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巨日東昇
-
2 # 品山103510031901
人的高低與“舉頭三尺”沒有認何關係。舉頭三尺是說神明就在你的頭頂,說話做事要講道理。胡作非當小心老天爺懲罰!
-
3 # 古今人文擷英拾萃
舉頭三尺有神明
古代有句話叫“舉頭三尺有神明”。從古到今,這句話應該是被世人用得最多、最頻繁的了。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種說法源自古代人們祭祀的行為。佛教認為,舉頭三尺的位置上有兩個神,分別是同名神和同生神,他們負責記錄人們的善惡,每個月分六次計算人們的功德與過錯。而頭頂三寸的光,被認為是壽命的標誌,最好的是金色,其次是黃色,等到人壽將盡時,就是灰色和黑色的光了。而道教的看法則是,舉頭三尺的神明是三臺北斗神,《太上感應篇》雲:“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算減則貧耗,多逢憂患,人皆惡之,刑禍隨之,吉慶避之,惡星災之,算盡則死。又有三臺北斗神君,在人頭上。錄人罪惡。”三臺是星名,掌人間善惡、生死、壽夭、富貴貧賤等事。這般星神,在人頭上,日夜盤旋,凡暗室虧心,總是瞞不過。錄是登記書寫,見人罪惡便登寫簿冊,削減人壽,祈禱無益。人壽十二年,叫一紀。
當今社會,芸芸眾生,受到外來影響甚巨,競逐於聲色名利場中,甚至不知敬畏,胡作非為,毫無底線,無所顧忌,難以自拔,實在令人憂心忡忡。若知“舉頭三尺有神明”,知所敬畏,深自惕懼,尚有挽回世道人心的希望。
-
4 # 俚言雜談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話,說的是,人要有敬畏之心。這句話,跟普通人的身高五尺,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絡。不然的話,你讓穆鐵柱和姚明等等巨無霸,情何以堪?
自古以來,中國的老百姓就篤信行善積德。一些流傳下來的民間的俗語,就能夠充分地說明普通老百姓的這一心態。
相傳,這句“舉頭三尺有神明”,來自於清代的《集俗語竹枝詞》。可見,此書是編者蒐集民間俗語而成的。原詞如下:
公門裡面好修行,半夜敲門心不驚;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前面說,為官重在修行。如果一心為民造福,不徇私利,那麼,不做虧心事,還怕什麼半夜鬼敲門呢?後面說,行善積德有餘慶,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還不要忘記,離自己頭頂不遠,有神明盯著你呢。
說到三尺的距離,並不是丈量好的,只是為了表達,神明離自己很近的意思。有人說,佛教認為,離頭頂三尺有同名神和同生神存在,此說來自於《華嚴演義》。其實,按照伊斯蘭教的說法,神明更加貼近人,有兩個真主派遣的神仙,就坐在你的左右肩膀之上,看著你的一言一行呢。
總之,舉頭三尺有神明,頗具宗教說教和勸善的意味。不過,這樣一來,也大大增強了人們的敬畏之心。這句話讓人們銘記,做好事,不做壞事,才可以保自己與家人的一生平安。
大家都知道,做好人難,做一輩子的好人尤其難。不過在日常,我們也不應該放鬆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因為,除了無愧於心之外,也別忘記,舉頭三尺有神明呀。
-
5 # 手機使用者69944024138復興
“舉頭三尺有神明”這句原話及函意是正確的,道釋儒三家及外教也如此認為。但你這句“人只有五尺卻說舉頭三尺有神明”的提問是狹意的。人生存在宇宙之中,宇宙是明物質和暗物質組成。“神明”是指暗物質。這的暗物又含有:資訊,資訊波,共振波,能量,容波量,互通能,互聯量,微子,電子,量子,原子,核子,等等,等等無數個已知和未知共存的宇審無限無量容體。這個容體是有記憶賭存反應效應報應的神奇功能。那麼,每的人的念,思,言,行,諸多的心理活動,言行活動,都會在這個“宇宙無限無量容體”中留下痕跡軌跡。這種人的“念思言行軌跡”會在“宇宙無限無量容體”中被記錄,分辯,處理,到一定時候會釋出發揮作用能,這種“釋出發揮作用能”有個體性也有共體性,有大有小,這種“能量”就會感應到人。簡言之“善惡”都有“暗物質能”的感應的。古人把這個道理用“神明”來表達。由此可知什麼是神明瞭。知道了這個神明後,就明白不至是“舉頭三盡有神明”,而是不舉頭時也有,況且是人的上下前後內外身心周圍都有這個“宇宙暗物質能量”的“神明”存在。所以古人向來敬畏天地。
-
6 # 味哎兒
古華人很實際的,因而天在人或物的巔頂處,沒多高的。
而,天分層,是人立站高山頂上,清晨可見霧雲由山根處,向山腰上升,超過山腰後成朵成片漂向遠方去了。
有時可見雲海滾滾在山峰頂上的下方一點湧流著的。
也就是雲朵停於天的不同高度位置上,由此觀察得出天分層的。
但天在人或物的巔頂處,使天可隨人或物所站位置不同而不同,如站在山峰頂尖處,則天在人或物的頭頂不太高處了,人或物站在山腳下,天就在山峰最高的尖頂以上處了。
因而,天隨人與物的變化而變化的。
當神居於天上後,神也在人或物的巔頂處了。
後世有人述成人臂夠不到的高處,再具體點就說成距人的頭頂三尺處了。
由此,用心理暗示法,形成人言行只自獨立進行時,雖無旁人看到,但其人自己知道外,天也知道,地也知道,從而形成天知地知自己知的三知狀態,而不是僅自己一個人知的狀態了。
這種天知地知,在刑偵學上說成痕跡。所以做壞事雖單獨一個人做的,且無人看見,仍可被偵察出的,並抓捕歸案的。
古代說成自知神鬼知,從而形成人雖可被欺騙,神鬼欺騙不了的意識,由此神教被拓展成宗教。
回覆列表
人們在神州大地上繁衍生息數千年,在這漫長歲月裡積攢下了,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史料,以及最為優秀的璀璨文明,我們今天依然誦讀著數千年前流傳下來的詩詞歌賦,漫漫千年不過彷彿昨日,很多古人們從自己實踐中得出來的話語,直到如今也在被我們廣泛引用著
舉頭三尺有神明”就是我們經常有聽到長輩提起,甚至自己也可能常常說起的一句古話,說的是人們要奉勸自己恪守道德規矩。關於這一句俗語,還有著一個很有趣的故事,那是發生在清朝乾隆年間,進士出身的葉存仁由於掌管水利時頗有建樹,因功升遷為河南巡撫。
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從秦始皇建立清朝開始,便以“郡縣”取代“分封”,皇帝治理天下靠的是一幫精明能幹的官僚,同時這些官僚大部分又都是“流官”,也就是到處流動任職的官員,只有少數地區才會設定並不流動的“土官”,這主要是為了防止官員在地方太久,以至於形成了強大的地方集團與中央抗衡,葉存仁的這個河南巡撫自然也是典型的“流官”。
既然是流官,有來的時候自然也就有去的那一天,等到葉存仁任職期滿,即將要登舟離開的時候,他的下屬們卻一個個拉著他的手,各種場面話說得是震天響,說什麼:“大人您來了之後,百姓們的日子好過了,我們的生活也輕鬆了,大家都很感激您,您這就要走了,下官們心裡實在是難過啊,就請大人喝了這杯酒,以表下官心中的敬佩之情
這些官員們對於葉存仁的敬佩確實是發自內心的,畢竟葉存仁都是已經要調走的人了,已經管不到他們頭上。葉存仁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也非常受感動,一方面表示有所成績都是各位同事努力工作的功勞,另一方面這酒也是不停地喝。
好幾次看著天色將晚,葉存仁想要提出辭行,但是都被熱情的下屬們打斷,一不小心就喝到了半夜,已經是月上半空四野無人。這時候下屬們彼此交換了一個眼神,忽然之間就跳出很多家人奉上了很多珍貴的禮物,葉存仁看著這一切正目瞪口呆的時候,忽然就聽到有人說:“大人,您放心收下這點小心意吧,現在已經是半夜了,大家都已經睡著了,沒什麼人看到,不會有人知道的……”
葉存仁聽到下屬真心實意為他著想的話以後,忽然就很嚴肅地吟了一首詩:“月白風清夜半時,扁舟相送故遲遲。感君情重還君贈,不畏人知畏己知”,意思就是說原來你們留我到半夜是有意的啊,我很感激你們的這份情誼,不過這份禮物就不收了,因為我害怕的並不是別人知道,而是自己知道,於是並沒有收下禮物,就此出發離別
後來葉存仁的故事又被民間廣泛演繹,人們又在“不畏人知畏己知”的前面加上了一句“舉頭三尺有神明”,甚至還專門拍成了以此為名的電視劇,說的就是葉存仁的事蹟,而作為精髓的“不畏人知畏己知”也成為了古代清官最高境界的代名詞,古人的才華和品格值得現代人去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