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4日報道:歐盟28國集體決定,不參與美國攻打伊朗的行動。此決定不僅令美國方面措手不及,甚至也超乎了外界的普遍預料,為北約成立70年來少有之現象。
3
回覆列表
  • 1 # 書中有毒

    在伊朗問題上——尤其是伊核協定及連鎖式反應,歐盟與美國的矛盾早已凸顯或很突出。歐盟28國之所以一致決定不參與美國的對伊朗軍事行動,是因為各自核心利益的訴求不同。既是態度也是訊號,是歐洲各國罕見地團結一致抗衡美國的霸權行徑。

    特朗普上臺後單方面撕毀了伊核協定,隨後對伊朗實行極限的制裁,現在又陳兵阿曼灣,戰爭烏雲密佈,大有一觸即發之勢。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這幾天穿梭於歐盟和俄羅斯之間,意圖說服歐洲大國加入到美國的軍事行動中,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德國的態度更為堅決。

    特朗普政府與伊朗的矛盾癥結究竟在哪裡呢?伊核協定也。早在奧巴馬政府時期,為了聯合或利用伊朗打擊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經過各方面艱苦的談判,終於達成了為國際社會普遍認可的伊核協定。特朗普政府上臺時,敘利亞境內的恐怖分子也消滅的差不多了,再沒有利用伊朗的價值了,於是特朗普便過河拆橋,單方面撕毀了伊核協定,挑起了與伊朗的對抗,制裁一波跟著一波。

    到今年5月1日製裁達到了極限——讓伊朗的石油一滴都賣不出去。並且以軍事相威脅。伊朗也進行了有效的反制,威脅要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部分條款,意欲啟動核活動。

    美國的倒行逆施和霸權行徑,也激起了歐洲傳統盟國的反對。歐洲的大國德法英等國一直反對美國撕毀伊核協定,尤其是反對美國對伊朗的軍事行動。歐盟28個成員幾乎都是北約成員國。而北約的盟主就是美國。按常理,總舵主決定了的軍事行動,這些小兄弟大多都會屁顛屁顛的跟上瞎吆喝。不論是伊拉克戰爭阿富汗戰爭,還是利比亞或敘利亞戰爭都是如此,尤其是美國的死黨英國更是充當急先鋒。

    那這次歐盟對伊朗為何一反常態了呢?因為美國的行經侵犯了歐洲國家的核心利益。道理很簡單:美國撕毀伊核協定極限制裁伊朗,就等於逼著伊朗做出強烈的反應——重啟核活動,如果兩國發生戰爭,中東地區將會大亂,伊朗或伊朗的什葉派走廊上的小盟國可能會對以色列或者沙特進行報復。

    不論何種情況發生,都會影響歐洲的石油供應或產生大量的難民。美國距離中東萬里之遙,即便是伊朗擁有了核武器,即便是戰爭產生大量難民,都不會影響美國。敘利亞內戰幾百萬難民有幾個跑到美國本土去了?還不是十之四五都奔向歐洲了。這也是歐洲各國最忌憚的。如果把伊朗逼急了,將其國內的300多萬阿富汗難民趕出境,歐洲國家不也遭殃了嗎?

    美國一直是禍亂的製造者,而從來不承擔責任。常言說: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所以歐盟28國一致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也並不見得是北約內部出現了分裂,而是在其核心利益受到嚴重挑戰時,團結起來一致抗衡美國的霸權。

  • 2 # 迷彩營地

    我記得在敘利亞戰爭還沒有爆發的時候,西方國家也同樣表達了不希望戰爭爆發,也表達了不希望參與敘利亞戰爭的立場,然而事實就是這麼多國家現在在敘利亞組成的國際聯軍仍然干涉著敘利亞的問題。我認為這次歐盟28國一致決定不參加美國攻打伊朗的行動不能表明北約內部出現了裂痕。原因如下:

    歐盟28國的表態只是對美國進行施壓。他們希望透過這樣的表態,讓美國意識到攻打伊朗的行動得不到夥伴的支援,希望美國能夠回到談判桌上來,然而,這一切都只是希望而已。歐盟或許過分的把自己的作用誇大了,認為自己的態度能夠影響美國的既定政策。然而,事實情況就是,如果美國決定今天對伊朗動武的話,北約國家會在第二天就參與到美軍的行動當中,因為他們沒選擇。

  • 3 # 木春山談天下

    不只是歐盟不同意打伊朗,特朗普也不會打。

    歐盟的立場是“勿謂言之不預”,而特朗普則根本就是“能用錢擺平的事就不動手”。

    訊息說,特朗普對國防部長沙納漢表示,無論任何形式的對伊朗施壓,底線是不能戰火。

    其實仔細分析特朗普的這個態度,並不難理解,只是很多人不會分析而已。

    木叔提兩個原因:

    1)對伊朗的經濟制裁其實就是錢的問題。

    伊朗被制裁,包括石油禁運,就意味著伊朗沒錢,美國就高興。

    因為沒錢什麼事都幹不了。

    伊朗就會被迫減少對什麼葉門胡塞武裝、哈馬斯、各種什葉派的小兄弟的支援。而且核計劃也會受到影響。

    這是特朗普認為,經濟制裁能夠解決目前伊核問題的邏輯。

    所以,既然是錢的問題起作用,幹嘛非要動武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嘛?

    2)1年後美國就大選了。特朗普要連任,最忌諱的是不可以預測的突發事件。局勢平穩對他有利。

    如果和伊朗發生戰爭,雖然美國實現自己目標問題不大,但付出肯定也很大。

    另外如果出動地面部隊,1年時間絕對解決不了問題。

    那麼大選時伊朗問題就會成為反對派對他攻擊的武器。

    既然特朗普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在明年大選前解決問題,當然沒必要冒險軍事打擊。維持目前的政策連續性對他是有利的。

    所以,特朗普都不願意打,歐盟當然更不支援。歐洲人幹嘛支援主張對伊朗動武的博爾頓和蓬佩奧?

    這沒邏輯嘛!

    這就是西方人處理分歧的方式,不是用外交語言藏著掖著,而是公開觀點,但立場分歧也不代表彼此就不是朋友了。

    一家人還會吵嘴呢,你能說他們不是一家嗎?

  • 4 # 老鱷魚觀天下

    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歐盟經歷了這麼多的痛苦,總算是大徹大悟,歐盟28個國家這個時候拒絕參加美國對伊朗的所有行動,就是為了聯合俄羅斯等國給伊朗撐起一張保護傘!

    根據俄羅斯5月14日的訊息,歐盟28國集體決定,不參與美國攻打伊朗的行動!實際上,在2018年5月8日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並對伊朗發起經濟制裁之後,歐盟已經表明了自己對伊朗的態度。2018年8月6日,歐盟委員會對外發表了宣告,由於8月7日美國對伊朗的新一輪制裁正式生效,為了保護歐盟在伊朗的企業不受到波及,歐盟決定“阻斷法令”。這一“阻斷法令”,就是要繼續和伊朗進行合作!

    當歐盟做出這樣的舉動,有人會懷疑歐盟和美國是在唱雙簧,這個擔憂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之前曾強調過,如果沒有美國霸權的威脅,歐盟是不會和俄羅斯等國結盟的,但是有了美國霸權這個前提條件,歐盟和俄羅斯就算有多大的深仇大恨,也得暫且拋諸腦後,歐盟只有藉助俄羅斯等國的力量才能崛起,才能擺脫美國的控制,才能不受美國的壓迫,在這一點上,不用懷疑歐盟的真誠!

    其次,歐盟28國為什麼要幫伊朗?伊朗雖然是中東國家,卻因為伊朗控制著霍爾木茲海峽和石油而牽扯著亞洲和歐洲的利益,中東國傢什麼都不多,就石油最多。歐盟28個國家的石油供應都是來自中東,美國和伊朗開戰,伊朗就會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中東的石油無法運出去,歐盟28國就會爆發能源危機,歐盟也是工業大國,石油供應一刻也不能耽擱!

    另外,美國打伊朗,和美國打伊拉克、阿富汗一樣,都會產生大量的難民,歐盟國家早就對難民經濟非常反感,明明是美國製造出來的,最後買單的卻是歐盟,歐盟覺得不公平!現在特朗普在邊境修牆,就是要把難民拒之門外,伊朗亂起來,牽一髮而動全身,中東大亂,幾千萬難民王歐盟國家跑,幾千萬張嘴要吃飯,歐盟28國承擔不起,就算是美國也承擔不起,拖也得拖死歐盟,誰當歐盟領袖,都會反對美國軍事打擊伊朗!

    除此之外,伊朗現在做的事情對歐盟有益,伊朗在推行去美元化,都用歐元、人民幣、盧布、里拉等貨幣結算。歐盟早就說過,美國的石油儲備量在全球不過2%,不應該用美元來結算,應該用歐元等貨幣來結算。所以,伊朗想做的事情,也是歐盟想做的事情,歐盟願意看到歐元的國際地位越來越高!

    歐盟和美國的利益本來就是相互衝突的,華約已經解散多年,北約也應該退出歷史舞臺了,就如德國議員所說的那樣,德國等國家應該退出北約,讓歐盟28國和俄羅斯等國聯手給伊朗撐起一張保護傘,保障歐盟和俄羅斯等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阻止美國霸權的擴張!

  • 5 # 新月南風

    對於這一訊息的真實性表示懷疑。至今,並無歐洲的決議。

    這一訊息可能是一些心想某些事成的人散步的。散步這些訊息的人,目的不知道。

    既然不明就裡,不評。

  • 6 # 郭小曌

    軍事上伊朗的導彈能打到歐洲打不到美國,經濟上美國損害了歐洲的利益。難民問題也是歐洲需要面對的,利比亞和敘利亞難民已經夠讓歐洲恐懼的了,如果伊朗發生戰爭連帶會出現伊朗,伊拉克,阿富汗等國難民蜂蛹而至。

  • 7 # 大國縱橫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本月14號的報道稱,近日,歐盟28國家的代表還進行了一場閉門會議。根據會議的內容,歐盟認為美國不應該在伊朗問題上,選擇動用武力,更不應該將事態再次升級,歐洲將拒絕跟隨美軍的腳步,對伊朗發動軍事打擊。

    就在昨天,德國總理默克爾在接受德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歐洲在伊朗問題方面表現得很軟弱,歐洲需要加強團結,默克爾一席話可謂是振聾發聵,打響了歐洲反對美國的第1槍。

    (德國總理默克爾)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帶領下,歐盟28國終於團結起來,一致對外,共克時艱,為什麼這次歐盟會如此團結,一致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

    我在上個回答裡就曾經說過,在伊朗問題方面,歐盟和美國有巨大的利益分歧,這是導致歐盟不願意跟隨美國,一致對伊朗進行極限施壓的主要原因。

    對美國來說,伊朗一直在尋求當地區霸主,為此,他在黎巴嫩支援真主黨,在敘利亞支援阿薩德政權,在巴勒斯坦支援哈馬斯,在伊拉克支援現政權,在葉門支援胡塞武裝。因為伊朗的存在,半個中東地區都成了伊朗的勢力範圍,伊朗試圖建立的什葉派聯盟,嚴重違背了美國的利益,因此,伊朗一日不除,美國一日不寧。

    但對歐洲來說,伊朗卻並不是一無是處,之前,歐盟曾經是伊朗的第四大石油進口國,歐盟之所以願意進口伊朗的石油,是因為進口伊朗的石油能夠保證歐盟能源進口的多樣性,這對歐洲的能源安全至關重要。除此之外,伊朗對歐洲具有重大威脅,雙方地理位置相距較近,如果伊朗研製出核武器,受威脅最大的就是歐盟和以色列,所以歐盟各國想法設法在2015年和伊朗達成了伊核協議,目的就是想要延緩伊朗製造核武器的時間。

    因此在伊朗問題上,歐洲和美國有不同的利益訴求,對美國來說,伊朗在則中東亂,是利益大小的問題;對歐洲來說,伊朗在則歐洲在,是生死存亡的問題。

    面對如此重要的問題,為了既不得罪美國,也不得罪伊朗,歐盟對伊朗一直是口惠而實不至,出工不出力,甚至於聽從於美國,大幅削減了從伊朗進口石油的數量,這讓伊朗甚為惱怒,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歐洲在幫助伊朗方面連百分之一的責任都沒有盡到。所以伊朗一怒之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部分條款,為以後重啟核試驗做準備,此舉一出,歐洲陷入恐慌之中,為了避免伊朗做出進一步危險舉動,德國總理默克爾才發表了上述言論。

    (伊朗總統魯哈尼)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在這個生死攸關的關口,歐盟28國齊齊發聲,一致反對美國對伊朗動武,這說明歐盟已經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再不幫助伊朗,伊朗就很有可能重啟核試驗。但願這次歐盟28國不再是以往政策的延續,而是在實打實的幫助伊朗,這對歐盟和伊朗都是一個好事。

    在這次會議上,歐盟除了表示反對對伊朗動武以外,還決定將重啟和伊朗進行支付機制的相關事宜,預計伊朗和歐洲的首批交易,將在6月份達成,如果真如會議上各國的表態,那麼歐盟將恢復對伊朗的石油進口。以歐盟各國的實力,如果真想幫助伊朗,伊朗的石油出口將大幅增長,這也代表著美國將伊朗石油出口降到零的目標將徹底破產。

    但歐盟這一舉動並不代表北約內部出現裂痕,因為歐盟是歐盟,北約是北約,兩者不是一個概念。歐盟是一個經濟組織,而北約是一個軍事組織,北約的主要作用是防止俄羅斯軍事入侵歐洲,而在這一方面歐盟和美國是有共同利益的,因此北約在一致對外方面還會保持高度一致,並不會因為此事影響到整個北約的團結。

  • 8 # 五峰道人796

    美國特朗普自上臺以來,打著“美國優先”旗號,仗著頭號霸權地位,倒行逆施,胡作非為!本來《伊核協議》的簽訂,是經過多國努力,經聯合國認可才達成的共識,也是有美國的簽字。然而,特朗普上臺以後,大肆毀約,置國際公約與不顧,這哪裡還有誠信可言,簽好的協議說毀約就毀約,這種行為還到處喊自己是“法治國家”!指責別人獨裁!

    伊朗問題,本來有你美國簽字了,你獨自毀約,卻讓別人同意,不同意就動武,還講道理不講?美國是世界“老大”,你想繼續當老大,就先做出好的表率來,別說歐盟28國不參與動武,世界哪還有國家會跟你去打伊朗?這是歐盟28國實在看不順眼,太欺負人了。

    美國在伊核協議如此失信,就是跟中國的貿易協議都翻來覆去,說了不算,算了不說,這樣的國家,這樣的總統都屬於“奇葩”!

    至於歐盟28國這次發聲不參與對伊朗動武,並不能說明歐盟與美國就產生裂痕,就掰交。利益決定態度,歐盟維護伊核協議的執行,對歐盟有利,不僅歐洲國家需要伊朗的石油,更需要伊朗無核化。

    但是,如果美國還要繼續一意獨行,拿貿易戰去跟全世界國家打,那時,恐怕會真有“裂痕”,或許是“決裂”也說不定。

  • 9 # 打板客老金

    是美國自己做的孽,逼盟友遠離自己!

    本來特朗普撕毀伊核協議,重啟制裁伊朗的措施,就是對歐洲利益的一大打擊;

    要知道,2015年伊核協議簽訂後,歐洲和伊朗的貿易額很快突破200億歐元!而美國同伊朗的貿易不足20億歐元,自然美國可以肆意制裁伊朗,本來就沒有多少利益嘛;

    因為伊朗啟動了去美元化,直接觸及了美國美元霸權的根本利益,進而威脅到美國軍事霸權的根基,所以從維護美國根本利益出發,歐盟忍痛參與了對伊朗的制裁,在5月2日特朗普的最後期限之前,歐盟就已經逐步減少從伊朗進口石油,法國道達爾公司甚至放棄了在伊朗的油田股份!在5月2日最後期限之後真的沒有進一滴伊朗石油!

    讓歐洲為了美國的利益放棄每年200億歐元,第四大石油來源國,未來市場潛力還非常大的伊朗市場,美國不但沒有感謝,反而對歐洲利益進行進一步壓榨!

    2018年10月22日,特朗普撕毀中導條約!要知道,中導條約是為了美蘇在歐洲發生誤判不可收拾而制定的銷燬中程導彈的條約,中導條約讓歐洲享受了幾十年沒有核武器陰影的好日子,特朗普撕毀了中導條約,重新拿歐洲做中程導彈部署地,等於把歐洲的安全再次置於核武器陰影之下!

    特朗普對北約國家威逼他們把軍費提高到GDP的2.5%以上,不答應就退出北約!這種拿歐洲安全當兒戲,赤裸裸敲詐歐盟國家的態度再次觸怒以德國為代表的歐盟國家!法德也加快了建設歐洲聯軍,擺脫美國軍事影響的程序!

    美國對待歐盟利益不僅表現在中導條約,提高軍費上,在對待伊朗問題上,美國依舊忽視歐盟的利益!

    比如美國在處理制裁伊朗問題上,採取了斬盡殺絕的態度,不讓伊朗出口一滴石油!不讓伊朗賺的一美元!這種極限施壓方式,直接把伊朗逼到絕路上!伊朗自然要展開絕地反擊!宣佈暫停伊核協議某些條款,60天內不答應伊朗的要求,就重啟鈾濃縮!

    這令歐盟大為緊張!

    本來德國法國英國這些歐盟國家為伊核協議達成,費了老鼻子勁,就是為了防止歐洲附近再次出現一個核武器國家,結果美國因為自己的私利,反而把伊朗又逼上核武器開發的道路!

    在伊朗做出絕地反擊決定之後,美國依舊沒有收住經濟制裁武力恫嚇的腳步!繼續往波斯灣大舉搬運武器裝備!甚至傳出要調動12萬大軍到海灣的決定!

    這樣歐盟就面臨三個非常不利的境地!無論做何種選擇,歐盟都是吃大虧!

    1.伊朗不屈服美國的軍事恫嚇,執意開發核武器的話,美國會在伊朗開發核武器之前,夥同以色列對其核設施進行軍事打擊!帶來必然的後果就是跟伊朗開戰!一旦開戰,歐盟會被強行拖入!因為歐盟國家大部分同時是北約國家,美國以北約老大身份招呼大家去幫忙,歐盟國家能不答應嗎?

    打仗的巨大財政消耗,大批難民的產生,可都是要歐盟國家來承擔!美國到時候又跟敘利亞戰爭一樣,拍拍屁股沒事一樣就不管了!

    2.伊朗不屈服美國的軍事恫嚇,執意進行鈾濃縮的話,如果美國和以色列沒有阻攔,最終造出核武器!等於給歐盟旁邊增加了一個核武器國家!而且由於伊朗和以色列的矛盾,非常可能針對以色列實施核打擊!歐洲再次面臨核大戰危機!

    3.伊朗即使不造出核武器,跟美國長期對峙,又得不到歐盟的幫忙,那就基本對歐盟失去信任,歐盟失去伊朗這個潛力巨大市場的可能性就是板上釘釘!眼看伊朗陷入困境,歐盟無所作為,既讓歐盟失去外交形象,又失去了伊朗這個潛力巨大市場,可謂丟了面子,又失去裡子!

    從以上美國去年制裁伊朗之後種種拿歐盟不重視,甚至拿歐盟利益當兒戲的表現,已經讓德國為首的歐盟國家憤怒!最近伊朗問題的發展,美國更是一意孤行,把歐盟置於無論何種結局都撈不到好處的難堪境地!所以歐盟只能採取措施跟美國劃清界限,維護自身利益!反正撈不到什麼好處,就只能減少損失,當然不能參加對伊朗的軍事行動,讓美國一個人玩去吧!否則歐盟又背財政和難民這兩個大黑鍋!一句話,是美國自己逼著歐盟遠離自己!
  • 10 # 中科booklong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歐盟不在伊朗問題上與美一致是為了自身利益

    正如德國默大媽所言,伊朗離美國很遠,但伊朗離歐洲很近。

    誰願意自家附近有戰亂呢?

    歐盟因為中東戰亂,已經吃盡了苦頭。躲避戰亂是普通民眾基本本能,美國借假情報發起中東戰亂,接收千萬難免的卻是歐盟。

    上過一次當夠了,歐盟雖然單純些,但還會上第二次當嗎?

    美國自私沒有大哥樣,歐盟不願再跟隨

    自從特朗普上臺以來,一直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為了美國利益,幾乎與全世界為敵,連歐洲這樣的傳統盟友也不放過,照樣加增關稅,照樣用關稅大棒威脅。

    所以,歐洲大姐大的德國默大媽代表歐洲說話了,她甚至暗示特朗普就是全球敵人。法國也被逼急了要組建歐洲軍。

    各位想想,大哥得有個大哥樣,有美國這樣的大哥,小弟們既得不到好處,還老受欺負,時間久了,你還願意心甘情願的跟隨大哥嗎?

    伊朗太強悍,不好惹

    伊朗不同於伊拉克、敘利亞等。伊朗人口、軍力等都相對很強大。尤其是伊朗的地理位置,把持住全球三分之一原油進出海峽通道,一旦伊朗封鎖了這裡,全球油價必然瘋漲,歐洲難以承受 ,而美國石油完全可以自己解決。

    伊朗手下還承擔著國百萬阿富汗難民,伊朗放言,如果歐盟不遵守協議,伊朗就驅逐難民到歐洲,歐洲能不頭大嗎?

    還有最大威脅是,伊朗是有調件搞核武器的,一旦把伊朗逼急了搞出核武器,你說是扔給身邊歐盟容易呢,還是扔給萬里外的美國容易呢?

    美國的不道,北約內部裂痕明顯,但歐洲自我防備力量增強前,北約還散不了

    美國的太自私霸道,的確惹怒了歐盟,但是,歐盟的防禦目前的確還依賴於美國。

    透過特朗普上臺後的一系列舉措,讓歐盟逐漸清醒了,美國真的靠不住!

    所以,歐盟越來越多國家開始考慮並實施如何讓歐盟擺脫對靠不住的美國的依賴。

    所以,別看特朗普看似強悍,其實是短視、魯莽,他這麼發展下去,美國的領導力會越來越被削弱,最後,美國大機率就會變成孤家寡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翡翠的收藏價值與生升值空間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