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夢中晴雨
-
2 # 乙丙丁6
劉邦和呂后殺害了韓信,為什麼沒有留下罵名,這個事情我認為,雖然劉邦沒有留下罵名,但是呂雉還是或多或少留下了罵名。
韓信最終被殺,按照史記記載,並不是無緣無故的就被殺掉了,而是事出有因。當時陳稀造反,劉邦帶兵攻打陳稀,要帶韓信一起,韓信裝病不去。
劉邦當時帶兵御駕親征,攻打陳稀去了,呂雉還在宮裡。這時候韓信家僕的弟弟向呂雉告密,說韓信密謀準備放出大牢裡的囚徒,讓他們攻入皇宮,挾持呂雉和太子,準備造反。
呂雉一聽到這個事,頭皮發麻!不管是真是假,韓信都不能留,必須殺死!韓信究竟有沒有謀反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有人說他要謀反就足夠了。
這個韓信家僕的弟弟,為什麼會向呂雉告密韓信要謀反呢?就是因為韓信毒打了這個家僕,還準備弄死這個家僕,家僕的弟弟為了救哥哥,才告的密。
那麼韓信究竟有沒有謀反的意思呢?這個就很難說了,但有一點就是,有人告他謀反,這樣劉邦呂雉殺了韓信就不會留下多少罵名了。
-
3 # 劉一千五
劉邦和呂后殺韓信,從刀子落下的那一刻,就招罵了。一直罵了上千年,怎麼沒罵?司馬遷在《史記》裡,在字裡行間,對這對夫妻對待韓信的方式,很是不齒。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後,對韓信的打壓就是掠奪他手中的有生力量。韓信在趙代訓練出來的精兵,被劉邦一次又一次地搶到滎陽和項羽對戰。而劉邦幾乎是逢戰必敗。沒兵了,一是回關中找蕭何要;一是去趙國找韓信要。這就看出劉邦在中原戰場的初期勝利,是建立在韓信蕭何的供給之上。劉邦後來對待韓信,蕭何,有忘恩負義,過河拆橋之嫌。華人講知恩圖報。這一正一反,劉邦因此落下罵名,一罵就是上千年,罵慘了。
韓信合圍逼死項羽後,立下大功。第二天他的軍權被劉邦奪了。由齊王平遷楚王,雲夢事變,降為淮陰侯,從此高掛,一道無形的百丈圍牆把他圈禁於朝廷之外。
他內心崩潰,鋋而走險,有謀亂心思,卻無謀亂之具。呂后忌於功臣大將不利於太子繼位,對劉邦功臣一律清除,從不手軟。
韓信被人告發,呂后讓蕭何以故人身份去騙韓信,呂后一箭雙鵰,殺了韓信,又拉蕭何下水。害了兩個大功臣。
這樣一來,劉邦,呂后,蕭何因為韓信之死,全被後人罵,罵到現在,還在罵。因為這兩口子對人太狠!
-
4 # 豹眼看歷史
(你給我聽著,我不怕捱罵)
·
你讓豹眼怎麼看,豹眼實在為難。
豹眼不清楚是該罵劉邦呢?還是應該罵題主,還是一起罵。
罵名不一定是罵娘才有名,卸磨殺驢,算不算罵名?
劉邦、呂后殺掉了韓信,可以理解,為了自己的政權穩固,為了子孫後代的長治久安。
但畢竟韓信謀反還沒有形成事實,韓信還在保持著低調。
豹眼不敢保證韓信不會謀反,更不敢保證韓信謀反後,劉邦能夠擺平他。
豹眼支援劉邦、呂后殺韓信,先下手為強。但豹眼也支援時人和後世罵劉邦、呂后,的確這是他們做的不仗義。罵他們卸磨殺驢是應該的,他們必須聽著。即使時人不敢當面罵他們,後世罵他們,他們聽不見,但該罵還得罵。
雖然後世想卸磨殺驢的人也不怕罵,但讓他們知道卸磨殺驢會捱罵。
如果像題主說得沒有留下罵名,那就該罵題主了。
你這不是睜眼說瞎話嗎?
劉邦、呂后知道肯定會被罵,也有思想準備,他們才不管這個呢?
那你題主給他們洗啥白哦!
劉邦、呂后該罵,但不顧史實,盲目洗白,睜眼說瞎話也該罵!
-
5 # 江湖小曉生
劉邦,大漢帝國公司董事長,也是公司創始人,股份制合同裡,劉邦獨一份佔有股權最大,所以對公司有決定權。
呂后,董事長夫人,跟劉邦一起白手起家,把公司做強做大。在婚姻法的保護下,劉邦名下的公司股份,有呂后的一半。
韓信,大漢帝國公司的戰爭部業務經理,主管攻城略地。後來因為給公司創造的效益比較大,所以董事長劉邦給韓信分了一點原始股。韓信是有股份的打工仔。
理清楚這三個人之間的關係,那我們就應該能夠明白一件事,為什麼劉邦和呂后要除掉韓信。作為家族企業,劉邦的大漢帝國公司,只能夠讓家族裡的人掌控股權。
而韓信一個外來戶,在跟隨劉邦創業的過程中,居然向劉邦索要股權,而且還成功了。這種事情作為家族公司的創始人,劉邦能忍嗎?當然不能。
到了後期失去原始股的韓信,更是要以一個部門的力量,對抗整個董事會。而董事會的成員都是劉邦的家裡人,好在呂后提前發現了這件事,所以殺掉了韓信。
01韓信對大漢帝國公司的建立,功不可沒。大漢帝國公司,在商場的慘烈角逐當中,其實有好幾次都要破產倒閉。為了不讓那些股民們傷心,作為董事長的劉邦,一直都在想辦法維持公司的運營。
可是西楚帝國公司的董事長項羽,實在是一個猛人,幾次鬥爭以後,劉邦最終敗下陣來。只能到漢中這麼一個小地方徐圖發展。
這個時候韓信的簡歷出現在了劉邦的跟前,公司的CEO蕭何一個勁兒地誇韓信能幹,希望讓韓信來做戰爭部的經理。
韓信曰:“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豈可以鄉利倍義乎!”---《史記》
所以韓信比較賣力,很快為劉邦攻城略地,擴大市場份額。這個時候的項羽公司就著急了,他認為韓信這個戰爭部的經理非常出色,於是想要花大價錢挖他走。
韓信對劉邦的知遇之恩是非常感動的,所以韓信拒絕了項羽的誘惑,繼續在劉邦的大漢帝國公司工作。
一直到後來,韓信帶著一個部門的人,便把項羽的西楚公司完全從市場上除掉了。從這兒開始,大漢帝國公司,算是成為了壟斷性的企業。
由此可見,韓信這個戰爭部的經理,對大漢帝國的創業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大漢帝國公司能夠有日後的盛況,韓信功不可沒。
02韓信自恃功高,早就得罪了董事長劉邦。韓信雖然有良心,但是也要為自己的利益爭取一下。大家都是出來打工的,談什麼良心?給夠錢,什麼都好商量,就是這麼簡單。
所以當項羽要來挖人的時候,韓信並不是一口拒絕,而是把這個訊息轉達給了劉邦。意思很明顯:董事長啊,我對你是絕對忠誠的,可是項羽花了這麼大的價錢來挖我走,我心裡都有點小動搖了,要不你給我點股份,我死活都跟著你幹。
劉邦得到了這個訊息以後,勃然大怒,居然有人威脅他要股份,這是破天荒的事情。如果開了這個頭,今後那些功臣,豈不是都要股份才肯幹活?事實上後來也都是如此,人性都是自私的。
但是這個時候公司的運轉,完全要依靠韓信。韓信的業務能力實在是太強了,如果韓信被項羽挖走的話,那大漢帝國公司可能真的要宣告破產清算了。
漢欲西歸,張良、陳平說曰:“漢有天下太半,諸侯皆附之。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漢王聽之。漢五年,漢王乃追項王至陽夏南,止軍,與淮陰侯韓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史記》
所以劉邦忍痛,分割了一部分股份給韓信。從這兒開始,韓信可就算是在為自己打天下了。他打下來的江山,有自己的一份,那還不往死裡幹嗎?
可是韓信不知道的是,大漢帝國公司是一個家族公司,永遠都只有老劉家的自己人才能夠擁有股份,這件事韓信算是徹底侵犯到了劉邦的根本利益,也為他日後的慘死埋下了禍根。
03劉邦只是剝奪了韓信的股份,呂后才是殺他的人。市場壟斷以後的大漢帝國公司,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家上市公司。這個時候的股份就非常吸引人了,隨便拿一丁點股份,就能成為億萬富豪。
所以劉邦對股份的分割,那是非常心疼的。之前為了鼓勵兄弟們為他鎮守四方,以免新企業出來搶市場份額,所以劉邦給了不少兄弟股權,這都是韓信開了個好頭所導致的。
可現在劉邦不答應了,公司迴歸正軌以後,劉邦打算把這些股權都給收回來。放出去容易,要想收回來可就難了。
大家都不是傻子,到手的鴨子,憑什麼就只能看看,不能吃呢?所以大家都不肯交出股權。劉邦無奈之下便開始對各大持股人發起了進攻。
韓信的股權是被強行剝奪的,沒人會乖乖交出股權。不過劉邦還算厚道,只是把韓信部門經理的職位撤了,給了他一個閒職做做,還是要給他養老的,畢竟是公司的大功臣。
上怒曰:“亨之。”通曰:“嗟乎,冤哉亨也!”上曰:“若教韓信反,何冤?”對曰:“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並起,英俊烏集。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於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蹠之狗吠堯,堯非不仁,狗因吠非其主。當是時,臣唯獨知韓信,非知陛下也。且天下銳精持鋒欲為陛下所為者甚眾,顧力不能耳。又可盡亨之邪?”---《史記》
但是韓信心裡不服氣啊,原來以為是給自己打工,沒想到居然全都為他人做嫁衣裳。於是韓信就聯絡上了幾個股份即將被剝奪的其他部門經理,希望他們能聯合起來,把大漢帝國公司給搞垮了。
結果這件事被呂后知道,要知道她是劉邦的正牌夫人,掌握著劉邦一半的股份,她兒子就是未來大漢帝國公司的繼承人,她能允許有人把這家公司搞垮嗎?
為了杜絕這種事情的發生,呂后只好找來了CEO蕭何商討一番,最終是在無可奈何之下,才選擇殺掉韓信的。
總結:韓信認不清這是家族公司,想要做主人,光靠能力是不行的。韓信的業務能力是沒的說的,在當時除了項羽能跟他比一比,其他人根本不能望其項背。可問題是,在家族企業裡上班,光有能力,就能夠持有股份了嗎?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家族企業永遠都是家族裡的人所掌控。你就算做到了CEO,像蕭何一樣,最多也只能是養老保險給你搞高一點,至於其他的權力,想都不要想。
如果這個態度你擺不正的話,那奉勸你千萬不要給家族企業打工。當然了除非有一種情況,你能夠透過某種辦法,成為他們家族當中的一員,那就另當別論了。
很可惜,韓信是沒有這個辦法成為當中一員了。所以韓信在這場角逐當中敗下陣來。他認不清自己打工的公司,到底是什麼性質的一家公司。
最終讓韓信吃虧的,其實是他自己。劉邦和呂后只是做了他們該做的事情,從他們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完全沒有任何錯誤可言。他們只是為了清除公司內部的不安定因素而已,這是為了公司長遠發展而做出的努力,為什麼會被人噴呢?
參考資料:《史記》
-
6 # 西門不帶刀
劉邦和呂后沒有殺害韓信,韓信之死完全是咎由自取。
在歷史上劉邦本來就有三次殺韓信的機會,可都沒有殺。這已經很給韓信面子了,還要咋滴?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劉邦那三次本來可以殺韓信,但都沒有殺的事。
第1次該殺韓信,但沒有殺他。我們應該還記得韓信從項羽那裡逃跑後來投奔劉邦。在劉邦這裡做了一個管理倉庫的小官。但後來因為犯法,整個倉庫的13個人都要被殺。
可後來除了韓信之外,剩下的12個人全都被殺頭了。這裡面就包含兩個問題:
第一:犯了什麼樣的罪才能讓一個倉庫管理員被殺頭?這芝麻大的一點官能犯下殺頭的罪過,說明只有一個罪名:那就是監守自盜!
第二:為什麼沒有殺韓信?只因為輪到韓信被斬頭的時候,韓信對夏侯嬰說:我是個人才,如果劉邦想得天下就不能殺我。
於是夏侯嬰就將他再次推薦給了劉邦。而劉邦依然讓韓信做管理糧餉的官。
在此我們就能夠體會出為什麼劉邦能得天下。
第2次該殺韓信,但沒有殺他劉邦被封為漢王之後,從長安,遷到南鄭。在遷徙的過程中,很多將領都逃跑了,包括韓信。
最後還是蕭何連夜把韓信給追了回來(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請問一下戰場上的逃兵是不是也應該被殺頭?
可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而且還拜他做了大將軍!
第3次該殺韓信,但沒有殺他劉邦與項羽在彭城之戰時,差點被項羽直接弄死。劉邦望眼欲穿的等著韓信發兵來救,可一直到最後,韓信未發一兵一卒。
事後劉邦問韓信原因的時候,韓信竟然大言不慚的說:
第一,我相信你漢王的實力肯定能夠逢凶化吉,
第二,我要給你儲存實力,以便你將來爭奪天下。
我們現在看看這兩個理由是不是覺得很可笑?如果當時劉邦戰死了,那韓信這局這實力到底是為誰儲存的?他到底想幹什麼?
就面對這樣一個有了二心的大將軍大元帥,劉邦依然沒有殺韓信。事不過三,可韓信是不是太過分了?難道他不該殺嗎?
即使劉邦對韓信仁至義盡,可韓信依然想要反叛在劉邦對外征戰,不在京師的時候,韓信拉攏原先的老部下,準備來個裡應外合。
最後還是呂后和蕭何被逼無奈只能先下手,這才殺了韓信。而劉邦在得知韓信死後“且喜且憐之”,我們不能把關注的重點放在這個喜字上,而是應該放在這個憐字上。
韓信有了反心,而且有了反行,所以韓信死後劉邦高興。
同樣還是有了反心,但沒有反叛的能力與實力,所以劉邦可憐他。
這才是一個帝王的大胸襟。因此韓信之死完全咎由自取,不存在被殺害這一說。
-
7 # 漫談哥小宇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韓信在被高祖抓捕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韓信最後雖然被高祖和呂后殺掉,但是高祖和呂后卻並沒有揹負罵名,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原因有三。
一、不懂得審時度勢。漢四年,韓信降服且平定了齊國,這本是大功一件,他給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而且南面楚國交境,局勢動盪不穩定,需要一個代理的齊王來暫時管理齊國,希望讓自己做代理齊王。”本來對於立了大功的韓信來說,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但是他提出要求的時機並不對。漢王現在幹什麼呢?漢王正被楚軍圍困在滎陽,這個時候聽到韓信的要求,漢王心裡肯定已經對韓信有了想法了。
二、敵我不分,不注意自己的行為。霸王項羽兵敗自殺後,楚將鍾離昧便去投靠韓信。鍾離昧曾經可是項羽手下智勇雙全的猛將,在項羽和劉邦對峙的時候,鍾離昧曾多次給漢王劉邦沉痛打擊,劉邦肯定容不下他。但是作為手下的韓信,卻因為念舊收留鍾離昧,而且漢王找他要人的時候還不聽從,這種做法更加使劉邦心生不滿。
三、聽信讒言,意圖謀反。陳豨向韓信進言,他跟韓信說:“你現在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人控告謀反,皇上肯定對你不放心,你已經從齊王被貶到淮陰侯,皇上肯定要殺你,我願意反叛為你起事。”韓信聽從了他的建議,後來陳豨果然反叛,韓信便召集人想襲擊呂后和太子,但是被呂后和蕭何設計騙到宮中抓住,隨後夷滅韓信三族。
韓信本來助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功高蓋世,最後卻落得滅族的下場,只能說“不作死便不會死”。
參考資料.史記淮陰侯列傳
-
8 # 記錄怪咖
老爹有話說:
要想了解這個問題,我們先得弄清楚:韓信是因為什麼而被殺害?然後才是,如何看待這種行為?
韓信是因為什麼而被殺害?最簡單、直接的答案,就是因為韓信的存在,威脅到了劉氏政權的統治地位。
首先,韓信這個人,軍事指揮才能出眾。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但凡為人臣子的,都很容易陷入一個危機中。那就是因為功高震主,而被皇帝所猜忌。韓信個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出眾,手中又有軍權,身為異姓王之一。這些因素的存在,都足夠劉邦擔心韓信了。即使劉邦相信他不會造反,也不能不防備他。
其次,西漢初期異姓王的存在,極大地限制了中央政權的統治範圍。
劉邦當初分封異姓諸侯王,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孤立項羽,最終統一天下。現在天下已經統一了,異姓王的存在,已經對劉邦的統治地位,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因為諸侯封國是獨立自治的,各國的諸侯們,對於自己封地的一切,享有任免官員、徵收賦稅等等權力。儼然是國中之國,這是劉邦所不想看到的。韓信身為異姓王之一,自然也在劉邦的剷除計劃之內。
最後,韓信被劉邦逼反,最終才被殺害。
劉邦統一天下後,對於韓信的制約,越來越明顯。先是削弱他的兵權,縮減他的封地,最後面把韓信軟禁在劉邦的都城裡。
韓信最後面的時候,真的打算造反了,蕭何和呂后,是先下手為強,才有了後來,韓信被秘密處死的結局。
總之,韓信的死,既有政治因素,又有自身因素,最後被逼反,是造成他悲劇的直接原因。
劉邦和呂后殺害了韓信,為什麼沒有遭到罵名?是蕭何和呂后合謀,將韓信秘密處死。那會,劉邦正在外面平定叛亂呢。至於,沒有遭到罵名一說,得看站在誰的立場上。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看待問題的結果,自然也會不同。
如果你是站在韓信的立場上,肯定會痛罵劉氏政權,過河拆橋之類的。但是,你如果站在劉邦等人的立場上,劉邦此舉卻是可以理解的。
那會的人們,誰敢明目張膽的罵劉邦?要是真罵了,那不是老壽星吃砒霜——嫌命長嘛。韓信死後,剩下的異姓王們,誰還有心思去罵劉邦?肯定都在擔憂自己的命運,因為韓信的死,就是一個訊號。後來,燕王盧綰逃命,北上投降匈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總結:韓信死後,為什麼沒有人罵劉氏政權。一個是因為不敢罵,一個是因為沒空罵。有那時間,還不如想想,怎麼保住自己的命。
-
9 # 孝公渠梁
針對這個觀點就不是全對就比較片面。不是說劉邦和呂后殺害了韓信,就沒有遭到罵名罵名。肯定是有的,只是說他沒有像殺害其他功臣那麼大影響那麼深遠。
那麼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究竟。
第一點,我們從韓信這個人的性格特徵來說。韓信他很孤僻很高傲,用直白的話來說,就是不合群,不夠圓滑,不能左右逢源。
第二點,他打仗很厲害,被稱為兵仙。他的性格柔軟,在他寫信給劉邦時,想當齊王的時候,就已經註定了被殺的命運。想的太簡單太天真,沒有政治頭腦,只適合打仗。曾經他的謀士建議他三分天下時,他卻放棄了。一心想報答漢王的知遇之恩,結果被殺。
第三點,功高震主,這是歷史常態。韓信也不能例外,被封為齊王后,降為淮陰侯。已經說明了,他沒有用武之處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功臣亡”
-
10 # 南宮外史
劉邦和呂后殺害韓信,應該是留下了罵名。"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個成語的出現,也含有對劉邦的譴責之意。
韓信為劉邦漢朝的建立,立下了豐功偉績。作為漢軍統帥,韓信率軍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平定三秦;擒魏豹,平定魏地;斬陳餘、趙王歇,滅趙;破代、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其:"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也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他的評價。
一般認為,韓信犯了兩個錯誤,導致被殺:
一、他在平定齊國後,不該向劉邦索要齊王之封。
韓信引兵東進擊齊,得知酈食其已說齊歸漢,韓信聽信了范陽辯士蒯通的建議,也由於貪功,對齊國搞突然襲擊,打下了齊國。這時,他向劉邦建議要設立代理齊王,實際是自己想當齊王,劉邦在張良的提醒下,封韓信為齊王。這必然會引起劉邦的不滿。
我認為,在韓信被封齊王之前,劉邦已經封過兩個諸侯王:(1)項羽曾立鄭昌為韓王,來對抗劉邦,漢二年即公元前205年,劉邦派韓太尉信攻取韓地,鄭昌投降,於是劉邦把韓太尉信封為韓王,稱韓王信。(2)漢三年,劉邦令張耳與韓信東下井陘擊趙,斬陳餘、趙王歇。其明年,立張耳為趙王。但卻沒有封韓信為王。
既然各個將領打下諸侯國後能被封王,所以,在韓信滅齊後,韓信為自己討封,也不為過,在韓信看來,這是自己應得的待遇。如韓信不被封王,反而顯得劉邦處事不公平。
二、劉邦下令韓信,按期會兵打擊楚軍,韓信沒有聽令。
漢四年,公元前203年,項羽與劉邦簽訂盟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領土,鴻溝以東為楚領土,雙方罷兵;項羽歸還劉邦的父母妻子。項羽率兵東歸。
但劉邦在張良、陳平等人建議下,撕毀盟約,趁機攻擊項羽。令齊王信、建成侯彭越,如期會兵打擊項羽。至固陵,韓信、彭越皆不會。楚擊漢軍,劉邦大敗。用張良計,許諾韓信、彭越土地,兩人才出兵。這可能產生了劉邦對韓信的怨恨。
我認為,劉項已經盟誓罷兵,平分天下。劉邦毀約,韓信不一定就贊成這種做法,畢竟說話不算數,沒有誠信,是會被人唾罵的。韓信不出兵,應該有這方面的原因。後來在劉邦的一再催促下,又不願得罪劉邦,只得出兵。至於用張良計,增加土地才出兵,這個說法,可能是劉邦方面的理解,不一定是韓信的理解。韓信有了齊國就心滿意足了,並沒有多大的野心,不然,剻通諫說韓信三分天下時,韓信就會同意了。劉邦說話不算數,既然能撕毀盟約重啟戰端,就能夠撕毀承諾,再把土地奪回去。對不守信用之人,以韓信大智慧能相信嗎?
果然,在項羽滅亡後,韓信就被劉邦一根繩子捆到長安,立即改封為楚王,不久又降為淮陰侯。
由以上分析可見,韓信並沒有犯有大錯,韓信的悲劇正如他自己所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劉邦為了他及後代子孫的江山永固,就要逐個消滅異姓王,只允許劉姓王存在。最後逼反了韓信。
從歷代小說、戲曲等對韓信的歌頌,就能看出人們對韓信的遭遇,是寄予同情的。
回覆列表
這是個歷史故事。我沒有看過有關書藉,不知詳情,但我看過歷史劇本,也聽過父親在世時講過這個故事。劇本叫《斬韓信》,劇情也還記憶猶新,故事還隱約耳畔。為什麼劉邦會忍心殺害功高重臣呢?我不妨談點父親講的故事。父親講,在漢代劉邦的愛將韓信立下了汗馬功勞,他這個人以功高自居,傲慢凌人。在未成就功業之前處世為人,劣跡斑斑。本該活七十二陽壽,但做了幾件天理不容之事。九里山前活埋母,弟兄分井要半邊,過河拆橋殺橋夫,烏江逼死楚霸王。後宮禁不該進,仗勢高傲進肖宮。自做惡業天不容,折壽四十將星落。本是一個放牛朗,在野外牧牛,便躺下睡覺,幾個神仙遊山玩水,看見牧牛娃睡的地方是個山水寶地,一邊走,一邊說,"這牧童睡地地方太好了,是個山水寶地,若將父母靈骨葬於此處,一定後代出一個三齊王"。此話正好被韓信裝睡著聽見,暗記在心。故事講,他將活著的母親騙到此處活埋了。另外,當弟兄分井時,也不讓,全分給他也不行,分給別人也不行,一定要一人一半,你的半邊吃水去,我的半邊我當廁所。這成了僵死的無解之題。其他過橋斬橋夫等事,由於篇幅問題,略去,前面有概括。言歸正傳,劉邦斬韓信,據我看,功高蓋主,劉邦怕威脅朝政。朝廷官員大多人妒嫉不滿,官場不清,挑撥離間,營營狗狗;另外壞事惡業累積,人神共憤,欲滅其後快。世事就是這樣,正邪同時存在,始終向一側傾斜,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人類社會就是一個鬥爭史,從來沒有停止過鬥爭,但鬥爭到某一階段,天秤會向公平正義傾斜!謝謝!