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梁說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四個字:恃才傲物!

    就像當初的楊修一樣,4歲就讓梨的孔融那才學可真不是蓋的,是真的很強,在當時那也算是一方名士了吧,但是文人吧偏偏都有傲骨,你看楊修,你看看孔融,哪個不是因為這方面死得老慘?而你再看看徐庶,人家有才人家張狂了嗎?人家膨脹了嗎?所以最後才安安穩穩吧。

    再說說曹操,曹操愛才是不錯,但是他其實還挺妒才,你有才你就低調點,這樣人家還可以看重你,你有才就那麼狂,甚至不把我放在眼裡,那我能容你嗎?於是乎悲劇就發生了,先是由於保護太尉楊彪得罪了曹操,後來更是恃才匡物,多次與曹操爭鋒相對,甚至明嘲暗諷曹操一家子。身為一個梟雄,你說人家這個忍得了嗎?盛怒之下,找了罪名把就他給殺了,甚至還不解氣,把他一家老小還都給殺了。

    說來其實還都是文人的傲氣害了他呀,這也就告訴我們,別他媽的太狂了,在上司面前,還是低調點展示自己的才華,不然,倒黴的肯定是你自己。

  • 2 # 朕就是這樣的漢子

    孔融讓梨的故事可謂家喻戶曉,他又是建安七子之一,同時還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自幼就異常聰明,勤奮好學,在當時就是非常耀眼的明星,應該跟現在成龍,周星馳差不多一個級別。

    在他跟袁譚打仗的時候,曾經向劉備求助,劉大耳就非常驚訝,而又受寵若驚的說“孔北海都知道我劉備啊”。可見孔融在當時已經名重天下。

    這麼個名氣很大,又才華橫溢的人,如果不是把曹阿瞞逼急了,厭惡到不能忍受的地步,以阿瞞的性格是不會殺他的。畢竟,殺死一個明星人才,會讓全天下想投奔曹操的人寒心的。

    那孔融是怎麼觸碰到曹操底線的呢?話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孔融少年成名,難免有些心高氣傲,自恃清高。好比現在的噴子,只要是曹操辦的事,是曹操推行的法令,他就諷刺挖苦,刻薄風涼的噴。一點面子都不給曹操留,讓曹操非常的噁心憤怒。

    最主要的還是孔融與曹操的政治觀點不同,在阿瞞晚年,封魏王,加九錫,可以參拜不名,劍履上殿。越來越不把漢獻帝放在眼裡。而孔融卻是忠於漢帝,鄙視曹操的。對阿瞞的種種不恭和越稽極氣氛,到處宣傳曹操想謀朝篡逆,取代漢統。你說曹操不殺他殺誰!

    後來,有個叫郗慮的,琢磨透曹操的心思,誣告孔融不孝父母,招合徒眾,預謀不軌,誹謗朝廷等罪名。曹操就落井下石,把孔融殺了,終解心頭之恨!!

  • 3 # 公子皇羽

    那是因為曹操愛的是能為己所用的才!

    我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重賢愛才之人,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標準,因此他手下聚集了一大批人才,但是他為什麼他會殺掉孔融呢,我認為有這幾個原因:第一,孔融不能為曹操所用。孔融雖然在當時社會上名聲很大,是當時著名的大儒,但是他卻不能為曹操所用,經常和曹操對著幹,這種人曹操不喜歡。第二,孔融經常拖曹操的後腿。孔融有個壞毛病就是喜歡和曹操對著幹,無論是曹操出征五桓,還得下令禁酒(戰亂期間缺糧少食),孔融都會加以反對並出言譏諷曹操。第三,孔融的才確實不在治國理政上。他更多的才能是在文學方面,而不是在治理國家,安撫百姓這些方面,更像是一個理論家,不是曹操需要的人才。第四,孔融的名聲太大了。孔融名聲太大,當時很有一批追隨者,他不能為曹操所用,這麼大的名聲只會聚集更多反對曹操的人,會嚴重影響曹操的事業,這是曹操不能容忍的!而且根據《後漢書》記載,我們這位孔大人也是個拋妻棄子、離經叛道之人,和傳統意義上的儒家不太相符的。因此,這麼一個不能為己所用,留著只會給自己招致更多敵人的人,曹操是不會手軟的!

  • 4 # 紅雨說歷史

    曹操的兒子曹丕把袁紹的兒媳甄姬納為妾,孔融就跟曹操說: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知道孔融讀書多,不理解這是啥意思,還傻乎乎的問,這是什麼意思。孔融回答說:我想現在就是這個樣子。他的意思就是武王把敵人妻子許配親戚,和曹操讓曹丕娶甄姬是一樣的道理,諷刺曹操父子。你說難受不難受,這太直接了。

    還有曹操因為軍資緊張,頒佈禁酒令,孔融長篇大論,說不行,說酒不能禁,古代女人亡國,難道要禁女人嗎。這也太耿直了吧,本來曹操就忍他很久了,這次說什麼也不行,非殺不可。

    於是給孔融安了一個人不孝的罪名,把他殺了。因為孔融曾寫文章說母親和孩子就像東西裝在瓶子裡,分開了也就沒什麼關係了。。孩子是父親情慾衝動的產物,父親不好,你可以對和你好的人好。所以曹操根據這個給孔融安一個“不孝”,殺了。

  • 5 # 管司銘

    曹操在佈告上寫道:“融違反天道,敗倫亂禮,雖肆市朝,猶恨其晚”。於是,孔融連同妻兒一起在街市上被行刑了。透過這個佈告就知道曹操對孔融的恨有多深了。

    1.袁術在壽春稱帝,曹操很生氣,想滅袁術但有心無力,怒火無處發洩,就遷怒太尉楊彪,把他收捕下獄。孔融知道後,跑到曹操面前講道理,說這樣濫殺無辜必定失去民心,以後沒人願意輔佐你。因為說的有道理,並且孔融是名士,曹操最終無奈把楊彪放了。孔融覺得是因為自己楊彪才得救,有點得意忘形,常常諷刺、挖苦曹操,曹操記恨在心。

    2.曹操要發兵荊州攻打劉備,劉備是孔融的救命恩人,自然要反對阻止。曹操本來就疑心很重,擔心孔融會加害自己或者阻撓計劃,就加深了曹操殺孔融的決心。

    3.因為鬧饑荒,曹操下了禁酒令,嚴禁民間私自釀酒喝酒。孔融因為是文士,喜好喝酒,所以出言大力反駁曹操,說既然禁酒,那你乾脆連男歡女愛也禁了。曹操本就好色,又因為好色害死了兒子曹昂,孔融的話值擊曹操痛處,恨不得當場殺了孔融。

    4.孔融被罷官後,不僅沒有閉門思過,反而變本加厲的迎接天下才俊,將曹操的不良行為散播天下,曹操忍無可忍。

    最終,曹操忍無可忍後,透過捏造孔融不忠不孝的罪名,把孔融以及妻兒斬殺。

  • 6 # 王事情

    簡單說就是孔融嘴太賤,而曹操脾氣不好。孔融當然是情操高尚之人,但情操絕不等於情商。

    說一次兩次甚至十次八次,為了天下大局、為了公司前途,老闆一直忍著。但你不能一直說,一再挑戰老大的底線。而且最過分的是還偶爾出賣一下公司的商業機密,每當高朋滿座時都發表一番老闆很完蛋、咱公司眼瞅要完的高論。要知道言多必失,當老大忍無可忍時,只需要伸出一根小手指,就能把你碾壓至渣。

    那時才會發現:誇誇其談於鐵籠之外,以為猛獸不噬人,只是可悲至極的錯覺。

    《後漢書》卷一百有《孔融傳》,首段便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想君小時,定然了了(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的神對話。

    從這句話大概能看出來孔文舉的一些性格特徵:不服輸,擅嘴炮。其實他既為孔子二十世孫,該自有家教,然而竟能當面怒懟長者,在古時候來說,還是不適宜居多。

    而李膺等聽了,竟然大笑著誇獎:“高明必為偉器。”

    這其實給小孩子釋放了這樣一個訊號:我這樣做是對的,他們都在肯定我。

    這不啻是鼓勵孔融在嘴炮這件事上越走越遠。

    小時能頂撞長輩,那麼長大了就能直接牴觸上官,而問題在於他頂撞了幾次,結果要麼是全身而退,要麼又都得到了承認——這就不好辦了!

    比如他投謁何進(大將軍,國舅,謀誅宦豎那位),人家沒有及時通報,他便“奪謁還府,投劾而去(把拜帖搶走,寫了幾句不好聽的)”,這脾氣太臭了有沒有!何進的屬下本來想找刺客結果了他,幸得門客勸住,反而“因而禮之,示廣於天下”。

    董卓廢立,只要孔融能說得上話的場合,他都不說迎合的話,而說不該廢立等等。這次仍然沒事,董卓只是把他轉為議郎,眼不見為淨。

    馬日磾被袁術奪節,欲逼為軍師,後嘔血而斃,朝廷議欲加禮時,孔融又獨發議論,潑涼水說堂堂王室大臣,怎麼能以被脅迫為藉口?堅持不宜加禮。朝廷從之。

    又,所謂亂世用重典,朝臣皆欲復肉刑(漢文帝時廢除),孔融又上書反對。朝廷又從之。

    又在上疏中大罵劉表,並反對皇帝郊祀天地,最終無事;獻帝之子劉馮、劉祗薨,劉協傷其早逝,欲為修四時之祭,孔融仍然反對,最終無事。

    應該說孔融每次的格格不入之論,都體現了讀書人的情操和道德修養,他的上疏並非為反對而反對,而全是有其一定的理由。

    但在有心人的眼裡,恐怕他還真是為反對而反對!

    孔融就像個一貫得到父母寵溺的孩子,以為無論說什麼都會得到大人的原諒。

    可是,亂世沒有溫情脈脈——

    你在高談闊論,我已磨刀霍霍!

    接下來他將反對之箭對準領導曹操射去,且射了一枝又一枝。

    如:

    1、曹操敗袁紹進佔鄴城,曹丕私納袁熙妻甄氏,孔融上書,稱,“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曹操看不明白,問出何典,孔融說:“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妲己是紂王的妃子,武王伐紂成功後,將對頭的老婆送給自己的弟弟睡——隱含的意思非常惡毒,潛臺詞是(曹操睡完)甄氏送給兒子睡,這不是爺兒倆乾的事,別論父子了,論兄弟吧!

    2、曹操征討烏桓,掃除邊患,應該說這是好事。而孔融又嘲之曰:大將軍遠征,蕭條海外。昔肅慎氏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可併案也。這更是冷嘲熱諷了,這仗一打,可以將肅慎(女真名漢稱)的不敬和丁零(族名)侮辱蘇武的新仇舊恨一起算了。

    3、因為常常打仗,人民饑饉,曹操下令禁止釀酒。孔融上書爭了好幾次想開禁(頻書爭之),而且多輕辱慢待之辭。因為看到曹操權勢熏天,氣焰炙人,一直感覺不吐不快,因此說話喜歡劍走偏鋒、言辭極端。

    4、引古制,反對封建諸侯,這當然肯定是反對曹操封公和封王。

    曹操對他的態度當然也是一變再變,其實孔融如果單單狂言而無建言,比如前三點,他再多說一些曹操大概也不會動他,唯獨第四點,涉及到了根本利益之爭。曹操必須掌握住有關乎大義的有利言論,而孔融的第四點建言恰恰反對的就是這一點。

    此論一出,曹操“益憚之”,越來越忌憚他的大嘴巴了。

    而之所以不馬上下手除掉孔融,不過是因為孔融名重天下,“慮鯁大業(怕影響到大業)”。但是他的下屬郗慮是個明白人,馬上體會上意,小施手段,便“以微法奏免融官”,先使孔融免官。

    做出致命一擊的是路粹(曹操指示),寫了下面這張奏章:

    少府孔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靜,而招合徒眾,欲規不軌,雲“我大聖之後,而見滅於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繁體劉字)”及與孫權使語,謗訕朝廷。【我是大聖人的後代,如果不是滅於宋國,哪會有劉家的天下。這是罪狀一:不軌。】又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罪狀二:不敬】又前與白衣禰衡跌蕩放言,雲“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罪狀三:不孝】既而與衡更相讚揚。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罪狀四:不禮】大逆不道,宜極重誅。

    於是孔融被下獄,棄市,時年五十六。妻子兒女皆被誅殺。

    我們剛讀書的課本上便有孔融讓梨的故事,他的美名千古流傳,這個舉動成全了他,然而“情深不壽,慧極必傷”,孔融的人生悲劇,其實從他早慧的那一刻便開始了。

    人皆養子盼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 7 # 雜談記

    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在東漢末年可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子,而大家最為熟悉他是因為“孔融讓梨”的故事。

    但如此愛才的曹操最後竟誅殺了孔融的一家,這又是為何呢?

    一、出言不遜惹“殺身之禍”

    都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小時候的孔融言辭也非常犀利。孔融小時候曾和太中大夫陳韙見過一次面,在當時孔融已在鄰里之間小有名氣,但陳韙卻不以為然對孔融說:“小時候聰明,長大就未必了”。沒想到小小年紀的孔融馬上就對陳韙回覆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頓時讓陳韙啞口無言。

    而孔融語言犀利的傳統從小時候一直保留到了和曹操的接觸之中。

    建安九年,曹操攻下鄴城放任自己的兒子曹丕私自娶了袁紹的兒媳婦“甄氏”,這時候孔融認為太傷風氣,馬上寫信給曹操說:武王伐紂,把妲己賞賜給了周公。

    曹操不解,後來問孔融這話說的什麼意思啊?沒想到孔融出口不遜的對曹操說:現在不就是這樣嗎?“奸雄”曹操哪能受得了孔融這樣的辱罵,可能在這時就已經有誅殺孔融的想法了。

    都說古代文豪們喝完酒就揮斥方遒激揚文字,同樣孔融也是一個愛喝酒的才子。

    東漢末年,曹操推行禁酒令認為“飲酒喪德”。這時愛喝酒的孔融心裡可“ 十萬個不願意了”,他上書對曹操說:帝堯之帝千鐘不醉,孔子百觚不倒等,孔融列舉的古代很多的名人來反對曹操的禁酒令。

    這還沒完,和曹操吵完一架的孔融回到家馬上就和自己的摯友們一起喝酒玩樂起來,全然對曹操的禁酒令不管不顧。

    終於孔融喝酒的事傳到了曹操的耳中又加上其它大臣的上奏,以“招合徒眾、欲圖不軌、不遵超儀數罪併罰誅殺了孔融一家,而當時孔融才五十六歲。

    二、政治面對立為根本原因

    剛開始孔融和曹操之間並沒有多大的衝突,孔融這個人卻對已經衰敗的漢室極為的忠誠,他看出曹操不想匡扶漢室只不過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成就自己大業罷了,而這時孔融和曹操的政治觀點就截然相反了。

    先是曹操想以“魏郡為中心,以冀州為依託”謀求封國建制。但孔融偏偏就要和曹操明著幹,他立即上奏說應按古代的古時京師的體制千里不得封侯,而這極大了阻礙了曹操想要擴張的想法。

    後來荊州牧劉表沒有給朝中納貢,朝中有大臣認為立即征討劉表,可此時孔融卻認為應隱瞞這件事,維護朝廷的面子。但曹操卻心知肚明,這只不過是孔融想給漢室保留有生力量牽制自己罷了。

    而這兩件事在根本上導致了曹操誅殺孔融一家,究其原因是孔融和曹操政治上的對立,讓曹操動了“殺心”。

  • 8 # 知常容

    曹操為什麼要殺到孔融?我寫過一篇文章,孔融是公孫瓚聯盟中的一個成員北海相,當時曹操跟袁紹聯合後來,他被袁譚趕走了就回到了朝廷。曹操的確是愛才,但是那是前期。因為愛才,所以他放走了關羽,正因為愛才當時沒有殺掉劉備。

    殺的理由有下面幾條。

    1.融昔在北海,見王室不寧,招合徒眾,欲圖不軌。 這明顯是胡言,因為亂世之中哪個不這樣做,所有的地方諸侯都這麼幹。

    2.融為九列,不遵朝儀,禿巾微行,唐突宮掖。這一條更加的無罪之詞,孔子後人會不遵禮儀?

    3.和禰衡互相吹捧,這一條能構成死罪嗎?

    那麼曹操殺孔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曹操這個時候不要名聲,他要的是威望,孔融很有名聲,卻又常常跟他對著幹,而且這一年曹操死了自己的兒子曹衝,所以脾氣肯定也不好,這個時候大局在握的曹操,威嚴對他來說比名聲更重要,孔融就不幸的成為殺雞駭猴的那隻雞。

    詳細的你可以看一下我寫的。

  • 9 # 貓眼觀史

    一:先從孔融方面來看,孔融看不起曹操;

    有一天,曹操在客廳邀請當世的文學名士來聚會,請帖也送到了孔融家裡,可是當天孔融卻遲遲沒有出現,為什麼沒出現呢?因為孔融根本就看不上曹操,覺得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可恥,他自己又是一代名儒,於是在家玩呢!要說孔融為什麼看不起曹操,主要有以下幾點:

    1.孔融是名人之後,孔子的後代,況且自己學識淵博,詩賦俱佳,怎麼看的上曹操,在當時文學上名氣又大。

    2.孔融不畏生死,有個犯人逃到了孔融家被他人舉報,孔融和哥哥還有母親爭著去自首,說是自己把人留下的,這可能是家教好,孔融被殺的時候,他的孩子也不怕死。不愧是孔子後人,不辱沒先人。還有一次居然彈劾大將軍何進,差點被刺殺身亡。

    3.覺得曹操宦官出生,純粹就是個中了一等獎的暴發戶,加上曹操有很多不好的行為,孔融更加看不上曹操了。

    二:我們再來看看曹操是怎麼處理的

    聚會不來,這麼不給面子,小鞋子就給你孔融了,孔融言談舉止之間看不起曹操,難道曹操自己不知道嗎?在孔融反對曹操恢復肉刑、曹丕納甄夫人、嘲笑曹操徵烏桓、反對禁酒、反對曹操誅殺楊彪這一系列事情的情況下,曹操決定幹掉孔融!於是開始給孔融找罪名。

    1.孔融有謀反的言論;2.孔融有不尊重先哲的行為;3.孔融有不遵守孝道的言論;

    曹操就用這三點罪名誅殺了孔融,出了一口惡氣,孔融被殺前要求見一面曹操,問曹操為什麼殺他,曹操說,你明知自己名氣大,朝堂之上大多以你馬首是瞻,還語言不檢點,禍從口出,多吃與我作對,我現在殺你還嫌殺晚了呢!

  • 10 # 逆水裡的魚

    孔融字文舉,是孔聖人的後代!孔融讓梨,小時了了,忘年之交等等軼事典故流傳至今!他不僅有才學,還有他的名望也是萬眾敬仰的!曹操如此愛愛為何要殺孔融全家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其一,孔融自恃清高。孔融在平時經常挖苦嘲諷曹操,語言刻薄,對曹操的方案和謀略經常不和。

    其二,曹操認為孔融不孝。孔融認為母親和孩子就像容器裡裝東西,分開了就沒有關係了,而父親是滿足慾望才生孩子的!其實這原因也是曹操殺孔融的一個幌子而已

    其三,孔融多次侮慢曹操。孔融看不清曹操的身世,多次在公共場合說曹操,起先曹操多次忍耐,但到後面覺得此人並無大用就找機會殺了他!

    其四,曹操的政治方略的因素。曹操雖然是唯才是舉,但對於反對他的政治決策的都沒有好下場,例如:孔融,崔琰,荀彧,楊修等等!

    總之,孔融得罪了曹操,曹操也想以一儆百,以警告讓周圍的那一批人!

  • 11 # 本喵有罪

    其實這個問題不能問成曹操為何非要殺孔融,而是應該問成孔融為什麼非要被曹操殺?

    曹操雖然奸詐,但不是一個濫殺無辜的暴君。他要殺人往往有著政治目的。

    對於孔融,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孔子的二十世孫。曹操對他並無仇無怨,加上孔融是孔子的嫡親後代,名大很大,曹操一開始是十分敬重的。

    問題就出在孔融的一張嘴上,說話沒有個把門的。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明眼人都看出來曹操是實際上的老大。而孔融犯賤就犯賤在亂說領導的壞話上。

    在政治上,孔融已經看到曹操奸雄詭詐,愈發不能忍受,所以說話偏激常常觸犯曹操。兩人不合已經令曹操十分不爽了。更令曹操生氣的是,孔融還在私下裡亂說曹操的壞話,廣論非議(孔融是當官的,跟平民百姓亂議時政是不一樣的,換成今天的話說叫公眾影響力)。最終曹操忍無可忍,逮個機會處死了他。

    其實這事把曹操換成別人也一樣殺他,領導的脾氣都是一樣的。孔融得罪曹操我覺得沒什麼毛病,只是覺得曹操下手有點狠,不應株連全家一個都不放過。

  • 12 # 只愛潘多拉

    首先,曹操所謂的唯才是舉的政策的“才”指的是什麼?按理說,有才能的人就應該被推薦,這是任何時代都尊循的用人標準啊,沒有那個王朝會說自己需要笨蛋來當官的,為什麼曹操要特別地講唯才是舉呢?

    《三國志》魏書武帝本紀裡記載了唯才是舉的出處:

    若必廉士而後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於渭濱者乎?又得無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這段話出建安十五年,曹操已經統一北方,曹操所說的才,指的是有“治國”之能的人才,只要是有這樣的人,那怕他是貪財好色之輩,也可以推薦出來做官。

    建安十九年,曹操又說過一次類似的話,這次說得更明白: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進取,進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陳平豈篤行,蘇秦豈守信邪?而陳平定漢業,蘇秦濟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廢乎!有司明思此義,則士無遺滯,官無廢業矣。

    曹操要的“人才”,是能夠治國安邦的人才,而曹操在這兩次講“唯才是舉”的話裡,流露出對“重德輕才”的蔑視,對當時流行的以“道德高尚”為標準的選官風氣的批判。

    那麼孔融是個什麼樣的人呢?根據《後漢書》的記載,他恰恰是一個“道德高尚”而沒有什麼真正的治國安邦能力的人。孔融出名有兩件事,一是我們從小就聽說的“讓梨”的故事,這個故事反映的是孔融從小就具備了“孝悌”的道德覺悟。二是我們可能不太知道的,但卻是讓孔融“名震天下”的事,就是收留東漢末年的通緝犯張儉(因為得罪宦官而被通緝),這也是表現了他的不畏權貴的道德品質。

    而孔融雖然被後世認為是“才子”,但他的“才”都是些玩腦筋急轉彎問題題的小聰明,他實際上沒有什麼治國安邦的才能,比如黃巾起義的時候,孔融擔任“北海相”,相當於北海太守吧,打仗不行,黃巾軍一來,他就被打得落花流水,只有到處跑的份。後來袁譚來打北海,戰事危急之際,孔融卻談笑自若的在那裡讀書,可見他真是一個空有虛名的人。《後漢書》對這段的描寫相當精彩,和大家分享一下:

    自春至夏,戰士所餘裁數百人,流矢雨集,戈矛內接。融隱幾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

    所以孔融可以說恰恰是曹操最討厭的那種只會標榜道德高尚,然後有點小聰明,口才和文彩很不錯的“名士”(這樣的名士在孔融死後的代表人物就是楊修)。因此,像孔融這樣的人,在曹操眼裡,根本不是什麼真正的“才子”,就算孔融老老實實的,曹操也不會怎麼待見他,更何況孔融還老是以自己的小聰明的口才去惹曹操生氣,曹操不殺他才怪呢!

  • 13 # 亂神虎

    每個人對人才的評判標準不同,但是基本上對個人而言都差不多一樣。就是要人才對自己忠誠和有本事能力來幫助自己。

    可惜孔融竟然都不符合。

    從一下事件可以看出來曹操對孔融的不滿。

    第一,孔融本是北海太守,被袁譚攻破青州而投奔曹操。從這個可以看出來,孔融本領有限,守不住城池。而且孔融只是迫不得已才投降曹操,忠誠度很低。

    第二,孔融和禰衡,楊修是志同道合的吐槽三兄弟。他們都是本領有限,但是多嘴好吹牛。這樣的下場也是可悲的,都死在曹操的屠刀下。禰衡也被曹操算計死。

    第三,孔融秉性正直,看不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對曹操攻打劉備劉表袁紹不滿,屢次勸誡嘲諷。其中,對劉備劉表的漢室宗親的身份特別追捧,對袁紹四世三公已經勢力強大的信心也被曹操親信郭嘉打臉。

    第四就是孔融為孔子的後代,背景和道德都佔據很大優勢。讓曹操忌憚。也很畏懼孔融在背後說三道四。所以索性就滅族斬草除根一了百了。

    綜上所述,孔融不是曹操看中的人才。人的善惡也是有條件的。對自己看中的人才那是禮賢下士畢恭畢敬,對自己憎恨的人才那就是痛下殺手,滅絕人性了。

  • 14 # 妖姬的情感課堂

    曹操愛才嗎?當然愛。他提出“唯才是舉”,不以品德論人才。所以曹操帳下人才濟濟。

    孔融有才嗎?當然有。但並非曹操所愛之才。

    孔融的才是文才,既不是政治才能,也不是軍事才能。

    曹操評價他: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見融浮豔,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察其亂俗也。

    也就是認為他徒有虛名而已。

    孔融做過北海太守,也是一方諸侯。如果他有才,也是可以做出一定事業的。然而他什麼成就都沒有。孔融被人欺負了還得找劉備這個弱雞求救,倒叫劉備受寵若驚。

    這樣的人如果聽話,曹操不介意把他拿來當花瓶。

    但是孔融畢竟是儒者,儒者講忠。所以他忠於漢室,要跟曹操搗亂。

    曹操自然不能容他。

  • 15 # 世外桃源ok

    雖然孔融是孔子二十二代世孫,聰明過人,四歲讓梨,成年後確實是出類拔萃的人才。但他最大的毛病是狂妄自大,而且跟曹操作對,在封建社會這種人容易遭來殺身之禍,聰明反被聰明誤。跟許攸、彌衡、張松、楊修,這些人差不多,才能再高也不會有好下場的!

  • 16 # 南邊之城

    孔融很有才華,博聞強識,如果他只是一個文人,那麼他一定會很成功,但是對於孔融來說,他一生最大的錯誤可能就是走上政途。孔融不具備政治才能,但是他仍有一番抱負。他想的是國家和天下,可悲的是他並沒有相應的才能。

    曹操生性多疑,雖然愛才但是殺起人來也是毫不手軟。在他手底下做事,稍有自知之明的人就該知道收斂行事,虛心做人。但是孔融卻是一個心高氣傲之人,他仗著手中的筆和在天下士子中的威望,目空一切。

    他常常和人爭論,言辭犀利不留情面,長此以往,得罪人不說最後卻引得禍從口出的下場。

  • 17 # 井夫子

    說起這個問題就不得不說說這兩個人。

    孔融,不說耳熟能詳的事,自少年時大家也說其品性善良、尊敬兄長、父母。

    而曹操不僅是歷史上有名的梟雄,更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雖然這一人也受他挾制)。

    二人本可以相處融洽,但最終孔融被曹操以不孝和謀反之罪處死,徒留給後人感嘆。

    孔融是孔聖人的後代,一代名儒,學問淵博,詩賦俱佳。並且剛正不阿。

    但正是因為這樣的性格,卻讓他也擁有那時候人的獨特品格,傲。

    正是因為孔融認為曹操出身不好,行為不檢點,在朝政上跟他不是一類人,所以不去。這擺明在眾人面前看不起曹操。因此結下了仇恨。曹操給孔融安上了反動言論,不孝順的大罪,說他不檢點,因此殺了孔融。同時對於其他有意向反抗的人更是殺雞儆猴。

    當然,這只是最終結果,若真是單單一件事,或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卻不知,其實孔融早已經多次得罪曹操。

    公元197年曹操誣陷楊彪謀反,上疏請求讓楊彪下獄。孔融聽聞,質問曹操且言辭犀利讓曹操無言以對只能釋放楊彪。

    後來曹操頒佈禁酒令,孔融卻再次反抗,不僅個人不遵從,還四處散播對於曹操不利的言論。

    更重要的是,當曹操準備討伐吳、蜀之時,孔融竟然說:“以無義之師討伐仁義之師,豈有不敗之理?

    綜合種種原因,曹操對於這樣一個對於自己百般刁難,更是政治立場完全不同的名士,怎麼可能不起殺心?任由其敗壞民心。

    所以孔融之死,其實與愛才不愛才,早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

  • 18 # 泊舟閒鷗1918

    謝邀!曹操愛才、只愛保他的將才、謀士吧,孔融成人之後、也早已不是讓梨時的孔融了……以曹操“寧願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的性格,他豈能把一個恃才傲物、肆意妄為、對他不敬、立場不同、對他來說說百害而無一利的孔融留下,唯有將其殺之而後快……

  • 19 # 春天40605

    謝悟空邀.孔融雖然才華橫溢,但卻不識實務。所以也不能稱之為才華橫溢,因為識實務者為俊傑。一個連形勢都看不清管不注嘴的人,居然不明白禍從口出的道理,持才傲視,並且對著的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再二再三得罪言行,絲毫不顧及鋒芒畢露的後果,親自送上被殺的理由而不自知,所以,死是必然的結局。

  • 20 # 我是伍洋

    孔融,魯華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為孔子二十世孫,為當時名士。

    孔融之死,罪在本身。孔融自視甚高,經常諷刺挖苦曹操,語言刻薄,說風涼話,對曹操的政治路線重大決策公開表示反對,所以,主要還是孔融與曹操的政治主張不一致,為曹所不容。

    曹操是個唯才是舉的人,本來對一個人的品行不太看重。孔融議論朝政的時候,身後跟著一群人,以孔觸馬首是膽,所以殺他,必可震住一批人。但是,當時曹操想殺他,卻沒借口,最後,只得以不孝之名殺了他。有次,孔融對禰衡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於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是為被殺之藉口。

    在當時環境下,曹操為鞏固其統治,對一切破壞其統治的人毫不留情。正因如此,在短短的幾十年裡,統一了北方,為晉王朝統一全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比晉朝覆滅後幾百年慘痛的混亂局面,就可知魏武帝的巨大歷史功績,就會知道曹操為何會有這麼多人喜歡崇拜他。雖然曹操沒有登基當皇帝,但他無愧於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半邊身子黑的半邊白的,身子像豬,鼻子挺長這種動物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