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貞
-
2 # 亦有所思
一個自命不凡的人!
一個自以為是的人!
一個自鳴得意的人!
拿現代觀點卻衡量受到侷限的古人,這並不公平。正如我們不能要求孔子會解微積分一樣,但是有些觀點卻不在此列。
比如強國之道。
儘管現在批判儒學成為一種熱潮,小可也曾在多個回答中對儒家思想大放厥辭,但不可否認,孔子是偉大的,是慈悲的,是痛苦的。
孟子卻不是如此。
孔子有理想,也有抱負,可是孟子卻更像一個政治投機者。他弱化了儒家思想中的學習,修身等內容,突出了在政治領域的應用。
他很聰明,知道只有上行才能下效,與其提倡全民仁愛,不如將儒家思想做為治國綱領,推而廣之,必然會有事半功倍之效。
這是一個披著儒家外衣的野心家,可諷刺的是,他只有野心,卻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機心。
強國,首先是物質上的強,然後是精神上的,可是在孟子看來,只要全民仁愛,不經過訓練的老百姓拿著木棍完全可以擊敗大秦鐵騎。彷彿站在城頭,只要高喊一聲仁者無敵,所有敵人都會望風而逃或幡然悔悟。
有了仁,就無敵了!
所以他清高爆表,瞧不起張儀和公孫衍,認為他們不是大丈夫,可實際上他瞧不起來的人都讓國家變得強大,而他自己卻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拒之門外。
孟子把原因都歸咎於這些君主,認為他們不是明君。卻從未想到是不是自己出了問題。
有人說是孟子的性格問題,因為喜歡批評人教育人,所以不招人喜歡,真的是這樣麼?
反問一下,打天下的曹操會用孟子麼?奪天下的李世民會用孟子麼?爭天下的朱元璋會用孟子麼?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說得真好!跟真的一樣!
從孟子以後,科學不重要了,經濟不重了,法制不重要了,兵農醫工都是末流,而且每當國家需要的時候,除了批評和議論拿不出任何一個可執行的方案。而且對絕對的權力充滿慾望,並且捍衛這種特權階級。而且認為天底下只有自己是好人,別人都懷有二心。
孟子說的若是真理,中國到現在還會是漢朝!
儒生,誤國!
-
3 # 日新木子
孟子是一個生不逢時的悲劇人物
孟子的一生可以根據他的主要事蹟大概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求學階段。
孟子是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和孔子一起合稱:孔孟。被人們尊稱為:亞聖。其在儒家的地位僅次於孔子。他是儒家學派的繼承和發揚者。孟子受業於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孫子。求學階段一直到司馬遷說的:"道既通。"為終止。
第二階段:周遊列國。
孟子道既通後,於是開始周遊列國。期望能碰到一個明君,可以讓自己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抱負。但是讓孟子周遊一圈下來,沒有一個君主願意用他。雖然大多數的君主認為他的話都是對的,但在當時都被認為是迂腐的,他當時的:“以仁治國,民貴君輕。”等治國思想在當時根本沒有人願意去實踐。當時都是以各國的戰爭攻伐為主,所以在當時的縱橫家很是受歡迎。周遊列國一直到沒有一個君主啟用孟子。
第三階段:著書《孟子》
當孟子的政治抱負,還有政治思想根本得不到實現的時候。孟子於是率自己的徒弟們開始了著書立傳的工作。最突出的著作就是我們現在眾所周知的《孟子》一書。《孟子》一書把儒家的思想由孔子時代的一句句的話,很片段的東西整理成了一整套東西。當我們在看《論語》的時候,我們很多時候會感覺怎麼是東一下,西一下的。但是我們在讀《孟子》的時候就不會有這種感覺。
那為什麼說孟子是一個生不逢時的悲劇人物呢?
生不逢時
孟子是一個懷才不遇的人,他有一身的學問,但是沒有一個君主願意來用他。他生錯了時代,他不應該生在戰國時候。那個時候沒有一個君主是想著怎麼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的,也沒有一個君主是想讓自己的國民過上好的生活的。那個時候的所有君主大多在想怎麼能讓自大獲得更多的土地,獲得更多的子民。所有那個時候的縱橫家很受歡迎,但是像孟子這樣的人,以及他所主張的思想就顯得與那個時代格格不入。所以說孟子是一個生不逢時的人物。
悲劇人物
同時為什麼會說他是一個悲劇人物呢?我們用孟子自己的話來體會一下,孟子說每隔500年就會出現一個聖人,其實他想說自己就是那個聖人。但是他這個聖人是不能有什麼作為的。於是他寫下了《孟子》一書,希望把自己的思想留下來,讓後世的人可以來學習和繼承。從而來實現他的理想抱負。所以說孟子是一個悲劇人物。
回覆列表
孟子是孔子之道傳承者,人性善的支援建設者。自有文字語言史以來,人類並萬類即在生滅中不停輪轉,善惡是非紛然雜陳莫衷一是很難統一認識信仰志趣。
愛和善良是人人向望的精神食糧,那人類為什麼總是背棄愛和善良?是自我和慾望使人類失去本性初心,耽於迷惑和罪惡在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不得解脫。
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孟子說浩然之氣。但生存法則已被改造,人類在求存的巨大壓力下以罪惡為精神依仗,難以復歸本性初衷。真善美被引向岐途扭曲了本意,真,本性初衷;善,完滿無漏本性初衷真性情之表現;美,高雅自然娛樂身心。真善美的結果是德,德,生存延續進而成道的有效途徑,道,全知全能而永生,人類並萬類的來處和歸宿。
而自我利益享樂之心卻使人離心離德,在真善美的假象中自欺欺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無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是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以人性善立論,很難實事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