終結了滿清政權,自己做了第一任總統,而他最大的成就,就是終結了封建王朝。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上任,但是因為各個派系的爭權,導致他沒有實權,所以他在任上,其實沒有功績。
黎元洪下臺後,馮國璋就開始做了總統,不過不久他就和南方的舊部失聯,失去了實權,不過此人反對帝制,對於袁世凱的倒臺,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而且在他經營江蘇的時候,當地的經濟有一定的發展。
接下來就任總統的是徐世昌,此人對於內政建設很有一套,文化功底很好,以前還是袁世凱的謀士,對於推倒滿清有一定貢獻。他在國內鼓勵民間開辦工廠,還透過對農牧業、商業等的一些列措施,促進了當時經濟的發展,是一個很有能力的人。
再往後是周自齊,這是滿清的舉人,所以也是很有才學,曾是一位愛華人士,矢志振興教育,善於經營治下經濟的,還是一個反對賣國之舉的人士,但是後期卻成為一個斂財之人,還力挺袁世凱等人的復辟。
黎元洪在他之後,又做了一年的總統,但是很遺憾,和之前一樣,依舊沒有實權,最後索性不幹了。
下一位叫高凌霨,是個漢奸賣國賊,毫無貢獻。
黃郛也有短暫代理過,雖然任期極短,卻做了幾件實事,比如和馮玉祥一起政變,比如驅逐溥儀等,還在中日外交中挽回了一點損失。
段祺瑞是下一任總統,這是一個極為兇猛和極富謀略的將領,曾經推動過消亡滿清的謀劃,還極力勸阻袁世凱稱帝。他極力推動共和,其實算得上是一個頗有見解的將領,並且他還收復了外蒙,功勞也不小。
胡惟德做總統期間,沒有什麼貢獻,倒是在之前一直負責外交事宜,不管是滿清還是後來的民國,都有他的影子,不過依然沒什麼貢獻,只是充當一個傳聲筒的角色罷了。
顏惠慶的名字,很少人知道,但是這是這個時期裡面,諸多總統中較為出色的一位,他多年維護中國的尊嚴,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杜鍚圭也做過總統,但是他和國外勢力沒有來往,所以得不到支援,只是一個傀儡。不過他一生從戎,也算是為民族做了些貢獻。
最後一任是張作霖,此人雖然粗鄙,但是不屈服於日本人,最後被日軍炸死。
這就是這個時期的15個總統,因為任期太短,所以在任上都沒有太多的貢獻,很多都是進一步加劇了國內的混亂。
-
7 # 貓眼觀史
北洋政府是指中華民國前期,以袁世凱為首的晚清北洋軍閥,他們在政治格局中佔有主導地位的中央政府,時間段是在1912年-1928年,北洋政府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和平方式完整繼承前朝疆域的政權,共有15屆總統,同時設有總理。
這15個國家元首分別是哪些人?他們都有何功績?
15任國家元首: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周自齊、高凌霨、曹錕、黃郛、段祺瑞、胡惟德、顏惠慶、杜鍚圭、顧惟鈞、張作霖;不過由於人數較多,後面的一些國家元首並無實際性質的權力,所以這裡著重講講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張作霖五人。
袁世凱北洋軍閥最著名的創始人,也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任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出生在河南省襄城縣的一個大官世家,袁世凱早年科舉失敗後,放棄寫作,參軍投靠淮軍將領吳長慶。
1892年,北韓爆發內亂,袁世凱參軍平息混亂,在訪問北韓期間,袁世凱展現了高超的外交和軍事能力,受到了政府和公眾的廣泛關注。
1895年,他被任命為天津“新式陸軍”的教官,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此基礎上,袁培養了自己的軍隊,並在未來組建了北洋軍閥團隊。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在國內外形式的逼迫下,清朝被迫重新任用袁世凱為內閣大臣,主持軍事事務,袁世凱以其高超的政治才能迫使清朝皇帝退位,實行共和主義。1912年3月,袁世凱成功地推行了共和主義,被選為中華民國臨時總統。
不久,他被選為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統。
1915年12月,宣佈恢復君主制,建立中華帝國,改變元朝洪憲。
1916年3月22日,被迫宣佈廢除帝制,恢復中華民國。
1916年6月6日,他因病去世,享年57歲。
主要功績:建立新式軍隊,培養大批軍事人才;首創中國國內警察制度、設立春節;督修鐵路、辦工廠、大力發展實業;廢除科舉制度,推廣免費國民學校;維護中國領土和主權完整。
黎元洪早年,黎元洪曾在海軍服役,在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期間被打敗,之後在漂流的大海中獲救。
隨後投靠張之洞,他被派去監督新軍,並多次前往日本學習軍事。
1911年,辛亥革命起義期間,黎元洪被任命為湖北軍政總督,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於,被選為副總統。
1916年袁世凱去世後,黎元洪接任總統。
1917年,與段祺瑞發生爭執,張勳以調解的名義來到北京,然後張勳復辟,接著黎元洪的職位被馮國璋取代,自己前往天津經商,1928年病逝。
主要功績:推動革命成功,宣佈恢復約法。
馮國璋第二次革命爆發後,馮國章被任命江淮宣撫使兼北洋軍第二軍軍長,前去南方鎮壓。
1913年9月2日攻佔南京,同年12月16日,馮國章出任江蘇都督,後被提升為陸軍上將,並授予宣武上將。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為國家元首,馮國章當選為副總統,1917年7月,張勳復辟,黎元洪逃到外國使館,馮國章擔任代理大總統,討伐張勳,張勳戰敗後,馮國章將總統的權力依法歸還給黎元洪。
1918年8月13日,馮國章辭去國家副總統職務,1919年返回河間故里,同年12月28日,他因病去世,享年60歲。
主要功績:取消獨立,保護戰地人民;取消帝制,懲辦帝制罪魁;
徐世昌出生於河南,直隸天津人,1879年,徐與袁世凱結為同盟兄弟,並得到袁世凱的資助,前往北方參加考試。
袁世凱在小站練兵時,徐世昌只是袁世凱的幕僚,之後才開始被提升。
1905年,袁世凱建立警察,他推薦徐世昌為京師巡警部尚書。
1907年,東北被改為行省,徐世昌被任命為欽差大臣,之後他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開放商業港口、借國債、修復鐵路等,並在東北地區推行了新的政策,以抵抗日本和俄羅斯對東北的控制。
1909年,袁世凱被攝政王載載廢黜,徐世昌主動請退,被調到郵傳部尚書。
1911年5月,清廷成立皇家內閣,徐世昌成為漢族僅有的四位內閣成員之一。
1918年10 月,徐世昌經皖系操縱的安福國會選舉為總統。
1922年,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徐世昌被迫辭去總統職務,退出政壇,住在天津租界。
徐世昌晚年拒絕日本的脅迫和誘惑,維護了自己的民族氣節。
1939年6月6日,他在天津病逝,享年85歲。
主要功績:最先提出較完整的近代軍事理論;整頓東三省的財政;建立巡警制度。
張作霖袁世凱就任總統後,1912年張作霖被任命為第27師中將師長,袁世凱稱帝后,任命他為子爵、盛武將軍,督理奉天軍務兼巡按使。
袁世凱去世之後,張作霖又被任命為奉天督軍兼省長、東三省巡閱使,在日本幫助下,很快控制了東三省,成為奉系首領。
1927年6月18日,張作霖就任北洋軍政陸海軍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家的最高統治者。
他還組建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第32屆,也是最後一屆內閣,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統治者。
1928年6月4日,張作霖乘坐的列車在皇姑屯附近被日軍事先安置的炸彈炸燬,張作霖咽喉被鐵片割破,搶救無效,當日去世,享年53歲。
主要功績:開發東北、守護國土。
-
8 # 魏青衣
這是一個有著標準答案的問題,倒是能夠細數一下北洋政府歷屆總統的功過是非。
首先是袁世凱,總的來說,袁世凱是個過大於功的人,沒有袁世凱,清廷就不會垮的這麼迅速,而也是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甚至最後袁世凱還進行了復辟運動,重新做了三個月的皇帝。
袁世凱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實現了清政府到民國的和平過渡,如果不是有他在,這一番轉變少不了腥風血雨。
北洋政府的第二任總統,正是黎元洪,在袁世凱當了不到一百天的皇帝,暴斃的時候,黎元洪身為副總統,當之無愧的成為了北洋政府的一把手。
黎元洪就是在甲午戰爭之後開始平步青雲的,他做大總統的時候,恢復約法,召集議會,只不過他當政的時候,國家實權並不在他手中,隨意最終黎元洪還是被趕下了臺,黎元洪時期,形成了典型的府院之爭。
第三名總統名為徐世昌,徐世昌做了四年的總統,他也是北洋軍閥的老牌將領了,徐世昌極為擅長拉關係交朋友,也是因為這個,他才能夠做大做強。
徐世昌更早的時候其實是在翰林院任職的,不過一直都是坐著冷板凳,等到後來結交了北洋軍閥,這才慢慢的崛起,徐世昌提倡文治,也是在徐世昌的帶頭下,北洋政府才與南方停戰。
第四名總統,依舊是黎元洪,當初直係軍閥為了讓曹錕上位,先是將喜好文治的徐世昌趕下了臺,後來又將黎元洪抬上了高位,為曹錕上位做鋪墊。
第五名總統就是曹錕了,都說曹錕這個人沒什麼本事,唯一的本事就是對袁世凱非常忠心,在袁世凱手下,曹錕壞事做盡,只不過後來馮玉祥反叛了,曹錕被趕下了臺。
北洋政府當政時期,國家局勢混亂非常,雖說北洋政府歷經五任總統,這五個人也都並非平凡之人,但北洋政府的本質就是昏庸腐朽的,歷任總統大多為了個人利益不顧國家安危,不顧百姓是否生活的安居樂業,只知道各系軍閥之間相互傾碾,搶佔地盤,導致中國雖然有所發展,但在世界上也不過是屬於落後國家,依舊要被列強看不起。
北洋政府統治了中國多少年,中國就停滯了發展多少年。
北洋政府竊取了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讓中國又落後了十幾年。
-
9 # 信陵侃史
中華民國按照時期大致可分為北洋政府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北洋政府是指1912年到1928年間的民國政府。因北洋政府的執政主要來自於北洋軍閥而被稱為北洋政府。
在北洋政府統治中國的這短短十六年裡,大概歷經了十五任國家元首。在任時間長的有四年,短的僅幾天,有好幾位都是因為國家元首空缺而以總理之職攝行或者代行國家元首職權。北洋政府的國家元首在不同時期的稱呼也不一樣,大部分時期稱總統,不過也有時期稱臨時執政或陸海軍大元帥。
這十五位國家元首分別是總統袁世凱(北洋軍閥老大)、黎元洪(無實權總統)、徐世昌(文治總統)、曹錕(直系第二任老大),代總統馮國璋(直系第一任老大),臨時執政段祺瑞(皖系老大),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奉系老大),總理攝行總統職權周自齊(創辦清華學堂)、高凌霨(政客),總理代行總統職權黃郛(同盟會會員)、胡惟德(外交官)、顏惠慶(外交官)、杜鍚圭(直系將領)、顧維鈞(外交官)。實際上總共只有十四人,不過黎元洪曾二任總統,因而總共十五任。
袁紹凱的功績包括逼迫清帝退位,結束了封建統治,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程序,稱帝是他一輩子犯的最大的錯誤。
黎元洪最大的功績莫過於參加武昌起義,協助革命志士推翻帝制,同時他也不同意袁世凱恢復帝制,擁護共和。
馮國璋,段祺瑞都是反對袁紹凱稱帝的,尤其是段祺瑞曾經三造共和,一次逼溥儀退位,一次反對袁世凱稱帝,一次推翻張勳復辟,同時段祺瑞還收復了外蒙古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張作霖最大的貢獻便是維持了東北的穩定,使東北變得富強。
-
10 # 巴山夜雨話歷史
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本以為皇帝下臺,封建統治結束,共和時代馬上就要到來的革命黨人,勝利的果實尚未握緊,立馬就被一個人給搶走了,這個人就是歷史上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袁世凱。由此開始,中國進入了一個由軍閥政府統治的時代—北洋政府,雖說北洋政府僅僅統治了中國十幾年,但是國家元首卻有15任,不過有的人純粹是被推上去救急的,所以也並沒有什麼大的貢獻。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些人都是誰。
袁世凱,1912年3月10日就職,1916年6月6日離職。
袁世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重要的人物,雖說因復辟稱帝飽受詬病,但不可否認的是,他仍對近代中國做出了許多的貢獻。國家層面:推翻清王朝,結束中國2000多年的帝制。教育方面:聯合張之洞,推動科舉制的廢除。近代化建設方面:袁世凱推動了京張鐵路的建設軍事方面,創立了中國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軍隊。
黎元洪,一任1916年6月7日就職,1917年7月1日離職。二任1922年6月11日就職,1923年6月13日離職。黎元洪雖然兩次出任大總統。但都沒有取得實權,也就沒什麼出色的政績。
馮國璋(代理總統),1917年7月12日就職,1918年10月10日離職。馮國璋進京成為代理大總統的時候,卻並沒能夠掌握北洋政府的實際權力,真正的實權掌握在總理段祺瑞之手,倆人經過一系列鬥爭之後,馮國璋最終失敗。
徐世昌,1918年10月10日就職,1922年6月2日離職。徐世昌當總統之後,希望謀求南北和解,結束內戰,但做了許多努力之後,沒有太大的效果。
周自齊( 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1922年6月2日就職,1922年6月11日離職。 高凌霨(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1923年6月14日就職,1923年10月10日離職。曹 錕 ,1923年10月10日就職,1924年11月2日離職。曹琨雖在職時間長,但不太會從政,而且還發生過賄選,因此名聲並不好,也就沒有啥大的貢獻。
黃郛(國務總理攝行總統職權),1924年11月2日就職,1924年11月23日離職。段祺瑞(臨時執政),1924年11月24日就職,1926年4月20日離職。段祺瑞因致電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憲帝制和討伐張勳復辟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譽。另外,六不總理段祺瑞派心腹徐樹錚收復外蒙居功至偉。最可稱道的是,他晚年保持氣節,不與日寇合作。
胡惟德,1926年4月20日就職,1926年5月13日離職。顏惠慶,1926年5月13日就職,1926年6月22日離職。杜鍚圭,1926年6月22日就職,1926年10月1日離職。顧維鈞,1926年10月1日就職,1927年6月16日離職。胡惟德四人均是作為國務總理代行大總統職權,他們實際上是為了張作霖上位做鋪墊的,因此任職都很短,作為傀儡一樣被推上元首之位(包括前面提到的周自齊,高凌霨,黃 郛三人),就是有心想做事也無力迴天。
張作霖 (陸海空大元帥),1927年6月18日就職,1928年6月3日離職。作為東北王的張作霖,被認為是北洋政府的最後一位領導者,他任中華民國海陸空大元帥之後,做出的功績大致為以下幾點:
1.張作霖多次打擊了受沙俄和蘇聯支援的陶克陶胡等人所領導的蒙古獨立勢力,保證了中國領土的完整。
2.利用日本對東北的侵略野心,加快對東北的建設
3.採取東北自治,使東北地區免於內戰戰火的破壞,更好集中於東北地區的建設。並且在教育方面,張作霖出臺了許多的好政策鼓勵學習,期間一手建立了東北大學。
總之,雖然北洋政府歷任15位元首,但是真正握有實權並做出政績的也就袁世凱,段祺瑞,張作霖三人,雖然他們也都有過失,但是他們對近代中國做出的貢獻不應該被抹殺。
回覆列表
1912年隨著宣統皇帝退位清朝滅亡,中國進入了民國時期,而從1912年到1928年是北洋軍閥統治的時代,所以這段時期中國的政府又被稱為“北洋政府”。
縱觀整個北洋時代,雖然只有短短的十六年,但這段時期卻是整個民國時期最紛亂最複雜的時代,僅國家名義上的元首—大總統就先後換了15屆,那麼下面我就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這15位北洋政府大總統。
袁世凱(1912年—1916年)北洋軍閥首領,辛亥革命後逼迫清帝退位,這是他最大的功績,其實袁世凱治理國家還是很有一套的,原本他可以成為一個更偉大更成功的國家元首,但最終為了一己私慾復辟帝制而遭到全華人民以及部下的反對,後抑鬱而亡。
黎元洪(1916年—1917年)袁世凱去世後繼任大總統,但自身實力不足,所以國家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北洋皖系軍閥,總理段祺瑞手中,最終黎元洪與段祺瑞矛盾加深,造成“府院之爭”,後段祺瑞利用張勳將黎元洪趕走,黎元洪第一次下臺。黎元洪最大的貢獻就是參與了武昌起義,極大的振奮了革命軍計程車氣,而且他本人的反對帝制的。
馮國璋(1917年—1918年)黎元洪下臺後,直系首領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一職,但此時權利還是掌握在總理段祺瑞手中,而且段祺瑞拒絕恢復《臨時約法》,由此爆發了護法戰爭,段祺瑞與馮國璋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造成了馮國璋最終黯然下臺。馮國璋這一生打仗可以,但沒有政治頭腦,只適合當一名將軍征戰沙場。
徐世昌(1918年—1922年)馮國璋下臺後,溫和派的徐世昌當選總統,徐世昌的處事原則就是誰也不得罪,甚至對早已退位的溥儀也是非常的尊敬,這也是他為人詬病的地方。徐世昌任期內,中國發生了很多大事,五四運動,收復外蒙。然而隨著直奉大戰的爆發,徐世昌最終被直係軍閥曹錕幹下臺,從此告別政治生涯。
周自齊(1922年以國務院總理之職暫攝大總統)周自齊只代理大總統十日,後因不滿直係軍閥而退出政界。
黎元洪(1922年—1923年)徐世昌被迫下臺後,黎元洪再次被直係軍閥推舉為大總統,於是黎元洪覆任,但隨著北洋政府內部權力之間的鬥爭愈演愈烈以及直係軍閥曹錕的賄選成功,黎元洪再次被趕下臺。
高凌霨(1923年以內務總長兼代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直係軍閥將黎元洪驅逐下臺後,開始醞釀賄賂選舉,在此期間,大總統之職由高凌霨暫攝,而且高凌霨是曹錕的手下,所有事情全聽曹錕一人之言,抗日戰爭爆發後淪為漢奸。
曹錕(1923年—1924年)1923年將黎元洪驅逐後,重金賄賂議員,成為總統,人稱“賄選總統”,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結果曹錕所託非人,馮玉祥本應赴前線對抗奉系,結果他在前線倒戈了!就這樣馮玉祥率領部隊佔領北京城,曹錕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馮玉祥軟禁了起來,黯然下臺。
黃郛(1924年以國務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職)曹錕被驅逐下臺後,黃郛暫行大總統之職,段祺瑞復出後辭職。他參與了馮玉祥發動的政變,還協助策劃將溥儀從紫禁城裡驅逐出來。
段祺瑞(1924年—1926年為中華民國臨時執政)第二次直奉大戰結束後,馮玉祥與奉系力邀段祺瑞復出,於是段祺瑞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執政,權利等同於總統,後被馮玉祥趕下臺,垂垂老矣,往昔不在…
胡惟德,顏惠慶,杜錫珪,顧維鈞(1926年—1927年均曾以總理之職攝行大總統)此時直系倒臺,奉系掌權,而南方國民革命軍也開始了統一的北伐之路,在此情況下奉系與直系在共同的目標—打擊南方國民革命軍的想法上達成高度一致,於是直奉決定合作,但此時的北方軍閥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末日。
張作霖(1927年—1928年)奉系首領,第二次直奉大戰後,進入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總統權,成為國家最高統治者。
張作霖的一生是非常傳奇的,從白手起家到成為一國元首,這是非常人所不能及的事情,後來隨著國民革命軍北伐勢頭猛進,張作霖不得不放棄北京,退回關外,但在撤退途中被日本人設計炸死,張作霖死後,張學良繼承他的衣缽,但很快張學良就通電全國,改旗易幟,促使國家再次統一,但這也標誌著北洋軍閥正式告別歷史舞臺,國家進入真正的民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